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蔷薇花前听风语
查看: 5288|回复: 4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蔷薇花前听风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1-7-29 21: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朵朵蔷薇花,从翠绿的叶子里探出,在初夏的阳光中,骄傲盛开着,呈现出令人迷醉的妩媚,伫立花前,任花香弥漫,低首细听,蔷薇深处,枝摇风语。

       那天,当他的朋友带着一个圆脸长眉的年轻女子,踏着尚未融化的积雪,出现在门口时,他是略微有些吃惊的。

       此时的他,正处在人生最初的奋斗挣扎中,整日待在他自嘲为"窄而霉小斋"的公寓里,忍受饥饿和寒冷,怀揣着文学之梦,不停地写着文章,艰难度日。他的朋友,与他有共同的文学兴趣、比他小一岁的《京报》编辑胡也频,刚结识这年轻女子不过才几天的工夫,就兴致勃勃地带她来"窄而霉小斋"看望他。

       他就是日后成为文坛巨匠的沈从文。这女子就是受五四运动影响,跟一群青年女学生从湘西跑到上海,之后又独自跑到北京的女青年丁玲。

       巧合的是,沈从文也是湘西人,为实现文学梦想,他从遥远的湘西来到这里已经有三年的光景。就这样,同为湘西人的两个年轻人,异乡的相遇,对于家乡情景的熟悉和思念,无形中就拉近了俩人之间的距离,也由此开始了一段友谊。这份友情曾经是生活里的美好,怎料事实变迁,日后竟变质,之间逐渐疏远,最终成陌路人,留下无法弥补的伤害和痛苦。

       这段往事,无论是谁去探究,最初,都会为他们友情的芬芳所愉快,如同面对一丛盛开的蔷薇,感觉到弥漫花香的同时,忍不住继续深入去了解,却碰到了蔷薇的刺,无意中被刺痛了。

       从最初纯洁的友情,到最后黯然的决绝,是误会所致,还是根本就是人生境界和追求的不同?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实情?

       从十四岁就投身行伍的沈从文,骨子里具备了军人的刚正侠义气质,外表却是文雅和近乎孱弱的书生模样,且很善解人意。正经受着人生困惑的丁玲在陌生的城市遇见了同乡,也从此有了一个相知的朋友。从后来沈从文多次对丁玲的倾力相助来看,沈从文不仅是一个优秀的作家,更是一个具有柔肠侠骨值得信赖的朋友。

       世间的矛盾,起始多是出于自私和误会。友情的建立需要双方的栽培和付出,友情的继续同样也需要彼此的呵护。有时,误会是无意的,有时,却是一方仅凭自己的臆断委屈对方。

       最初,因为丁玲写给鲁迅的一封求助信,笔迹与沈从文很相似,引起鲁迅的误会,导致鲁迅对沈从文的讽刺和挖苦,这对于年轻的沈从文来说是非常打击的。在文学路上刚刚起程,正是需要扶持的时候,却莫名其妙卷入误会和纠葛,遭到鲁迅的鄙视和指责,这不仅对沈从文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导致鲁迅与沈从文两位作家之间从此产生隔阂。

       这场误会虽然影响了沈从文的情绪,却丝毫没有影响他对丁玲的友情。

       沈从文最初见到丁玲时,丁玲尚处于忧郁和苦闷状态,等到沈从文再见到她时,丁玲正被胡也频的爱情所滋润,显示出一种女性的温柔恬静,让人很难再将其与从前那个情绪糟糕就大醉一场的她联系到一起。可见爱情是具备了魔力的,可以改变一个人很多。

