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书吧原创精华集萃版 】第2期(精选文20篇)
查看: 10004|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吧原创精华集萃版 】第2期(精选文20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0-7-19 17: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8-8 22:01 编辑


    为了更好拥有读者市场,

书吧论坛原创精华集萃
栏目

于2010年7月19日正式开通
  


     书吧书吧广摘原创精华,做高档次论坛

         以飨读者,做成名品牌论坛。


    每周两期。   

    她集萃于本论坛精华作品,欢迎朋友驻足观看!  

    文章不分先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0-7-19 17:0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7-20 13:12 编辑

          解读死亡者的笑声   闲散之人



    死亡与生命之间的距离究竟由多远?我相信这一定是一个会困惑很多人的命题。按照我的理解,死亡和生命之间就是一层薄薄的纸,你捅破了也就“超越”了。


    很多年前,刚参加工作哪会儿,住集体宿舍,我的一个工友,常常在饭后,提着一把破吉他,跑到宿舍后面的树林中,自弹自唱,这小子翻来覆去的就是那么几首曲子,其中有一首我记忆犹新:

    人生啊,人死啊,好像那一盏灯啊,人死了如灯灭,棺材板子油光光……

    如今,人死去了一般是享受不了油光光的棺材板子的,但是,像一盏灯的说法倒是有几分道理。而很多年以后的一天,这位弹吉他的老兄,在回家的路上不小心跌了一跤,连半句话都没留下,就挂了,我去送别他的时候,很想问问他的家人,他的那把破吉他是否还在,但是,他那灰暗甚至有些嚎叫的歌声在我的心里不能磨灭。

    还是在很多年前,我的一位同事患癌症,我去看他的时候,和他同房的一个老者,看样子精神矍铄,我随口问了一句“大爷,您什么病?”老人还不犹豫的回答“癌症,晚期啦。不过我七十六岁了,够本了,我儿孙满群。”老人声音洪亮,十分乐观。结果是我那位五十刚出头的同事先走了,人家还活着。

    我记得数年前,在上海有一个身患癌症晚期的教师叫陆幽青的,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了一本《死亡日记》点滴记录了他在最后的日子的一些感受,令人心动。其实淡看死亡,生命才能彰显出它的价值和魅力。我喜欢读书,也喜欢思考,所以,我在读《先上讣告 后上天堂》的时候,我一直有一种对作者的钦佩,对她豁达的人生观,和幽默的生活态度的欣赏。

    有一则笑话,一个财主快要病死了,他特别怕死,就问他的仆人:“你说死了到底好不好?”仆人回答说“死了好啊,特别好。”财主不解问“此话怎讲?”仆人说“老爷啊,死了一定好,要不那些死了的人,怎么一个也没回来呢,还是那边好。”或许你我能从这个笑话之中感悟到一些东西吧。

    玛里琳的这本书,大部分内容都是与死亡有关的,按照我们忌讳的观点,这样的话题还是不说为妙,但是,说了又能怎样呢?我们谁能回避死亡?谁又能躲开死亡?在时间的坐标上,我们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点而已,来过,又走了,仅此而已。

    在玛里琳的这本书里,她例举了大量的讣告文章,有些让你看着不能不佩服这些人,即使是把死亡这样严肃的话题,也能变得轻松愉快。生命和死亡都是物质的一种形式或者是转化的形态而已。物质是不灭的,精神可以永远,但是,在传承的过程中,进化和遗失必然相伴相生。所以,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里,没必要克扣自己,更没必要苛刻他人。活着让生命和生活充满着快乐的质感,这就足够了。而且,有的时候,这种快乐,绝非财富所能买到的。我喜欢一首小诗很多年,以至于有人斥责我很颓废,现摘抄如下:

    逢时把酒且高歌,须信人生有几何,万两黄金末为贵,一家安乐值钱多。

    颓废么?我看未必,最多是一种人生观而已。在玛里琳的笔下,从讣告中解读人生,解读豁达,解读无畏,解读快乐。我们把人生的话题看的太沉重了,为生计所累,为名誉所累,为蝇营狗苟所累,为欲望所累,累得一塌糊涂,累得一无是处。在生与死的面前,我们选择了生,但是,从生下来那一刻起,面对着欲望的世界,面对着自己的欲望,人类就在奔向自己命运的那一端,没有什么诱惑比这个更能让生命牵肠挂肚,义无反顾的了。人太习惯于“早知这样何必当初”的自怨了,我记得一个哲学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生是一个过程,只有活过才会明白。”事实上,活过不明白的也不占少数。人所以有矛盾有冲突的跟班原因在于人的思想永远不会一成不变,更不会一个模式,矛盾决定人生,矛盾也激活人生。或许讣告就是一个离开这个世界的人,最后最简短的总结,是历史灌木丛中最不起眼的一株,但是,就是这一株却浓缩了人生的精华,浓缩了人生不尽然的全部。

    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中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狼。他发现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生命应当体现出一种尊严,也应当体现出一种快乐。

我们不必去质证什么,在人生的舞台上,来过,演出过,哪怕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跑龙套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7-19 17:0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7-20 13:19 编辑

        落叶归根终有时    梅香

   冰冷的雨珠无声顺着窗户不停的滑落下来,像一颗颗的泪珠滴落到心里。电视里在播放着印度电视剧《爱上你不是我的错》。剧中的一对情侣在爱中彷徨,在爱中迷茫。忧伤的音乐在我的耳畔再次响起。
多少时候,已经学会了禁锢起自己的思想,在忙碌的生活中,工作中,去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可今天,这情景仍旧让我走进了伤感中。

    静静的站在窗前,看着远处那棵多年的杨树接受着秋雨的洗礼。那一片片的原本翠绿的叶子,也在季节的变化中,显出了衰老的痕迹,泛出了微黄的色彩。在阵阵微风的吹拂下,他们左摇右摆,用那瘦弱的手臂紧紧的攥住树干,不肯脱离他们的母体,时而发出阵阵忧伤的哭泣。然而,最终还是禁不住风雨的摧残,痛苦的松开了母亲那紧紧拽着的双手,无奈的落向大地,一片片的叶子,在空中飘飘摇摇,似乎在找着自己的落脚点。我用目光为他们举行着特殊的葬礼。不知为什么,看着他们飘落的姿态,我不禁想起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是啊,他们每年春天把希望绽放在枝头,然后用自己的全部能力去孕育着,把最美的一面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但最后还是要归于土地。在化作肥料之后,第二年,他们又会以顽强的姿态再次把最美的展现给人们。
    秋,在一年四季的轮回中,只不过是一个匆匆的过客,他在反复的演绎着季节赋予他的使命,而树叶又是这个季节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都在尽力展示着生命的含义。
而我呢,不也是一样吗,在人生的旅途中,我看着人间的喜怒哀乐,品尝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我就像一个演员一样,在不同人的面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父母的面前,我要在他们高兴的时候,作为一种催化剂,让他们更加的快乐;在有矛盾的时候,我就要像一支调和剂,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让他们开心起来;在哥哥面前,我却从来有享受过妹妹样的撒娇,而是尽着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看见他们过的愉快,我也会开心,因为我知道,儿女生活的如意,才是给父母最大的安慰;在女儿面前,我会尽量提供给她最好的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让她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而很多的时候,单单忘记了给自己留一个空间,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忙忙碌碌,度过着生命的每一天。直到今天,看见那些飘落的叶子,才忽然之间,感到了生命的短暂,匆匆之间,来到这个世上已有三十多载,在那逝去的岁月里,我不曾思考过生命的含义,不曾思考过生命的价值,只是在尽可能的摆正自己的位置,发挥着自己最大的能量,不让自己的人生留下太多的空白。在人生的路上,我不知道我还有多少的时间,但最终也会像落叶一样,归根于黑土地,那时的我,对父母,对家庭,对事业,我是否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呢?是否真的能无悔于自己的一生呢?
   落叶归根终有时,人生一世又何求?望着那不断飘落的树叶,我静静的着思索……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7-19 17:0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7-20 13:24 编辑

                  秋夜月下读董桥    风飘飘



    天高了,云淡了,风凉了,秋来了,蚊蝇少了。推开窗,邀明月进来,扭亮一盏灯,信手翻开的,总是董桥。
    董桥的文字,清幽、淡然、干净、雅致,古意盎然,回味悠长。儒雅深沉,又活泼灵动;似行云流水、随意挥毫,不经意间,笔底已是风光一片。
    初识董桥,是在别人家的饭桌上。饭吃得差不多了,偶一低头,看见铺在餐桌上的报纸登载一篇文章,粗粗扫了几眼,立即被里面的文字吸引住,尽管油渍满纸脏得不成样子,我还是从朋友那里讨来,细心折好放进手包。
    回来后,就在百度上搜索,电子图书打不开,就一段一段的找,网上看不过瘾,又跑去图书馆。

    董桥,福建晋江人,1942年生。他在台湾接受了中式教育,在英国接受了西方的现代教育,然后回到香港。他博学多识,阅历丰富,有着学贯中西的文化底蕴。他自喻是前朝的文化遗民,一个旧派的文人。他说:“我扎扎实实用功了几十年,我正正直直生活了几十年,我计计较较衡量了每一个字,我没有辜负签上我的名字的每一篇文字”。

    的确如此,在他笔尖下,流淌着优雅情韵,散落着清灵温煦,仿佛雪夜里浮动的暗香,穿山过林后马蹄上残留的芬芳,如夜光杯中的浓酒,清澈透亮,光影摇动,惹人低徊,未饮已先醉。

    同样是文字,同样是回忆前尘叙说往事,到了董桥这里就成了诗画的意境、岁月的风华、别样的韵致。那迂回婉转中,信手拈来皆故事,那浅墨淡彩中,勾绘出多少世事沧桑,人世无常?
    董桥喜欢怀旧,那些文字是浸染了流光的珠玑,无论是《从前》还是《旧时月色》,都恰恰暗合了我们这样年纪的情绪:喜欢同别人讲曾经,喜欢和老友一起回忆过去。读着董桥,眼前就会浮起一些前尘旧事,过往云烟,不知不觉就走进了从前,进到了旧时月色中。

    董桥说,“我们在人生的荒村僻乡里偶然相见,仿佛野寺古庙中避雨邂逅,关怀前路崎岖,闲话油盐家常,悠忽雨停鸡鸣,一声珍重,分手分道,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在古老的古槐树下相逢话旧。可是,流年似水,沧桑如梦,静夜灯下追忆往事,他们跫然的足音永远近在咫尺,几乎轻轻喊一声,那人就会提着一壶龙井,推开半扇竹门,闲步细数别后的风光。”董桥还说,“窗竹摇影、野泉滴砚的少年光景挥之未去,电脑键盘敲打文字的年代来了,心中向往的竟还是青帘沽酒、红日赏花的幽情。” 如此情结如此文字,能有几个不产生共鸣的?

