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这篇文章很有意义,说明了人际交往中必须注意的说话艺术和忌讳。
简单分析一下子。
第一,小寒本意是关心豆豆的,就类同于问,近来身体好吗?但是,说出来的话是:“豆豆是不是病了?久不见来玩。”结果就适得其反,此种情况下,被问候的豆豆的反应,绝不是个例,一定是普遍性的感到不适,交往中这样的问候,一定是忌讳的。这样的情况,我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历过不止一次,本意是要表达亲切的,结果踩上对方的地雷,弄得不欢而散。经历多了,就会注意谨言慎行了,否者得罪人还不自觉。因为,有的人心里不快但不会说出来,只是在心里积聚了对你的不满罢了。对方的不满表达出来了,反而可以让你在以后的言行中多加注意。我们常说的修行到底修什么?就是修这些不妥的言行。
第二,小寒那句出于好意的问候:“豆豆是不是病了?久不见来玩。”究竟有什么问题呢?我说小寒呀,人家豆豆久不来玩儿的原因太多了,怎么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呢?哪壶不开?不听人说,有啥都别有病。啥都可以有,就别有病。是不是就这壶不开,你专提这壶啊?工作,生活,旅游,照顾父母等等等等,都可能造成久不见来玩的结果。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愿意生病,你偏偏想到人家生病。其实吧,如果是久不见亲友,我们最担心的真就是亲友有病或有灾难,但是,你真的不能说出来,哪怕是亲人,都会怪罪你不懂事儿,不会说话。不信的话,见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和父母长辈,你这样问候一次试试?
第三,豆豆还是很有涵养的。听了小寒的话,豆豆第一反应是:“呸呸呸,闭上你的乌鸦嘴!”我相信如果现实生活中比较知近的朋友同事,豆豆一定是这样直接怼过去。但是,网络隔一层,有时间思考缓冲情绪,又是印象好的文友,也有时间咂磨体味出对方没有恶意,就冷静下来说:“童言无忌,啊就那个呸!人家我是前段时间忙得四脚朝天好伐啦。”第二天,捋一捋思路,冷静下来,豆豆分析了这件事和自己心理变化的来龙去脉,进而演绎出交往中应注意的忌讳,以及自身说法自我反省的相应铺展。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我觉得这初心绝对没有一点点不妥当。豆豆短文一出,小寒来了,说道:“豆豆想多了。一句话带来心里阴影,不值得。固然有我用词不当的因素,但也不至于写成贴子广而告之。交浅言深,是我不对,但被刻画成不懂世故,脾气古怪的人,我觉得很遗憾。我并不是口无遮拦的人,嘴不甜是事实,但绝不是没有人缘的人,有时只是无心经营罢了。”我说小寒呀,说实话,咱换一种说法会更合适:“哈哈,对不起呀豆豆,我真的是出于一片好心,好久不见的好朋友,一时高兴,关心一下您,却没想到犯了您的忌讳!抱歉抱歉!通过您这篇文章,我也涨了见识,今后一定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小寒的那段留言,很明显是生气了,认为豆豆在揭自己的短。谏之双美,毁之两伤。我认为小寒没有放开自己,有朋友善意指出自己言行上的不足,那是多大的善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