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特朗普对外政策调整下的中美关系与中国应对策略的三个基 ...
查看: 9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朗普对外政策调整下的中美关系与中国应对策略的三个基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3-16 21:3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春水秋霜伊人 于 2025-3-16 22:20 编辑

特朗普对外政策调整下的中美关系与中国应对策略的三个基点
编发主题/春江水 (含豆包合作)
请援豆包完成主题:讨论应对特朗普调整中美关系三个基点。
1)特朗普亲好的是俄国,不是欧州。(即貌似是围绕美国优先,其实有帮普京出卖其他。)
2)特朗普退群是减开销,不是减收益,收缩空间。(美国大的战略诉求传统方向会继续。)
3)围堵中国,不是善意;打要天下,中国也不是唯一。(不说识判俄乌战争;中国冲在前面挡枪子当美国头号“敌人”我反对。)

一、亲俄远欧:战略博弈下的利益选择

特朗普执政以来,对俄罗斯展现出明显的友好姿态,与其对欧洲盟友的疏离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策略的核心逻辑在于通过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帮俄解围,貌似还有当然也有集中力量应对中国崛起。其深层动机包括:一是延续对奥巴马政府的政策逆反,试图打破传统“联欧抗俄”的地缘框架;二是将俄罗斯纳入所谓“西方文明阵营”,以共同对抗其定义的“激进伊斯兰主义”威胁;三是通过分化欧亚大陆的战略对手,减轻美国在全球的军事和外交负担。

然而,这种“亲俄报恩”很丑不说。即使“联俄制华”的设想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俄罗斯与中国并非战略对手,两国在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特朗普的“三角外交”难以复制冷战时期的基辛格模式。另一方面,美国国内建制派与国会对俄强硬派的掣肘从未停止,“通俄门”调查与对俄制裁法案的通过,均表明特朗普的亲俄政策面临国内政治阻力。此外,欧洲盟友对特朗普弱化北约、质疑跨大西洋关系的做法疑虑重重,这种离心倾向反而可能削弱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力。

中国应对这一趋势的关键在于:一是保持中俄关系的稳定发展,务实合作,应对全球变化;同时不要冲在前面做美国子弹飞的目标。也要避免卷入美俄还有的博弈的连累;二是加强与欧洲的沟通协调,在“利益共享,安全相互”的新原则下的合作,推动中欧在商贸发展,气候变化、多边联合等方面联合,以销解特朗普所谓美国优先战略;三是利用美国国内对华认知的分歧,争取政界的传统开明派,商界科技界等利益集团的支持,缓解战略对抗压力。

二、退群收缩:“美国优先”下的成本控制

特朗普政府的“退群外交”本质上是通过减少国际义务来降低美国的战略成本。从退出《巴黎协定》《中导条约》到重新启动对世界卫生组织的资金冻结,其核心逻辑是将资源从多边机制转向国内优先事项,如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回流等。这种策略既反映了美国国内民粹主义对全球化的抵触,也体现了特朗普团队对“无效国际合作”的否定。

然而,退群行为对美国自身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一方面,退出气候变化协定削弱了美国在全球绿色经济领域的话语权,加速了其他国家在新能源技术上的追赶;另一方面,单边主义政策导致盟友离心,国际组织对美国领导力的信任度下降。更重要的是,这种“收缩”并未解决美国国内储蓄不足、贸易逆差等结构性问题,反而可能因盟友关系疏远而加剧其战略孤立。

中国在这一背景下应采取的策略包括:一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多边机制改革,填补美国退出后的治理真空;二是加强与新兴经济体的合作,如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且一带一路更强化从家门口出发,构建有方向的多元的战略伙伴网络;三是利用美国“退群”带来的政治空间,市场机遇,扩大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国际规则制定权,尤其强化家门口的朋友圈,换新质。

三、围堵与合作并存:中美关系的复杂博弈

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在贸易、科技、安全等领域采取强硬手段,但其围堵政策并非铁板一块。从本质上看,这种对抗性策略既包含对中国崛起的焦虑,也存在通过施压换取利益的实用主义考量。例如,特朗普团队在对华加征关税的同时,仍试图通过谈判达成部分贸易协议;在限制中国科技企业的同时,也承认在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等领域需要合作。

