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24-4-24 10:03 编辑
(二) 古街亭,现名秦安县陇城镇。据说古代街亭全称“街泉亭”,因亭内有泉而得名。“亭”,是古代行政区域的称呼,相当于现在的乡镇级别。街亭虽小,却因一场几乎改变华夏历史走向的战斗而名声大噪。
我是下午五点左右到达街亭的。下了车,找了一家餐馆匆匆吃了一碗臊子面,然后寻旅馆放下简单的行李,不顾旅途劳累便兴冲冲地出门寻找古战场的蛛丝马迹。陇城镇,就是一座偏远地区的普通乡镇,其镇内景物实在乏善可陈。
经人指点,顺着镇内唯一的一条东西大街东行。在镇子东端右拐,按路标指示朝东南方向行走约一华里,便来到南山的山脚下。史书上说的“街亭南山”,本地人称其为“四平山”。南山是一座纯黄土山丘,山上植被稀疏,西侧有梯田,相对垂直高度不过四、五十米,矮于周边群山。
沿盘山公路上行,在接近山顶处有一平台,平台上建有一亭,亭上书有“街亭”二字。这里应该就是人们念叨了上千年的古战场遗址了。站在平台边缘四下观望,南北都是绵延的黄土山丘,山丘之间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平川。后来实地考察得知,这条川,西起秦安县莲花镇,东至张家川县龙山镇,总长三十多公里。川的宽度,在一至两公里之间。史料记载,此川名“连合川”。
自平台向东偏北方向望去,可看到在约20公里处有一个山口(龙山镇东)。有人说,诸葛亮预设的伏击地点是“陇山口”,那个地方是不是陇山口呢?明天过去看看。
走到山顶大致目测一下,街亭南山是北宽南窄,呈长柄葫芦型地貌,北端最宽处约300至400米;南北长约600至800米,南段最窄处8米左右。有一条5米左右的水泥路贯穿南山南北,然后通向更南端的山上。山的北端是连合川,东西两侧是深沟。
按《三国演义》的说法(大部分写街亭的文章都这样记述),街亭南山是一座“四面皆不相连”的孤山。那么究竟是不是孤山呢?我既然来了,今天必须弄个清楚。我沿着山顶公路徒步南行,首先来到南山南部的最窄处,目测有8米左右宽;再仔细观察侧边土层,认定是原始土层。也就是说,南山南端不是沟壑,南山也不是孤山。考虑到1700多年的风雨侵蚀,推测此处在三国时期宽度应该在十米以上,走八路纵队绰绰有余。
为了坐实南山不是孤山,我继续前行了二、三百米。越往前走山越高,且道路崎岖回环看不到尽头。看看天色已晚、新月着色,我只得原路返回。
回到镇上已近九点,我忽然想到史书上常提到张郃阻断蜀军水源的话,便向当地人打听水源的位置。他们告诉我说,的确有条河在镇子北边的北山脚下流过。
第二天一早,我穿过镇子北边的村庄,步行一华里多,果然见到了清水河。此河河床较宽,但由于是春季枯水期,河内只有一线清澈的细流,自东向西汩汩流淌。
在河南岸,我遇到了两位当地五十岁左右的男士在散步。我走过去向他们了解街亭之战的情况。这两位男士有些文化,讲起话来很通透,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使我受益匪浅。最后他们对我说,东边十几公里处是张家川县龙山镇,镇子西侧有座龙山,也有人认为那里是街亭南山旧址;另外龙山镇北有村名“汪堡”,那里也自称“街亭古堡”,你可以到那里看看。
正好,我本来就想去龙山镇了解那个山隘口,如此再添两个景点也不枉去一趟。于是,在镇上租了一辆私家车奔龙山镇而去。在龙山镇西侧的确有一座龙山,或许镇子就是因此山得名。龙山比之街亭南山略雄伟而高纵,北山脚下是不是有河流过,没过去看,因此不能确定。
车子从龙山镇西口北行,沿路盘旋上山。在半山腰,开进了一家高档民宿。民宿高大漂亮的拱形大门中间,刻有“街亭古堡”四个篆书大字。司机对我说,这里原来有一座古堡,是古代为避土匪而建。
现在的古堡是建在旧古堡的原址上,四周建有窄窄的仿古青砖城墙,可供两人并行。
站在城墙上南望,龙城镇尽收眼底;西望是山坳里的汪堡村。山里气温低,农历三月初,桃花、梨花开得正盛;放眼向东望去,昨天在街亭南山看到的那个雄伟的山隘口,在这里看着有些平淡无奇了。我问司机,龙山镇以东还有没有比较大的山隘口?司机说,有,在东南方向,是去张家川县的必经之路,过了隘口就是张家川县。
在仿古城墙上,遇到了一位古堡的保安大爷,我笑着问他说,史籍上记载街亭是在南山,你们这是北山,怎么好叫“街亭”呢?大爷很认真的回答,自莲花镇到龙山镇,这三十多公里河川都是“街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