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朦胧胧中,鞭炮声此起彼伏地响起来。除夕到了,该回家过年了。我们一家三口,冒着寒风,一路飞车,回到了老家。平日各忙各的,一家人难得一聚,除夕正是欢聚的好日子,一家人说说话,和父母聊聊天,也算是安慰一下老人孤独的心。
刚进村口,突然小黑狗欢叫着跑出来,舔裤腿,摇尾巴,陪同我们一路前行。进了巷口,小黑狗一溜烟似的跑进家门。当小黑狗再出现时,后面跟着母亲,紧接着父亲也出了家门,他们急急地向我们走来。
他俩一直迎到巷子半路,母亲关切地问:“天够冷的吧?快进家烤烤吧!”我们还没来得及回话,她又回头对父亲喊道:“你快回屋!把棉花柴点着!”父亲一直笑着接我们,这回又笑着跑进大门,没想到父亲年过古稀,竟然动作那么利索,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吧!我赶忙对父亲喊:“爹!你别着急!我们不冷!”儿子也喊道:“爷爷!你慢一点!别摔着!”妻子赶紧催我:“你快点走!你动手!别让老人家替我们忙乎!”我急忙上了自行车,赶过父亲,说道:“你别慌了!我去生火!”父亲连忙喊:“我没事!”
火生起来了,母亲、妻子、儿子都进了屋。火光暖暖的,映着一家人的笑脸。父亲不断地询问孙子的学习,儿子告诉他自己成了课代表,父亲笑眯眯地说:“好!好!有出息!”母亲关心的是孙子的生活,问一顿饭花多少钱,能不能吃饱,都吃什么饭。母亲叮嘱说:“不管花多少钱,都要吃饱!”
天近中午,母亲端出早准备好的饺子。饺子煮好了,母亲盛上一碗,又拿出些烧纸,准备送灶神。俗语有云:“腊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每年腊月二十三这天,农村的百姓都摆上供品,恭恭敬敬地送灶王上天。可是母亲却在除夕送灶神,这是我家保留了二十多年的习惯了。并非母亲不明真相,而是另有原因。
我小时候,母亲也是在腊月二十三送灶神。而且按时祭送,从不错过。按人们的说法,腊月二十三,灶王要去天庭奏事,人们对他恭敬,他就让玉皇大帝降福;人们对他不恭,他就让玉皇大帝降祸。而且还说腊月二十三这天,一家人都要在家,如果有人不在家,灶王少报了人口,这人就没饭吃了。”因此腊月二十三那天,母亲总是恭恭敬敬地点香,烧纸,供上饺子,送灶神上天。
八一年,我到县城读高中,学校总到腊月二十四才放假,送灶神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大学毕业后,我参加了工作,离开了家,也离开了母亲,每年都要忙到腊月二十五,才能和母亲团聚。母亲就改在大年三十供灶神,她说怕把儿子辞在外边而没有饭吃;我结婚后,有了妻儿,母亲也在大年三十供灶神,她又怕把儿子、儿媳、孙子辞在外边而没有饭吃。我是读书人,当然知道没有灶王。我曾向母亲讲了多次,但母亲一如既往。看着母亲那副虔诚的样子,我心里不禁一颤:母亲哪里是在拜灶神,而是在用一颗真诚的心为一家人祈求幸福!
