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启蒙思想家对“平等”的阐释是多元且深刻的,他们的观点不仅挑战了封建等级制度,也为现代政治哲学奠定了基础。以下是几位核心人物的代表性解释及其历史背景的详细分析:
### 1. **孟德斯鸠(1689-1755):法律框架下的相对平等**
- **核心观点**:在《论法的精神》(1748)中,孟德斯鸠主张"法律面前平等",但承认社会存在自然差异(如能力、财富)。他提出通过分权制衡(君主立宪)防止权力滥用,保障公民形式平等。
- **历史语境**:针对法国绝对君主制,他借鉴英国宪政经验,强调法治而非彻底的社会平等。其思想成为后来宪政主义的理论来源。
### 2. **伏尔泰(1694-1778):启蒙精英主义的平等观**
- **核心矛盾**:一方面抨击贵族特权(如《哲学通信》批判世袭不平等),另一方面认为财产和智力差异天然存在。他主张"人人有权服从同一法律",但反对经济平均主义。
- **案例**:他为新教徒卡拉斯冤案辩护(1763),体现司法平等诉求,但其与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的交往显示对"开明***"的妥协。
### 3. **卢梭(1712-1778):激进的社会契约论**
- **革命性理论**: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1755)中,卢梭指出私有制是不平等的根源;《社会契约论》(1762)提出"主权在民",要求政治权利绝对平等。他区分自然不平等(体力/智力)与社会不平等(特权),主张通过集体意志(公意)重建平等。
- **影响与争议**:其思想直接影响了法国大革命(如雅各宾派),但也被批评可能导致"多数暴政"。他的"强迫自由"概念引发后世对极权主义的警惕。
### 4. **狄德罗(1713-1784)与百科全书派:实用主义的平等**
- **百科全书》(1751-1772)中的实践**:通过知识普及打破教会和贵族的知识垄断,主张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基础。狄德罗在《布甘维尔〈旅行记〉补篇》中借原始社会批判文明社会的不平等。
- **唯物论视角**:从自然哲学出发,认为人在生物学意义上平等,社会差异是人为建构。
### 5. **孔多塞(1743-1794):平等的数学化与进步史观**
- **《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1795)**:提出历史发展的十个阶段,认为教育普及和理性发展最终将消灭阶级、性别不平等。作为最早的女权主义者之一,他主张妇女选举权。
- **统计学方法**:试图用概率论证明社会平等的可实现性,体现启蒙运动的科学主义倾向。
### 历史影响与批判:
- **美国《独立宣言》与法国《***宣言》**(1789)直接吸收启蒙思想,但后者删除原稿中反对奴隶制条款,暴露平等理念的局限性。
- **后世批评**: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平等的虚伪性(形式平等掩盖阶级剥削);女性主义者如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权辩护》,1792)批判卢梭对女性的歧视观点。
启蒙思想家的平等观本质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其矛盾性(如伏尔泰维护私有财产与卢梭批判私有制)成为现代左翼与自由主义分歧的源头。他们对平等的探讨,从法律、政治延伸到经济、教育领域,构成了现代社会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