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5年1月3日,明天就走了。
早上起来,母亲就坐在我的房间里,看我一样一样地收拾东西。
很慢又很快,一晃就是一个多月,确切地说我回老家已经50天了。
去年11月中旬, 哥、嫂有事外出,母亲在老家无人照料,我和户主从沈阳回到老家。
老妈身体还行,除了耳朵越来越聋,眼神、头脑、走路、吃饭、睡眠都还可以。
每天半夜一、两点钟,母亲起来,刷牙漱口,坐在她房间开始念佛。三万声佛号,应该得念几个小时吧。我没数过。
5点,我起床。用微波炉给她热牛奶、再热两个小粘火勺。她在饭厅吃东西,我回房间躺着涮手机。
6点半,我再去厨房。煮3个鸡蛋,她吃一个,我吃两个。完事后我上网她看电视。
7点半,我去家对面的早市,准备我俩一天的吃食。我是很喜欢逛菜市场的,在沈阳时我几乎每天都是骑十五分钟的自行车去早市,一半是买菜,一半算溜弯。我喜欢熙熙攘攘的市场里小贩的叫卖声、熟人相见打招呼甚至蒸包子、煮馄饨水开的声音,那是实实在在的烟火气息。
这里的小贩我都不熟悉,卖东西也和沈阳不一样。比如豆腐不论块,论斤。两元钱一斤应该比三元钱一大块贵了一些,我感觉是。老家特有的物产是林蛙,当地人叫蛤蟆。卖蛤蟆的有六、七份,大大小小的养在塑料桶或者方形的泡沫箱子里。母蛤蟆从100元一斤到150元一斤,公蛤蟆则一律20元一斤。卖蚕蛹的也不少。价格从30多元到50元不等,也是看大小论价。母亲却说小一点的更好吃,小的公的多。母蚕蛹春天会产籽所以不好吃。这个我是真不懂,从外观上看蚕蛹实在是分不出雌雄来。还有卖野菜的,这时候上市的当然都是种在大棚里的,味道寡淡多了。本地人买的并不多。
那些天我经常买板栗,我常买的是一种油栗子,不大,却很香甜。一次买二斤,分两次煮。争取一天吃完,家里暖气太热,如果剩下就有些干巴了。
买完菜我回到家里,母亲这时通常要睡回笼觉的,我会上网玩一会,多半是六星论坛和8264户外论坛。偶尔也会整理下照片或者码几个字,就象现在一样。
上午9点,我和户主约好了就在北山公园见面。我离的近,五、六分钟的脚程,她要走十五分钟。
我们开始是随着一位教练和十多位老者一起练一会八段锦。后来不知是天冷了还是教练有事,反正是不来了。队员们来的也是稀稀拉拉,他们本来就是打太极拳,然后再做八段锦的。反正我俩也学会了,就上山在遇仙宫下面的小停车场练八段锦。现在很方便,在小红书等APP上随便找一个视频就可以跟练的。
八段锦时间很短,十二分钟完活。我俩再在山上散一会步,十点前下山回家。她回她家给父母做饭,我回家给老妈做饭。
午餐我和老妈通常是一荤一素两个菜。荤菜做过的有红烧肉、葱爆羊肉、脊骨炖酸菜,烤鹅、刀鱼、八爪鱼、黄辣丁等,还在网上买过三次沟帮子熏鸡,这个算老妈的最爱。一般再炒一个青菜就行。老妈前些年吃素。豆制品吃伤了,现在豆腐、豆芽、千张等等是一口不动。蒜苔、小白菜、茼蒿之类还行。主食是雷打不动的粥和馒头。粥是大米、小米两样一起用高压锅做。
我们的午餐一般十一点开饭,我会喝一杯白酒,一两多点。十一点半吃完,我洗过碗收拾完就快十二点了。
中午我和老妈都要睡一会儿,一个小时左右。
下午我们俩会看会儿电视。老妈喜欢看中央10套,动物世界和考古栏目。本来我有些奇怪她怎么会喜欢看考古。那天和户主说了。户主说那是因为你喜欢看,每次回来都看,时间久了,她也喜欢上了。想了想,也对。
