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讲“临清猴”、“聊城慢纤牛”,感觉十分有趣儿。通常人们使用“临清猴“或“聊城慢纤牛”时,只是用来形容临清人的精明和聊城人不温不火的慢性子,虽然以猴或牛来作形容,却毫无贬意。及至长大以后,知道了京杭大运河,了解了聊城与临清的历史,才发现“临清猴“与“聊城慢纤牛”的来历与京杭大运河紧密相关。 创始于春秋时期的大运河,最早是公元前486年由吴王夫差开凿的从江都(今江苏扬州)到末口(今江苏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距今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因中国大陆上自然形成的较大较长的河流,几乎都是东西走向,为了繁荣经济和巩固国防,随着历朝国都的北移,大运河也由短及长,由局部到整体,经过不断地开凿整修,历经一千多年的时间,到公元1293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一条由杭州直达北京纵贯南北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方宣告完成。它北起北京的积水潭,南至杭州的拱霞桥,全长1782公里,跨越京、津、冀、鲁、苏、浙六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比举世闻名的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长21倍,是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的10倍。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被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 运河的开发、漕运的畅通,使一批新兴的商业城市在运河沿岸迅速崛起。如果将京杭大运河比作一条项链,聊城与临清犹如项链上两颗明珠,璀璨辉映,耀人眼目。 当时的大运河,水源缺乏,南来比往的漕船运输经常搁浅,会通河凿成后,全长265里,地降90尺,建闸31座,以节蓄泄,通过合理使用有限的水源,形成台阶式水梯,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舟辑运输问题。但由于平时落闸或闸门小开,使得运河水流速极缓。遇有官船从此经过,闸门大开,水流急泄而下,船行甚速,平时百姓的私船,只能是空船凭桨舵,重载靠纤拉了。 京杭大运河与卫河交汇于临清市区的南部,明代永和十五年(公元1417年)开凿会通河南支所挖泥土堆积于此,形成了山的雏形。在以后几百年的时间里,每年清淤一次,三年一大疏,清出的泥土,不断堆积在土山之上,便形成了一条蜿蜒起伏千余米的高大土岭,当地人称之为龙山。山上遍植椿榆杨柳,花木松柏,活野平畴,草木葱郁,为临清当时十六景之一,名曰“土山晚眺”。登临山顶,不仅使人西望卫河自南而来,与大运河交汇北去的胜景,更会使人心胸大开,豪气顿生,极目千里的豁达之情油然而生。 登高可以望远。临清人便常常在龙山之顶,翘首期盼着自己货船的到来。因为满载货物的重船吃水深,要靠人在岸上拉纤助船行驶,所以船速很慢。当你远远地望见了来船的影子,也要一二个时辰的时间才能靠岸。等的心焦的人,一待来船靠岸,便会大声嚷道:“聊城拉纤的人怎么慢的跟牛一样!”船上的人看到临清接货的人在龙山上心急如焚、坐立不安的样子,像极了猴子,觉得好笑,便张口应道:“聊城慢纤牛也比不上临清猴啊!” 从那以后,“临清猴”与“聊城慢纤牛”的名字,便在运河两岸传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