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唐朝国庆 于 2010-6-5 13:14 编辑
据说研究徽派的历史,已悄然成为一门单独的学问——徽学。
我在飞机上读完的那本介绍徽文化的册子,是执此说法的。徽学,是否能发展壮大到和红学、钱学等相媲美的境地,我看不真切,也无法预料,但这次游览皖南民居,对这些桃花源中的耕读人家感觉却很特别,那莽莽群山中的一方恬静的开阔水塘,那充满葱绿的耕田,仿佛都载满了悠远的历史,再次呈现出徽商的儒雅精炼,这样氛围中的山水民居,真如同一幅徐徐展开来的水印画手卷。
皖南,对我来说很陌生,但《中国古镇》在安徽省地图上,在皖南地区标示出的古乡镇,不是几个黑点,而是一片密密的错落开的黑点,而每一小黑点都代表一个古镇,比如大名鼎鼎的宏村、西递,还有文房四宝产地的歙县,甚至再往南一点儿的江西婺源,都是名震中外的徽派文化典型代表。
我多次路过皖南,但都是擦肩而过。同事在飞机上跟我说,他也只参观过皖南事变的遗址,大概还是由于红色教育的缘故,嘱咐我:到了那里,一定要看看徽派建筑的。
徽派建筑很特别,特别在它的防火墙,这种设计以前只是在图片画册上看过,每一座皖南民居的房屋山墙上,都特意的再搭建出一截高高的、类似女儿墙的墙体,这是因为皖南人喜欢族居,为了防止失火造成左邻右舍的牵连损失,特别做了防火墙,当然这只是功用之一;另一个功能还能防止盗贼的流窜,北方的民居没有这样的防火墙体,所以飞贼就能轻易的窜房掠脊,从这一片房子跑到那一片房子而毫无阻拦,有了防火墙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阻挡;还有一个功能是能防止平房女主人的走光,昔日的徽商外出经营,一去就是三五年,女眷们安心在家不受外界轻佻男子的骚扰,这些高高的马头墙实在是功不可没。
到了皖南的第一天,我跟随旅游的大团吃饭,匆忙吃了就匆忙开拔,早打定主意要脱队自由活动,午饭吃得也就不踏实,只动了一小碗米饭,整个心思早飞到了西递。我把简单的行李托付给同事照看,推开饭碗就跑到不远处的停车上,找到一辆黑车,谈好价钱就直奔宏村,时间宝贵,不容我再耽误了。
前面的司机带了媳妇一齐跟我去,小两口推荐我去唐模和呈坎两个古镇,但我犹豫了,虽然知道唐模着村子也不错,但我人生地不熟的,如果看品牌肯定是不会错的,我坚持去看西递和宏村。
车子奔驰在群山中蜿蜒的山道上,走了很久依然没有尽头,这皖南的民村都是坐落在深山中的,正因为这样才鲜有遭逢兵燹的荼毒。路过塔川,我叫停车,取出相机,对着开阔地势的塔川拍照。这里景色迷人,远处山峦平缓,山颠还有流云在缓缓跑动,白墙的人家稀稀落落分布在川下,被一川的翠色所掩映,同是一样的青绿,却各有不同的调子,有淡淡的青葱,是刚长出的一层嫩芽、有浓郁的深绿是茁壮的叶片,远近各不同的构图景色,让我流连忘返,看了路边的解释才知道,这里的秋色是最出名的,可以想象,秋日的黄栌、红枫会把这里渲染成缤纷的画面。
徽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进了宏村才知道,徽商其实是很辛苦的,皖南的风俗要求晚辈在学业上要有建树,没有成就的,才去经商。我进入宏村的时候,没有走到有的正常线路,而是直接去了村边,那里有很多写生的学生,后来才知道,这里有绘画学校,一年四季都有学生来写生。
我不知怎么走,就逢人打听,经过一片开阔的小广场,终于找到了村中心的祠堂,祠堂坐落在弯月形的池塘边上,池塘如同敦煌的月牙泉,平静的水面倒映着四周的民居,这里依然有村民生活着,祠堂规模很大,三进院落,传闻女子一生只能进祠堂一次。
