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到底是什么
一一2024年11月23日晚直播思考心得
2024年11月23日晚,田老师专属直播,对“人性是什么”给出了解说,说:“人性是什么,是本能,道德是克服了本能的东西、人性中确实有好吃懒做贪图别人便宜的本能等”,还大概意思说了:少劳少得,多劳多得是对人性的激励。
如果用哲学厘清概念的标准来看这次对人性的定义,田老师说得就太粗糙,很容易似是而非地误导听课受众。我以为这是一次对以人性研究为基础的新金融学的失败讲解。
其中,有“人性”、“本能”、“道德”、“激励”等关键词。
如果“人性"真的是“本能”,何必要有“人性”这个词,不如用“本能”来得直接,然而“本能”也不是想象的那么通俗易懂。
先简单说“道德”这个词。
道德,从本源理解:道,无所不在又无所在,同时具有超越性和内存性,表现为一切事一切物,能起一切作用,道之动具有“一阴一阳之谓道,阳主阴从,应时顺位变化的运行规律”;德,是一切事物从道获得的天性禀赋。万事万物的德不同,德之天性禀赋顺道而行的运行规律,称之为“道德”,反之就是失德。
等而下之,社会学范畴的“道德”定义为人类的行为规范,再下就成了人类的精神境界的标榜。社会世俗上有称道德高尚的人也有缺德的人。事实上,道德并不能与同是社会学范畴的概念“善”划等号。(善的定义后面会解说)
道德与善都是人为(相对于究竟本质,人为即伪)确定的概念,它会随时代环境变化。比如:夫死妇守节,以前有一段时间认定是道德高尚,现在不提倡甚至反对了。
再重点说人性。
人性我认为是人类学(从其作用原理来说又可类比是“物理学”)范畴的概念。人性究其本质是一种“能”(实际就是德之天性禀赋),是从“道”而来,也可以说是人类学对本源之“德”的另一种表达。人性本质上理解:人性不垢不净,是独立而不改,是自由不拘、周循而不殆的“能”;从“表现”上看有善有恶,从“作用”上看人性能为善能作恶。
而“本能”是什么?本能由欲望产生,比如:婴儿吃奶的本能来源于饥饿的欲望,生殖的本能来源于传宗接代的欲望,抢钱抢地抢女人的本能来源于占有的欲望;传承文化的本能来源于人类探索未知提高认知的欲望,孝敬父母的本能来源于回报、心安理得的欲望,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的本能来源于追求仁义礼智的欲望;伟大的愿力也是一种欲望。本能不是人性本有属性,而是欲望对人性的熏染,本能不是人性,人性也不是本能。人性是能量体,欲望本能是作用力。
从人性受到的作用力分析:人性首先受生理、心理、伦理形成的向善势能的影响。为什么会形成向善的势能,看以下分析:
1、生理上的困境——人类是有最长哺乳期的动物,一般三年离不开父母的怀抱,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2、心理上的要求——对待父母的处境与态度,作为孩子的人都会有安不安心的心理,人都不忍心父母受苦遭难,都有关怀自己的父母使自己心安理得的需求;
3、伦理上的规范表现——为了让人在心理上的自然要求有个合适的表现方式,人群就逐渐形成了外在的伦理,规定人去做某些事,做这些事就被称为“善”,善是从孝开始的,老话说的对:“百善孝为先”。有伦理规范,就有了礼的教化,它的前提在于内心的感受,如果不强调内心的感受,那么伦理规范难免沦为教条,如果内心感受与外在教化相配合,就能促进一个人一个家的和谐发展。所以说礼是用来衬托内心真诚的形式,孔子与弟子对话中说到“绘事后素”就是这个意思的比喻了。
其次人性会受到各种内心与外在欲望的作用,还有生存压力、认识提升、伟大愿望的动力等等的作用力。要实事求是地了解人性受到的各种作用力,以物理力学的方法分析,你才真正知道这些作用力的合力方向,这个合力的方向就是人行动的方向,结果就必定有好有坏、有真有假、有美有丑、有高尚有丑陋等等相对的人为判断结果,比如见得太多太多的贪官和烂人,也知道董存瑞舍身、知道文天祥、刘胡兰的慷慨就义、知道志愿军大无畏的牺牲等等。如果减少了某些力的作用,合力方向就比较容易确定了,比如“为道日损”,只剩下向善的势能作用,再损“以至于无为”,这就是连善也是熏染的消解至静定的功夫了。
现代社会,很多人认为“人性丑陋”既是糊涂,也是一个社会整体的悲哀。
至于,约束与激励是社会管理的要求,肯定是对的。
说这些,我自认为是我的认知,不是“站在道德高地唱高调”,做这种批判实质是蹲在另一个道德低洼处的自我安慰。同时感谢提高我认知的老师和朋友。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