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书吧转帖欣赏】Mother''''s day:人类共同的文明符号 ...
查看: 309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吧转帖欣赏】Mother''''s day:人类共同的文明符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0-5-8 06: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书吧版主组 于 2010-5-8 06:37 编辑

作者:高原红4344


一、远古母亲节的宗教意义

  远古意义的Mothering Sunday和原汁原味的Mother''''s day,在今人读来,都是“母亲节”。那么,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关于“母亲节”较重要的概念,到底有哪些呢?

  母亲节之远古概念大抵源之于古希腊,那一天的古希腊城,万人空巷,都来向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Hera)欢呼致敬,顶礼膜拜!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的概念流传至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Mothering Sunday)。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将纷纷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们带上一些精致而温馨的小礼物,以示孩子们对母亲的惦记和爱戴。在17世纪的英格兰,遇Mothering Sunday这一天,凡在富家帮工的年轻人,都会得到主人们的应允而休假,得以返家与母亲团聚。为增加欢乐的气氛,历史上的英国,甚至还诞生了一种特别的概念蛋糕,称之为mothering cake。

  随着基督神的影响在欧洲的日益扩散,从Mothering Sunday的概念中,又渐渐地延伸出了来自“Mother Church”的宗教色彩,人们对Mother Church的崇敬,也表达了基督徒们对赋予他们肉体生命和精神力量的感激!从此,在母亲节的早期概念中,对母亲的感恩和对神的感恩有着息息相关的宗教含义,教会的仪式和母亲节的庆祝活动相得益彰,以同时表现人们对母亲和教会的双重感念。

  这儿强调,前述之无论是对赫拉的顶礼膜拜,还是Mothering Sunday(也说Mothering day),mothering cake和Mother Church等说法,前者近乎神话,而后者也都是原汁原味的英国远古文化概念,故而说,Mothering Sunday并不具有当今之Mother''''s day的全部含义。但似可以说,从那些日子始,在Mothering Sunday身上留下的蛛丝马迹,也成为了现代意义上之“母亲节”的概念雏形。

  看得出,早期的“母亲节”含有较浓重的宗教意味,而远古的节日概念,是不可能远离宗教的,这是一种历史现象。就如中国古代一般,民间节日多与祭祀祈福有关。时至今日,当宗教不再成为统治日子的唯一精神时,节日的概念才得以有一种全新的、非宗教的面孔出现。在英国,如今也是用Mother''''s day取代了Mothering Sunday。

  关于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全球只有一个通用的概念,那便是Mother''''s day!而Mother''''s day的本质不再是表现一种虚拟的宗教意义,而是一种可以触摸的真善美,是一种对人性的褒扬,是一种心可比日月、情可见苍天的美好情怀。历史应该是人创造的,当然不是神的恩赐!“母亲节”也不例外!现代意义上原汁原味的Mother''''s day属于美国人,或说,属于两位伟大的美国女性!

二、现代母亲节的诞生

  真正追溯现代意义上最早关于“母亲节”的记载,应该是1872年由美国人茱丽雅(Julia Ward Howe)女士所提出来的。这儿需要说明一下,所谓的中国文化史中的古代、近代、现代以及当代的一般断代定义,目前还在众说纷纭当中,这儿所说的“现代意义”兼顾了西方文化的习惯说法。

  茱丽雅建议将“Mother''''s day”这一天献给人类和平以及充满慈祥博爱之人类的母亲们,并同时在波斯顿等地举行母亲节的最初集会。随后,来自美国费城的一位终身未婚女性,安娜•贾伦斯(Ana Jarvis),于1905 年在其母亲逝世的追悼会上,为其母亲的灵柩献上了一束美丽的康乃馨花,以示对其母亲之深深的怀念和爱戴。就是那束令世人寻味无穷的康乃馨花所散发的馨香,温暖了安娜,也温暖了地底下一个孤寂的灵魂。从此,人间的母爱和对母爱的思念,便融化在那束水乳交融的康乃馨中,情满人间的康乃馨,也逐渐成为了著名的“母亲文化”。

  随之而来的两年,是安娜契而不舍的两年。安娜和她的朋友们,不间断地写了几千封信函,致当时对社会有影响的政府部长、国会议员以及商界名流,呼吁社会各界给予支持,以选定每年之某一天,用之怀念和歌颂母亲们。同时,安娜盼望最终确立一个法定的节日——母亲节。安娜认为,子女们不能忽视对母亲的情感,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她希望“母亲节”能够让人类多想一想,母亲们为家庭、为子女所付出的毕生的艰辛和劳累。一束康乃馨,几多儿女情!