这里的民居与江南苏式的小桥流水民居截然不同,更有几分朴拙。徽商赚了钱,都回家乡修造房屋,我走入一处大宅门,徽派民居开窗高而小,为解决采光,都采用天井式方法,我站在进门处,抬头仰望顶上的天井,刺痒的光线投进来,让屋里异常的光亮,导游仔细的讲述了这处大宅的门栓,它很特殊,通常的北方门栓只是简单的横插,这样很容易为被外人用刀片伸进来后拨开,而这家的门栓上的一端,开有一个竖着的孔槽,放入铁插销后,可以防拨开。导游指着地面问大家:这是干什么用的?我对此不陌生,明陵的地宫,用自来石挡门,这里当然也是一样的功能,导游看我回答了,接着解释说:在门里的地面石板上,还有两个凹槽,是为了放置顶门杠所用的支点,但为什么要这样严密呢?原因就是徽商要为家眷的安全着想才修造的。
正门的照壁是活动的,可以敞开来,但整个照壁门是轻易不开的,只有来了官衔较大的人物才会走这里,通常情况下是只能走照壁两边的。恰恰在照壁两边的设计上有一个很有趣味的设计,两边的边道,并不宽阔但瘦高,木柱做边,顶上是一个雕花斗拱,导游说请大家离开一点看,这个过道像什么?当然像“商”字!但还缺一个口,如果人一走过,就是那个“口”了,所以古代商虽属末流,但也要从我徽商的胯下经过。这段传闻很有意思,徽商给商人找回了自尊。
大的宅第都有好几进院落,堂屋的光线通常较暗淡,摆设同北方相差无几,二虎把门的摆设,方桌后长条案,左边摆有帽筒,很多人认为那是花瓶,成为笑谈,右边摆有插屏,取平静的谐音。还有两个半圆桌分别贴墙左右放置着,参观扬州个园的时候,知道这个半圆桌的讲究,男主人不回来,女眷只准用半桌吃饭,如果男主人回来了,才能把两个半桌拼起来吃,团圆的意思。这宏村的家具比较粗糙,结实耐用,远不如江南苏式家具的做工精致细腻,也许这里毕竟是乡村。
在堂屋的两边,各有一个侧室,其中穿过一侧的侧室就是厨房了,这样的侧室是留给贴身大丫头居住的,大丫头就是袭人式的人物,这样的布局正合民间的俗语所说: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宏村的民居分布以祠堂为中心,主要看几处大的宅第,这样参观路线并不很长,但很曲折。我在飞机上看的读物,就是从这里购买的,买书的老者跟我说,他就是宏村“申遗(申请物质文化遗产)”人一份子,我买了也对这老者的有三份敬意。
后来听司机和我说,宏村所以名旬遐迩,是因为北京一个达官显贵的衙内经营的原因。出宏村的时候,我回头看那一片水塘边的皖南民居,格外得玲珑剔透,水映粉墙,垂柳丝丝,真是一幅水墨画般的仙界,这里也许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宏村的特点在于民俗气息重,我去跟着看的西递就刚好相反,是学究气息重。
车子在山道中又跑了几十公里,我到了西递。
迎面一座胶州刺史的牌楼,让我感觉真切的到了皖南了。西递的规模要比宏村略小,少了几分水畔泽国的妩媚,多了几分耕读人家的辛勤。牌楼三开门五重檐结构,保存完好。一个当地的女孩过来缠着我,说要为我讲解。推脱不掉,只好谈了便宜的价钱一起游走。
西递的店铺林立,有很多是销售歙砚的店铺,可惜我没有一块看好的,这里的砚台大多做工笨拙,石材虽然细腻润泽,哈气留水,但石砚的整体设计匮乏艺术气息,加上我长途还要带行李,就“割爱”了。
小女生跟我说了西递的来历,虽然和书上讲的不同,但不妨作为民间传说聊备一格。她说西递古代不怎么通邮,而“递”字同现在的特快专递类似,古代在西递村的西边后来终于增设了一个驿站,所以叫西递。当然还有东高西低,水流西边的另一层含义。
宏村和西递,都是皖南民居的代表,粉白的墙皮,高高的马头墙,翘角的门楼,极富观赏。这是有灵性的建筑,它们会呼吸、会讲述,这里出过胡适这样的大家。
我一个下午匆匆看了两处民居村落,如果不是因为下雨,也许还能徘徊的时间再长一点。但不知怎么的每一次的行程总有一些遗憾,总是那样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也许这就是人在旅途的无奈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