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三读左岸《一个小女孩在火车道边睡着了》
查看: 282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读左岸《一个小女孩在火车道边睡着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0-4-30 07: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三读左岸《一个小女孩在火车道边睡着了》
之《和谐文明的构建:左岸《一个小女孩在火车道边睡着了》的另类解读》
附:《一个小女孩在火车道边睡着了》
   
作者:左岸
    一个小女孩在火车道边睡着了
    像一只跑累的小猫
    大姆脚趾伸进了野花的窗户里
   
    本想去寻找在城里打工的妈妈
    不知怎么就困了。一位道工从夕阳里
    钻出来的时候,隐隐约约感觉
    他的耳朵被火车汽笛声咬了一下
    好作品总带给人无限暇想,给人精神上的陶冶与享受,让人百读不厌。“一
千人眼中有一千部《红楼梦》”,好作品能不断激发鉴赏者的阅读创造,反过来
丰富文学文本的内涵容量、审美理念、艺术形象,提升作品层次与境界。左岸先
生的诗作《一个小女孩在火车道边睡着了》,就给人越读越读不完,越说越说不
尽的感觉。“小女孩”、“妈妈”、“道工”、“火车道”,这些意象碎片时而
不时的在我脑海里飞旋,撞击我敏感的心灵。我感觉自己在这丰富的意象漩涡里
打转,那些原来清晰的人物面孔与事物形象逐渐模糊起来,而先前堆积在思维深
处的事件本身,突然垮塌了,形成一个大漏洞,让我掉了进去。我突然意识到,
那个洞口,正是通向文明之路。反观左岸先生的这首作品,我恍然大悟,在一种
文明与另一种文明融合、过渡的路途上,布满了陷阱!
    工业文明具有极大诱惑力。当工业文明以其丰硕的物质成果取代农业文明的
主导地位时,对原有的制度与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带来生产方式与生活节奏
的巨大变革。工业文明的物质享受与人身自由,对生活在农业文明中的人来说,
无疑很具吸引力和诱惑力。来自农村的小女孩,纯真可爱,质朴坚韧,是农村文
明的忠实代表。“小女孩”一个“小”字,生动说明了她在强大的工业文明面前
的弱小地位。小女孩一心想“寻找在城里打工的妈妈”,“妈妈”代表母性,寓
指文化的根源。“妈妈”来农村,正是文化的起源;在城市里打工,也具有工业
化文明的特征。“妈妈”形象的表明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蝉变的过程,“妈妈
”不是单纯指城市的工业文明,而是农村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一个结合体,是农业
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具有双重特征的一个文明代表,她是和谐的,令人向往的
。通过“妈妈”这个载体的构建,表现作者心中的文明发展与进化是一种融合、
胶合的过程,而不是一种文明简单而粗暴的取代另一种文明。
    文明的道路上布满陷阱。伸向远处的火车道,错综复杂,稍不留神,就可能
南辕北辙。“小女孩”徒步行走,注定了实现作者构想的“和谐文明”是一个漫
长的过程,会遇到很多困惑与难题,但如果止步不前,或者因为困了,就“睡”
着了,就会遇到危险。火车鸣笛向人们发了一个信号:在向一种文明靠近的同时
,可能会有剧烈碰撞!
    文明的发展与进化需要英雄。记得一位史学家断言:世界的历史,就是伟人
的历史。在多种文化融合、交替的过程中,迫切需要一双有力的手。道工无疑是
一个救世者,时刻保持着警惕性,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他不是刻意的注意着文
明发展的过程,而是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使文明摆脱目前困境。
    综上所述,若把作品放到社会文明的层次上解读,个人认为妈妈、小女孩、
铁路、火车司机、道工等都是一种象征,一个符号。“小女孩”寻找的“妈妈”
是对一种新型文明的思考与追问,虽然征途遥远,布满艰险,但总有“道工”—
—文明的救助者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但信最终能达到目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0-4-30 07:48 |只看该作者
在哪看?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4-30 10:30 |只看该作者
执意的人!


简池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4-30 11:39 |只看该作者
haha已经品读过了,谢谢您的推荐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4-30 16:23 |只看该作者
木木每读一次,思考又进了一层,真是读书读得精啊!佩服!{:1_89:}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4-30 17:48 |只看该作者
{:1_89:}

学习。。{:1_90:}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5-2 21:29 |只看该作者
解读的深刻, 欣赏学习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5-2 23:2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放马蓝散 于 2010-5-2 23:30 编辑

应该说这篇评论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出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真正的握住了作者写诗的心理,把住了此诗的生命主脉!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