    而此刻,秋正浓,月正好,我努力寻找那一份感觉,静静地坐在秋夜月色中,捧着董桥,品味人生,尽情享受这21世纪天空下,不必打着百盏灯笼也能寻到的美好时光。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7-19 17:0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7-20 13:26 编辑

        读《李敖有话说全集》随笔    唐朝国庆



  我原来读书喜欢读了就抛弃了,现在喜欢做一点笔记,一个是作为心得,另一个是作为以后的备忘。读书不能读死了,那样很没意思。我来说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我们单位不让在办公室抽烟,其实也不是不可以,而是要自觉维护他人的空气环境质量,不是说三人以上的公共环境禁止吸烟么。我和一个同事就主动跑到楼道去吸,一天下来,就把楼道弄得挺脏,我抽烟还好一点,踩灭了,投入废物桶。我的同事年龄小,在楼梯口的过道抽烟,每次还不踩灭,烟头扔得一塌糊涂。打扫楼道的那个清洁员,每次打扫我们这层的楼道就很麻烦,她倒没说什么。我把烟头用脚归拢一下,就完事了。前几天,我再去楼道吸烟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空茶叶罐放在窗台下,原来是那个清洁员拿来的,我的同事跟我说,那个空桶以后就能当烟缸了。通过实践的效果来看,我们每次都把烟头投到那个空茶叶罐里,地面也干净了很多,打扫起来也容易的多了。
  我讲的所谓主义,不是“主意”的意思,主义就是一种信仰吧,马哲就是一种主义。那么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呢?很多事情光有“主义”是不够的,爱护卫生,请勿乱丢废弃物,这些是口号,关键是还要有相应的办法,有了能执行的办法才能刚好的贯彻主义。而广有主意是不够的,还要有办法,这大概也不是李敖的主张,我觉得是胡适最早提出来的,当然是我在这本书里重温了一遍。
  战争中我们要保护无辜民众不受伤害,这是个主义,如何把这个主义做成可以接受的办法呢?《李敖有话说全集》里举了一个具体例子,“当年何应钦将军到荷兰听取荷兰国防部的简报,其中有一个计划是‘投降计划’,何应钦将军说:我们会战到一兵一卒,怎么会有投降计划?荷兰国防部回答说:这是为了子孙和文化设想,所以我们要很有计划地投降。这是军人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这个例子对我触动太大,我几乎没有听说过参谋部在拟定AB作战计划后,还要拟定详细的投向计划,我以为一定要战死沙场的,也许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吧。当然这个“投降计划”也是我批发来的。
  我小的时候读过一本书,大概叫《读《水浒》讲哲学》,把深奥的哲学原理,利用耳濡目染的小说加以分析,容易让人理解的恨透。
  我来讲个笑话,Switch的中文意思是道岔,不是大陆流行的斯沃琪手表,而是《红灯记》里李玉和的那份工作。铁路需要扳道岔,在面试的时候,主考官就给求职者描述情况,看求职者的反应,当然现在都是电子的,坐在屋里就操控的。主考官说:如果你看到两辆火车对开你怎么办?回答说我搬道岔!那道岔卡住了呢?我就按亮红灯,要求停车!如果红灯不亮了呢?我就用红旗告警!如果两边的火车司机都没看到呢?我就叫我妹妹来!为什么?她喜欢看火车相撞。这个笑话是李敖批发别人的,我在做个三手贩子。
  我写这个笑话做什么?怕你看了帖子太辛苦,帖子你看了也不顶,我不会生气,为什么呢?我再来批发一个经济学法则,叫“格拉沙姆法则”。 “这个法则告诉大家,只要有两种以上的同一个面额的货币,货币的币材价值不同,立刻就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换句话说,我这五块钱是纸做的,你这五块钱是铜做的,他这五块钱是银做的,同样的五块钱到市面上去的时候,就出现一个现象:银做的钱值钱啊,大家收藏起来了,市面上流通的就是纸做的五块钱,这个原则就是说:劣币驱逐良币——坏的钱把好的钱赶走了。”
  所以啊,论坛也存在这个法则:我的帖子写得越好,我的帖子沉得就越快。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7-19 17: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7-20 13:29 编辑

                     书事二三    妖妖紫

一 老爸

    一直下不了决心的戒网,最近慢慢竟然自己淡了。突然之间,夜晚闲置的时间多了起来,没有了网络的喧闹,没有了游戏中的酣斗,一切都变的安静,心境也平和了许多。懒散的大理家务,用大把时间奢侈的看肥皂局,适时的陪上些许泪水。灰白小女人的生活也许就这样子的吧!


    星期天的早上喜欢赖床,即使很早醒来了,也会倦怠的如猫般窝在被中。眼,或闭或睁,心,可空白可恣意可妄想。其实这也是普通人最奢侈的一种享受。

    思绪还徘徊在很远的地方,电话却固执的响着,没接。当一种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时,赶紧拿起来“你是不是还在睡觉呢,家里电话怎么没接?都几点了,赶紧起来,生活怎么那么没规律……”不用解释,老爸一贯的口气听起来盛气凌人,但语气中多的是关爱和牵挂。

    “国庆节在你那拿的几本书我全看完了,我现在开始看《陇洲志》了,可能是时间多了,看的也仔细了,觉的内容很值得看呢。”

    《陇洲志》的编辑不知道有没有老爸的参与,好象从我对书有影象,就发现它一直躺在爸爸的书架上,从没见爸爸翻动过。可以想象出,工作了几十年的爸爸,突然的不用去上班,那种落寞和不习惯,不知道如何排遣,脑海中检阅了他所有的兴趣和爱好,惟有看书或写字。

    国庆节在我的极力丛恿下,老爸才被我请出家门,本来陪他去华山或者去大唐芙蓉园逛逛的,下雨加上约好的小妹上班不放假,老爸怎么也不愿意由我安排,只勉强的要妹夫开车溜达了一圈,在也不愿意出门。妹妹请假专门恭候老爸,可惜老爸执意不看妹妹泪水满眶的眼睛,不愿意多住妹妹家一天,原因,妹妹家房子那么大,富有的居然没书可看。老爸习惯每天早晚读报看书的,上班习惯可以改变,那是没办法的,可是读书习惯可不能改变。

    “还是你姐姐家好,到处都是我喜欢看的书,住的也习惯。你就忙上班吧,不用操心我了……”爸爸给妹妹的电话让小妹生气,半个月都没和我联系。

    昨天妹妹打电话,她用幽怨的口气告诉我,家里腾出了一间房子做书房,还特意给爸爸买了好多书,闲暇时间她也开始看点书,一定要把老爸的心用书收买过去。

    妹妹一直不喜欢看书,这点爸爸知道,她心里一直觉的爸爸因为这个原因不喜欢她。其实呢,老爸的个性和我一样,不会特意的要求别人更不会特意的为任何人或事改变自己。

    告诉爸爸,妹妹为他专门改变时,老爸只说看书是好习惯,是看给自己用的,不是看给别人看的!


二 我

    有人说,与漂亮的人交往养眼,与聪明的人交往养脑!遗憾,我即不漂亮,也不聪明,更倒霉的是,我很丑也很笨,还缺少那我伪装不起的温柔。这不是我的悲哀么,看着美丽如画的女人带着花枝乱颤的笑脸游走世间,处处逢时;听着聪明女人机智的面对纷杂的事态常常暴出的妙语还珠……自怜中茫然四顾,忍时光流失。

    老爸的电话接完后尽管答应他赶紧起床的,可我伸伸腰懒懒就是不想起床。

    很少响起来的激进曲提示我是久没联系的朋友电话;“萍,懒蛋,知道你还赖在床上呢吧,我从宜宾回来拉,给你带回几本书,约个时间我送给你……”

    “哦,哦,亚颀,你这次猜错了,我正在外面打球呢!你怎么从宜宾冒出来了?”亚颀和我住校是上下铺,这个死丫头这么多年了,还以为我和过去一样呢。心中想着,谎话也就这么不动声色的发给她了。

    “嬉戏,你,这会,打球?别骗我了,听你懒洋洋的声音就知道你和我一样赖床呢,就你那一根茎,改变有能变到那里去,要是真变了,那就是没时间看书了,那书我就不送你了吧?……”

    “别,小坏蛋,我投降,书,我一直看的,只是现在看的少了吗!”

……

    其实,看书是我的习惯,尤其晚上睡觉前,书总是入眠前最好的铺垫。不知从何时开始浮躁,书看的及少了。

    望望书柜里那些写满记忆的书,竟然蒙上了灰尘,轻轻移动,尘粒飘入眼,眼一时湿润了,不经意间,有大滴水珠滴落书中,尘有被纷纷惊起。

    从新选择,安静心态,愚笨的我手握书本,放下一切,于书中看缤纷世界,领略特别的生活触角。

三 流失

    建是凤姐姐的弟弟,因着凤姐姐,他叫我姐姐也很真诚。只是生活的圈子让我们很少见面,也及少接触到,除非凤姐姐特邀在一起时才能遇见吧!

    他居然给我电话说:他要搬家时找到了我的三本书《三个火枪手》、《丘吉尔》、《娜娜》。很费脑的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我是在何时何地借给他这些书的。不过他说是我的,那就一定是,我有一个坏习惯,每买到一本新书,扉页首先签上我的大名。经管我的字体很不招人喜欢,可我我行我素习惯了,对别人的看法根本不屑。

    上学时看书都是图书馆,买的及少。工作后可不一样了,每等到工资一发,那些早就看好,在书店等着我的书被我兴奋的请回,每每看好的书买完生活费就几乎没了。嘿嘿,想起这些很感谢老爸,从我工作到结婚后,他每月给我的生活费没有因为我的收入而中断!

    记得年轻时买书很偏向国际名著,以后慢慢的也只看自己喜欢的类型,书看的很单一,阅历呢就单纯了点,目光和心理也很狭隘,把书中的许多珍贵黄金都漠视掉了。也许,今天的愚笨与我看书的片面有关系呢。

   现在面对网络万花筒,看文还是挑,如果自己不喜欢,忍它多红,多有影响力,这好似与我无关。最讨厌对着屏幕看小说,不过这些好象都在潜移默化中正被某些人或者某种事物慢慢的改变着。梅说,你还能被改变,说明你呀,还有救!

    很多的书已经流失到不知道那里去了。现在的藏书也只是近几年买的吧,人们总是喜欢问,如果离开了什么,该怎么办的话题。我呢,现在开始自问: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书,生活该怎么继续?

