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君雅 于 2011-2-19 14:52 编辑
对男女异性交往的渴望具有象磁石一样的天然吸引力总是把男男女女吸引到一起。大家都在爱琴海中寻找生活挫折磨难的避风港和心灵栖息的港湾。尽管爱情的交往路途中不乏痛苦,摩擦,失败,但是,人们总是在休整以后,继续向着金色的光环—永恒的爱情发动新的冲击!人们喜欢在爱情的精神天国里遨游,借此摆脱孤独空虚从而希望获得永恒,这种梦幻对于枯燥无味的激烈竞争的残酷无情的现实生活和纷乱噪杂的现实世界确实有着平衡作用和心理调整作用。
需要爱情,把爱情视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无疑是正常的,也是正确的.但是对爱的渴求的情感如果被无限夸大,畸形扭曲,似乎自己的生命,生命和生活的全部意义都是为了追逐一个幻想,男子异想天开的设想一个美女偶像,女子构思出一个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并通过合并,升华,改头换面,凝缩等心理机制,极不现实的把两人的关系浪漫化和理想化;如果自己的心理假设在进行中发生变数,甚或彻底失败,则一蹶不振,颓废沮丧,甚至不惜以生命来徇情;这种对爱的幻想的过分沉迷,应该是一个极大的心理误区!
一个沉迷在爱的幻想中的女子,可能有满意优越的工作,有可观的经济收入,有朋友,有才能,有成就,但是她认为这一切都没有爱情重要!身边没有情人,她日日夜夜都在等待!她的灵魂整日遨游在爱的幻想中,并希望自己有奇迹般的巧遇出现!她强迫自己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同一种方式,正是这种无休止的重复,使得她永远不能成功!她真诚的相信自己是向往与男子持久相爱的,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她的核心心理需要是对爱的渴求而并非是爱的享受!!
这种对爱的渴求而并非享受的心理基础往往有幼年的不正确不全面的经历.早在幼年时代,男男女女对爱就有了特别的情感.每个人对爱的理解都有着个性心理的特点.如果父母对孩子给予的爱是正确持久的,温暖慷慨的,恰如其分的,孩子就会接受这样的模式并在自己心灵加以固定化.她(他)对爱的感受是享受被爱.成年后,就会积极去接受世界赐予给自己的爱情,面对送来爱的异性,就会以阳光和包容的态度享受.如果孩子幼年缺乏恰当的温暖和关爱,要么是冷漠,要么是溺爱,从幼年开始心理深层就是混淆了爱的享受和爱的渴求,心理模式是:当我需要某人时,我感觉到了爱!这类孩子长大后,仍然混淆爱与渴求的本质区别,她的方式就是寻觅,征服,抛弃!她只在两人关系最初尚无定性的阶段感受到爱。一旦她肯定了一个男人的爱,她就迅速丧失了兴趣!这只能使她终日疲惫不堪而毫无收获!
一些女子的早期经历教她们把自己理解为脆弱和不完整,作为单独的个体是无价值的!人们让她们产生不安全感,并告诉她们只有男子是解除不安全感的良方!她们渴求爱,想通过爱去寻找男子身上的自主性,行动性,保护性因素。如果不通过男子的爱抚让她们感到自己的完整,她们就会经常感到烦恼不安和空虚。这让她沉溺于幻想中,要去发现一个十全十美的男人,她才可度过完整人生。她痛苦的意识到自己的不安全感,她沉迷在爱的幻想中,她疲怠不堪的把人生乐趣消耗在寻找中,相信要找到可心的人只是个时间问题!
还有一种浪漫型的人,她终日陶醉于罗曼蒂克中,她真诚的相信自己爱新男友,并将这种感觉表达给男友。但是,从本质上,她并不爱这个人,她只是一种对崭新爱情的冲动!在失去虚幻和距离美以后,在真实的面前,在了解之后,这种虚幻产生的奇妙的高潮就慢慢低落,随之而来的是兴趣丧失和失望!她不能意识到这种新鲜感的减退是自然发展的正常过程的必然,她责备自己爱的能力不够,竟然没有在最开始就发现对方的缺点!
这些人满足感的核心不是与某一个特定男子相处时所能感到的特殊快感,而是因为这能使她摆脱生活中的焦虑和失望。这些女子多是把世界看作暗淡,空虚,充满危险的女人。代表了女子为解决自我价值,自我实现,个人存在而做出的错误认识和努力!这些女子对男人的想法,感觉,幻想是对这些深深的不安全感的一种自我解脱!但这种解脱却是瞬息即逝的,虚幻的,它只能引起暂时的兴奋,引起对被满足的期望!有什么能比得上坠入爱河时的欣慰呢!
总之,男子和女子之间的爱情是心心相印,是两颗心碰撞的火花,是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在心甘情愿为对方的奉献中双方都感受到从付出中产生的快乐!这是正常爱情的真谛!如果为了满足渴求和不安全感,消除焦虑,甚或满足新鲜感的冲动,必然会沉迷在爱的幻想中不能自拔!这必是一个误区!
山野散人于养心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