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兰太太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
著作 李锦鹏
“吾为歌者苦,吾为歌者痴,吾为歌者乐,吾为歌不疑。”-----作者题记
在我们东北农村,人们称呼结了婚的女人,往往在她的名字前面加上丈夫的姓。老兰太太的娘家姓尚,大号尚桂芝,老伴儿姓兰,所以按习惯,年轻时村里人叫她老兰家的,上了年纪大伙便称呼她为老兰太太。
老兰太太属龙,年七十有三。膝下七个儿女,早已各自成家,只剩下这老两口相依为伴。
老兰太太住的这个村子离辽阳城有三十多公里。小村三面环山,一面靠河,由于交通不便,村子里总是搬出去的多搬进来的少,现如今只剩下这几十户人家,六十多口人。饲弄着三百多亩土地,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静的生活。
老兰太太自打17岁嫁到这个村子,就再也没离开过这里。
山里人的生活单调而枯燥,人们劳累了一天后,不是倒头就睡,就是走东家串西家,唠闲嗑看小牌,打发着寂寞的日子。
在村里的同辈中,老兰太太算得上是一个“文化人”。小时候老兰太太曾经有几年时间.寄养在城里的一个阔人家里,并且在那里念了二年半的小学。这段经历在村里人看来,老兰太太算得上是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人。
(同期声)
见过世面的人与没见过世面的人,自然对事情有着不同的感受,同别人交流起来,难免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时间长了,老兰太太感到了寂寞。念过书的人,总要做点与文化有关的事。于是,每天忙完炕上地下,安顿好了丈夫孩子,就点灯熬油地开始写起诗来。
(同期声)
写的好不好,是不是诗人,在她的心里,这些并不重要。她写的诗都是心里想的、自家经历的。由于文化少,白字错字几乎每篇都有。别人念起来很费劲,就是她自己念,也是三五句一停顿,七八句一端详。
(同期声)
老兰太太写诗,并不给村里人看,她说她们看不懂,难免惹出闲话来。写完了就收起来,别人知不知道并不影响她写诗的热情。几十年了,写诗已经成了老兰太太生活中极重要的一件事。
家里几乎能写字的东西都被她拿来写诗了,这些诗一捆捆的装满了几个大纸箱子。日积月累,已经有了二百多万字。老兰太太说要不是60年那场洪水把家里冲得精光,可比现在多多了。
老兰太太说,她死后要把这些诗留给她在兰州上大学的外孙女。
老兰太太家里过得并不富裕,在山里头能够把七个儿女拉扯大,让他们能娶妻生子,真也够这老两口忙活一辈子的。老伴兰锡发忠厚老实.只是没有文化,可却有满身的力气。日子过得虽然紧巴了点,可还是有滋有味的。家里的各种零碎布头,不能穿的旧衣服,都被老兰太太精心的收拾起来,看着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门帘、窗帘、被罩、炕柜罩,把个屋里屋外倒也打扮得色彩斑斓,充满生机。
这些小荷包、如意,是她用碎布头扎出来的,从山里采来香草装里面,逢年过节送给她的侄男哥女,也算是一份心意。
(同期声)
太阳升起又落下。
日子就在这平淡中一天一天的度过。
也许老兰太太的诗永远不会有发表的机会,可老兰太太的诗却越攒越多。
就像树的年轮,记载着树的生命轨迹一样,老兰太太也把她这一生的岁月留在了她梦一样的诗歌里。
--------------------------------------------------------------------------------------------------
此片获中央电视台1999年社教类节目评选二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