    也许哪天这个读书的习惯也和那些流失的书籍一样都会走远。那么这个问题也就随掉丢的习惯一样没有了答案。


    不是伪装高雅,也不是故装聪明,更不是买弄文字。今天所有的问候几乎都和书挂上了关系,思绪就那么被一点点勾出,字也就那么不自觉的铺排开来罗列我的心情和杂念。书,今天我和它走的很近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7-19 17: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7-20 13:33 编辑

  人性的泯灭与复苏——再读《悲惨世界》    闲散之人

    “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这是烂熟于中国人胸中的一句三字经。其实,界定善与恶的界限有的时候并不是那么清晰。看过雨果的《悲惨世界》其中的一个人物你会永远忘不掉,就是那个阴沉的追着冉.阿让不放的警长沙威。雨果是一个理想主义大师,他最后为沙威设定了一个非常唯美的结局,那就是自杀。沙威坚持着“犯人永远是犯人,只会继续犯罪而不会变的善良。”但是,在冉.阿让面前他感到了自己的无地自容。沙威是一个在心中把所谓的“好人与坏人”区别的十分清晰的人,这个鹰犬一样的家伙,用自己锐利而刻毒的目光盯准了冉.阿让,盯准了芳汀。

   
     主人公冉.阿让原是个诚实的工人,一直帮助穷困的姐姐抚养七个可怜的孩子,有年冬天找不到工作,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而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狱中之苦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出狱之后。苦役犯的罪名永远地附在他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后来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决心去恶从善;改名换姓埋头工作,终于当上了市长,成了大富翁后他乐善好施,兴办福利,救助孤寡;然而法律在滥判无辜,他为了不嫁祸于人毅然上法庭承认自己的真实姓名,并为救助孤女而逃出法律的魔爪。然而法律不容他,社会不容他,连他辛辛苦苦带大的孤女也误解他,他多年舍已救人,最后却在孤寂中走向死亡,这是悲惨世界中的悲惨典型。


      雨果认为,世界上存在合两种法律:高级的法律是仁慈和爱,它可以杜绝罪恶,唤起良知,进而改革社会拯救人类,低级法律是刑罚,它依靠惩治只能加深犯罪。前者的体现者为米里哀主教,他用道德感化和博爱唤醒了冉阿让的良知,使他成了真正的人;而后者的代表警官沙威,则如鹰犬一般跟踪冉阿让,迫害孤女寡母,如同冷血的动物,他最后的精神崩溃投河自尽,表现了现存法律在崇高道德面前的渺小、虚弱及它的破产。

     唯美的雨果,理想的雨果,终于让他笔下的这个几乎令人生厌的角色,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不是遗憾的感觉。而自杀的沙威也只有在他魂归天国的那个时刻,才给我们一种道德提升的美感。在沙威那种看起来顽固的理念之中,在他几乎穷其一生对冉.阿让的不断追捕之中,发现冉阿让的本性是多么善良,这对一个抱持人性本恶论的警探而言,是非常残酷的一件事,因此他在下水道放走背负马里欧的冉.阿让之後,由於无法再面对自己持守多年的信念,选择跳河一途结束他充满殉道意味的一生。

      现实生活之中,有没有象沙威这样人?当然会有,而且会为数不少。但是,他们未必会有沙威这般高尚和自责。人性实在是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个答案众多的话题。孔子曰性相近,承认有人性,但未说人性是什么;孟子说人性善,荀子说人性恶,告子说无所谓善恶,又说食色性也,等等。中国的圣哲前贤们大都从社会伦理角度阐发人性。文艺复兴后的欧洲资产阶级则把人性看作感性欲望、理性、自由、平等、博爱等等,他们大都从人的本质存在、天然权利等角度来阐发人性,起因则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对个性的束缚。

      就人性的本身来说应当都是向善的。但是,因为所处的生活环境,因为个体的教育程度,因为家庭的和社会的遗传,也可能因为一些偶然的事件,都可能导致人性的变异。日前有一则报道,说是在成都一个女孩要跳楼,一时间围观者络绎不绝。这还不算,围观者一边起哄,一边鼓噪,更有甚者住在要跳楼寻短女孩对面楼的一位仁兄,干脆拿出了二胡,边拉边“欣赏”。是什么让现代人变得如此冷漠,变得如此残酷?而且,这已经不是个案的报导了。在这件事情上,我们确实感受到了一种感觉叫做不寒而栗。什么时候起,什么原因让人类年对自己的同类,对一个生命变得如此漠然,人性之中最善的那一面那里去了?

      当年鲁迅曾经对一群人看着日本人在屠杀一个中国人的时候,所有的围观的人表现出来的冷漠、兴奋而痛心疾首,这也是他弃医从文的理由之一,看客们心灵的麻木,让鲁迅感受到了大凡是一个人即使有健壮的身躯,但是没有健康的大脑也是无用的。而今天成都发生的这一幕,足可以让我们有当年鲁迅一样的联想。难道进入了新世纪的人们,还需要去拯救自己麻木的心灵,去恢复和重建自己的道德体系么?

      向善应当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东西,什么时候我们把这个最基本的东西遗失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7-19 17: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7-20 13:35 编辑

    《冬至》---一个男人的冬至    知音

    《冬至》,是我看的一部电视连续剧。

  这是一个灰色的故事。某商业银行的普通会计陈一平,本来是个典型的好男人,虽然不太富裕,但却非常顾家,有一个深爱他的妻子和一个十二岁的可爱的女儿,和邻居、同事也相处得十分融洽。然而,2002年冬至那天,陈一平发现了一个秘密,从这一天开始,他整个人就开始变了。他接二连三地发现了别人的秘密,掌握和利用别人的秘密,同时自己也有了不可告人的秘密,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不惜丧失自己最后的一点人格、不惜泯灭自己最后的一点良心,直到被这个秘密逼的家破人亡、直到自己精神彻底的崩溃。

  陈一平发现的第一个秘密是他的同事、好朋友薛非挪用公款60万元人民币用来炒股。这件事对他的震动非常的大,他知道薛非这样做的后果,作为好朋友他主动当面提醒薛非这是犯罪!当时薛非向他表示他知道银行内部还有更大的犯罪。为了挽救薛非不走向更深的深渊,陈一平向行里报告了此事,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没过两天,薛非被人杀害了。

  薛非被人杀害了之后,另一个好朋友老蔡出了车祸住进了医院成了植物人,银行却以老蔡不是在工作时间出的车祸为借口拒绝给老蔡付医疗费。由于以前老蔡帮助过陈一平,陈一平抱着感恩的心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来替老蔡垫付医疗费,心情沉重、愤懑而压抑。

  这时候,决定他命运的第二个秘密找到了他。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秘密,他收到了一个神秘的包裹,打开一看,是好友薛非被杀之前给他留下来的一张软盘,里面详细记录了银行行长私立帐户挪用公款两千万的事实和大量的记录,让陈一平更加惊讶的是,薛非把银行微机室开门的密码和开电脑的密码都留给了他。

  如果此时或者在此之后的任何时候,陈一平能够把这个软盘交给公安局,那么他就不会给自己惹来那么多的麻烦也不会忍受这些麻烦所带来的那么大的痛苦了.可惜他没有,到底是出于好奇还是人性中本来就有的贪欲,反正他没有去报案而是隐藏了这张带着朋友的鲜血的软盘并牢牢地记住了那个密码.看到这里我在想,如果是我,我会把它交出去吗?不知道.

  此时的陈一平,因为掌握了行长犯罪的证据而激动和不安,行长对此有所察觉.为了试探他的掌握秘密的底细,行长派手下人给陈一平送了十万元现金.如果此时陈一平去报案还是为时不晚,但是他又一次选择了隐瞒,当然他没有愚蠢到收下那十万元现金的地步,而是把那些现金秘密送回到了行长那里,并表示他的朋友薛非并没有跟他说什么.此时的他,还是一个怕惹事的好男人的形象.

  如果上帝不给一个人机会,可能他一辈子都不会知道他自己人性的另一面是多么的可怕.陈一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是一个不敢做坏事的人,但是上帝却给了他机会,给了他可以操纵银行所有款项的机会,他掌握着进入银行微机室的密码和打开电脑的密码,尽管他的朋友薛非因为掌握这个密码而刚刚被杀害,他还是抵挡不住进去看看的诱惑.可见,所谓的血的教训,那只是对一般的人和一般的事来说的,对一个杰出的男人来说,他要做的事,即使流血也不算是什么教训了. 

  陈一平,他是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老银行,他当然想知道这两个密码的重要性,更知道进入那个地方的危险性,但是他想干!因为他有信心能做到天衣无缝.他的确做的很出色,在他的精心策划之下,他成功地尝试了作为一个男人第一次把一笔款项自主支配的快感.而此时,他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只转移了两万元,并没有想据为己有,而是当他想把钱再转移回来的时候,才发现这个不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就象一碗水,你泼出去了,就收不回来了.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陈一平即使不报案不交出密码和软盘,只要他不再进去那个不属于他的地方不再转移那些不属于他的钱,他也还是一个完整的好人.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别忘了他不是孤立存在的人,他身边有老婆有朋友有需要,他的老婆是一个传统的好女人,但是她也跟正常的女人一样喜欢漂亮的衣服\喜欢精巧的首饰,而他的朋友老蔡,如果能够用一种昂贵的进口药品治疗,就有可能康复,治疗费要二十万.如果在以前,这些只能成为陈一平心中的遗憾和愧疚,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只要他愿意,他就可以满足这一切改变这一切.他是一个正常的男人,他有去拿钱的机会也有充分的理由,能不去吗?

  陈一平去了、挪了,又去了、又挪了,在他身上固有的贪欲象开闸的洪水一样奔腾而出,一发而不可收.第一次挪出35万的时候,他挣扎过,在需要确认转移的按键上面他的手也颤抖过,那仅仅是瞬间的挣扎和颤抖而已.第二次去的时候他犹豫过,他和妻子有那样一句对白.陈一平:"被公安局知道就全完了."妻子:"公安局他怎么就能知道!"是啊,所有犯罪的人在施行犯罪之前都会抱有这样一个心理:"公安局怎么会知道?"而当他们被捕之后又都村有这样的疑惑:"公安局怎么知道了呢?"

  不但公安局知道,实际上只要你做了,比公安局先知道的大有人在.人是世界上最奇怪的动物,没有什么事是永远的秘密.当你把自己做的事情当成秘密来处理了,那么你就已经是被动地做人了.陈一平就是这样,从他挪出最后一笔一千万的公款之后,处理这笔款项和保守这个秘密已经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和最大的烦恼,甚至超过了关心他的女儿.尽管他处心积虑地来安排这一切,惨案还是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他的好邻居老马,因为知道了他的秘密而被杀害,他的另一个邻居老杜因为知道他的秘密而给他打骚扰电话威胁他,他妻子的因为知道了他的秘密而被一帮朋友幕后操纵想敲诈他,直到最后绑架了他的女儿.恶梦并没有因此而结束,为了消化这笔一千万元的巨款,陈一平不惜出卖自己身体上的一个肾给海外归来换肾的富商杨女士,同时称自己已经离婚用感情的付出来骗取扬女士的信任,到这个时候,他肯定已经不认识他自己了

  更让他不敢相信的是,他的朋友老蔡的主治医生对他说,老蔡恢复的治疗效果相当好,乐观地估计如果他恢复神智的话,连记忆都能恢复,尤其是连在他病了以后的记忆也有可能回复,这就意味着,陈一平在犯罪的这段时间里跟老蔡的心灵独白也有可能被恢复.陈一平麻木地给老蔡切断了医疗费,这是不是他残忍,这是本能,一个动物保护自己的本能.没几天,老蔡病情恶化去世了,望着那个因为他付费治疗而延续又因为他切断费用而终止的生命,他的心是怎么想的呢?也许是难过,也许是根本就顾不上想了.

