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徽地文狐 于 2012-3-23 00:38 编辑
我曾经说过:六星论坛最繁荣的是散文,功力最深的也是散文。我可以在其他地方胡闹,但到了散文却不行。这段时间,六星论坛的散文征文开展得如火如荼,一百余篇散文让人咋舌。我翻动过一些,总觉得每一篇都是很有些水准的。
虽然,我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散文写手,但与青丝作了个约定,相互砍一下参赛文。
青丝也得瑟过,大意是说自己每一篇都被编辑收走,不留片纸。看了她的《填补一个季节的空白》,觉得此言不虚。散文其实是一种无边界的写作方式,有着自由的文体特征,凡是一切无法归类的文字,几乎都可以称作散文。青丝的散文完全是我喜欢的那种——小说家散文。以写实的手法,将事实(也可以是虚构的事实)、经验和细节串联起来,以期构筑一个有着自我写作理想的意蕴空间。
青丝的文字质朴、自然,而且流畅,的确经过了一些叙事训练。文章也朴实、率真、自然,情感也随文字表露无疑。青丝希望以一个小事件,表现出人间大爱,确实是散文所应该做的事情。在当下小我的话语泡沫泛滥、众多精神匮乏的散文时代,能坚持结构一个心灵的建筑,实属不易。
表扬过后,就是批评。
首先,这篇文字,我几乎将它看成是一篇小说。一篇目前各类情感杂志、报纸副刊乐此不彼的——情感小说。因为首先它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情节曲折,内容积极向上,对人有着心灵地触动。以上说过“一切无法归类的”为散文,但我归类为小说,就觉得它不像散文。当然,我也提到小说家散文。那么,如何进行界定?还是先说内容,最终总结吧。
我觉得本文的题记是一个首先的败笔,完全是犯了杂志病。这一段题记,没有为文章的内容增加一点亮色,它只是为第一段而写,与后面的表述其实是背道而驰的,也就是和文意是相去的。
然后到第一段。我毫不掩饰地说:第一段写得极其糟糕。这是故意制造的一个悬念,完全是为了故事曲折以及抓读者看故事的心态而设置,完全地破坏了散文的美感。
幸亏作者是一个老练的写手,很快走入了轨道,使得整篇文章的“神”没有散。本篇文字有一个清晰的线索,就是“贫困人群”中的“爱”。作者选择了多点表现,这是我没有想到的。现在看来,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文章两个明显的点:1、下放的那一户遥远人家;2、算是素不相识的男子。如果是我,可能还会选择第三点:在我出走的时候,邻居某人或者是同学看出了我的窘迫,悄悄地给予我帮助。
其次,作者叙事的单线条,让文字看上去流畅,却忽略了文意的营造和贯通。我曾经在评读《边城》时,提到闲话的艺术。也就是说可以把单线条拉开,不停地穿插,最终只要把精神归拢,便好了。对了,这里介绍你阅读一篇散文李国文的《桐花开时》。一样是一个故事,他将故事写得很散,却最终统一。这也是一个散文作家的功力所在。
第三,说说散文的情感。杨朔式散文早已被新散文写手所不齿,过度抒情也被写手所耻笑,我也承认叙事要比抒情来得诚实的多。但散文贵有情。那么我们要怎样在散文中灌注情感呢?这其实是一个所有业余写手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一个大问题。梁实秋曾在《论散文》中提出一个词:文调。所以过分要求自然,过分忽略艺术,又可能导致文字的粗陋。这篇文字虽然在文字上没什么大问题,但在文字的表现力上确实还存在一些瑕疵。
其实,我仔细看了青丝的文字,功底算是不错。只是文字的感染力和语感稍差,想象和比喻不足,句子的穿透力也有限,换句话说就是:文不能尽意。这一点,我建议青丝多看余华和贾平凹的散文,比如贾平凹通渭人家里提到的“五个棉球”,余华写小孩时的“四个嗝”,以及海涅的诗句:“死亡是凉爽的夜晚”或者博而赫丝说:“仿佛水消失在水中”。哈哈,我还想起鲁迅的:“可以看见墙外的两株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我这样说,青丝大约会理解我的意思吧。你的文字中,“男子说”“女子说”的对话,其实对话内容写得很不错,但对话的同时,就没有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一个思想,能辅助延长更深远的意蕴?
文学毕竟是语言的艺术,一个作者能否写好文字,语言还是相当的重要,好的语言可以抵达并放大你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将文字注入最深切的情感。
第四,关于语感。语感是经过长期训练才形成的。青丝目前的语感,仿佛也有些许的问题,或你是写惯了杂志文章,过分地追求文字的线索,而忽略的语感。其实一个成功的作家,都有着自己的表达方式,而且标志性很强。你的文字,我总感觉比较单一,个人特色不强。比如这一段“省城的车站人流汹涌,喧嚣依旧,女子蜷缩在墙角,翻出电话本看了一遍又一遍。不能否认,在省城的亲戚同学很多,都是可以信赖的,可现在,却都不是她愿意的落脚之处。主要是,她面对不了现在的自己。”,完全可以改得更好,用同样的字数,将处境写得更落实,更传神。
在青丝的文字中,常穿插着这样一些句子,瞬间破坏培养了很久的语境,譬如:好的是,人性深处的闪光情愫永远都在,即便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因为有共同认识的熟人或亲友,也会立刻亲近起来。
第五,结构还不够精致,除了题记和第一章节,最后一个章节也显的罗嗦。第五章节也显得空洞苍白。
最后:细节也应该注意,上山下乡的都是知识分子,一般是不会说出“孩子,你是读过大书的”这样仰视的话语的。
顺便说一句,最后一段明显是人为拔高,对文字本身一点好处都没有。
说了这么多,在六星散文论坛,文狐确实显得班门弄斧。说的再多,也不代表文狐能比青丝写得更好。只是,对于文字的探讨,文狐一直比较认真。对于一篇好散文,文狐的评头论足也就是一次有益的学习。
最后,我要说,青丝也和文狐一样,是小说家写手的拥护者。其实,文狐也不认为有纯散文写手的存在,即使存在,纯散文写手也不可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好散文。一旦把散文作为纯粹的写作方向,是难逃悲惨境地的。因为专攻散文,就难逃虚伪的做派,和忸怩作态,没有了自然的风度、散漫的气质、松弛的话语风度以及真心,那是一种可怕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