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绝地反击:美俄联手施压,欧洲军工产能全面爆发
欣然物语2025-03-02 04:49广东
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俄乌战争的局势正在发生重大转折,美国和俄罗斯的罕见联手,将乌克兰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对美俄的双重压力,乌克兰选择了破釜沉舟,而欧洲则开始全力拉爆军工产能,试图在这场地缘政治博弈中找到新的立足点。
![]()
美俄联手:乌克兰的生死抉择
俄乌战争的下半场已经显现出新的走向。俄罗斯公开了停战条件:乌克兰必须投降,割让五个地区作为俄罗斯的新领土,销毁所有远程武器,实现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并更换基辅政府。与此同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提出了5000亿美元的稀土资源要求,明确表示不会向乌克兰提供任何军事援助。
这是历史上首次美俄联手对一个国家进行打击。乌克兰若选择投降,领土将直接归于俄罗斯,资源则被美国掌控,乌克兰人民将沦为世世代代的奴隶,背负无法偿还的高利贷。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乌克兰做出了集体决定:绝不投降,破釜沉舟。
![]()
乌克兰的破釜沉舟:军事重组与政治决心
乌克兰最高拉达的280名议员中,268人投票支持泽连斯基继续担任总统,并通过了“战时无法举行选举”的议案。这一决定显示了乌克兰在危机时刻的团结与决心。与此同时,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宣布,乌军将正式改编为20个军团,包括陆军、空突部队、海军陆战队和国民警卫队,总兵力达到100-120个旅级战斗部队。
泽连斯基批准所有军团为永久性固定编制,并提拔了18名在俄乌战争中表现突出的少壮派军官担任军团长。这一系列军事重组措施,不仅提升了乌军的战斗力,也向外界传递了乌克兰誓死抵抗的信号。
![]()
欧洲的军工产能爆发:应对危机的新策略
面对乌克兰的危机和俄美联手的压力,欧洲开始全力拉爆军工产能。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洲将启动再武装计划,排除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反对声音,并将乌克兰接入欧盟电网系统。德国莱茵金属集团宣布,将两家汽车工厂改为装甲车工厂,德国、法国等国家也开始转变思路,从民用工业品生产转向军工产品。
莱茵金属、克虏伯、蔡司、莱卡、宝马、保时捷等公司都有可能重新回到二战时期的军工生产模式。欧洲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是为了应对当前的危机,也是为了在经济低迷的背景下,通过军工生产拉动经济、增加就业率。
![]()
美国的军援伏笔:特朗普与军工集团的博弈
尽管特朗普决定不再向乌克兰提供新的军事援助,但拜登在离任前与美国军工集团签署了价值119亿美元的武器弹药合同,这些物资可以一直供应到2026年底。这一伏笔使得特朗普在切断对乌军援时面临更大的阻力。
美国军工集团与特朗普之间的博弈,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焦点。军工集团是否会履行已签署的合同,特朗普又将如何应对这一局面,都将对乌克兰的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
乌克兰的稀土骗局:吸引西方投资的幌子
乌克兰与美国就矿产资源问题达成了大部分一致,但5000亿美元的稀土资源协议更像是一个骗局。乌克兰在稀土市场的占有率几乎为零,开发也处于起步阶段。要真正实现5000亿美元的收益,乌克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勘探、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冶金提炼产业链的建设。
乌克兰虽然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更多是泽连斯基为了吸引西方投资而编造的幌子。在全球稀土市场中,中国占据了主导地位,乌克兰的稀土资源能否找到买家,仍是一个未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