  再说海外富商杨女士,很痛快地答应帮陈一平转移那笔巨款,在收下了支票之后才发现自己在感情上被欺骗,陈一平并没有离婚的事实,她一怒之下拒绝返还那笔巨款,而此时陈一平和妻子正焦急地等着那笔款来赎他们的女儿......,其实看到这里我已经快疯了.接下来陈一平的妻子失手杀了杨女士之后畏罪自杀\陈一平精神彻底崩溃而被送进精神病院,这些都不奇怪了

  事后,公安人员在陈一平的家里找到了那张薛非留下来的软盘,那张让人疯狂的软盘,那张存有密码的软盘.我只是想,如果陈一平当初没有收到这个多好!当然了,如果陈一平当初没有收到这个,也就没有这个故事了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7-19 17: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7-20 13:40 编辑

         一份最真的告白    暗香飞语

     “我爱刘洋”,第一次看到这个ID时,我付之于一笑:所谓年少轻狂,大抵如此。我不屑于看少年的轻狂文字。于是,最初,“我爱刘洋”的帖子,我一次都没有打开过。直到有一天,雅轩向我推荐一篇《安静是我一定该想起什么》的文章。我迅速地找到了这篇文章,作者是“我爱刘洋”?太意外了。雅轩幽默地告诉我,他对这个ID有着和我一样的意外。

  带着十分的意外,我打开了《安静是我一定该想起什么》,认真地看着,读着,思考着。“安静是秋风中的一枚落叶,它的飘落,是从树的呼吸到大地的沉默。安静是静坐时突然绽开的一抹微笑,它的盛开是从心灵到天空的不动声色。”那么“安静一定是我该想起些什么,看着一个人的背影,从虚空中拾起花朵,一些笑容意味而深长。”文字散发着一种伤感的哲思。恍惚中,我看到一个哲人深遂的目光透过纷繁的尘世,洞穿了万事万物的心灵。
 

 “安静是什么,是历史无声的转身。”转身是什么?一转身就是永远。永远是多远?永远到底有多远?无数次思考,无数次沉默,也就有了心和心的交流,意和念的融合,灵和魂的安静。安静,终究只是一种沉默的思考,我所理解的“沉思”。“从半掩着的门看历史,从推开的门看天空,沉默走过的是背影,容颜的开落是一句挂在岁月的沉思。”文字迸发出一种无法想象的吸引力,我开始留心“我爱刘洋”的每一个帖子。

  《牵着儿子的手走过记忆》,“几十年的光阴如水过去了,我在儿子的童年里拼凑着那些消逝的属于自己的一段记忆。”那是一段什么样的记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动?“很多个夜晚,儿子坐在我身边,看着夜色笼罩下的家园,心中总有种挥之不去的淡淡愁绪。”没有想象的快乐,没有想象的感动,隐约之间竟满是人生的沧然:曾经让人心动的潮涨潮落,于今夜,却只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曾经拥有万物光华的月光,于明日,却只是一个自然的开始……于是,在儿子细小的酣声里,在属于他和儿子的一个瞬间里,一张微微的笑脸和一张稚气的笑脸在记忆里无数次重叠。

  《一只晨光中伸向我的手》,“一只手从寒冷的空气中收回,在寂寞中进入渺小的睡眠。一只手从慢节奏的时光中伸出,无力地回归尘埃。这只手突然成为我对他回忆的全部,那些模糊的记忆连他的样子,我早已忘记。而人生里毕竟有些片段是我们所要珍藏的,所以我们有时学会回忆。”有生的日子里,有些记忆注定要伴自己一生,比如这只慢节奏地从往事的晨光里伸向我爱刘洋的手,比如这只手背后那个可以被称之为“外公”的老人。感动于这只手,不是因为文字中的华美,也不是因为文字外的深情,而是因为这只手让我想起了自己那个可以称之为“爷爷”的清瘦老人,一个让人又敬又爱的老人。

  看过“我爱刘洋”笔下安静里有些伤感的沉思,看过“我爱刘洋”笔下亲情里的有些伤感的沧然,我开始好奇他笔下的《一朵花开在时间的枝头》里是否有着同样的伤感。“一朵花开在时间的深处,看花谢花开的我们迷失于我们思想中那些飘忽不定瞬息万变的情绪,正如天空下总不会晴空万里,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寻找,在河流延伸的远方,树木枝桠生长的朝向,白云漂浮过的天边,我们渐行渐远行的路上,寻找那些属于我们的最想表达的潜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美丽或忧伤的瞬间。”无疑,这朵开在时间的枝头的花,是一朵开在客观和主观之间的忧伤之花,它的无法企及和缥缈恰似迦叶的拈花一笑。

  穿行在“我爱刘洋”的文字中,飘忽的伤感让我感觉自己飘在了他文字的上空。随着他飘动的文字,顺着他飞翔的目光,我惊叹于他对《生命的注释》:生命中没有太多的假设与也许,当我们从母体中呱呱落地踏在这坚实的土地上,我们别无选择,属于我们的方向只有一个,正如这黄昏过后便是黑夜,黑夜过后便是黎明一般自然。我们在茫茫的人海中沉浮不定,没有人会告诉我们如何接近生活的本身,怎样抵达生命的彼岸。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接受岁月的安排,我们的躯体无法让我们享受飞翔的快乐,而暗夜中沉思的思想却以一种百折不挠的意志穿透时光的河流。

  “黄昏中的大海,夕阳中最后的一缕光线消逝在众鸟飞翔的方向。我们相视一笑,面对着海的无边与博大,我们除了感叹生命的渺小,人生的无奈,还能说些什么?”是什么样的经历,让“我爱刘洋”对生命发出这样沉重的慨叹?于是,我知道了台风“桑美”。于是,我知道了“我爱刘洋”关于“桑美”一句简单的叙述“台风登陆后,有人在风平静期上了一趟街,风起的时候就再也回不来了。”“再也回不来了”之后,再也没有下文,因为他已不想也不敢再回忆,因为生命太脆弱……

  原来如此。只是一瞬间,我仿佛理解了“我爱刘洋”文字中所有的忧伤,那是一种经历了生死攸关之后,对生命的感悟、怀念和尊重。我理解了“我爱刘洋”文字中的忧伤,可是,我对“我爱刘洋”的ID还是不能理解:因为,他这么一个人,不应该也不适合用这么一个轻狂的ID。于是,他再度让我意外,十二分的意外:刘洋,是他的儿子。

  我怔住了:我爱刘洋,原来是一个经历过生死之劫后的父亲对儿子最直接最亲切的告白。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7-19 17: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7-20 13:42 编辑

                  昨夜红楼入梦中    妙韵怡然

    “昨夜红楼入梦中,多少往事回忆上心头。今晨醒来梦已空,留下满怀红楼梦……”一杯清茶,一曲凄迷的红楼歌曲,将我带入虚幻红楼。读红楼、梦过大观园,曾为红楼心动、感叹,曾为黛玉倾心、痛惜,也曾恨过王熙凤……

     绚烂靡丽,随风凋零;繁华喧闹,空留悲戚。忠实与奸佞,纯洁与污秽,高尚与卑贱,真诚与虚伪,道不明的善恶美丑,解不开的爱恨情仇,终究是海市蜃楼,但留诸多疑团与惆怅,教人探询、慨叹。一把辛酸泪,谁言作者痴?

     贾宝玉,衔玉而生入红尘,懵懂顽石,化通灵。怜香惜玉怀柔情,愤世嫉俗事无成。几重恩怨,几份嗔痴,道是金玉良缘,却成过眼云烟,终究误了前程,遁入空门,玉石俱焚。

     清灵黛玉,纤尘不染降凡间,万劫人世有情缘,绛珠终于遇神瑛,兰心慧语化诗言。却谁知俗世无情,一江春水向东流,“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

     薛宝钗,出生豪门贵千金,贤良淑德遵妇训,循规蹈矩嫁郎君,无缘良宵曲终尽。金乌无缘栖凤巢,是非恩怨谁知晓?落花流水误青春,空留遗恨容枯槁。

     王熙凤,粉面含春露笑意,八面玲珑攻心计。游刃有余慧心聪,嘴甜心苦昭劣迹。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耗尽神思遭忿恨,到头来,机关算尽终成空,席卷落花堪悲戚。

     袭人,似桂如兰性柔顺,卑躬屈膝遵仆训。绵绵情义不自禁,知事通情显温存。“刀搁在脖子上,我也不会离开宝玉!”叹只叹,尊卑向来有序,任千种温柔万般钟情,也只是一相情愿无缘分。

     秦可卿、晴雯、妙玉、李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眼前显现,巧笑嫣然,却又神色凄然,她们是多么渴望幸福爱情向往自由的生活。无奈红楼本一梦,现世无情,不尽一腔愁。多情遗恨,花谢花飞归何处?

     红楼啊红楼,为何浓浓的红妆却掩不住你的轻愁?红楼啊红楼,你轻愁是否只因为人们将你遗漏?昨夜红楼入梦中,多少往事回忆上心头……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7-19 17: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7-20 13:44 编辑

        读史札记之二:杞菊果腹苏东坡    断桥梅


      苏东坡有篇《杞菊赋》。他在此赋的序言中写道:

  “余仕宦十有九年,家益日贫,衣食之俸,殆不如昔。及移守胶西,意且一饱,而斋厨索然,不堪其忧。日与通守刘君庭式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扪腹而笑。”

  一位堂堂的密州太守、朝廷命官,竟然食不果腹,日“求杞菊食之”,为何落到了这般落魄天地呢?这让熟知“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人们来说,该做如何解释呢?

  原来,苏轼为官清廉,家无积蓄。做官19年,家中越来越贫困,衣食俸禄,也不如从前。

  熙宁七年(1074年)自杭州卸任,来密州任太守。当时的密州并不富裕,加之连年持续的干旱、蝗灾以及官吏借推行新法之名,欺压百姓,聚敛钱财,致使民不聊生,百姓甚至将无力抚养的孩子丢弃路边。

  此时作为一州之长的苏轼,更加拮据贫寒,家中时常断炊,不得不经常跟通守(官名,位次于知州)刘廷式一起沿着古城墙寻找杞菊充饥。面对这样艰难的生活,苏轼自嘲地说:“可叹啊,谁像你这样做太守的?人家前有宾客宴请,后有差役服侍,自己却枯坐府衙做事。一天下来,一杯酒都不曾喝,只能以一些草木来充饥,对案皱眉,举箸难咽啊。”

  尽管是大有穷困潦倒之势,但此时的苏轼并没有气馁,而是访贫问苦,以赈济百姓为己任。先是冲破地方官僚的束缚,如实向朝廷汇报密州的旱灾、蝗灾,请求朝廷根据密州一代受灾的实际情况减免当年秋季的赋税。再是率领民众,虔诚地去祭祀密州城南的常山,以求上苍降下甘霖,解救黎民百姓,同时,倡导百姓兴修水利自救。再是,从官府抽出几百担粮食,专门用于收养弃儿。谁家收养一个弃儿,由官府拨付六斗粮食……。通过以上措施,密州的生产得到了一定恢复,百姓生活安定了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苏轼,自然也赢得了民心。

  当今天来到诸城(古密州)名人馆,看到诸城人民将在此执政仅有两年时间的苏轼(四川眉山人)也名列其中,当登上新落成的“超然台”,瞻仰着苏东坡的巨大雕像,于是,便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是因为,为官政绩如何,老百姓心里的秤最准。

  自注: 杞菊,枸杞与菊花,幼苗皆可食。此处泛指野菜。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7-19 17: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7-20 13:47 编辑

        超然台前话苏轼    断桥梅


     
                         断桥梅 摄于山东省诸城市新落成的超然台前

      应朋友之邀,周日游历古密州诸城。

      站在密州这片古老热土上,心情十分激动。为朋友的热诚,更为亲近了《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苏东坡曾经的为官治所。

      来诸城,不能不游览号称北方之最的恐龙馆、名人馆、博物馆等人文景点。热情的朋友如是说。

      诸城因为有着北方最大的恐龙化石,而被称为龙城、“北方恐龙之乡”,其中位于诸城市恐龙博物馆内的“巨大诸城龙”,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个体最大的鸭嘴龙化石骨架。其馆内陈列的鸭嘴恐龙股骨化石1.6米之高,有“中国第一骨”之美誉。

      

      诸城在建的名人馆里,陈列介绍着《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北宋金石学家赵明诚,清代东阁大学士、书法家、宰相刘墉(刘罗锅),《续金瓶梅》作者丁耀亢等古代先贤。有王统照、臧克家、陶钝、王愿坚等一批现代文化名人和崔嵬、李仁堂等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有着王尽美等早期革命家。当然,诸城还是康生、江青的故乡。


      尽管上述景观可圈可点,但更让我动容的还是宋代苏轼任密州太守时登临赏月的超然台、率众狩猎的常山等行踪遗迹。

      经由朋友引导,来到了城中新落成的超然台前。高大雄伟的城楼,绵延坚固的城墙,尽管用的是仿古青砖砌成,古色古香里,依然透露出现代的豪华气派。

      据朋友介绍,这08年开工,今年6月份竣工的超然台,占地20余亩,台高10米,前沿东西长约28米,南北宽约25米,耗资5千万元。是新一届领导班子遵从民意,为纪念苏轼而修建的。耗资5千万元?这可是个庞大的数字哦。我不由得感叹。那旧有的超然台也有如此豪华气派吗?不可能吧。史料记载,1074年,苏轼自杭州任上前来密州任太守。当时密州天大旱,蝗灾频发,粮食歉收,民不聊生,苏轼还力排众意,上书朝廷请求减免密州百姓的赋税,他哪会有财力来建设如此豪华的超然台?

