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及民国时期的爱情,大多数人想到最多的是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爱恨情仇,徐志摩和林徽因、陆小曼的感情纠葛,胡适的风流韵事,很少有人能够说出和他们同时期的作家石评梅的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那是1920年,石评梅和朋友一起参加北京山西会馆的同乡会,认识了当时就读于北京大学英语系的高君宇。
彼时,她是名满京城的才女,19岁就有了“北京著名女诗人”之誉,与吕碧成、张爱玲、萧红并称“民国四大才女”。
他是北京大学英语系的高材生,“五四”爱国学生运动的领袖,青年学生崇拜的偶像。
他们怀着仰慕彼此的心情相识,见到面,很快就成为了朋友。
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正处于各种新思潮碰撞的时期,他们有着当时的青年所共有的对未来的迷茫。有时,他们会相约来到陶然亭湖畔散步,在倾心交谈中,两人发现彼此之间有着很多共同的理想和对革命的热忱,面对动荡的社会和不可预知的国家未来,也会有相同的苦闷与迷惑。
相处的日子里,两人习惯了事业上有所进步时和对方分享,在困苦时从对方的鼓励中寻找希望。
爱情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悄悄发生了。
其实,在高君宇看到石评梅的第一眼,他便动了心思。那一天,石评梅穿着蓝色中式上衣、黑色裙子,齐耳短发,一身清纯的学生装扮。在他眼里,石评梅是一个温婉俏丽、才貌双全的女孩,言行举止之间透露出一种不俗之气。石评梅对这位致力于革命的青年也颇有好感。
然而,高君宇迟迟不肯对石评梅表明爱意。原来,他在乡下有一位奉父母之命结婚的妻子,他并非自由之身。于是,他久久压抑着对石评梅的情感。
可是,他无时无刻不牵挂着石评梅。
高君宇因参加革命活动,经常辗转于全国各地,他的随身物品中,总有一两本石评梅的诗集,每当感到茫然无力的时候,就会拿出来反复摩挲、翻看,仿佛是看到石评梅站在他身边对他说着鼓励的话语,在那一刻,他如看到了前方灯塔的曙光,心内又重新充满了斗志。
生命之中,因为有了她的存在,而有了目标,有了欣喜,有了希望。
也许是相思之苦着实难耐或者是无法克制内心燃烧的热情,高君宇终于鼓起勇气给石评梅写了第一封信。没想到,石评梅很快就回信了。那段日子里,他觉得生活是让人欢喜的暖色调,昂起头,就能看到美好的风景,看到暖阳。
1923年秋天,石评梅接到了正在碧云寺养病的高君宇的信。她像往常一样把信拆开,展开信纸时,一片火红的枫叶悄然滑落。她弯腰捡起,轻掸叶面上沾染的尘土,发现上面写着两行诗: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
她是聪慧的女子,自然明了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浓浓爱意。
可是,当时石评梅并没有要谈恋爱的意思。
石评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上学时,她的父亲曾托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吴姓朋友照顾她。那位男子也果然不负所托,对石评梅呵护备至、殷勤体贴,情窦初开的少女被细心周到的男子深深吸引,两人很快由友谊发展成为爱情。然而,不久之后,她发现对方是一个有家室的人,那一刻,和心中的幸福感一起远去的是所有对于爱情的美好憧憬。从分手那一天起,她便抱定了独身主义的宗旨,今后不再谈及爱情。
收到高君宇的求爱信后,石评梅多少有一些手足无措。她对高君宇是有好感的,可是曾经的伤痛还在心口隐隐作痛。最终,她提起笔,在枫叶的另一面写下“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寄还高君宇。
人们总是习惯于把那些曾经受到的伤痛铭记于心,在以后的日子里反复拿出来温习,似乎这样便不会再重复当初的错误,以为自己变聪明了,学会了自我保护,可是,到头来往往是在自己的心上筑起了一层厚厚的壳,最终与真正爱自己的人擦肩而过。
石评梅的婉拒并没有打消高君宇追求她的念头。1924年,他回到家乡,争得家人的同意后与包办婚姻的妻子离婚,获得了自由之身。回到北京之后,他一有时间便去看望石评梅,陪伴她,关心她,温暖她。他对她依然执著。
感情的事就是这样没有道理可循,不需要白纸黑字的契约,也不在意对方有没有回应,却可以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死心塌地。
生活就像电影里的故事情节一样,经常会在某一个不确定的时刻出现让我们措手不及的事情。由于长期为革命事业奔波,高君宇的身体出现了状况,他患上了咯血症,送去医院的时候,已经没有了治愈的可能。也就是在高君宇生命垂危之际,石评梅才发现高君宇对她是如此的重要,他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占据了她的整颗心,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对高君宇病情的牵挂变成了内心深处痛苦的煎熬,住院期间石评梅一直陪伴在他的左右。
然而,纵有万般不舍与悔恨,也无法挽留住即将逝去的生命。1925年3月,高君宇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终年不满30岁。
在收拾高君宇的遗物时,石评梅看到那枚枫叶,回忆一幕幕地播放,镜头一个一个切过去,是曾经的喜欢,爱恋,誓言和对未来的幻想,而今化成了一个渐行渐远的影子,不禁失声痛哭。她意识到自己深深地爱着这个男人,一直以来固执坚持的独身主义,致使自己错过了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
她明白过来,他已不在。
是不是人往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失去时才追悔莫及。一如《大话西游》中,至尊宝对紫霞仙子说的那段被广泛传颂的经典话语——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石评梅遵照高君宇的遗愿,把他安葬在两个人经常一起散步的陶然亭公园,每个星期日都要去探望他。有时是彻夜不眠后的清晨,有时是残阳如血的黄昏。她经常轻抚着高君宇的墓碑喃喃自语,仿佛是在和挚爱的人聊天、谈心事。曾经无数个夜里想起的面容,曾经常常出现在梦境中的面容,曾经每次想起就会被难过堵住胸口的面容,仿佛就在眼前。然而,远处只有静默的高山、无尽的松林。
高君宇离世之后,石评梅变得安静而沉默,年轻的脸庞上有了她那个年龄不该有的沧桑。她的文字也变得哀怨而凄婉,字字句句都是在怀念逝去的人——“我常觉你在我身后的树林里,骑着马轻轻地走过去。常觉你停息在我的窗前,徘徊着等我的影消灯熄。常觉你随着我唤你的声音悄悄走近了我,又含泪退到了墙角。常觉你站在我低垂的雪帐外,哀哀地对月光而叹息!”
既然未来给予不了两个人相见的机会,那么,从此以后只有在文字和回忆里相逢。
在高君宇去世三年后,石评梅猝然离世,去世时年仅26岁。她的生前好友遵照她的遗愿——“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把她安葬在陶然亭内的高君宇墓旁。
爱与缘分相若,可遇不可求。遇到喜欢的人,就应该去把握。犹豫、迟疑、退缩,这些令我们踌躇不前的东西,只会让我们与真正的幸福擦肩而过。要知道,过错是一时的错,错过是一世的错。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