  1907年,安娜写信给西弗吉尼亚州格拉夫顿的安德鲁斯循道圣公会教堂,请求为她已逝世2周年的母亲做特别追思礼拜。她母亲生前为这一教堂的星期日学校服务了20多年。1908年,教堂宣布安娜母亲的忌日——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于是,第一个“有名有姓”的母亲节于1908 年5月10日在安娜的故乡美国费城举行,迄今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

  安娜还组织了一个母亲节委员会,面向社会各界进行大规模宣传和游说,呼吁将母亲节定为法定假日。安德鲁斯循道圣公会教堂,目前已成为了全世界母亲们的“圣地”。在费城的那个首次母亲节里,康乃馨也首次进入了公众视野,同时被选中为献给母亲以表达爱意的鲜花。也从此,“母亲节”和康乃馨,都作为弘扬“母亲文化”的重要概念,名正言顺地载入了美国的史册。

  与此同时,美国不少的州也都在效仿费城的做法。至1911年,几乎遍及美国所有的州,都已开始庆祝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在母亲节几成事实上的美国民间节日之后,当时被誉为“书生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President Woodrow Wilson),审时度势,顺应民心,在他的椭圆形办公室里正式签署了一项提议案,把每年五月第二个星期日提议为“美国国家母亲节”。1914年5月7日,由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一份决议案,将每年五月的第二个礼拜天作为法定的“美国国家母亲节”,并由威尔逊总统5月9日颁布施行。从此,作为人类文明和文化进步的产物,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在美国正式诞生并一路风行开来!

  “美国国家母亲节”的诞生,也迅即得到世界许多和平国家的纷纷推崇和响应,加拿大和墨西哥紧步美国后尘,接受了美国母亲节的做法。随着文明和文化对人类社会各地域和各领域的渗透,如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拷贝”了美国人的这一做法,母亲节事实上也就成为了全世界共同的节日。至1948年安娜谢世时,全球已有43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随之,母亲节之象征物——康乃馨,也在母亲节这天大放异彩,母亲节的概念从此风靡世界。

  全球看来,“母亲节”已经成为了人类共同的文化,是一种不容置疑的人类和平概念。也仍有少数国家注重属于自己民族的母亲节,从而庆祝母亲节的时间各异。如泰国的母亲节是10月5日,葡萄牙的母亲节是12月8日,而印度的母亲节则是12月22日等等。虽如此,美洲和亚洲的众多国家,以及丹麦、芬兰、意大利、土耳其、比利时等等国家,都是在五月的第二个礼拜天以庆祝人类的母亲节。无论母亲节的时间是否同步,惟Mother''''s day已经成为了人类共同的文化符号。

  客观地说,母亲节有声有色地大举走进中国,印象中也就是始于上世纪末的事,这当然也称是人类文明大家族中的华夏民族的一件迟到的辛事!不过一贯擅长洋为中用的中国人,对母亲节概念的演绎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君不见,这两日“洛阳花贵”,康乃馨已经涨到2元一枝了。

三、全球第一枚关于母亲节的邮票

  1934年初,为了纪念第20个母亲节,曾任全美士兵母亲协会主席的麦克鲁斯夫人,向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建议,为当年的母亲节发行一枚纪念邮票以纪念这一充满温馨的节日。值得一提的是,身为时任国家总统和集邮爱好者的罗斯福,不仅采纳了麦克鲁斯夫人的建议,而且亲自设计了该枚邮票的草图。邮票选用了美国著名画家惠斯勒的“艺术家的母亲”作为主图(这一年也是惠斯勒诞辰100周年,这枚邮票也是对惠斯勒这位美国著名画家的一种纪念),同时为了平衡画面效果,在邮票的左下角加上了一只插满康乃馨的花瓶。

  美国首次发行的母亲节纪念邮票全套共一枚,每枚面值3美分。这是全球第一枚集女性、母爱、和平、花卉和节日等多种题材于一身的纪念邮票。邮票主图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端放在膝上,欣喜而又凝神地注目着其面前花瓶中的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这枚印量为2亿枚的《母亲节》邮票于1934年母亲节前夕的5月2日在美国发行,从此,母亲节文化通过美国的邮政窗口向全世界传播,母亲节的文化意义也从此从一种局部的地域文化扩散到了全世界。