      见我的倔劲上来,朋友引经据典,介绍说:宋时的超然台,为苏东坡来密州任太守的第二年(1075年)所建。当时诸城西北墙上有“废台”,苏轼“増葺之”而成,并非专门修建。这“超然台”的名字,是其弟苏辙依据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的文意命名的。经过一年多的辛苦执政,密州老百姓的生活有所好转,可谓政通人和之时,苏轼率同僚们政务之余,或远眺名胜,或抚琴抒发情怀。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苏轼在这超然台上一气呵成的。可惜那古超然台,在战争的炮火中荡然无存了。

     今天的诸城,已经是经济腾飞,跃居全国经济百强县。富裕了的密州人民不忘前贤,于是投资建成了这纪念一代明贤苏东坡的新超然台。朋友指着纪念碑介绍说,这超然台上的房间内,塑有苏东坡坐像,一手捧书,一手扶膝,神态文雅庄重,风度超然脱俗。另收藏有苏轼作品遗稿以及研究文论。只是因为今天台上正在装修,禁止游人参观,我等不得亲临饱眼福,只能望台兴叹。

     在去苏轼曾经率众狩猎的常山途中,我依然沉浸在对超然台的思考中。与其说,这新超然台是诸城人民对苏轼等古代先贤事迹的缅怀,倒不如说是人民群众对清廉为政、亲民爱民政风的一种肯定和期待。但愿我们的政府公务员们能从超然台上悟到更为深刻的执政理念。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7-19 17: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7-20 13:49 编辑

              那些青涩时光    飘霜红叶

      翻开影集,一张微微发黄的黑白照便呈现在了我的眼前。照片上,一位身穿军装、嘴角微翘、头扎羊角辫的姑娘,正神气活现地敬着一个军礼。她的表情既带着一些稚气,也透着一股自豪,还拥有一种自信。可谓是飒爽英姿!
  这照片上的姑娘是谁?她在哪里?正在干什么?其实,这照片上的姑娘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本人。这还是我多年前在新兵连照的一张老照片,也是我入伍穿上军装、戴上帽徽和领章不久后照的一张照片,更是我步入军旅生涯照的第一张照片。
  每每看到这张旧照,我都会情不自禁地仔细端详、细细回味,脸上也会不失时机地露出一种温馨、甜美和开心的微笑,而且,它总能把我带回到那段难忘的、青涩的美好时光。
  年少时,我就有一个梦想,希望长大后能当一名女兵。特别当我每次看到那些漂亮又神气的女兵穿着绿军装、别着红领章、顶着闪光的帽徽时,我的心就充满了许多的神往和艳羡。终于,在我18岁那年,父母在充分征求我的意见后,我如愿以偿的当上了一名女兵,尽管,当时我爸爸很遗憾,他希望我能上大学,但我却很高兴。
  入伍走的那天,我既没有离家的哀愁和离开亲人的不舍,也没有离校的留恋和离开同学的感伤。其实当时,我是人没走,心却早就飞往军营了。难怪多年后在去世的父亲留存的日记里,有他“女大不中留”等句子,里面还记有:说他送我走时心里是如何地难过和不舍,而我却浑然不觉,竟兴高彩烈地连头也没回一下,直朝前走。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我还记得入伍那天,在辗转了几个地方和几天时间后,约下午4点,我和另外一位姑娘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部队——武警总队,我们原以为到达了目的地,都很高兴,没想到晚8点后,带兵首长突然告诉我们快把东西拿上,要继续坐车上路,说是去新兵连,还说是乘总队参谋长的车去。那时,我们还不知道总队参谋长官有多大,更不知道害怕,稀里糊涂就被催着上车了,在车上还与参谋长聊天,也不懂讲些革命点的话,真是纯得像一张白纸。后来才知道总队参谋长在部队可是大得不得了的官,威望也大得不得了,连级别大点的一些干部见了都会紧张呢!
  约11半点,我们到达了新兵连,因为是晚上,也没注意看周围环境,只知道车在一幢小楼前停下了,只依稀记得当时来了许多人来接,并有人立即把我们带到了最上一层楼(好像是5楼)。来接我们的人很热情和友好,男女都有,都穿着军装。我们上楼一进房子,就看到房子好大,摆满了床,还有好多和我一样大的女孩子都起床来欢迎我们。后来才知,原来她们早就来了,我们基本算是最后来的了。
  我初来咋到,什么都不懂,也不熟悉环境和规矩,幸好住我对面铺的女孩海青比我早来10多天,加上她是部队子女很熟悉军营生活,而且她人很热情,所以她很关照我,常告诉我这,告诉我那,不久,我就熟悉和适应了新兵连的生活,我们日后也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按理,新兵连对新兵的要求应该是很严的,早上天没亮就得早起跑步和训练,白天是一整天军训,晚上则得按时睡觉,吃的也是没有选择。但我们才开始训练时,当时教我们军训动作的是一个男兵老班长,他是个老实的农村兵,军事技术很好。由于我们当时是从学校才出来的女孩子,自由散漫自不在话下,加上那个教练男兵班长是农村兵,又在基层呆着,哪见过这么多漂亮、聪明、活泼的城市女兵啊!所以他一点都管不住我们,只得任由我们散漫。只要他一做动作或开口说那一口塑料普通话,我们就“轰”的一下笑开了,有的笑得弯下腰,有的坐草丛喊肚子痛,好不容易站好的队伍顷刻就乱七八糟了,他怎么喊也没用,大家只一个劲的笑。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天,终于,我们的好日子结束了,上面派来了一个很严厉的兵龄达9年的女兵来当我们的班长,负责管纪律和生活。在我们那时看来,她漂亮漂亮得不得了,可就是凶得很,对我们苛刻得几乎有点不近人情。
  早上,黑灯瞎火的,我们起床后背着沉甸甸的枪、顶着呼啸的寒风就得跑步,摔倒了爬起来继续,不准掉队。否则,有好看的!不是检讨,就是批评。
  洗脸,有时停水时,我们就到池塘里去打水,再冷也得这样。有次我居然弄来的水里有冰碴,还有一次有一只活着的小虾。
  吃饭,我们嫌伙食不好,开始是不吃或少吃,结果训练时个个饿得前胸贴后背,以后啊不管吃什么,我们都逼着自己去吃、多吃,有时还偷偷把早上的馒头揣口袋里以便训练时饿了吃。不久后,我们的饭量是个个大增。
  晚上,劳累了一天的我们睡得正香时,突然会有紧急结合,有时一个晚上还几次,害得我们暗暗地怨声载道,但不敢明言。
  不过,自女班长来后,她要求严是严格得很,我们苦是苦了许多,但经过一个月的严格训练后,我们这些学生女兵可谓是完全变了样,从精神到风貌到训练,都有了全方位的改变,取得了脱胎换骨的效果,军人气质渐现。
  那时,我们最开心的是新兵连那个小卖部到了新货食品的时候。由于我们那个新兵连是在郊外,离城远,加上我们女兵好吃,一到新货,那些好吃些的饼干等食品,就被我们买光了,男兵只买点烟和啤酒等。另外,最开心的还有,就是通信员送信来的时候,只要通信员一来,我们就轰拥而上,问的问,找的找,看有没有自己的家信,有信的高兴得跳了起来,拿着信到一旁就去享受亲情或友谊去了,没有的则郁闷得直嘟噜着嘴唇。
  最恐怖的是去山上坟头练习扔手榴弹。由于那时人多场地小,条件有限,我们练习扔手榴弹只好到附近的一片山头去扔,而那片山则到处是坟头,可能是在搞开发还是建设什么的原因,许多的坟地都被刨了,那些死人的骨头和头颅骨到处可见。我们训练时,那些男兵常会吓唬我们,有时冷不及防地扔过来一根骨头或一个脑袋,吓得我们大叫。不过到后来,可能是习惯了的缘故,我们胆子大很多,有一两个胆大的也会捡起来反扔过去报复他们。
  最惊喜和有意义的事情是我们戴上帽徽和领章的那天。在新兵连期间,有一段时间是只穿军装但不配带帽徽和领章的,必须训练一段时间后,每个人基本都符合军人标准后才可佩戴帽徽和领章。记得发帽徽、领章的那天,我们很激动,叽叽喳喳地围着女班长没完没了,问这问那,后来在班长的指导下,又一个个地学别帽徽和拿针线订领章,试军装。别说,有帽徽和领章的军装就是不一样,穿上后,人整个一个明丽、精神、漂亮和威风多了。记得那天是吵闹热火了一个晚上才停。
  第二天是星期天,也不知是咋回事,就来了两个照相的人,他像是捏准了我们会去照相似的。果然,他们一来,我们新兵连就炸锅了,男兵、女兵都找他们去照相,有的还没完没了,左一张右一张,急得后面排队的人是直嚷嚷。终于到我了,我也照了好几张相,但第一张照的就是上面提到的这张敬军礼的照片,当时我想:我要把我的第一个军礼献给父母,是父母养育了我。我要告诉父母,我已经长大了,而且已成长为一名正式的军人了。我记得我拿到照片后就把它寄回了家,还写了一封情深意长的信给我爸妈,感谢他们的培养和教育,后听说我爸妈接到信和照片后,感动得要命,几乎热泪盈眶。
  现在,这些事情虽然一晃过去好多年了,但它依然清晰如昨,叫人难以忘怀。那些年轻的往事和青涩的时光,不管当时是苦还是甜,但今天于我都成了甜美的回忆,它依然让我怀念和激动!依然让我快乐和憧憬!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7-19 17: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7-20 13:54 编辑

                 女人当若林徽因    花开漠漠


      人这一生太长了,如果你不幸遇到我;人这一生又太短了,如果你最终未曾明白我的心。
                         ---------读《人间四月天》有感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四月天,在西方,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象征,象征艳阳,富饶,丰盛以及美好。一个人间四月天般的女子,是怎样的一个奇迹,怎么的一个倩影,吸引着万千的人去追寻,去缅念。
哲学家金岳霖,一个传奇的人物,一段猜测,一生的守候,在伊人追悼会上,写下如此别致的挽念。

      林徽音,淑女才女的绝唱,旖旎端庄,她是个奇迹。穿经万千山水涤荡过的岁月长河,隔着如许烟波岁月,隔着那些男人的款款深情,她美成书页里一个俏丽的剪影,冰清玉洁,芳华绝代!
      李健吾评论她:绝顶聪明,又是一幅赤热的心肠,口快、性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敌人。她缺乏妇女幽娴的品德,她对任何问题都感兴趣,特别是文学和艺术,是有本能的直接的感悟,生长富贵,命运坎坷;修养让她把热情藏在里面,热情却是她生活的支柱;喜好和人辩论——因为她热爱真理,但是孤独、寂寞、抑郁,永远用诗句表达她的哀愁。

       一个女性的细密而蕴籍的情感,一切在这里轻轻地弹起共鸣,却又如水纹一样轻轻地滑荡开来。她在诗《深笑》里,将笑喻为“细香无意”,传神致极,她探问高塔:
      是谁笑成这百层高塔高耸,
      让不知名的鸟雀盘旋?
      是谁笑成这万千风铃的转动,
      从每一层琉璃的檐边,
      摇上云天?

