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晴 于 2012-3-29 22:22 编辑
素颜 发表于 2012-3-29 22:08 ![]()
我上学时只学了一点心理学,还有教育心理学。但是精髓懂得并不多。
你说的那个马斯洛我也不太知道。。
...
不是说修身养性吗?中国古人一说修身养性就叫人难受,真不如看看研究杰出人的心理学。关于马斯洛,我写过如下的东西:
我特别喜欢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研究“最正常人”和怎样才能获得一个“最正常人”的途径,这恰恰和我不甚喜欢的弗洛伊德研究精神病人的方向背道而驰。而他们所定义的最正常人的标准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一些“杰出”的人。那样,他们的学说就更加可爱了。我坚信,为了快速获得一个好的人生观,多看看下面我引述的马斯洛和库姆斯的论述相当必要。这在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天天看,年年看。原因是,每次看到这些我都有极大的愉悦,我要树立一个标杆并向这方面努力,可喜的是,坚信这一切我都能做到。 马斯洛认为,最正常的人都能接受自己,事实上,他们都热爱自己,他们是自我安全感最强的人。他们常常认为,自己是为人欢迎的、有能力的的人,他们生活于这一世界,并能为之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对自己有良好感觉的同时,他们也能接受他人的行为、思想,尽管他或她同自己并不一致。一般说来,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对人、对世界表示接受认可的能力。这种能力常常见于儿童身上,他们完全如实地接受生活,而且有时甚至令人尴尬的是,他们把一切都如实说出来!他们往往是客观世界的观察者而不是评判者。 他们能够不带忧虑地接受自己的人性,包括其中之种种缺点及与理想形象之间的种种差异等。他们对待人性中的脆弱、罪恶、虚弱、邪恶等等,恰如对待大自然的种种特点一样,以同样不加疑问的态度表示认可。他们不会去抱怨水的潮湿、岩石的坚硬和树木的长青。正如稚童带着明亮、天真、不加批判的眼光观察世界时,只是专注、观看其所显示出的一切,既不为之争辩,也不会要求它变成另一个样子。他们是最不会抱怨的一族。 因为有了安全感,他们不用心思来防备别人,也不必为现实世界和生活在这一世界中的人们而其骗自己。他们没有必要带上假面具,也不需要掩饰自己的企图或歪曲现实,所以他们全部的心思都在客观事物的原本面貌上,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总是最充分、最客观的,这样的知觉就使得他们能根据正确的信息采取行动。其结果就是,他们往往能完成更多的事情,而不是原地打转。 他们具有一种特异的本领,他们能观察出人的个性中假的、伪装的、不诚实的一面,而且一般来说,他们能准确、迅速对他人作出正确的判断。 他们对生活中的一切善的、美好的事物,都带着天真和新鲜的感觉,一而再、再而三地赏之析之——他们感到敬畏、愉快、奇妙,甚至狂喜。而这一切对别人来说可能早已显得平淡而无意义。对他们来说,每一次日落都好像是第一次看到的那么壮丽,每一朵鲜花都是那么美丽可爱,尽管在这之前他已见过千万朵鲜花了。他看到的第一千个婴儿还是如同第一次看到是那样感到奇妙而不可思议。对它们来说,即便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平常、最不吸引人注意的事物,他们也会为之兴奋、激动、入迷。 对自己有良好的感觉导致这些人的自我信任,因此他们大都依靠自己的顿悟力来判断是非,决定在一定条件下应当采取什么行动,而不过分考虑他人的意愿或本民族文化的要求。他们不会人云亦云,他们不想伤害别人,但是他们根据自己的判断行事。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跳出自己民族、自己所属团体的要求,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在他们看来,别人视为很重要的国家、民族、肤色、小团体之间的区别和界限根本就不存在。 这种相对于环境的独立性还表现在他们面对严重打击、刺激、挫折、剥夺等恶劣环境的相对镇定态度。在使得其他人可能自杀的境况下,这一类人却能保持相当的宁静和幸福感。因此他们也被称为“自我控制”型人。 这些人大都有帮助别人的使命感,他们似乎能在他人的幸福中体验到幸福的能力。 …… 马斯洛还对获得“最健康人”的一些途径进行了探讨,我简述如下: 1、 有至少一个亲密而深切的朋友 这有助于健康人的某些特点的发扬光大,如自我信任和对现实 接受态度。 2、 独处 这个时候,人可以自己经历各种人类情感。这样的体验使得他们进一步理解自己的人格。 3、 要有表达自己情绪的机会和方法; 4、 在学业、工作和与人交往方面成功的体验至关重要; 5、 接受新元(新思想、新剧种、新人格、新哲学); 6、 至少在一个领域负有责任; 库姆斯的下述问句也十分警醒: 除非一个孩子有人爱他,他又怎么会感到为人所爱? 除非有人需要他,孩子又怎么会感到为人所需呢? 除非有人接受他,孩子又怎么会感到为人所接受呢? 除非他取得了成功,这孩子又怎么会感到自己的能力呢? 库姆斯说:“积极的自我评定只能产生于积极的自我体验。同样地,积极的世界观,只有在那些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在不断扩大提高的人身上才可能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