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淡淡一片云 于 2010-8-21 21:23 编辑
《燕声竹影忆往昔》
或许是久居钢筋水泥丛林中的缘故,抑或是父亲过世的缘故,常常会在不经意间跌入那一方小桥流水杏花烟雨,缠绵那个已经渐渐远去了的曾经的家。
小时候的印象,每年逢春过后,就会有燕子飞回来,时远时近呢喃着,双双翩翩轻盈地掠过。似乎相隔了整个秋冬,一下子倦鸟归家,忍不住流连叹息。乡下但凡家里有燕子筑巢,说明这户人家风调雨顺和和睦睦。奶奶说以前有一户人家,燕子从没有去寄宿过。于是去询问土地公,土地公告之是他们夫妻经常拌嘴相骂的缘故,燕子不喜。夫妻遂和睦恩爱,来年那燕子就真的落户他家了!每当我站在檐下看着燕子在昔日的旧巢前上下翻飞,会兴奋异常:“回来喽!又回来喽!”记得那是还有一首燕语“不借你家盐,不借你家米,只借你家屋檐住一住。”哦!原来,这燕子也如此顺着人性,喜欢栖的平稳安顺。
村前屋后几乎每家都种有桃李杏桔,田畈里种植桑树小麦油菜苜蓿,但都不是当做是花的。清明前后,烟雨朦胧了江南,几丛新竹掩映着那一片桃的粉,一片李的白,隐约在村庄周围。桑地麦田洋溢着一望无际的新绿,紫色的苜蓿,金黄的油菜花点缀其间。菜畦里的蔬菜也开始争奇斗妍开花结籽,“油菜花开似黄金,萝卜花开白如银,蚕豆花开黑良心”。然而,这花不是富贵人家堂前院中的摆设装扮,这歌亦不是琴瑟合鸣丝竹绵绵之音。所以这春季的花事再烂漫、再难收难管,却不会有人去冒然采撷。因那桃李果实,那桑地麦田油菜皆是村人赖以生计的希望。
清明时节的桑地里,桑树枯枝才露鲜嫩新芽,稍微碰触就会掉落,我一般不去。那种衣食艰难的分量,连小孩也懂得珍重。唯有到了端午前后,桑树已长得枝盛叶茂,桑葚也开始成熟变紫,我就会钻进桑园,吃得满乌紫满嘴。那桑园连绵数十亩,很难看不见小孩是否在其间,父亲找不到我时,就会一声声呼唤:“桑葚阿乌阿甜?囡囡阿要回家了?”记得曾经有一首唱桑葚的儿歌,“青叶青梗枝,荷叶包枣子,姑苏城里勿买处。”吴侬软语的韵脚,如同桑葚儿的美味让人回味。
雨后,春笋齐刷刷钻出了地面,我手提竹篮拿着小锄头到竹林里寻找鲜嫩的笋头。傍晚,我站在檐下看燕子,母亲拿出自家腌的雪里蕻和笋一起煸炒,煸炒之声连带炊烟还有春笋的清香,四散里袅袅到檐头庭前,敞亮得动人心。夏始春余,新竹上了屋檐,母亲会把我捡回的完好无损的竹笋壳放入碗橱一一收藏,遇农事不忙之时,就着开水泡开,放入红豆糯米可以裹成竹叶粽子。“竹叶丛中一只花野鸡,打一枪,咬一口。”猜的就是这红豆粽子呢!
这竹林边的一棵大树,是我的最爱,上面有一处枝桠处坐着躺着都舒服。带一本喜欢的书爬上大树,靠着枝杆,躲在密密的树叶间。阳光透过树枝缝隙在书页上摇晃,读着书中的古文诗句,闻着竹枝树叶夹杂着桃李的芬芳,时光静静地流逝于燕子的呢喃,布谷鸟的鸣叫,还有那偶尔的犬吠鸡啼声中。
真乃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自古文人雅士将这桃李桑枝入画,燕声竹影入诗。殊不知这吟哦之余,亦有岁月的慎重。惟有在民间,对待花谢花开,燕来燕归如此娴静,似山河岁月,几百年来不惊不慌,依旧这般从容。
如今这一切都成了记忆,每每想起,亦觉得满满,那一份乡情溢得心肝肺腑皆成暖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