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古韵今风 于 2025-8-15 09:45 编辑
平江路颇有七里三塘(白居易做刺史的时候建的,未考)的味道,三塘街在很早的时候和杭州西湖齐名,因了古代文人的诗词(苏东坡)西湖比三塘更有名。
买了一个草人,开价35,还价到30,那手工真是绝了,一个朴实的苏州老头。他说话带着苏州人特有的软糯,听起来非常温和,舒服。他家门口有眼井,井圈上刻着清朝××年(忘了),我张望了一下,问,你喝这井水吗?他说,有时候。怕什么东西爬过。他说的爬就是游的意思。苏州话很多字眼不分。除了草人还有草鞋,草拖,还有麦芽糖,1.5公分厚,切成随刀块,三块钱买了一包,大约半斤。有一点沾牙,甜中带咸鲜,满口麦香,带着泥土,有气孔,淡黄色沾上口水成了深黄色了。小时候我们常常二分三分的买,可馋这个了。把隔年留好的麦子用水发出芽,晒干,磨成粉,和糯米粉、糖和少量盐一起揉匀,两面抹油上屉,蒸熟,洒上一层干粉。挑出来卖。他的铺子里还有小面人,一点不比泥人张差。
隔壁是个缩进去的人家,石窟门,门前一颗很大的枇杷树,两辆自行车停在门口。
再过去就是简陋的茶室了,大敞着,有两个一看就是游客。
再往前走,一个巷口有个很大的紫藤架,好婆,阿爹歪歪斜斜坐在那儿,有的说悄悄话,有的在听越剧,仿佛像是王文娟演的《追鱼》,边有一八角亭,三吴亭三个字像是行草。那亭子是新建的,仿佛能闻见木料的香味。
横跨在河上的十几座古桥每一座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阿婆桥,相思桥……让人不禁想到这每一弯桥上似乎都见证过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桥是用青石板搭就的拱桥,因为河道很窄,所以桥也不宽,一级一级古老的台阶被风雨腐蚀的坑坑凹凹。
胡相思桥,是平江河古桥中最能诱发人想象力的桥名,也是平江路上惟一的一座拱式单孔石桥,不过当时的名称是“胡厢使桥”。厢使据考是宋代设于京城四厢处理治安和民间纠纷的一种官职,从何时起转化为胡相思桥,就不得而知了。传说这里曾有一座相思桥,但很是破旧,一个胡姓的菜贩重新修了现在这座桥用来代替先前破旧的相思桥,所以被称为‘重建胡相思桥’。
平江河上有思婆桥、寿安桥、雪糕桥、积庆桥、苏军桥、众安桥、通利桥、胡相思桥等八座东西向桥梁。这些行色各异的桥,在宋《平江图》上大多都能找到它们的足迹,可见其至少有七八百年历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