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铃清音飘渺 于 2025-5-5 10:28 编辑
看了海同学的新帖,单独发帖说说我的看法。欢迎商榷和反驳。
从网络平台,能感觉到中国社会(包括六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亲俄反美”情绪。这种现象可能跟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和文化熏陶有关,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异。
首先源于俄罗斯是“老朋友”,美国是“霸权国家”的认知?
中国与前苏联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意识形态相近,价值观也接近。曾有合作历史,很多人都有前苏联情怀。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也曾损害了中国利益(如跟中国的领土争议等),五十年代跟中国闹翻,并非始终“友好”。虽然当前的中俄关系良好,但主要是基于现实利益的合作,而非牢不可破的“友谊”。
美国确实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但也正是美国推动了科技、教育、贸易全球化,中国的崛起在某种程度上也受益于美中贸易关系。
其次,‘反美就是爱国’的思想根深蒂固?
把“反美”当成政治正确,很容易陷入非理性民族主义。爱国不应等同于仇外。理性爱国应建立在国家利益、全球视野和理性判断基础上,而不是情绪对立。美国并非全然负面,其大学、科技、社会制度、创新体系等等都值得研究和借鉴,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参照。
另外,俄罗斯和中国处于“同病相怜”的反西方阵营?
中俄在某些国际事务中立场接近(如反对美国干涉内政),但两国利益并非始终一致。俄罗斯更像是利用中国制衡西方,而不是完全与中国站在同一阵线。比如对乌克兰战争的态度差异显示,俄罗斯追求帝国复兴,而中国更强调稳定发展。
海盗们认为美国“遏制中国”,俄罗斯“支持中国”?
美国确实对中国在高科技、地缘政治上进行竞争和打压,但也有大量人文、经济、学术交流。
俄罗斯表面上对中国友好,但在关键领域(如军事技术、资源出口)往往设有底线,合作是有限的、带条件的。而且俄罗斯经济体量有限,其支持对中国的发展作用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科技、人才资源。
最后,他们认为西方价值观就是“敌对意识形态”?
自由、民主、法治等西方价值并不天然“反中”,而是普世价值的一部分,中国自身也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治理模式。完全拒绝西方价值观容易陷入封闭、自大,不利于国家长远发展和对外沟通。
理性看待国际关系,摆脱“非黑即白”的思维至关紧要。国际关系不是简单的“敌我”对立,而是复杂的利益博弈和合作共赢。我们的发展需要与世界良性互动,盲目“亲俄反美”既不现实,也不利于国家长远战略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