      当时著名才子诗人徐志摩狂热的恋着她,那段美好的旷世恋情,却没有结果,这段感情也催生了徐志摩的灵感和才情,他相继写下了《偶然》,《再别康桥》,大才子带着淡淡的遗憾和无奈,选择了离开和逃避,他们都明白,彼此只是两条互相交汇的直线。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也无需欢欣
      在转瞬间消失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这是徐志摩队林徽音感情的最好自白,爱的轰轰烈烈,一见倾心而又理智的各走各的方向,这是世俗所无法理解的一种心情。林后来说,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她,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调想象出来的那一个人。她是理智的,明白爱情和婚姻的杯葛和距离,她热爱文学,但没有成为以写作为生而又为写作痛苦、从追求自己的爱开始然后又为爱困厄的新女性,她步入一个家庭主妇的平凡生活,她是一个奇迹。
      也许,因为她作为不同常人的理智或者冷静或者聪明,和热情单纯的徐志摩,是命运中注定的交错。

      她秀美、灵动,气质高雅,见识独到,她是精灵。她也十分爱和她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的梁思成,当梁知道徐志摩也疯狂的恋着林徽音的时候,他所做的就是更加的怜惜她,林感动万分,对梁说了能让世上所有男人都无法拒绝的话: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一生来奉还!上帝终被他们矢志不渝所打动,让他们缔结了一段美丽的尘缘。

      朝阳一般的年龄,生命在每一时刻都会焕发迷人的光彩,世界每打开一扇窗都会让人怦然心动,激动不已。

      国外生活多年的哲学家金岳霖,对林徽音的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对他也是十分钦佩敬爱。一次,林对梁思诚说:她苦恼极了,因为她同时爱上两个人,不知如何是好。
      梁对此自然十分矛盾,痛苦至极,苦思一夜,反复比较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他终于告诉妻子: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金岳霖,自己会选择放手,祝他们永远幸福!
      林又原原本本把一切都告诉了金岳霖,金的回答更加坦诚:看来思诚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改退出。

      林徽音走了,从不流泪的梁思成拉着她的手,嚎啕大哭。一向冷静而理智的金岳霖也肝肠寸断,据他的学生回忆:金先生先是沉默,然后突然说“林徽音走了!”他一边说,一边嚎啕大哭,头埋在胳臂里,他哭得那么沉痛,那么悲哀,那么天真。。。。。。
      林徽音作为一个女子,是幸运的,她一生拥有那么多真正的爱。面对这样的女子,不必纠缠于她的感情,那个为她终身未娶的哲学家金岳霖的真诚和真爱足以证明她的品质,三个深爱她的男人,用自己的方式,为她打造一个爱的境遇。一个为她殒命,甘愿为她“踏上这凶险的征程,此去存亡未卜”,一个一生守候在她身边,呵护她,照顾她,另一个,从来没有说过要爱她一辈子,却用自己一生的时光去守候她,怀念她,在心底,在身傍,为她留一个唯一的、永恒的席位!他沉默着做这一切,爱她却不舍得她选择,他沉默,能说出来的,大概都不是真正的吧。

      一个年轻的灵魂长眠于地下了。林徽音的高贵真挚,正是她光芒万丈的原因,这光芒,不仅是使徐志摩,使金岳霖,使梁思诚,甚至也是所有热爱林徽音的人充满敬意,感到温暖。
或许惟有这样,徐志摩才能得到最后的宁静,这一段旷世恋情和一代才女也慢慢的沉入历史浩渺的长河里。

      玫瑰般浓烈的爱,兰花般馨香的爱,甚至拿用百年的时光为她等待的铁树,拥有如此的爱,那该是怎样幸福的一生!这样的情爱,大概也是千古绝唱罢。

      一个女人一生里,有多少人曾经爱慕过你年轻时的容颜?哪个女人年少的时候,没有伤过别人的心呢?那些都不难,最美好的,是有个人,在至老的时候,依然为你守候,时时想起你,那样深刻,深刻到一生从未忘怀过你!

      做女人当若林徽音,这永不复返的人间四月天!
      斯人已逝,此情可待成追忆!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7-19 17: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7-20 13:58 编辑

               站在Marquez的肩膀上(杂文)   东莱子


    一个我很尊重的网友在向儿子推荐书籍的时候,提到了《百年孤独》。
    于是,我就忽然想到了有关《百年孤独》的一些事。
    也许是1984年或者85年,河北文学院在廊坊集中学习。作协要去北京买书送给我们,我就对去买书的人说,无论如何,也要买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那时,我一直订阅着《世界文学》。《世界文学》每期都要刊载200左右条世界文坛动态。我是从那儿知道,拉美还曾有过文学爆炸,还有《百年孤独》。
    别看河北省把北京包围得很严实,可是,北京的作家们都在热议《百年孤独》的时候,河北人还茫然无知呢。其时,先前本来在河北当兵的莫言已经去了北京的解放军艺术学院,是最先领受《百年孤独》影响的作家之一。
   《百年孤独》的泛滥,颠覆了中国文学审美传统。
    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呀!
    其实,那次爆炸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时隔二十多年,我们可怜的中国人才感受到她的余震。
    或许莫言的高密东北乡和马尔克斯的“马贡多”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也可能莫言的心灵密码与马尔克斯的呼应得更顺畅,那一年,莫言先后发表了《透明的胡萝卜》、《红高粱》等七八部中篇小说,以及此后他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都明显在受到了《百年孤独》的影响。
    与此同时,我觉得许多的中国的作家都从《百年孤独》中得到了滋养。
    如我所尊重的我的同乡张炜以我们的故乡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古船》(作家张炜最近获得了美国总统亚太裔顾问委员会颁出的杰出成就奖,这是亚洲作家第一次获得这一奖项)铁凝的长篇小说《玫瑰门》,等等。
    你应该站在谁的肩膀上?
    这好象是每个人都要回答的问题。
    无论是弄文学,还是干别的什么行当,好象都有一个法乎其上的问题。
    法乎其上,始得其中。
    如果,你法乎喜马拉雅山,那么,你也许可以达到昆仑山的高度。倘你一学就戈壁滩,那得到的也许只能是吐鲁番盆地。
    借鉴与模仿,是每个文学初学者的必由之路。
    假如你找得很准,你的成长就会快一些的。所谓准,可能是因为你与这个作家的心灵更容易相通吧。那么,你就可以把这个作家的作品、传记、评论全部读完,而且要反复读,其精彩片断可以背诵,那么,你就可以始得其中了。
    得到之后,才有可能反叛、挣脱,再进一步寻找到自己,坚守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走进背影再走出背影,是一个蜕化羽升的过程。
      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也许,惟其艰难,才有魅力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7-19 17: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7-20 13:59 编辑

                    芙蓉镇的悲哀    心止既岸



    《芙蓉镇》是本好书,荣获了国内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首届茅盾文学奖;《芙蓉镇》也是部好电影,荣获了1986年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最高大奖——水晶地球仪奖及第七界金鸡奖和第十界百花奖;芙蓉镇更是一个好地方,吸引了天下无数游人前去湘西小镇旅游观光。

    2008年10月18日,著名导演谢晋与世长辞,享年85岁,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我第一个反应就是一代大师陨落了,由此,想起了谢导的代表作之一《芙蓉镇》,因为,《芙蓉镇》是在湘西拍摄的,而我是湘西人。


    芙蓉镇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境内,依着山,傍着水,是一个靠在酉水河边的小镇。芙蓉镇本来不叫芙蓉镇,叫做王村,也许很多年以前,在那个小村里姓王的人比较多吧,王姓又是土家族的大姓,因而得名吧,当著名导演谢晋把电影《芙蓉镇》的拍摄地定在了王村之后,王村便更名为芙蓉镇,只不过,湘西人却更习惯称其为王村,我想,王村这个名称在许多年以后一定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我所居住的县城距离芙蓉镇不远,从县城的码头上船,顺酉水河而下,大约两个多小时就到了芙蓉镇码头,在宽阔的酉水河面上,老远就能看到芙蓉镇新修的码头和谢晋导演题写的芙蓉镇三个金色的大字。


    弃舟登岸,我踏上了芙蓉镇的码头,踩着整齐的石阶,走进了芙蓉镇的大门。那门楼和大门也是新修的,一座仿古的木石建筑,看得出耗资巨大。门楼的一层是钢筋水泥建筑,外观用切割的相同大小的石块包着,石块的外面还刻意做得不是很平整,让人产生一种是由天然石头堆砌而成的错觉,门楼的二层却是正宗的木质建筑,很漂亮,双层的瓦面,飞檐翘角,雕花的门窗以及仿汉白玉的雕花石栏杆,在第二层的瓦檐下悬挂着由谢导题写的芙蓉镇大匾,匾下是一排空着的房间。房间通常是上着锁,但从雕花的门窗空隙里能看见房间里的墙壁上挂有文人墨客的字画及《芙蓉镇》电影的剧照,只是离得远了,看不太清楚。我从门楼的门洞里穿过,实实在在地走上了芙蓉镇的青石板路,回过头,远远地再看了一眼那座新修的门楼,越看越觉得别扭,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建筑?或许,他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一个中西合壁、新老相溶的新颖模样?


    芙蓉镇是一个依着山的小镇,所以,镇街都是一段石板路接一段青石阶梯再一段石板路接一段青石阶梯,断断续续向上蜿蜒。我细看脚下的石板路,却不是电影里的青石板,而是新铺的整齐划一的方块麻石,当然,也夹杂着少许老旧的大块青石,镇街的两侧也不是电影中淳朴的旧木房,而是用钢筋水泥修建的砖瓦房,只不过在临街的一面镶上一层木质的门脸,让这条石板街勉强的维护着昔日的模样。看到这里,我的思绪不禁飞到了古城凤凰,那里的建筑也全是这样,做一个木质的外观来迎合中外游客。前不久,我又去了一次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茶洞,那里也正在开发旅游,古老的茶洞早就面目全非了,老旧的木房子所剩无几,而一栋一栋砖瓦房拔地而起,为了恢复沈老笔下三不管地界的容貌,当地政府正着力修整。听当地的农民说,临街和临河的木质门脸均由政府出钱修缮,而前来给茶洞修脸面的正是以前给凤凰、芙蓉镇修脸的工程师和工人,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好是坏,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拆掉旧的木房而翻盖新房,这无可厚非,由此,我又想到我所居住的县城,在我很小的时候,整个县城全是木房、吊脚楼,全是青石板街,比现在的凤凰古城要漂亮得多,而那时候的风景如今只能在梦里才能看到了。


    沿着石板路和青石阶梯拾阶而上,映入眼帘的街景不是古老淳朴的山村小镇,仿佛到了一个繁华的商业步行街,街的两旁几乎全是商业门面,有卖土家族、苗族服饰的;有卖精品小玩的;有卖真假古董的;有卖风味小吃的;有卖古字古画的,不一而足,当然,刘晓庆米豆腐的招牌更是随处可见。