年近八旬的母亲,白发满头,皱纹满颊,两眼昏花,她在祈盼,盼儿子、儿媳、孙子回家团聚,盼儿子一家永远幸福。
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的泪水流了出来,我赶紧起身走出门外,以免父母发现。
吃过午饭,母亲和妻子开始拾掇炊具,准备包饺子。我们家乡有个风俗叫吃福,就是大年三十包饺子,包一个有硬币的,初一早晨谁吃到,就预示新的一年谁就有福气。今年照例要包“福”,母亲拿出硬币,包了进去,并且说这个“福”是孙子的,谁也不能抢。我无奈地说:“不能这样!谁吃到算谁!”母亲却说:“我们年老了,已经享了一辈子福了,以后就该孙子享福了,孩子有福就是我们的福!”我心里涌起一股热流,没想到,母亲对福的解释是这样。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心里装着全家人,从来没有怨言,盼望所有的亲人都幸福。
看了看母亲,她一脸的慈祥,我脑海里浮现出吃“福”的往事。我有兄妹四人:姐姐、我、妹妹和弟弟。大年初一吃上“福”是我们极其渴望的事。我为了吃到“福”,也是绞尽脑汁。
记得那年我九岁,年三十那天,姐姐、妹妹、弟弟在院里放炮、点花、摔四角,玩得欢天喜地!我却足不出户,母亲包饺子,我拿筷子、搬凳子、端盆子、递勺子,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还用眼角不断地瞟着母亲的手。“福”终于包好了!趁母亲不注意,我捏长饺子角,贴上一块面,偷偷做了记号。这自然逃不过母亲地眼睛,但母亲默不作声。
初一早晨,我早早起床了。母亲煮饺子,我拿铲子、端碗、递笊篱,两眼却盯着“福”何时下锅。 开饭了!我又忙着把饺子端给每个人,有“福”的那碗留给自己。弟弟高喊着:“吃福了!”就一头扎进碗里,再也不抬头了;姐姐和妹妹也迫不及待地端起碗,一阵风卷残云,碗中饺子一扫而光。我并不心急,若无其事地端起碗,不慌不忙地夹起“福”,用牙轻轻一咬,“当啷”一声,“福”落在饭桌上。刹那间,兄妹三人满脸惊愕,面面相觑,筷子愣在手中,口里含着饺子,一脸呆相,眼中有羡慕,也有失望,继而饱嗝迭起。兄妹们陆续放下碗筷,离开饭桌,言外之意,“福”已有得主,等待来年吧!我看着母亲笑,母亲也看着我笑。
第二年年三十,兄妹三人照例玩得不亦乐乎,我一如既往的帮母亲包饺子,初一早晨“福”依旧落入我口。
第三年年三十,弟弟呆在家中,按兵不动;姐姐和妹妹也一反常态,时而进屋,时而出屋,还不时地扫视我和母亲。连续两年的“悲惨遭遇”使他们心生疑虑,正在暗中监视我和母亲的举动。我心乱如麻,担心今年手脚难做,“福”要易主,也不知母亲还有高招吗?
初一早晨,我端起碗,心里很不是滋味。可是我夹起饺子一咬,硬币又落在饭桌上。我喜出望外,兄妹惊讶。我很纳闷,看看母亲,她正冲着我笑哪!我很感激母亲,他总是把福赐给我。
初二早饭后,我遭受了一场审讯。姐姐、妹妹、弟弟要我说出吃到“福”的秘密。我守口如瓶,谎称自己有福。为此屁股被姐姐和妹妹打的痛了好半天。痛不能忍的我,哭着大声喊母亲。母亲闻声赶来,一场审讯不了了之。我向母亲哭诉事情原委,母亲不断的安慰我。
晚饭时,母亲对我们说了一番话:“福”谁都想吃到,可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谁勤快谁就有福。兄妹三人都羞愧地低下头,我也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又是年三十,我们四兄妹都在帮母亲包饺子,我心里直打鼓:今年的“福”无论如何也吃不上了!再看母亲,她只是笑。饺子快包完了,母亲一声令下,我们四兄妹一哄而散,就都去玩了。
初一早晨,弟弟首先端起碗,第一口就咬上了“福”;我很失望,无精打采地端起碗,手抖个不停,再看母亲,还是笑!我一横心,夹起饺子就咬,“当啷”一声,硬币掉到饭桌上;姐姐一声惊呼,她也吃上了“福”;随即妹妹也跳起来,说牙咬上了硬东西,她也吃上了“福”。母亲笑着说:“今年你们都勤快,就都有福!” 我们四兄妹都笑了。
十四岁那年,我读初一,由于贪玩,年终成绩仅考了全级二十名。年三十,我仍帮母亲包饺子,可是初一早晨,我却没有吃到“福”,我十分委屈。母亲说:“不爱学习的孩子,是吃不到‘福’的!”我回味着母亲的话,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自此以后,我时刻牢记母亲的话,刻苦学习,从不松懈,学习成绩年年名列榜首,自然也年年吃到“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渐渐明白:幸福并不包含在饺子里,而是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大学毕业后,我参加了工作,母亲的话常常回响耳边,激励我在事业上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
我年轻时,母亲把福赐给了儿子,如今她又把福赐给了孙子。我心里默念道:“母亲啊!母亲!有你这样的母亲,永远是我们的福!”
太阳西斜,饺子包完了,我们一家三口又回到了县城的家。坐在沙发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突然手机响起来,我掏出手机一看,是学生的短信:师爱如山,真情祝福:愿老师一家春节快乐,万事如意!刚回了短信,手机又想起来,还是学生。一个晚上,从六点一直到十二点,都是学生的短信,我心情非常激动。
猛然间,我心里一颤,赶忙喊来妻子。我们要给母亲蒸个福糕,初一早晨送给她!
山东省夏津县第六中学教研室 尹承勇 邮编253200 电话 13953452359 邮箱:ylj_mm@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