       这期间,住在香山的胡也频和丁玲常常一起去看望沈从文,沈从文也去香山看望这对恋人,间或也为偶尔小吵小闹的他们做和事老。日子就这样一天天逝去,三个年轻人虽然过着拮据的生活,相处却非常融洽,享受着诗意浪漫的友情和爱情,以至有人疑惑他们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而他们总是一笑置之。这段年轻单纯的岁月,虽然大多充满奋斗的艰辛,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以后的岁月,很长时间他们都保持着密切的来往,居住地点要么是在附近,要么住在一起。沈从文与胡也频共同创作,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被引起关注。丁玲除了安静地读喜欢的书,还是他们最好的读者,沈从文曾赞许地说"在文字方面还并没有显出这个作家的天才时,在批判上却先证明了她的某种惊人的长处,业已超过了两个男子。什么作品很好,好处在某一点上,好中小小疏忽处又在某章某段,由她口中说出皆似乎比我们说的中肯"由此看来,30代曾有评论家认为丁玲的创作受到了沈从文的风格的影响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那时,沈从文的每篇作品,她几乎都是第一个读者。

       沈从文不仅虚心接受丁玲的意见,还以极其敏锐的目光发现了丁玲在文学方面的潜能:"丁玲当时虽然没有开始写作,但仅仅从她写的信,也可以看出她的语言能力",从丁玲的作品来看,沈从文的判断是正确的。沈从文不仅看到了丁玲在文学方面的天赋,还以他特有的观察人性的睿智目光发现问题,对丁玲的个人生活友好提醒,从这点来看,沈从文对丁玲的了解以及预见性都是比较准确深刻的。

       女性常常会为爱情迷惑了双眼,看不清真实,更不能预见未来的种种可能.当爱情的火焰逐渐冷却时,女人又会无意中忽略了身边人。因为恋人之间需要浪漫,而不是世俗的琐碎。所以,那段时期,丁玲虽然有胡也频的爱情,却还需要一个交流对象来倾诉女性那些细密心事,朋友沈从文无疑是最好的人选。于是,闲暇时她就和沈从文一起回忆湘西的一切,思想在故乡的山水景色和风土人情中游走穿越,并由此产生许多快乐。友情产生的无所顾忌的交流,自然给丁玲带来愉快,却引起胡也频的不满和猜疑。幸好胡也频的不满和猜疑又很快烟消云散,以他对沈从文和丁玲的了解,他旋即明白是自己在误会,他们毕竟是多年的朋友。

       读过沈从文的作品就会发现,沈从文的观察是细腻的。无论是对景物还是对人。他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即使是丑的东西,他也会挖掘出美的一部分,以一颗慈悲敏锐的心,以及一个优秀作家细致的观察力,洞明尘世间的一切事物。他的文字纯美而又深沉,就是在忧伤困苦的日子,也总会找出一丝快乐来描写,就像黑夜里的一道光亮,给读者一种明快愉悦的感觉,这点不仅是因为他具备了一个优秀作家的天赋和文字驾驭水平,更是因为他拥有一颗善良悲悯的心。

       在他眼里,丁玲不仅是同乡和多年的朋友,还是一个具备女性优点的未来作家。可以说,他是眼看着她走向文学道路的,也眼看着她一次次沉进爱情的旋涡。作为同乡和朋友,他为丁玲在文学道路上取得的成绩高兴,也为丁玲在爱情道路上的痴狂而担心。
        
       女人是感性动物,总会莫名其妙就感觉忧伤寂寞。爱情既是消除寂寞和忧伤的良药,也是产生忧伤寂寞的引子。这时,又爱上冯雪峰的丁玲,既为新的爱情狂热,也因此苦恼:"我尤其当有着月亮的夜晚,我在那些大树的林中走着,我睡在石栏上从叶子中去望着星星,我的心跑到很远很远,一种完全空的境界,那里只有你的幻影。"承受相思之苦,又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丁玲还是做出了决定:"虽然我深深地爱着另一个男人,但我同胡也频同居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彼此都有很深的感情依恋,如果我离开他,他就会自杀,我决定,我不能同我所爱的这个人生活在一起,于是对他说,虽然我们不能生活在一起,我们的思想是分不开"。

     这时的丁玲,虽然并没有真正忘记这份爱,可一旦做了决定,也就将这份火热的爱放在内心深处,安静地与胡也频重新开始了生活。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一切似乎就这样不变地按着计划进行,谁也没有料到后来发生的变化。由此可见,人计划好了的事情,如果老天不答应,计划就落空了。
  
