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3-5-19 15:25 编辑
昨天看到一则消息,说是前《环球时报》退休主编胡锡进先生因为对“笑果”文化演员胡咧咧被处罚,说了几句被认为态度“暧昧”的话,然后被人举报。我查实了一下,似乎这事儿真有。于是第一感觉就这几个字:
老胡太难了。
退休了,再把老胡扯到《环时》没多大意思。老胡现在就是一个拿着退休金的退休人士。只不过老胡有影响力,有粉丝群,所以,老胡依旧会在“自媒体”上表达。
其实,我一直觉得老胡是一个矛盾体,他自相矛盾,难圆其说的语言太多了,多到不胜枚举。以至于网友们纷纷“叹服”,只有今天的胡锡进才能打败昨天的胡锡进,别人啥都不好使。
不知道老胡看了这样的说辞,内心是怎样的感觉,是该自豪还是该有点小小的愧疚呢?
笑果脱口秀闹剧出来之后,老胡第一天的说辞和第二天的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不能不佩服老胡的万向节的圆滑和无缝链接。他确实有着能把自己的话圆来圆去的能耐。
但是,我觉得老胡做这一切的时候,他一定内心充满着纠结,惶恐,无奈或许还有点别的什么。
这很容易让我想起契科夫笔下的《一个小公务员之死》里的主人公小小的庶务官切尔维亚科夫。这哥们是自己把自己活活吓死的。就因为他去剧场看轻歌剧的时候,自己的一个小小的意外的喷嚏。我记得当年大学此文的时候,总结这个自己把自己吓死的哥们形象,有这么几个说法:那会儿叫人物形象分析,首先切尔维亚科夫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其次,惶恐忧郁,自卑怯懦,再此,他有获得尊重和认同的强烈愿望和平等意识,最后,这哥们有对强权力无奈的屈从和臣服的心里。
老胡是一个矛盾体,有的时候端着正义怒不可遏,一转脸却一脸悲悯。出一堆馊主意,然后再讪讪的收场,这事儿老胡可真没少做。你当然可以理解,他的用意不坏,只是表达有几分混乱了。但是,曾经贵为《环》报掌门,你说他能糊涂到哪里去?
所以,你只能把他理解为周伯通那一种功夫,会左右互搏之术了。只是,偶尔用几次还能让人眼睛一亮,用的次数多了,套路上又没有什么创新,遭人厌弃也就不奇怪了。
老胡应当知道,是非的事情你无法浆糊,不能含糊。但是,所以屡屡这么做,无非是想弄一个两头讨好的样子,可是,这能做到两头讨好吗?显然不能。
所以,老胡就被人家举报了,然后看处理结果上面有重点监控字样,老胡该郁闷了:
总想对你表白,
我的心情是多么热爱,
可是踩错了鼓点,
换来好多倒彩
……
呜呼,切尔维亚科夫.胡!糊!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