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2-1-11 18:51 编辑
我那很“二”的人生
避雷针
闲着无聊,给大家说一些我年轻的时候很“二”或者很“雷”的故事吧,很多,慢慢说,先说说这个《避雷针》的故事。
切入正题之前要声明,本故事绝不可能雷同,如果凑巧你也有这样“二”的经历,那么对不起,我写在先,你要是也敢像我这么“二”小心我告你剽窃。
其实,一直活到五十岁我依然耿耿于怀,我怎么就学了文科,绝对一不留神。而且,有的时候我还在想,如果我当初学理工,会不会成为一个科学家,或者别的什么,起码也能穿一身白色的马甲,混在某实验室搞点项目什么的。
想一想也就充满着懊恼和沮丧: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啊。
七十年代初,我刚上中学,而且是农村的中学。距离家有很远的距离,多远?这么告诉你,一来一去有三十里路,我曾经央求父亲给我买辆自行车,父亲阴着脸咂一口小酒,“要啥自行车?锻炼自己,安步当车。”我老子就这点好处,他总是用最简单的语言,诠释人生最丰富的哲理。当然,我如果还不服,那就有点后果,可能他就要觉得自己文攻不行,那只好武卫了。当然,这时候我已经几乎练成段誉的那种身形,尤其是会察言观色,一看形势不好,撒退就跑,他也奈何不了我。
我一直很牛B的认为,我是一个充满着探索欲望,和不懈追求的人。我二哥援藏结束后部队奖励了他一台三波段的半导体收音机。那东西在那个时代就是“贵重的家用电器”。他探家的时候,把它留了下来。从那一刻起,我就觊觎这台东西,碍于我老子的威武,我在等待一个合适的下手机会。
当然,我的兴趣绝不仅仅满足于对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的兴趣上,况且在之前,我用二哥帮我搞到的矿石收音机的零部件,以及一个微调电容,还有别的零件,自己也捣鼓出一台“矿石收音机”。唯一遗憾的是,这东西能收听的东西实在有限,而且是在你有足够的听力的条件之下。屏住呼吸,然后微调旋钮,听着啸叫的电波,努力的破译某个波长。如果按照今天的观点,就像哈雷望远镜和外太空生命联系一样庄重而赋有使命感啊。
我想我所以参加工作坚决的选择了工厂,首先是来自于我对各种电器,以及各种机器的好奇心。其实,许多的孩子和我一样,童年,青少年时代都是这样具有拆卸和破坏性。唯一不同的是,我把这种探索精神带到了我的热恋之中。当时我的女友,如今我的老婆,孩子他娘那时候有一个闹钟坏了,我自报奋勇的说:“瞧好吧,我来修。”女友充满期待的就差一点喊出:“老公看你的。”可最后的悲催结局是,我面对着一桌子被我拆的七零八落的零部件没有了灵感,不知道它们究竟应当归位何处。当然后来在我连续几个夜晚的不懈探索之下,我还是把它装配好了,也能正常走,但是,我弄丢了几个锁紧的螺丝,无奈之中,我只能用铜丝把它们连在了一起。我女友见状大喜过望的“表扬我”:总算是装上了,里面没丢什么东西就好。结果,这个神奇的故事最终成为噩梦,几十年来她经常据此笑话我,摧残我向往科学的探索精神。
我研究避雷针完全是一个意外事件使然。那年的夏季正逢雨季,山区里雷雨天寻常见,我们家属区连续发生了几期雷电电击事件,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带着任务来的“雷公”还是劈死了几条狗,和若干只鸡。我真不知道就这成果,他怎么去和玉皇大帝交差。
我注意了一下我们这片家属区的地形,夹在两山之间的一个坡面的狭长沟谷地带,上方很容易生成积雨云,而雷击也很容易在这个地区发生。
我找出了从城里带来的一本几乎让我翻烂的《我们爱科学》合订本,因为我记得其中有一篇有关如何制作简易避雷针的文章,更重要的是,上面还有实物图,这简直就是图文并茂的科普教材嘛。
不费力的找出那篇文章,找来了一块巴掌大小的铝片,这些东西我平时很注重收集,所以原材料不是问题。按照文章的说法,先把铝片一分为二,然后对称的剪成锯齿状,把这两块铝板固定在一个绝缘的电木板上。按照要求,两块铝片对称后的缝隙为两毫米,然后两端分别接入引线。向下的这一端接入地下,最好也能有一个铁板之类的东西,连接上,上面的那一端竖起一个天线,天线的上端当然是金属的引雷线了,相当于那种天线之类的。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几乎花了一个下午精雕细琢,一直到晚饭时分才完成。当然这是不能让我妈和我老子知道要做什么的。
按照我最初的设想是,我把这个避雷装置固定在我家窗子外面的窗框上,临要实施的时候我有点担心,万一这东西不灵咋办?后来的事实充分证明我的选择何其明智而不凡。于是我临时改主意,找了一个笔直的树杆子,把这套东西捆绑在上面。然后把它埋设在院子的东南角。
七八月份的山区,雷雨来的很快。大概也就是我竖起这套装置的第三天下午,我看着外面的天阴了,远处传来隆隆的雷声。知道神圣的时刻要来了。我坐在窗台上看着外面的飞雨,听着忽远忽近的雷声。母亲在炕的里头,守着一个笸篓在做针线活。
很多年后我若干次写过这个场景,但是,总觉得写的不惊心动魄。因为起初我看到的是一道道的闪电,好像就在房子的上面撕裂着老天。猛然之间,我看到一道蓝色的,犹如蛇蝎一般的游光,攀在了我的避雷杆子上,电光火石之间,一道刺眼的蓝色沿着树杆猝然而下,钻入地下。接着是一声震得我们家的房子都颤抖的雷声。母亲吓得一哆嗦,老花镜都掉在了炕上。我看到的是杆子下面的地面被翻开,泥土四溅。接着杆子倒下了。这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
天晴了之后,我出去勘验现场,发现以避雷杆子为中心,差不多有两米方圆的泥土全部被掀翻,中心处有一个近半米的坑,那块消雷的铁板从中间被击穿。我当时就哆嗦了,后怕啊,这要是放在窗框上后果是什么呢?
这种“英雄事迹”总是会有人传颂的,隔壁家的张大叔趴着院墙调侃我老子:“我看你这小儿子能成为伽利略。”伽利略是不用想了,老子气急败坏的提着烧火棍撵的我一路狂奔。虽然逃跑,心中还在想:“多亏了我的避雷针,要不这雷谁敢保不出事儿。”
讲这个故事是要说,几十年后的今天在网络上看到一句流行语:“莫装B,装了遭雷劈。”于是自己就哑然失笑:我怕啥,虽没遭过雷劈,也是亲眼目睹了,策划了雷劈。
这么牛,这么二的事儿,几人能做?我敢做,后来说起这段往事,家人的定义是:作。
太偏见了,扼杀我兴趣的偏见啊。
2012年1月11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