       胡也频被害之后,陷入孤寂生活的丁玲认识了冯达并与之同居。沈从文在得知这件事以后,给丁玲写信,希望她在这件事上谨慎些.在见到冯达后,沈从文心中充满了疑虑和担心:"……可是不知为什么原因,一见了他我就有点疑心。仿佛这人脸就白得使人惑疑。""我真这样疑心那个人。照我的经验看来,这种人是不宜于革命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事情果真不幸被沈从文言中了,就是这个在丁玲眼里是"一个忠厚本分的人,一个正派人"的冯达出卖了她,使她遭到国民党的绑架和秘密逮捕,开始了"三年囚居"生涯。得知此消息后的沈从文以极其愤慨的心情写出文章发表在《独立评论》上,控诉和指责绑架丁玲的行为,同时还参加了文化界集体营救丁玲的活动,为营救丁玲积极四处奔走,危难之时,体现出他的侠义和情谊。

       青春岁月里那些相伴的日子,说着家乡话畅谈一切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都很快逝去了。剩下的,是回忆的里的惆怅和伤痛,看不见的刺,刺痛着每个关注他们的人的心。

       虽然沈从文与丁玲的交流很多,思想深处还是有所不同的。当丁玲向沈从文谈论那些革命斗争时,望着她激动兴奋的样子,沈从文不禁产生一种忧郁。他觉得,写出好文章,同样是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以丁玲的性格,放弃了擅长的文学创作,仅凭一腔热情和个人单薄的力量投入革命,是不冷静也不协调的。他认为丁玲是在演出生活的悲剧。这些见解,此后得到验证,也遭到丁玲贬斥。

       思想的分歧在当时虽没有明显体现,却是后来产生隔阂的原因之一。尤其是丁玲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后,思想和行动愈加激进,这与只是专心写作,并没有对革命投入过多热情的沈从文差别太大了。可叹的是,沈从文对丁玲命运的预见又一次不幸言中。度过"三年囚居"的丁玲得到友人帮助、终于逃离到陕北中央苏区后,有过一段时间的辉煌生活之后又遭到极左路线的迫害,在北大荒劳动了12年,文革中又被送进监狱5年。

       有限的生命就这样在误解和屈辱中慢慢消失着,等到终于自由,过上正常生活后,心中有着无限委屈的丁玲,手中的笔,书写的不仅仅是文学作品,还有对昔日朋友沈从文的不满和怨恨。她的不满和怨恨的原因很多。1935年回家看望病危母亲的沈从文,心急如焚中,因为时间紧迫,又加上当时的特殊情形,不能在家乡再多耽搁的他,没来得及在常德停留,看望丁玲的母亲,丁玲为此不满并产生怨言。再加上沈从文在《记丁玲》一文中,以一个最接近她和胡也频的朋友身份,记录了那段时光,写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触动了丁玲的敏感神经,让她感觉被揭开了不愿被人知晓的隐私,这引起了她的不快。于是,所有的怨恨恼怒,她都发向沈从文。她这样写到:"我对这个人的为人是知道得很清楚的。在那种风风雨雨的浪涛里,他向来胆小,怕受牵连,自是不必责怪的""…贪生怕死的胆小鬼,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市侩,站在高岸上品评在汹涌波涛中奋战的英雄们的高贵绅士是无法理解他的。这种人的面孔,内心,我们在几十年的生活经历和数千年的文学遗产中见过不少,是不足为奇的。"这些话如同一根长满了刺的荆棘,刺痛着每个读到它的人的心。

       难道丁玲这些年来所遭受的苦难是沈从文造成的吗?作为朋友,沈从文不是多次提醒和劝告过她吗?难道历尽沧桑的丁玲终于获得自由后,最想宣泄的就是对老友的怨恨?旁观者都记得的事情,而她本人不是忘记的问题,反倒是完全与事实相反的否定?难道她健忘到这种程度?这些话,就是那个让沈从文放下手中的笔,陪她聊天解忧,倾诉苦闷,一起怀念家乡,一起吃伙房的馒头也开心无比的丁玲说的吗?是丁玲对丈夫被杀害后,为她挺身而出,不惜丢掉工作,一路护送她们母子回老家躲避的老朋友沈从文说的吗?