    米豆腐不是芙蓉镇才有,湘西州内到处都有卖,我对这种食品是不感兴趣的,总觉得不卫生,冬天还好,卖主会在锅里煮开了再放作料卖给你,而夏天则会把做好的米豆腐泡在冷水里,或许是井水、或许是自来水,但决不会是凉开水,卖的时候给你盛一碗,放点作料,就可以吃了。虽然我平时不吃米豆腐,但来到了芙蓉镇,还是要尝一尝的,街道两边到处挂着刘晓庆米豆腐的牌子,我犹豫着,不知道要去哪一家尝试。没上几步石阶,一张布帘突现眼前,上面写着:正宗刘晓庆米豆腐,心中一喜,既然是正宗的,那就尝一碗吧。卖米豆腐的不是芙蓉镇的米豆腐西施,而是一位老太太,店铺里也很冷清,没有一个客人,我走进她的店铺后,突然想到,正宗的米豆腐店难道就是这样子吗?不可否认,那老太太的手艺不错,米豆腐也很好吃,价格也很便宜。


    吃完了“正宗”的刘晓庆米豆腐,我抹了抹嘴,继续顺着石阶向上走去,偶尔,走进某个店铺看看、歇歇。街道两旁的店铺以卖古旧物品和文革物品的居多,我随意浏览了几家店铺,发现每个卖此类物品的店铺均有1968年发行的邮票“全国山河一片红”出售,这枚撤消发行的邮票现在价值约在20万元人民币左右,市面上根本不可能见到,这些店铺的这些邮票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看见每个店铺的这枚邮票都用塑料纸小心地封着,珍而藏之;另外,他们还有大把的“袁大头”光洋出售,学着旧时的人,我对着光洋一吹,再放在耳边细听,真能发出悦耳的金属声,我随口问了一下光洋的价格,货主说80元一块,当时光洋的价格在60元左右,我想这里是旅游区,80元不算贵,我就开玩笑说:“要80啊?8块还差不多”,货主犹豫了几秒钟,说:“你存心要的话,给15卖给你”,我一听惊呆了,心想,这么便宜啊?我没露声色继续说:“我只出8块”,货主说:“10块,亏本卖给你了”,我摇了摇头,走出了这家店铺,店铺的老板在我身后大声喊道:“8块卖给你了”,我没有停步,也没有回头,我不愿意花8元钱去买那块能发出悦耳的金属声的光洋。不用说,这些都是假货,货主做出这样的姿态只是想让某个不识货的主上一当,这种旅游景点卖假货的报道很久以前就在各大报纸上披露过,让我没想到的是,在这个古朴、原始的小村庄里,这种贩卖假货的行为居然如此猖獗。


    随走随看,突然一抬头,眼前出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街景,在哪里见过这里啊?以前,我没来过这地方啊?仔细一看,原来,这里才是电影《芙蓉镇》里刘晓庆卖米豆腐的地方,店铺的门外有一块黑底金字的牌匾,上面写着:正宗113号,电影《芙蓉镇》,刘晓庆饰胡玉音,米豆腐店。我终于还是上了一当,吃了一碗不正宗的“正宗刘晓庆米豆腐”,现在到了正宗的米豆腐店了,正好腹中有点饥饿,迫不及待地走进店里,喊一声:“老板,来碗米豆腐”然后,就跟电影里一样坐在小凳子上等。正宗的店子就是不一样,人来人往,老板忙得不亦乐乎,没过多久,我的米豆腐就端了上来,可惜,端米豆腐的人同样不是米豆腐西施,而是一位年轻的男孩,他把米豆腐放在我的面前,说了一句悦耳的话:“先给钱!”,我呆了一下,才想到,正宗的米豆腐就应该先给钱再品尝。我忙不迭地给了钱,开始品尝我的美味,然而,这正宗的米豆腐味道却并不怎么样,价格却比那不正宗的要高许多,我没有吃完那碗米豆腐,我很失望地走出了刘晓庆曾经卖米豆腐的店铺。


    正宗的113号门外就是一个古老的贞洁牌坊,我想,谢导是有思想的人,他故意把电影里的胡玉音安排在贞洁牌坊旁居住,是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我至今也没想清楚,胡玉音是不能立贞洁牌坊的,她的丈夫桂桂被枪毙了,她在未举行婚礼前就和反革命秦书田同房并怀了孩子,或许,谢导是想借此来抨击古老的封建思想?我不知道!


    走过贞洁牌坊的时候,我的心里隐隐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我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不知道这座贞洁牌坊是什么朝代立给什么人的,但我相信,这贞洁牌坊的主人一定是一个悲哀的人,她用她一生的寂寞换来了这座牌坊,而后来的人只能记得这座牌坊却再也记不得那个一世孤独的、如花的女人了。


    古华的《芙蓉镇》是悲哀的,谢晋的《芙蓉镇》也是悲哀的,我在看书和看电影的时候都掉了眼泪,而今天,我没有掉眼泪,但我的心也是悲哀的,因为我再也看不到电影中那朴实无华的芙蓉镇了,现在的芙蓉镇依据古城凤凰的模式走着,我只有冷笑,凤凰是一个苗族人民集聚地,芙蓉镇却是一个土家族人民集聚地,还有三不管的茶洞更是一个多民族混杂的地域,它们的风格应该完全不一样,它们应该有它们各自的民族特色,因为古城凤凰旅游开发的成功而把那些淳朴的、民族的东西都不要了,丢弃了,照着凤凰的模子再造一个或者几个凤凰出来,而这些民族的瑰宝在多年以后,将被人们永远地遗忘……


    我离开了芙蓉镇,没有一丝的留恋,这里没有我要找的东西,这里不再有谷燕山的淳朴,这条古老的街道也不是秦书田和胡玉音每天早上跳着华尔兹去清扫的街道,这里也再听不到土家族人民在婚嫁时所演唱的充满喜庆的土家族喜堂歌……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7-19 17: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7-20 14:04 编辑

             关于《小团圆》    香尘


      今天,我也终于看完了《小团圆》
  我是一路震惊地看下来了,完全颠覆了原先我对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看法,
简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等全部看完后,却又释然了,忽然明白原来一个人的阅历经过岁月沧桑打
磨后,到了一定程度,那人是可以像神灵一样站在纸笔的上方,淡漠地俯视过
往云烟,然后如同旁白一样毫无遮拦地叙述起所有,是她是他,那些好的坏的,
那些惊世骇俗的,那些龌龊下流的,那些自私自利的。
  即便种种粉墨登场的浓烈鲜艳,那笔也像抹了一层腊,封住了它们的热闹,
又似默片电影,眼睛里的桃红葱绿饱满于长长的沉寂中
  她在开头说,这是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之
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可我读来,一切都还在她的记忆里,一切都只是一场荒凉梦。
  
  小团圆,我觉得这书名的含义并非是根据书里那个三美大团圆的戏曲的反讽。
  她说噩梦时,说是如同斯巴达克斯起义军在清晨里看到对面罗马大军的摆阵。
  这是多么必然的失败与绝望。
  就象生命,一出生就开始走向死亡,是注定的,不可逆转不可抗争的。
  所以,没有人的生命是能和其他生命大团圆的。
  但是,曾经遇见了一个人,无论他如何的,无论后来是背离是怨恨的,但遇
见的那份热情是千真万确的,是一生也不能遗忘的,这样在千万人中的一场遇见
便是人世的小团圆。
  
  我着实是更加敬佩她了,她就是这样一个女子,敢于留下所有真相,尽管因
此让大众看到了华美袍子下抖落了一地的虱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7-19 17: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7-20 14:06 编辑

                 读巴老《家》感怀人生    野妞


    巴金老人于101岁的高龄永逝了,但他在193127岁时写的长篇巨著《家》却以蓬勃、昂扬、不屈的战斗状态,以一种年轻的无畏的心情告诉世人——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原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之间。它也曾发射出种种水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这一切造成了一股奔腾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家》里面以高老太爷长房长孙觉新,他的两个弟弟觉民觉慧的爱情为主轴,展示一个封建大家族所代表的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封建迷信的罪恶,他们对人性对美好爱情极其残忍的践踏,对年轻一代充满阳光追求自我生活施以冷酷无情镇压……但终究在那黑暗严密的王国里放射出一线光明,阳光穿透乌云宠罩,大地终现生机,谁也阻挡不了时代激流,那鲜活勇敢的生命开始博击崭新的人生!

    觉新的爱情。他对自幼青梅竹马的姨表妹梅芬,有着自始至终的爱恋,但娶进门的却是另外一个温柔善良的李家小姐瑞珏,尽管瑞珏以温顺贤惠性情博得家中上下老小,内外仆从一致爱戴,可觉新的心里却永久烙下的印痕。梅芬的命运是如此悲凉,与心上人天各一方不说,仅嫁入赵家一年就孀居,回到娘家伴着寡母幼弟过着心如枯井生活,最后郁郁而终,临死嘴微张,似有未尽话来不及说出来。觉慧愤怒的吼道:一些哭声,一些话,一些眼泪,就把这个可爱的年轻的生命埋葬了,梅表姐,我恨不能把你从棺材里拉出来,让你睁开眼睛看个明白:你是怎样给人杀死的!觉新妻子瑞珏的死却是这样荒唐,一个莫须有的荒谬理由就让她唯上是从的丈夫,毫无抵抗的服从了并且拉开了摧残他心爱妻子的序幕,在一个阴暗潮湿不近人烟的小小院落里,瑞珏难产而死,他不能救她,不能在她痛不欲生时握住她的手,甚至不能跟心爱的人做最后的诀别……他明白了,是整个制度,是整个礼教,整个迷信,夺去了他的青春、幸福、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两个女人,他在挣扎,他想反抗,然而他又明白,他是不能够抵抗这一切的,因为他是一个懦弱无力的人。

    觉民的爱情。带着对未来生活共同的憧憬,向往,追求,他和姑表妹琴相知相爱了。但这个大家族却没有给这对情投意和的青年男女更多的宽容理解,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高老太爷就象摆布他手心里的烟枪一样定夺了他的爱情归宿。可是觉民没有象他大哥一样屈服于命运对他不公的安排,他勇敢的反抗起来——离家出走,违命逃婚。他和琴表妹并肩战斗在一起,在目睹了大哥和梅表姐悲惨的命运之后,他们杜绝自己做第二对类似封建礼教的牺牲品。高老太爷的死宣告着腐朽王朝的没落,也宣告着这一对追求自由平等,渴望主宰自己命运的青年来之不易的胜利。

    觉慧的爱情。16
岁的少女鸣凤是作者巴老浓笔厚墨描写的悲剧性人物。
    她是服侍继母周氏的下女,觉慧对这个天真美丽纯洁女子有了真挚的情感,渴望着有一天接纳她做自己的三少奶,但是在这样一个充斥着黑暗腐败的家族里,一个听人摆布的丫环,她的命运是早已被定性了的,薄命!在她最终被高老太爷指定做荒淫残忍老朽的冯乐山小妾时,她所能做的只是祈求,向周氏跪求,向她心中朝夕想念的爱人觉慧祈求,但是觉慧没有给她帮助、怜悯、同情,他只能在花园里以绝望的惨叫大声呼唤
鸣凤!那可怜的丫环鸣凤,带着他的爱给她的美妙幻梦,带着对生命无尽的留恋,带着她清清白白少女之身,投进了晶莹清澈的湖水里,以身殉爱!觉慧在失去鸣凤以后,终于清醒,他救不了鸣凤,整个家庭,整个社会都是杀死鸣凤的凶手。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取过来。觉慧在明白这个家彻底丧失希望以后,决定脱离这个家。他走的义无反顾,载着他前行的水不停的向前面流去,它会把他载到一个未知的大城市去,在那里新的一切正在生长。正如巴老在他年轻的27
岁时勇敢的宣告: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

    读完《家》后,闭目思索,除了感喟爱情的悲喜,还有一种渴望在心中涌动。直面自己的人生,除了平淡还是无奇,然而怨天尤人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只能是悲剧中的主角。生活并不是悲剧,它是一场博斗我们的生活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有这生命?罗曼.罗兰说,为的是来征服它!在这句名言面前我感到无比羞愧,甘于平庸,拘泥于眼前狭隘世界就不会有激流勇进的人生,曾有挚爱的朋友告诫过自己,对生活要像金木水火土,所谓金,要认识到生命如黄金般珍贵;木,要象树木一样枝叶葱绿,有旺盛的生命;水,如水一样适应环境,改变自己;火,对生活要象火一般的激情;土,脚踏实地,不虚无空度……
。面对生活,我爱了吗?我焕发出热情了吗?改变自己了吗?踏踏实实的做过什么了吗?我甚至没有试着反抗一下命运给我的不公,唯有自己对自己的叹息,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必须有所更新,有新鲜的空气和勃然的激情,生活的激流不能流淌至此后,成为一潭死水!必须改变了,这一成不变毫无新义的生活!