三点钟,母亲固定的个人卫生时间,涮牙洗脚等等。
四点半我进厨房做饭,大约五点我们俩吃晚餐。完事后老妈直接上床睡觉了。
我收拾完会去户主家找她。
每天晚上我俩会出去散步。小城的冬天很冷,走在外面得让自己动起来,走起来就不冷了。或者中间找一家零食铺子进去买点什么暖和一下。有一家零食铺子里面温度非常高,每次进去我都要把冲锋衣的拉链拉开,帽子拿下来放在手上。老板说地热这还没全开呢。
户主常在他家买咖啡,速溶的,9毛钱一条,应该很便宜吧。我不喝咖啡,没概念。可是我很爱闻咖啡的香气,总觉得那香味似有还无显得很高级。
散步一个小时后,我俩各回各家。
我到家时,母亲还没醒。我进洗手间洗脸洗脚,然后上床涮一会手机也就睡了。
这就是我在家陪母亲时我们一天的生活。
这样的日子我过了五十天。
2,
母亲老了。
白天,老妈和我看电视时,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开始我还喊她,让她回床上睡去。她不去,后来就由着她了,只是取一床薄被子给她盖在身上。
晚上我起来上厕所时,有几次发现她没关好水龙头,水龙头的水哗哗地流,我悄悄地关好。不会和她说,说了她会很懊恼地说自己没用了。
吃饭时,母亲不再等我上桌再动筷子,我端上菜来她就开始吃。老年人就是急嘴。她一边说一边吃,其实是喜欢享受着我在家时的小任性。
年前问她需要什么时,她想了半天。让我看她柜子里的衣服。母亲是不缺衣服的,衬衣衬裤、羊绒衫、羽绒服、棉裤都有不少,有两条棉裤还是全新的。可她已经忘了谁给她买的了。
后来她说,那你给我买条羽绒棉裤吧。我冬天下楼穿。其实我知道她冬天几乎不下楼,毕竟84了,北方的冬天冰天雪地,路面结冰是常态,容易摔倒。我哥、嫂一般不让她下楼的。可我还是下单了,只要她开心。
羽绒棉裤收到时,她试了又试,看得出很喜欢。却一次一次和我说,退了吧,我那么多棉裤了。喜欢你就穿着呗,不退了,我说。她说这棉裤真轻巧,还暖和。我真是享福了。
她的手表电池没电了。她第一次和我说时,我没在意。家里到处都有钟,厨房、客厅甚至她房间里也有显示时间、温度的电子钟表。
后来她说,晚上起来念佛时,她看那种数字的有些犯迷糊,不如看手表直接。我一下子想起来了,老妈没文化,这个对她确实是个困扰。当天我就出去了,沿主街步行了两公里边走边找,终于找到了。给她的手表换了电池。她很开心,说这下方便了。
进腊月了,她说脚有些冷,穿棉拖鞋也冻脚后跟。我和户主连忙出去给她找那种全包的棉拖鞋,找到了。买回家她直接上脚,翻来覆去地看,高兴的象个孩子。
临走前的那几天,她总是说我这次回来花了许多钱,也帮了她很多忙,“解决了不少问题”。这是她的原话。
其实对我来说,放下许多事情,包括推迟了去海南猫冬的行程才是问题,花点钱我还真没把它当回事儿。我没和她过多解释,只是说自己有钱,让她别放在心上。
那几天她总在打量我。甚至我在房间里躺着读书或者涮手机时,她也坐在沙发上手上捻着念珠,不时转过头来看看我。
1月4号我走时,没让她下楼送。前几天我嘱咐她的话让她别操心,好好注意自己的身体。我问她记住没?她红着眼睛说记住了。
我背着双肩包下了楼,一路出了小区。
我不敢回头,因为我知道她一定是站在窗前看着我的背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