       是这些年来热情地投身革命,却遭受不公平待遇以及被牢狱之灾折磨得健忘了吗?还是她心里原本就没记住与沈从文的友谊?她忘了她和胡也频与沈从文一起度过的那些靠友谊温暖的艰苦日子?忘记了孤苦无助的时候是谁给予了她最温暖贴心的照顾?忘记了因为没有接受老朋友的忠告,最终遭到出卖被捕,结果还是老朋友侠气仗义,为她东奔西走呼吁解救?

       为什么习惯了朋友的关心之后,不但没有感激之心,反倒觉得享受朋友的帮助是理所应当?为什么得知朋友没有去看自己的母亲就恼火不已?朋友有这个义务吗?有没有扪心自问,究竟自己对朋友付出了多少呢?

       在沈从文因左联不合,处境艰难凄凉时,已身居官职的丁玲,对携次子来访,希望得到她帮助的沈从文夫妇异常冷漠,再加上横加的指责和辱骂,绝望让沈从文做出了自杀的举动。这种冷漠程度,令人难以置信一个在沈从文的记忆中具备了许多优点的女性,竟然如此健忘和冷漠。这是那个通过文字书写对美好生活渴望的丁玲吗?那些温暖的文字曾经如灯,照亮了多少人的心。难道此刻的她心中只有对沈从文的怨恨,早已忘记他们之间曾经的美好?

       沈从文是一位儒雅君子,更是慈悲大度的。看清了一个人的品性之后,他不想再劝告对方,他连一句话也不想多说。唯一能做的,就是沉默。用沉默来掩藏起伤心,也用沉默来包容一切。这之后,他回避她的指责,也回避她的人.丁玲的一切,他不再关注,也不再给予曾经的帮助。

       清者自清。承受无端的指责,他没有任何辩解。他默默地创作,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成为当代文坛著名作家。后来又从事研究古代服饰,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他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欣赏,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敬重和怀念。

       友情如花开过又落。沈从文和丁玲的生命以及之间的一切恩怨都已结束,沈从文的宽容大度让人心生敬意。花开无语,花落无声。花香阵阵里,观落红无数,且听风语,告诉你,那一段花开花落的往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1-7-29 21:54 |只看该作者
先做个沙发,细品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7-30 09:35 |只看该作者
好文!拜读了。人生的轨迹多次交汇,必然会迸发出许多亮点、火花,当然也会落下一些灰迹。其实,有许多难以理喻的东西时常困扰找我们:所谓知己,远看总相宜;从最亲近的人身上寻找发泄点;爱之深责之切;友情,一旦反目成仇,比比寻常意义上的仇恨更为凶猛。。。。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7-30 09:3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1-7-30 09:37 编辑

好文!拜读了。人生的轨迹多次交汇,必然会迸发出许多亮点、火花,当然也会落下一些灰迹。其实,有许多难以理喻的东西时常困扰着我们:所谓知己,远看总相宜;从最亲近的人身上寻找发泄点;爱之深责之切;友情,一旦反目成仇,比寻常意义上的仇恨更为凶猛。。。。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7-30 12:06 |只看该作者
用现在的话说,丁玲很能装。
我不喜欢她的作品,也不喜欢她的人品,所以对她不做研究。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7-30 12:1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莫冉


    所以,我很少读她的字。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7-30 12:25 |只看该作者
认真读完。丁玲对沈从文的批语也是正确的,沈从文的确胆小,也是科学的胆小,以我们对那段历史时期的了解,如果沈从文像丁玲那样激进加入革命,恐怕也读不到后来《边城》那样不朽的散记。
丁玲的性格也是导致她一生成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当沈从文以文人方式揭秘那段往事,丁玲这位革命女性是必然愤怒的,当时的社会环境需要我们去复原,去理解。
只是,一切了然无痕,只有一缕往事成风。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7-30 12:26 |只看该作者
好文当不遗余力再次一顶。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7-30 13:16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秋水文心


