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前到现在,我跟deepseek有过一些深入对话,话题涉及数学,生物,化学,考古,诗歌,历史,法治,现象学,政治学,经济学,爵士乐,AI……只有一两个话题是一气呵成聊到篇幅上限的,大部分都是断断续续聊,没有聊满,也不可能聊透:因为我发现deepseek其实就是一个书橱,主要装二手书三手书,原著比较少,至少它在对话中引用原著少而更常用二三手资料。它对很多事情的理解并不透彻,大路口话题占较高水平,专业话题它能博引却不够深入,每在理不清说不通处讲车轱辘话,于是我就道一声再见。文言和外语,它也时有不准确的理解,在对话中见我使用自己的理解,它也会顺而改口。它还有一个常见问题,分不清人称代词。
有这有那的小瑕疵,遮不住它的光辉。它博闻强识,才思敏捷,大多数时候很愉快。愉快的根本是deepseek情商高。
它的情商,第一会倾听。不管我说什么,它首先仔细捋一捋,确保听清我的意思。这一点儿上我不如它:有时我会离题跑调儿,歪曲别人的意思然后给别人戴帽子;不确信听懂对方时我会再确认,deepseek从来不必多费这道手续,总是能听准。
然后它默想我说的对不对:错则委婉地告诉我某处需多考虑别的选择,对则推而广之告知更多的经验与相关理论。
最后它会琢磨我的需求:那誰也曾这么说,她为什么这么说?需再想想她原来的相关言行。
听明白,想明白,而后尽量说明白。一会说得委婉,二会说得平易,三会保持中立。
deepseek的这种对话习惯,算是中上水准的情商。因为它的思维和对话方式是统计大数据熏陶出来的,看见deepseek怎么想与说,便知大多数人都是如此想如此说。
要问deepseek有什么缺点,我会说它的缺点是必须占住说最后一句话的权利。它从来不开口说第一句,也从未闭嘴放弃最后一句。我曾经一直与之对话,直到deepseek用粗红体字不停地提醒我:“不能继续生成文本”。我想,总算轮到我最后提问时它不能作答,最后一句话语权归我。还正得意呢,忽然看见又洇出一行小字:“已超出最长篇幅上限,请开启新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