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0-5-20 18:09 编辑
门外谈诗(1)
诗是最凝练的语言,所有的诗歌一定会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是激情的衍生物,是激情的副产品。
不是所有激情的人都能成为诗人,诗人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激情澎湃,还有极端的情绪宣泄,诗人的思考在多数时候是处在一种亢奋之中的,这就是所谓的灵感。灵感曾经被无情的否定,事实证明灵感是创作的源泉之一。
诗言志,歌咏言。诗歌抒发的不仅仅是情绪,更是作者思想的表露。我们能看到最早的诗歌总集大概就是《诗经》了,风雅颂,一一读来,古人的诗歌造诣让我们不佩服都不行。多少美丽的诗句,依然令人回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这是何等的伤情的诗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此明快直白的表述,足以让我们见证了古人在情书情歌上的不凡造诣。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这又是何等的愤怒对贪官污吏的控诉。
虽然我没有诗人的气质,也写不出来诗人的诗句,但是,我真的能感受到诗人们那一颗颗激荡的心。
诗人们有自己的视角,他们所以能写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样令人心动的诗句。如果没有赤诚的大爱,怎么能吟诵出来“为什么我的眼睛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诗歌是一种形象思维精神活动的产物,形象思维就是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形象思维有这样几种表达方法:一、光写形象,从形象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二、主要写思想感情,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从抒发的思想感表中蕴含着具体形象。三、既写形象,也写自已的思想感情,经过两者结合来表达。
诗人写作诗歌,对所写的人、事、物、景进行抽象、概括、加工,成为诗歌中的形象,在这些形象中注入诗人的喜、怒、悲、哀、怨等思想感情,这注入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我们读诗,也要把握两点:一是诗人描绘了什么形象,二是这些形象中融进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把握了这两点,我觉得就能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了。
按照我个人的喜好而言,我对格律诗词,相对于兴趣更浓一些。但是,现代诗歌,尤其是自由体的诗歌其实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和情感,所以,读现代诗有的时候也很容易引起共鸣。
古人在律诗上的炉火纯青,是今人无法比拟的,我曾经和朋友谈起过唐山水诗和边塞诗的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无限意境。王维的《山居秋暝》,五言四十个字,有静有动,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的山水画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不是画面是什么?不仅仅是画面,而且是动态的画面,二十个字能写出这样一幅场景,王维对山水人物景致的把握能力算是登峰造极。而他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诗句,透着不尽然的雄浑苍凉的大气磅礴,也是一副大开大阖的画面。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我看来算是顶级之作,四句诗,四幅画面。这等功力,令人叹服。
元代马致远著名小令《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是写一游子怀乡思家的伤感之作,但作者并未直接抒发这种情感,而是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诗人把这些单独、孤立、分散的形象置于一幅画面中,让我们读者根据这些单独、孤立、分散的形象所组成的画面来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枯藤、老树、昏鸦,这三种物,给人以黑色,无生机和生气之感;小桥、流水、人家,孤邻独舍,给人以偏僻孤独之感;古道、西风、瘦马、夕阳,一天旅途,风尘仆仆,深秋,西风凛凛,让人骤生凉意,人困马乏,夕阳西沉入土,该进店投宿了。这些单独、孤立、分散的形象构成的整幅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与这位飘泊异乡的游子暗淡的心绪情调一致。作者对这些形象产生了思想感情,借这些形象来表达,这就构成形象思维。
2010年5月20日星期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