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无为而为 于 2012-1-6 11:14 编辑
翻开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辞海·语词分册》“感部”,居然没有“感情”一词,最后在“情”条目中找到了 “感情”。凡被《辞海·词语分册》选中的词,大多数都引用了古人使用该词的范例,也许编辑者们至今未找到古人在诗、词、歌、赋等文字记载中使用“感情”一词的例子,所以没有引用古人的“原话”来注脚。更遗憾的是,编辑者在书中也没对该词进行解释,只是“如”了壹把,“如:热情洋溢;情不自禁。” 看来这套辞书的编订者们,也是很注重“感情”的,虽然古人没用过,他们也没忘记在书中给它留下一席之地,至于放到“情”部,也许是“情”非得已吧。
我有个女性朋友,有一天告诉我,她爱上了一个男人。问我她们能结合在一起吗?我反问:你与他在一起,哭过吗?她很坚决的回答:没有!还说,与那男人在一起只有“甜蜜”,只有“爱”。我也很坚决的告诉她:你们成不了。
两个月后,她们坚决的分手了。
众朋友非要我说出所以然。
我说:请各位细看看,“感”与“情”这两个字的共性是:都有一个心;区别是“感”字的“心”是横在“咸”的下面,而“情”字的心是竖在“青”字的左边。
我又说,为什么古人造“感”字时非要将“咸”与“心”组合呢?“咸”有两个解释:一是全;都。二是象盐样的味道。也就是说想“感”,就得全心;心就得有盐一样的味道,怎样才知道“是全心的;象盐一样的味道”呢?
只有“眼泪”能够让你知道!因为眼泪是咸的。
人身上能分泌出咸味的只有“汗”与“泪”。
汗不要触动心就能分泌而出。
泪只有触动心才能分泌而出。
更让人受不了的是苦为大咸。
所以古人造“感”字时,用了咸加心,直截了当的提示后人,要“感”就得有泪有心。
“感”字清楚了,“情”字就好理解了。
情——就是在你的心中始终有那么一块不分季节的青青草地,葱葱森林。也就说,不管对方身份、地位、贫富如何你永远把他当着心中的那块绿地。
泪是咸的,咸的是盐,盐是助燃的,草是可燃的,树木是可燃的! “横着的心”与“竖着的心”只有撞击出了火花,再由泪助燃,点着了“野火烧不尽”的“青草”,燃烧了“燧木取火”的“葱茏森林”,才能冶炼出 “感情”。
“感情”是泪与火在横着的心与竖着的心撞击后的炼历的产物。
古今中外真正能用 “感情”两字来表述的情侣,无一不是眼中“泪流成河”。无一不是心中“绿树成青”。
“孟姜女千里寻夫泪毁长城”;“贾宝玉泪洒潇湘馆”;“罗密欧含泪服毒,朱里叶血泪轼剑”;“阿尔芒泪洗茶花女”;“刘兰芝泪送孔雀南飞”;“祝英台、梁山伯溅泪化蝶”“唐婉‘咽泪装欢’”“陆游泪书《钗头凤》”。
……
没有眼泪就没有感觉,就没有感动,就没有感情!
《现代汉语词典》里,编辑者是这样解释“感情”这个词的:1、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2、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
由此可见,动“感情”无心无泪是不行的;古人是不敢随便用“感情”这个词的。我们甚至可以大胆的进行逻辑推理:古人压根就没敢把“感”字与“情”字组合成词。难怪编辑《辞海》的学者没找到古人用“感情”一词的诗、词、歌、赋。
此时我又想起了一份资料,它说现代中国有80%的家庭,是凑合型的。也就是说,80%的夫妻是没有感情的;80%的家庭不是靠“感情”维系的。由此可见,中国人的婚姻与“感情”的关系不大。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