    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而不是让生活来奴役自己!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0-7-19 17: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7-20 18:43 编辑

                  腹有诗书气自华    星卒斋主


    男人要说女人漂亮,她也许会一宿睡不好;如果你说她有气质,那她就会一宿不睡;但你如果说她不但漂亮而且有气质,那她干脆就不睡觉了。这就是“气质”二字对女人的重要和难得。因为女人自己也明白,青春留不住,一去不复返,年龄是女人的天敌;美丽要减色,一去不回还,岁月是女人的对头;只有女人的气质,能伴随女人的一生,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岁月的剥蚀而不减。

    气质是与人的脾气有关的人格组成部分,是依赖于心理素质或与身体特点相联系的人格特征。只有人,方可以谈气质,动物是不配的,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为上的表现。“质”是人的内在本质,通过“气”表现为外在的形象。罗兰说:“气质之美,与其说是来自内心的修养,不如说它是来自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这份欣赏力就使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不同流俗”,看来,气质于人来说,真是太重要了。


    女人的美丽可以描摹,但气质却不然。清人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中说:“相面、相肌、相眉、相眼之法,皆可言传,独相态一事,则予心能知之,口实不能言之。口之所能言者,物也,非尤物也。噫!能使人知,而能使人欲言不得,其为物也何如!其为事也何如”。可见,气质这东西很难用语言形容。难形容,并不等于没有,气质是完全可以感受的具体存在,表现者依赖内涵,欣赏者也同样依靠灵性。


    女人的气质不是容貌,但其表现又必须以之为依托。气质是女人的含金量,是女人内在美的外在表现,是女人由漂亮上升到美丽的必然途径,一个没有气质的女人,你可以说她漂亮,但决不能说她美丽,美丽的女人除了漂亮之外,还必须有气质。但有气质的女人却可以不漂亮,而彰显女人气质的人,往往就是那些看上去不漂亮,而越看越美,越接触越有滋味的女人。所以漂亮于气质来说,往往会喧宾夺主。


    女人的气质不是打扮,但并不摒弃服饰化妆。适当的打扮,会提升女人的气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再有气质的女人,如果不修边幅,那也很难表现出气质来。但这打扮不是过分,而是要与自己的身份,所接触的人物和场合相协调。服饰也一样,不求名牌,但求得体,不求华丽,但求适合。男装求同,女装求异,是男女服饰的不变法则,世界是美丽的,美丽缘于色彩,在人类中,这色彩的表现靠的就是女人,重点是女人的服装。


    女人的气质是一种修养。温柔,善良,豁达,大度,自立,宽容,浪漫,乐观,向上,专一等等,一系列传统美德,以及时代要求,都可以表现女人的气质。女人的气质没有具体标准,更没有统一规范,也不存在具体类别。不同的女人因为修养不同,素质各异,表现出来的气质也就千差万别。正是这种不同的气质,才构成了女人的不同风采。气质女人,总有一股神秘的气息,也是挑剔的女人,往往不去找单纯的帅哥,而去找有品位的男人。


    女人的气质是受环境影响的。民族遗风,家庭背景,工作环境,学校教育,知识修为,阅历经验,结交朋友,个人爱好,均可以塑造女人的气质。尤其是父母和丈夫对女人的影响会更大,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李渔说:“使无态之人与有态者同居,朝夕熏陶,或能为其所化。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鹰变成鸠,形为气感,是则可矣!”说的就是女人之“态”受他人影响的结果。所以女人的气质是“宠”出来的。


    有气质的女人一定是个懂生活的女人。追求有诗意的生活,但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有气质的女人一般都有丰富的业余生活。比如,游泳跑步练瑜珈,旅游野炊好喝茶,读书收藏看动画,造厨听戏爱养花。有气质的女人,既是贤惠的妻子,热情的女孩,慈祥的母亲,又是圣洁的天使,温柔的情人,可信的朋友,如是的女人就如一本装帧精美、内容丰富的书,也如一杯香浓可口的茶,耐人品读,令人回味。


    气质女人不是一天两天练就的,这需要日积月累。气质是一种风格,一种境界,一种风情,一种智慧,一种从容,一种淡定。不是矫揉造作,不是东施效颦,不是虚张声势,不是装腔作势。“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这就是平凡女人的气质之美。这种美才具有持久力、震撼力和感染力。女人的气质就如巨大的磁场,其诱惑力,吸引力,足以让男人拜倒在石榴裙下,并永世不得翻身。


    诗人舒婷不是很美,但她有气质,所以她敢在爱情诗《致橡树》里说:“我必须是你身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种女人的不卑不亢的独立和自信,才为有品位的男人所欣赏。李清照长得如何,我们都没看过,她也许漂亮,也许一般,没准也挺丑,但我们会觉得她特别有气质,至少要比貂婵、西施、杨玉环和王昭君是有气质的,缘于什么?那就是她的细腻和才气。


    不读书的女人很难说她有气质,没有知识的女人,如果说有气质,那也是生活的积累,等到有气质的时候,大约也就老了。所以,女人要想有气质,最好的捷径就是读书。如果说女人的十分气质包括一分容貌,二分自信,三分浪漫的话,那余下的四分都应该是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确是千真万确的。一个没有文化的女人可以有美貌,但却难有迷人的气质,女人逛书市,携书走,捧书看,那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有气质的女人很少照镜子,因为她以人为镜,明自己得失;为人做镜,亮自家风采。女人的气质究竟是什么?是秀气,是妖气,是灵气,是娇气,是生气?还是才气,书卷气?似是又不全是,不全是又是。总之,不是俗气,不是傻气,不是小气,不是霸气,不是火气,而是一种女人特有的大家子气,是正正经经的人气。不是神经质,不是腐殖质,而是女人真正的潜质和素质!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0-7-19 17: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7-20 14:09 编辑

                             晨读    嘎鲁

      喜欢在清晨读书!  清晨,太阳还未升起,天刚蒙蒙亮。打开窗户,就有清凉沁人的空气扑进来,吸一口,忍不住打个激灵,全身都舒泰起来。窗外,市声未起,人影还未走动,前面是一片寂静的小园。小园里高低错落的小草啊树啊,全在微风中快乐地摇曳着,好像也在轻轻赞叹这美好的晨光。
      麻雀却是极不识趣的,站在最高的那棵杨树上,喳喳喳聒噪个不停。杨树在风中极力摆手,却也止不住这个邻居的絮叨。好在“鸟鸣山更幽”,在晨微曦光的寂静中,往日厌烦的鸣声,倒也因它忽而长忽而短忽而急促忽而舒缓的变调,显出几分趣味。
      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在风舞叶动的沙沙声中,坐在窗前的沙发上,找一个舒适的姿势读书,是最好不过的。
      读什么书呢?嗯,来读林清玄吧!
      捧着林清玄的散文,我找到一篇《发芽的心情》。“雾掠过果树,像一条广大的河流般,这时阳光正巧洒下满地的金线,果实的颜色露出来了,梨子透 明一般,几乎能看见表皮内部的水分。成熟的水蜜桃有一种粉状的红。”
      林清玄的散文优雅、细腻、睿智,仔细品读,字里行间散发出淡淡的芳香。他的文字并不繁琐,有时甚至是很简洁。但在这其中有一种隽永的味道,让人品咂出深意。在作者笔下,这个世界温柔、美好,一花一树,一草一木,都有着它生命的蓬勃与美丽,甚至一棵枯死的果树,都显得意味深长。“是不是有的果树不是不能复活,而是不肯活下去呢?就像有一些人失去了生的意志而自杀了?或者说是在春天里发芽也要心情?”
      读到此处想起《人间词话》中的句子:“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是啊,林清玄的文字,就是一股活活泼泼、自自然然的泉水,轻轻地流进你的心坎里,清凉、滋润、透 明。这股清泉,折射着自然的万种风 情,蕴含着人生的深沉底蕴。掬一口,能沁入你的心脾,抚慰五脏六腑,通透身心。
      捧读这些文字,犹如饮着一杯绿茶,字润珠圆中,叶的舒展、绿的流溢、香的馥郁,都在氤氲中升腾,成为色香味的盛宴。只是这样看着,就觉得美不胜收了。“我庆幸自己是深信无事不是奇迹的人,窗外飘过的白云,门前流过的溪水,天际盘桓的苍鹰,细语呢喃的燕子,孩子天真的话语,人间神情的呼唤,大化无声的天籁......这一切,从前是那么美好,今天依然动人,未来,不论多长的时空,都将是美好而动人的。”
      合书,凝神,书中窗外,清风入户绿意盎然,世界真的如此美好!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0-7-19 17:06 |只看该作者
[mp3]http://www.blcu.edu.cn/ielts/matefl/zhuye/ielts/matefl/zhangying/zhangying/rhythm_of_the_rain.mp3[/mp3]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0-7-19 17:06 |只看该作者
书吧书吧,广摘原创精华,做高档次论坛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0-7-20 09:25 |只看该作者
提上去,今日抽时间做完~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0-7-20 13:30 |只看该作者
提!挖地三尺我也将自认为的好帖子放到这里。
再一次问好所有热心支持书吧的新老朋友们!:handshake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0-7-20 14:07 |只看该作者
牡丹有心了。
谢谢你,替自己也替所有的版友,谢谢!{:1_89:}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0-7-20 14:12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我竟然一直在做了一个多小时,原因多数文章我必须重新排版粘贴。
使君亲,谢谢你!:hug:{:1_89:}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0-7-20 14:13 |只看该作者
已做到12页。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0-7-20 15:13 |只看该作者
牡丹,随时单帖链接到版头的“优秀原创”里不比这省事?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0-7-20 18:49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到此!:)牡丹明白!
我感觉还是这样比较好。
也不知道六星技术是怎么回事,有时单贴链接,也有看不到的时候。想来想去感觉还是这样比较妥当。
上次辛辛苦苦做了《优秀写手》的链接,当时是能看到,效果特别好,看了好长时间都在,但最后呢,面目全非!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0-7-20 19:48 |只看该作者
真的都是精品。美的享受,牡丹,您真的很可爱!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