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江河月 于 2011-12-14 11:26 编辑
弯弯山道写丹青
炎热的夏季,我享受国家的休假政策,向单位告假到老家山洞里去避了几天暑。傍晚,我与二哥一起散步,有意沿着一条旧路去感受上个世纪的风情,果然有些收获。
听老人们说:那是一条新中国刚刚建立时,人们常走的老路。这条路溯溪而上,是行人进山的总路,原来行走的人比较多,一直延伸到深山老林。
可是如今已杂草丛生,路两旁的乔木灌木基本上将路基掩没了。只有其中一段不长的路,因旁边有一块坪地,几栋古屋象一位年暮垂垂的老人在那里晒太阳。
这还是解放以前的建筑,具体年代也说不清。因为是山洞里,古屋并不雄伟壮观,有的房子已成危房,因为没有人居住,所以也没人去修缮。拆了又没有多少材料可以利用,原来居住者都弃屋而走,住新楼房去了,留下这一遗址,成了这里的一宗古董,也成为了人们进山欣赏的一道风景。
有的人在闲着没事时也会偶尔去瞧瞧。这不,我们此时就成了这种闲来无事者。二哥是村支书,虽然忙,但因我是远道而来休假的,所以抽着空、热心地陪着我走走看看,说说笑笑,天南地北地侃。
忽然,我在那老屋墙上看到了一行旧字:“这是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字迹是用红色广告粉写的,不知为什么,还很显眼。我觉得很稀奇,便用幽默玩笑的语气说:“呵呵,我今天终于在这里找到了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啊!”
二哥嘿嘿一笑,接住话头:“我们有几次与朋友一起在那边路上走过”,他指着对面那条大路继续说道,“一看到这条标语时,也这么逗乐道‘那才是一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呢。’”说完,哥俩都笑了起来。
看我用文字叙述这句话,读者可能并不觉得可笑,但这里面却蕴藏着丰富的韵味。我们哥俩都明白这里面的延伸内涵,眼前的情景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对比:我们现在漫步的是一条过去60年前后走过的老路,路基又窄又滑,高低不平,且野草漫径,树木贴身;而对面的那条路呢,路基又宽又平,水泥奠基,坦荡如银。
我们说着笑着,走过一座石桥,越过小溪,便来到了大路上。
这是一条宽阔的水泥公路,已经延伸到了深山洞里,去年刚刚修好,属于村级公路改造顶目,主要是国家投资建设,村里只投了部分配套资金。
看看这条新路,再望望对面的那条旧路,对比特别鲜明。我二哥很健谈,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起了路的变迁:“你别看这里一条小路一条大路,这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道路改造的见证呢。对面的老路是羊肠小道,它是解放初期的痕迹;脚下的大道,是我们老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象征。可以说,这两条路浓缩了60年的道路变化历史。”
紧接着,他向我具体描述了这条路的变化情形:五十年代,人们走的是那条旧石板路,宽宽窄窄、坑坑缺缺、高高低低;六十年代初,开始填坑补缺,适当拓宽;七十年代,大家认为还按原有路基拓宽拉平已经不现实了,工程太大,不如到对面重新开拓一条路,经过乡村干部考察,征求群众意见,就在对面的稍稍高一点的线路位置开挖了一条基耕路。后又经过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修补与进一步拓宽固基,再到去年打上水泥,通上班车和大型货运车,成为了这里一方老百姓的致富幸福路。可以说,这条路的每一次变化,都有历史的印迹,与祖国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紧紧相连。
我听了老哥的叙说,心中不免感慨万千:我们的祖国,这60多年来和平稳定,老百姓安居乐业,虽然经历了文化革命的风波,但总体趋势是向前发展的,时代前进的脚步,谁也阻挡不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中国的阔步向前是全国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的。这里一条小小的村级公路就能作为一个见证,那大城镇的发展变化就更不是用一席聊天的话语可以叙述得了的,何况东南沿海的发展,有许许多多的景象和新闻,内地的老百姓,尤其是山洞里的人恐怕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呢!
我在城里,自然比二哥长见识。不说首都的鸟巢有多气派,不说上海的东方明珠有多耀眼,不说广州至香港的海底地铁有多大工程,也不说中国的高科技领域,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今天的神五、神六、神七、神八上天,还不说老百姓最能体验感受的电子技术应用的普及,由原来说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好象是神话般的天堂,到现在普通老百姓手里都拿着手机,远隔千山万水,说话就象在身边一样的日常生活,就单从道路发展变化这一客观事实,就有说不完的见闻!
江南的农村人形容路的窄小有一个贴切的比喻是“野鸡路”。野鸡的脚有多大,要占多少宽度自不必说,就书面语言中常形容的羊肠小道也能够使人感受到路的狭窄。不管如何描述,解放初期的中国广大农村的确都是这样的小路,是中国共产党率领全中国人民的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才由原来的“野鸡路”发展到“机耕路”再到“大马路”、“柏油路”、“水泥路”,已经跃上了五级以上的台阶了。就洞庭湖畔的岳阳市而言,乡乡通、村村通,早已开始了大范围大规模的普及改造建设,货车、班车、小轿车早已能开到农民的家门口了。不仅如此,高速公路穿城串乡而过,已经有了好几条了;铁路建设更是令人谈兴不减,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京广复线到现在又建成了京珠高速、武广高速铁路,穿越青藏高原的“天路”,更是谱写了人间神话;还有那跨河大桥、跨江大桥、跨海大桥,城市中的立交桥,多层次、多方位的现代化桥梁建设,星罗棋布,四通八达。地上的已经建设得差不多了,又广开空中通道,不仅仅是京城和大都市的空中通道在广开线路,就连我们岳阳市也将修建飞机场列入了议事日程,岳阳的空中走廊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道路建设的变化是多么大啊!这条美丽的山道就是一个缩影与见证。我从内心中感叹不已,忍不住极目远眺,群峰竞秀的青山绿水之间,这条宽大的水泥路就象一条玉带系在巨人的腰间,更象仙人的葫芦上打几个丝绸蝴蝶结,约隐约现地展示出大山的神秘;它是古时皇帝赐予大臣官袍绶带,将大山裹塑成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更是大自然用巨笔撰写的一首自然天成的山路史诗!
我想象着,在尽情地寻找贴切的比喻,意欲把它刻入心中。二哥见我沉默不语,状如沉思,不忍打搅,也静静地跟着行走。不知不觉,哥俩已经走了很远。
山里的太阳收得早,很快就要下山了。二哥觉得不能再走远了,便不得不打断了我的思绪,问了一声:“你在想什么呢?”,接着便提醒道:“已经走得很远了,我们还是调个头吧。”
我回过神来一看,的确已经走了好几里路了,眼前的水泥路还是向深山洞里伸去,没有尽头。
我们也只能打回转了,在回转身的一刹那,我忽然产生了一种冲动:回家以后,就这路的变迁,定要写一篇文章,表达我心中的感受,题目就叫——
“弯弯山道绘丹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