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后海的印象多在他人的文字里,于是在心里不自觉的勾描出一幅后海的图画“两岸绿柳钓碧水,轻舟泛浪映夕霞”。后海于我一直是唯美的。虽说去过北京几次,但总是为匆匆过客,和后海确始终缘悭一面。前些日子得暇,和朋友游北京。问我想去哪里的时候,我顺嘴喊出,咱们去后海吧。可能在潜意识里把未能一睹后海真容当成了一种遗憾。
来到后海已经是下午三点多,时值盛夏时节,烈日炙烤着大地。与后海的第一次零距离接触便打破了它在我心里唯美的印象:两岸确然是绿柳环绕,但没有风摆柳枝摇曳的风姿,只有烈日下枝条蔫然无力的低垂。死寂的水面躺在那里,三三两两的游人躲避在树荫里或坐或行,也都是一幅有气无力的模样。远处可见的高墙朱门,透出烈日也晒不进的森然。如果说后海是古典的,那这时的它也只是如晚清时的中国,在苍白、无力、残败中努力维持着所谓天朝大国的面子。
一时游兴全无,和朋友说着真是大失所望啊。想走又懒懒的不想动,于是也走进树荫下随便找了个长椅打起了瞌睡。迷蒙间也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一声响动惊醒了我。寻声望去原来是一只水鸭子在水里钻上钻下的忙乎着。原本死寂的水面忽然之间充满了活力,泛起鳞鳞细波。抬手看看表,已经六点多了。没想到小憩片刻居然睡到了夕阳西下。
“铃。。。”随着一串串清脆的车铃声,身边的一切都活了起来。一队人力三轮车载着游客穿行在岸边,统一的马甲上印着“北京胡同游”的字样。穿过柳条吹来的风,吹走了一天的暑意,吹来了一身的舒爽与活力。我也来了兴致,“咱也逛逛去”,和朋友说着。
顺着后海边的小路慢慢走着,夕阳在水面泛起金光,果然有小船行在水上,随波荡漾。水中还有练习潜泳的人,一个猛子扎下去,再见时已经在很远的地方。岸边临街的民居也都打开了门户,原来都是一间间各有风格的小酒吧。年轻的经营者们把桌椅摆好,然后给自己沏上一壶茶或一杯咖啡,开始悠闲的享受自己的生活。一些酒吧门外还会贴有海报,写着今夜会有某某乐队来这里驻唱,看来又会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夜晚。这里的后海已经成为了时尚的载体。
再向前行,水面突然变窄,最窄处上有一桥,桥边有石碑写着“银锭桥”三个大字。原来这就是燕京小八景“银锭观山”之处。站在桥上果然可见远方影影绰绰西山的影子。恰逢有对新人在桥上拍摄婚纱照,周围的游客也有的用自己相机蹭拍起来,这也算是一种另类的祝福吧。这时桥下一艘画舫经过,一时间桥上桥下时尚古典西味国风经银锭桥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过桥缘岸南行,酒吧渐渐稀少,代之的则是我曾看到过的高墙朱门和纵横交错的胡同。西照的阳光在这时穿过层层的枝丫,斜斜照在高大的门上,给森然中轻添几抹温柔。美则美矣,但这种高墙大门给我的距离感让我不喜,最喜欢的还是那条条的胡同。两边的小门小院让人倍感亲切,左边飘来阵阵饭香右边传来孩子的嬉闹,前面一位老人在门口纳凉,一把蒲扇一壶清茶怡然自得。后海岸边酒吧的时尚在这里荡然无存,这才是千百年来这里人们的生活。
且行且看,最后我都不知要怎么去给后海定位,是时尚的先驱还是传统的继承?在这里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已经模糊。但想想看,何止是后海,现在的北京不也是模糊的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