  时至今日,美国的民众和集邮爱好者,乃至全世界的民众和全世界的集邮爱好者,都还在关注和收藏这枚邮票,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事实上,对自由世界的美国而言,其发行的这枚母亲节邮票,不光折射了一种没有国界的文化精神,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一种没有国界的美好情感——儿女们对母亲的爱戴和感恩之情。从全球第一枚关于母亲节的邮票在美国诞生开始,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发行过母亲节纪念邮票,母亲节概念,当然成为了一种货真价实的传播文明和博爱的文化载体。

  为宣扬天地间至高无上的天伦之爱,唤醒子女对母亲的孝思与报恩,我国大陆邮票的票面上,曾两次出现过康乃馨的温馨画面。1982年5月29日发行的J82《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逝世一周年》纪念邮票,全套2枚,均以黄色康乃馨环饰宋庆龄的国母形象。2001年2月26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康乃馨》普通邮资明信片一套一枚,邮资图是一朵娇艳欲滴的红色康乃馨。也提及,1985年5月8号,中国台湾邮政当局发行了一套两枚的母亲节邮票,邮票构图为来自荷兰的康乃馨(石竹花)和中国的萱草(金针花),全张100枚,发行量300万。

  随着母亲节邮票在地球上的不断传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母亲节与康乃馨便从此更加密不可分地联系了起来,康乃馨便成为了象征母爱之花,受到人们广泛的敬重,康乃馨也从此成为了母亲节之温馨美好的象征物。人们把思念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寄托于一束束美丽华贵的康乃馨上,康乃馨也因此成为了赠送母亲之不可或缺的珍贵礼品。如果说人们对母亲的赞颂是一曲永远没有尾声的乐章,康乃馨则是这曲乐谱上跳动着的色彩缤纷且最为悦耳之音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0-5-8 06:38 |只看该作者
明天就到母亲节了,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5-8 06:45 |只看该作者
孰男孰女?杂议概念的默认性 作者:高原红4344


  一米是何概念?科学的定义是:光在真空中(1/299 792 458)s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这样的定义或许让阁下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有点头晕。这没事,那是一种学究式的定义,于过日子,你大可不必去答理。犹如你面对一张百元大钞,虽然其学究定义并不简单,甚至比“米”的概念更复杂(存在汇率变化等因素),惟心中也并不含糊。为何?一张百元大钞相当于100张1元纸币。而1元可理解成默认的RMB单位,且一元钱能做何,在你的眼中是立体的。

  事实上,“米”完全可以使用另外一种通俗的定义,即“10公分或100厘米”。这儿的分米或厘米虽然都不是最简单的概念,就犹如1元一样,但可当成默认的基本概念。哪怕你确实不太清楚何谓厘米?何谓分米?但是你看到了满大街的人穿衣戴帽的尺寸,都是那般的讲究、那般的协调,你也就放得下心来。人云我云,人唱我和,多数时候是日子中的常态之一种,这种常态往往来自一种对概念的默认。

  “红尘滚滚,痴痴情深,恩恩怨怨,生死白头,几人能看透?”但是,看不看得透日子,日子还是在一往无前地朝前走,日子里的许多概念,还是可以默认的,其中之或“男”或“女”这般的概念,你不默认又能如何?如果按学究式的方法,那当然可以把男人和女人定义得清晰有致,有鼻子有眼,但是,那样的概念用起来该是何等的麻烦!登机、如厕一刻,为了辨识性别,会不会让人晕头转向?还可以见到的一个事实是,一般的词典上,对或男或女那般的概念,其定义又都是不严格的!充其量都是在对“男”和“女”作一种相对的解释,而绝非是概念的本质刻画!无奈之下,人们只能选择关于“男”和“女”的默认性。其实,自然界中的许多概念都是需要默认的!

  “男人”和“女人”一旦作为默认之“最基本”的概念,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又便成为了对“男”和“女”的一种等价的默认。满世界心知肚明,上轿子的是“女人”,而抬轿子的是“男人”,那一刻,难道还要由生物学家来验明正身?定义孰男孰女?难道尚有担心谁上错了轿子不成?哪怕你甚至不认得“男”和“女”那两个字,但是你也不会走错了卫生间,因为默认的“男人”和“女人”的形象,你总该识得吧?怪不得现在的公共场合的卫生间的门楣上,总是画上一个有性别特征的人影儿,那是从西人那儿学来的,也算是一种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日子中需要默认的概念其实有许多,比如张开嘴就会冒出来的那些人称代词你、我、他,还有她,都是无需去咬文嚼字的。“我”和“你”早不见晚见,且不说还有“我和你,心连心……”的曲儿,还哪来不清不楚?“他”和“她”也就是一男一女,“他”和“她”的那点意思满世界也都晓得,又何必非要把“他”和“她”说得那么复杂?甚至有说三道四的说辞,那就更要不得了!看来你、我、他,还有她,不定义也罢?凡涉及你、我、他还有她的事,进入了多元状态,就要警惕。有些事,有些概念,是永远也说不清道不明的!那就默认罢了。如果不默认,说不定就会走投无路!

