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印象记(2)上海和杭州
我第一次去上海是一九七四年,走在繁华的南京路上,真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两眼都不够使了,看到什么东西都很新鲜。上海人的生活是快节奏,如同他们讲话,声音尖细,薄薄的嘴唇里蹦出噼里啪啦的一大串字母,什么也听不懂,除了“阿拉、阿拉”还可以分辨出来。上海人注意形象和穿戴,不像北京和天津,没那么多大胖子,衣着更艳丽、更时尚。我们住在卫生学校,出早操的上海小姑娘仿佛从天上飘来的林妹妹,在晨雾中飘然而去,尖细的口号声充满耳间,久久徘徊。上海的蔬菜比北京丰富多了,只是天天吃米饭让我们有些受不了。 许多年以后,我目睹了上海的巨变。南京路、北京路、福建路、西藏路,商业化的巨手把更多的街巷粉饰一新。面对北京路上连绵数里的机电设备经销部,让人惊叹,北京绝没有这么浓烈的商业气息。浦东开发打破了“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的陈旧观念,现在的浦东新区,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比美。 捎带一句,上海人多地少,当年外滩一景是恋人相会。一到傍晚,数公里的外滩栏杆挤满了谈情说爱的年轻人,一对对摩肩接踵,你想在两对之间挤个地方都不行,真称得上是吉尼斯世界纪录。我们晚上没事,常到外滩看谈恋爱,心里还纳闷,离得这么近,相互听得见,也是一乐。 上海人的精明是超常的,在上海火车站常能看到领路的人,引导内急的外地旅客上厕所,每次收费两角;还可以陪你逛商场,参观游览,沿途讲解,按时间收费,确实方便。因是初来乍到,怕上当受骗,我未敢享受这种热情服务。 住在上海,看惯了清晨人们围在水龙头前洗菜、洗衣、涮马桶的噪杂;了解到各家各户拿着水壶、暖瓶到热水站打开水的生活习惯;走在窄窄的弄堂里,从竹竿挑起的万国旗(衣服)下通过,仿佛昨天。现在怕都成为历史遗迹了。 杭州离上海很近,差异却很大。除了商业区比较繁华,整个城市的建筑比较散,满街的大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当然,最美的还是西子湖,清晨或雨后去看西子,远方朦朦胧胧,近前浮云飘荡,可以看到白色颗粒的雾气在眼前晃动,伸手可抓,恍若天上人间。苏堤、断桥、保俶塔,时隐时现,尤其是太阳初升,薄雾将散,水天一色,晨练的人影缓动,像淡淡的水墨写意画卷,美不胜收。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感到香沁心肺,疑在蓬莱。 杭州人比较质朴,穿着比上海人差多了。过去杭州丝绸甲天下,大街小巷有很多卖丝绸茶叶的商店,我还买了一条红色的丝绸被面和两盒茶叶,一盒龙井,一盒白菊花。买时好奇,不知道白菊花还能泡水喝。 杭州的早市更像是个大农村,人们在桥头塘边清洗蔬菜、淘米做饭,我望着浑浊的河水,觉得太不卫生了,也许是无奈的习惯,现在可能都用自来水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