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这样教育孩子:当初我就是因为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所以现在才混的这么差......。
实际上,这句话也就骗骗孩子和自己,特别胡扯。如果一个人总被另一个人欺负,却打不过人家,然后总说自己之所以打输了是因为没急,是因为怕把人家打坏了自己进监狱......。实际上呢,为什么打输了只有一点,就是你打架的天赋和意志力的总和不如人家。一胆二力三功夫,胆和力都是天生的。后天确实可以锻炼,自己又没有那份意志力。
读书的逻辑也是一样。时代不一样,家长对读书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30年前家长都重视读书了,60年前大家还都不重视呢。即便是家长没有任何要求,一个班里的学生读书依旧有强有弱。这就是天赋决定的,读书天赋好的,因为在这方面强过别人,所以就越来越喜欢读书,形成良性循环;读书差的,每次考试都不如别人,自然越来越不喜欢读书,形容恶性循环,差距就出来了。时代变了,读书差的成了家长,知道重视读书了,要求孩子读书必须努力了,问题是读书好的成了家长就不知道了,就不重视读书了,不要求孩子努力了?态度一样,最后拼的还是天赋和意志力。
我的父辈总说:“我那个时代,没有读书的机会。”这话说的特别丢人!那个时代因为文革没读书机会?你要什么机会?你没有别人就有了?实际上最后拼的还是天赋和意志力。我的大学同学的父亲,当初的学霸,因为文革学习出现断层。33岁了,英语连26个字母都不认识,国家教育走向正轨后。他用了两年时间自学英语,后来做了欧洲某国的华人大使。他当时的英文水平再牛叉,和今天科班出身学习英文的年轻人也没得比,但是比同龄人强就够了。可是呢,我的父辈中有多少人在抱怨自己后悔没有接受英文教育,实际上就说你自己不是那块料完了。
读书到了今天,谁获利?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还是有资质和意志力的,而不是懂事的。意志力哪里来?有先天性格部分和后天磨炼,唯独没有靠打嘴炮鸡汤打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