中国的战略韧性为应对这种博弈提供了基础:一是经济结构的多元性与供应链的稳定性,使其能够承受部分领域的“脱钩”压力;二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5G、新能源等领域的突破,削弱了美国技术封锁的效果;三是广泛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如“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为中国提供了战略回旋空间。

未来,中国需在以下方面发力:一是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道路,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二是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构建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三是在维护核心利益的前提下,探索与美国在非敏感领域的合作可能,如公共卫生、反恐等,避免关系全面对抗。

结语

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调整,本质上是美国对自身衰落焦虑与战略收缩需求的双重反映。至于特朗普之反常调整和通俄门的关系不可小觑,但终非长远,也不是主流美国民意。中国需以战略定力回旋变化以应对短期冲击,以开放合作利人益己化解其长期遏制。在危机中把握机遇,推动中美关系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3-16 22:3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豆包更强化上面主体思路做官方语言诠释。
虽有参差错落,大格局大思路在下面文字里是能融相合的——

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调整与中国的战略应对

一、美国战略收缩的深层困境

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政策正加速其全球领导力的流失。在气候变化领域,退出国际协定不仅削弱了美国在绿色经济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更使得欧盟、中国等经济体在新能源技术研发领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这种“退群”行为同样冲击着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北约内部对美国安全承诺的质疑声浪日益高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机构对美国经济政策的信任度降至历史低点。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战略收缩并未缓解美国国内储蓄率不足、产业空心化等结构性矛盾,反而因盟友离心导致其在全球供应链重组中陷入被动,战略孤立风险显著上升。

二、中国的多维战略布局

面对国际秩序的深刻变革,中国正以主动姿态填补治理真空:其一,通过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实施细则修订,联合G20成员国建立绿色技术共享机制,强化在多边气候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其二,深化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上合组织银联体等机制的投融资功能,依托“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多支点合作网络,2024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同比增长12.3%,充分展现了区域经济合作的韧性;其三,在数字经济领域,主导制定5G技术标准必要专利池规则,通过RCEP框架下的跨境数据流动协议,形成与美欧技术标准体系并行的治理方案。

三、中美博弈的复杂性与中国的战略韧性

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同时,其政策工具箱呈现明显矛盾性:在对华加征关税的峰值期,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仍推动对华技术合作,能源企业更寻求扩大液化天然气出口。这种实用主义倾向为中国提供了战略缓冲空间。中国经济的多元结构与创新能力构成了核心竞争力——2024年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41.5%,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五年全球第一,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突破35%。在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建设方面,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实质性突破,与中东欧国家共建“绿色丝绸之路”项目超过200个,形成了抵御单边主义冲击的战略纵深。

四、未来发展路径的优化方向

面对复杂形势,中国需强化三方面布局: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至2.6%,着力突破芯片、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领域;二是构建周边安全共同体,通过《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推动区域安全机制创新,深化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三是探索非对称合作路径,在人工智能伦理、深海探测等新兴领域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以技术标准输出重塑竞争格局。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通过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中国正在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东方智慧。

当前国际体系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转向既是美国战略焦虑的集中体现,也为中国提供了重塑全球经济秩序的历史机遇。以制度创新对冲单边主义风险,以开放合作破解“脱钩”迷思,中国必将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3-16 22:4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春水秋霜伊人 于 2025-3-16 22:45 编辑

我的三个揣摩。
不正视特朗普通俄门,和特朗普亲好俄国。
不重视家门口的做邻居的好心、好人。
硬是要冲在俄国前面挡美国枪子;辩解其侵略是军事行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3-16 22:5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春水秋霜伊人 于 2025-3-16 22:57 编辑

至于讲“中美博弈”是对的;要是说“中美划分世界”,“中美争霸世界”(即“中美竞争”)是没有的。
至于怎么会有美俄谈判“俄乌战争停战做和平”,其逻辑在哪里,乌克兰和欧洲怎么都错了,特朗普和普京是对的——那就很荒唐。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