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篇,这个“军营牛人”系列该暂时画上句号了。
不是军营牛人只有100人,而我熟悉的只有这么多。
有人提出,一个人的朋友圈子,也就200人左右,除此之外,都可以算作陌生人。
仔细想想,这个说法还真有几份道理。看看我们的生活圈,想破脑袋,能叫上名并且非常熟悉的,真就很难超过200人。
再翻翻手机里的电话号码,数量可能上千,可真正经常联系的,也就那么些人,同样无法突破200人大关。
所以,我找到了暂时中止这个“军营牛人”系列的最好理由。毕竟,我不具备结识更多牛人的职业优势,更没有精力去挖掘去采写更多的军营牛人。
当然,我必须承认,我笔下的100名军营牛人,确实包括牛气冲天的重量级选手,有的甚至是全国全军的重大典型。但这样的牛人实在少之又少,加上我的阅历和职级都相当有限,接触牛人的机会不多,写出来的其他牛人不够牛,也就成为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回头再看100名军营牛人,更多的还是我熟识的同事、同乡和同学。包括一些老领导,如果高攀一下,似乎也可归入同事的类别。
在现场、在路上、在思考,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尽可能还原生活的本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叙述人和事,一直是我坚持的写作风格。别人可能不喜欢,但我自得其乐和得到锻炼就好。
是的,我不屑做一个文人,也不想当什么作家,既没那个儒雅之气,也没那份旷世才气。坚持写文章,不过是我的一个生活习惯罢了,犹如我坚持晨跑一样不可或缺。
人活于世,可能要不断地放弃一些东西,但也必须学会坚守和坚持。比如我,一直坚持的有两件事情:一是天天坚持晨跑,二是有空就写东西。
在我军旅生涯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需要经常出差。但凡出差,我坚持带两样东西:一是晨跑用的衣服鞋袜,二是写东西用的笔记本电脑。不管路途远近,不管时间长短,哪怕只外出一天,只有一个清晨,我也要带齐这两类物品,鲜有例外。
包括这个“军营牛人”系列,相当一部分都是在出差期间晨跑后胡乱写下的。
我写东西不太注意章法,尤其是写随笔之类的文章,基本上想到哪写到哪,有时甚至打字的双手比思考的脑瓜反应还快,劈哩啪啦就是个敲,写完一保存,很多时候连错别字也没时间去校对。
都是些随性而写的文字,确实经不起推敲。也难怪有文友对这个系列很有看法,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或是建议,有的甚至说我“很无聊”,建议我“有时间不如多去读读书”。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文友对《军营牛人71:简宏友——机灵古怪小中原》一文的评论:“作者应该多写‘牛人’,而不是‘熟人’或‘俗人’。要有牛人的故事,要有牛人的特点,要有牛人的与众不同,要有牛人的精神品质。看后,让人敬佩,让人追捧,让人称赞,感到确实挺牛才好。否则,一个普通人,一个陈芝麻烂谷子的生活旧事不提也罢,熟人看了聊以自慰,生人看了让人生厌,影响作者整个牛人系列的质量……”
说真的,这盆冷水,确实浇得我一个激灵,继续满头大汗。不得不承认,这位文友的话击中了问题的要害,也点中了我这个“军营牛人”系列的软肋,让我汗颜不已。
是的,这100个“牛人”,相当一部分都是俗人,更是熟人。而我的本意,就是要想反映军营里的普通人普通事,只要他们的经历能够给人以启迪即可。
显然,我的本意或初衷过于天真或是简单了些。因为我压根儿没有想过这个系列会引起这么多文友的关注。
固然,在这个系列行将结束它使命的前提下,说多了就成了废话。
打住之前,我只想说三句话:牛人其实是凡人,当中多少有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都是凡人,都活在凡世之中。凡人凡事,或许才是生活的本真。
渝夫2012年6月17日草于辽宁沈阳,2023年7月7日完善于天津河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