  走投无路和“走”有关,你欲如何去定义“走”?如果你能把“走”这个字说清楚了,你的汉语12级就到了手。那么,现代汉语词典上是如何谓“走”的呢?曰:指“脚交互向前移动(现代汉语词典P1675)”。这当然称不上一个定义,充其量只是一个关于“走”字的说明,甚至连说明都不是。因为当你看电视剧《西游记》的时候,行者在空中也是呈“脚交互向前移动”的状态,但能说那是在“走”?即使是在陆地上,当你说到一只乌龟在地上“走”,多别扭!而乌龟确确实实是在呈“脚交互向前移动”的状态!至于刘翔在跨栏的那一刻,难道不是也在呈“脚交互向前移动”的状态?但那是“跨”还是“跑”?你说,跑也不称,爬也不算,飞也更不是,那“走”算何?

  再来看看“路”的含义如何?不期这个常用词也让语言学家语焉不详,何来此说?因为辞书上在“路”的词条下只有寥寥几字的说明:道路、路程,路线等(现代汉语词典P825),其连闪烁其辞的解释都没有,犹如作了几个组词的作业罢,充其量就是关于“路”的基本用法,至少我读不出辞家在这儿就“路”说了何本质的东西。看来呈现在你面前的那条清清楚楚的“路”,是没人说得清楚了。如此,那些长长短短的公路和马路,还有进进出出的大路和小路,又如何去定义呢?

  一个“走”字说不清,一个“路”字也说不清,真的让人走投无路?不对!面对这些说不清的文字概念,有一个有效的方式,那便是默认。默认是一种源自公理化的思想。公理化的思想,是人类挑战智慧所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既然人人都会走,人人都识路,何以会在“走”和“路”这两个字上纠缠不清呢?

  “路”当然还是有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先生的说法虽然不是正解,但毕竟指出了一条路。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路”离不开“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对的;路有千千条,故而,大路朝天,“各”走一方,这也是对的。满世界无需去挤一条道,这也符合人的社会属性,这当然是对的。看来古人造字时,对“路”还是作了详尽研究的,“足”加“各”便成了“路”,何以后世还是对“路”总是百般琢磨,甚至百思不得其解呢?

  一般说来,概念之默认定义,大量出现于普通的常用词典中。而学究式的定义形态,则常出现于专业的工具书中。前者不尽严格,属于下里巴人,但应和者多,用于日子中无妨;而后者则是严格刻画的概念,属于阳春白雪,多用于学家们进出的文化领域。通常,学究式定义之文句艰涩而繁杂,但那也属学家之无奈,因为如若不那样,神五、神六还有神七,又何以能够腾云驾雾,遨游太空呢?

  “与天斗其乐无穷”的豪言壮语,当然不是那么好喊的!学究式的东西应和者寡,也属平常。大学校园里装不了那许多的人,科学院里也容不了那许多的人,每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大奖,其获得者也是凤毛麟角!据说,2009年的国家科学大奖给予了两位杰出人士,一位数学家和一位航天航空专家,每人各500万。

  由百元纸钞集合而来的500万RMB是何概念?概念的属性必须指其一,是论其货币价值?还是论其纸张重量?或是论其他?世间无孔不入的概念,其实有时就在身边,若是论其纸张重量,始料不及,竟和我的体重持平!天晓得,这或是这篇字的一个意外结果?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5-8 06:47 |只看该作者
感谢高原红4344的支持,谢谢,远握!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5-8 22:59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精彩华章,开眼界,长见识,感谢朋友的妙笔,问候,祝福!!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5-9 19:21 |只看该作者
嘿嘿。我把你文转过来了……:P:handshake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5-10 13:15 |只看该作者
再来顶,支持朋友!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5-11 23:00 |只看该作者
:lol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5-14 20:28 |只看该作者
{:2_33:}{:2_26:}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5-23 20:41 |只看该作者
{:1_88:}{:1_84:}{:1_89:}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