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它是明摆着的,但人也不会太过深思它,虽然它对于研究我们人本身的幸福感很重要,也能直接给我们心灵一些启发,可是我们还是视而不见的。
这是什么事情呢?七八十年代及以前出生的中国农村人,应该都会有大致相同的经验:那时候物质、甚至是食物都极其匮乏,每当我们得到一点点意外的收获,我们都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感恩。好比爷爷奶奶们,或者邻居慈祥的老人家,在众多的孙子辈中,偷摸给了我们一块糖,那种幸福感马上蔓延全身心,感觉自己是老天爷特别宠爱的人。
现在的糖,是家长禁止小朋友过度吃食的食物,不仅仅是糖,还包括任何零食,小朋友想吃的时候,几乎都是可以批发的。我再也不是小朋友了,我无法体会现在小孩面对批发回来的大堆零食的幸福感有多么强烈,或者与我不同。也许他们也想吃,但我想他们肯定不会觉得珍惜和感恩。现在一块糖掉在地上,尽管地板干净得如同桌面,我们还是扔掉了,而要是在以前,哪怕是掉在满是鸡屎的沙堆中,就算没有水可以冲洗,我们也能用口水把它舔干净再吃。
我现在担忧的就是他们对物质再也没有珍惜的感觉,他们也不能从物质中感受到幸福。这是个很明显的事情,也是个很奇怪的事情。但说奇怪,似乎也不奇怪。满足之后,便不会再幸福了,更何况,这“幸福”太多了,多得都让人烦腻了。这和人的基本构设是一致的。
我总是觉得哪里有一种危险,一个人在物质生活上无忧无虑,如果没有精神上的追求,这个人一定会成为最不幸的人。他不仅仅再也不能从物质中感受幸福,也不能在精神生活上有所追求,成为一个带着智能本能而没有智能本领的生物。
但我们总不能追求回到过去,努力把社会再变成一个贫穷的现实。物质会豪不意外的继续丰盛下去的,而人们将必须精心地思考过什么样的精神生活才行。否则这种危险将会演变成真实的灾难。人会变成富有的老鼠,通过实验和现实都给了我们答案了。这个事情是可以提前思考的。像日本的宅男,美国的流浪汉。这些全是和平的人道主义灾难,这些人没有文化意义上的人的定义,只有生物意义上的定义。
中国要提前思考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