|
4,醉老师说古诗文最怕“望文生义”,于是改“嗅”为“嘎“,强调这是鸟叫声。乐得我。“望文生义”要不得,敢情“改文生义”就要得了?须知,改文生义大都是因为自身能力不逮,理解不了,于是改文生义求自洽。这是一种恶习。前人解读论语,经常这么干。但我深入解读之后发现,论语中极少存在需要改文生义的地方。昨天不少人主张因袭前人解读,改“无所取材”为“无所取裁”或“无所取哉”,但“裁”和“哉”两字在论语中都曾出现,如“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贤哉回也“。古人严谨,何况是千古经典论语,他们会犯如此低级的文字错误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