    感谢细读和点评。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7-30 13:17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归隐宋朝


    感谢细评。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1-7-30 13:4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莫冉


    所以,我很少读她的字。
周施梅 发表于 2011-7-30 12:13



    看来是有同感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7-30 13:41 |只看该作者
认真读完。丁玲对沈从文的批语也是正确的,沈从文的确胆小,也是科学的胆小,以我们对那段历史时期的了解, ...
秋水文心 发表于 2011-7-30 12:25



    秋水的评价很客观。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7-30 13:5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莫冉


    历史自有评说。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7-30 13:56 |只看该作者
好文共赏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7-30 16:55 |只看该作者
好文!
这两人貌似一个说另一个不仗义,过于责全求备。
一个是任尔东西南北风,自我保全。
丁玲太“左”,对友情期望值太高。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7-30 18:09 |只看该作者
所谓革命女性,都有点像不安分守纪的泼妇。

从没有文化的女土匪贺子珍到有点文化的丁玲,一心要做贵妃梦,可惜老毛不是爱美人多才情的唐明皇,而是对权力绝对崇拜的秦始皇。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1-7-30 18:10 |只看该作者
沈大师的悲剧有他的自身缺点,谁让你认人不清?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7-30 18:28 |只看该作者
谢啦,友们。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1-7-30 18:56 |只看该作者
认识了一个莽撞和比较傻的女人——丁玲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1-8-1 06:24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 肥田老鼠


    呵呵,谢关注。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1-8-2 10:35 |只看该作者
在这么美的帖子面前,徘徊犹豫好久了,终于鼓起勇气进来啦,问好楼主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1-8-2 13:0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 宜笑


    欢迎欢迎!传说的三笑之一,终于光临。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1-8-3 14:07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宜笑


    欢迎欢迎!传说的三笑之一,终于光临。
周施梅 发表于 2011-8-2 13:03



    我早从小门进来偷听好久,然后收拾齐整才从大门进来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1-8-3 20:3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3# 宜笑

真乖。你这一说,我似乎看见一个怯怯的孩子躲在门口,探头看着,终于进来时不忘整理好衣衫,含着羞涩的笑,磨蹭着进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1-8-4 15:07 |只看该作者
这女人要是当起革命家来,可了不得。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1-8-5 08:4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宜笑

真乖。你这一说,我似乎看见一个怯怯的孩子躲在门口,探头看着,终于进来时不忘整理好衣衫, ...
周施梅 发表于 2011-8-3 20:30



    呵呵,是这样的,您表达及描述的太好太准确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1-8-5 19:28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都有他的短处和长处,沈丁都是成功的!庸人看有成就的人总是指指点点,就像一个丑女人去指点T台上那个女的腿短,那个胸小,那个脸不好看,那个脖子太长一样……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1-8-5 19:30 |只看该作者
作家和为人能达到他们俩的境界,已经属于成就非凡了。就像我再怎么批评余秋雨,也不得不否认人家秋雨真是功成名就的大师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1-8-5 19:32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都有他的短处和长处,沈丁都是成功的!庸人看有成就的人总是指指点点,就像一个丑女人去指点T台上那个 ...
雷老三 发表于 2011-8-5 19:28



    哈哈哈,三哥这话有点意思,我想想是什么意思~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1-8-5 19:34 |只看该作者
读过沈从文的作品就会发现,沈从文的观察是细腻的。无论是对景物还是对人。他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即使是丑的东西,他也会挖掘出美的一部分,以一颗慈悲敏锐的心,以及一个优秀作家细致的观察力,洞明尘世间的一切事物。他的文字纯美而又深沉,就是在忧伤困苦的日子,也总会找出一丝快乐来描写,就像黑夜里的一道光亮,给读者一种明快愉悦的感觉,这点不仅是因为他具备了一个优秀作家的天赋和文字驾驭水平,更是因为他拥有一颗善良悲悯的心。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