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诗人的纯粹与公众的愚钝——兼论一个诗歌名博的倒掉
查看: 3378|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人的纯粹与公众的愚钝——兼论一个诗歌名博的倒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2-4-3 14: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诗人的纯粹与公众的愚钝——兼论一个诗歌名博的倒掉
                                                        文/赵化鲁
    一个有关诗歌的话题在脑海盘桓日久,终于一吐为快了,适逢某个诗歌名博倒掉(或关闭)的时候。这个代姓女诗人与我近日无怨远日无仇,她诗歌引起我的注意,还是在读到一篇名曰《一个诗歌嫩模的横空出世》博文之后。
    所谓抄袭事件,在文坛时有发生。当事人在东窗事发后,表现各不相同。有的百般抵赖,反咬一口;有的迫不得已了,才低头认输……很少有人出丑后老老实实认错,明确表示洗心革面的。这也难怪,抄袭者始作俑时,就是出于急功近利之目的,才行“窃书不算偷”勾当的。既然打定瞒天过海的主意,谁肯在事情败露后轻易善甘罢休?
    后来,女诗人关掉了自己的博客,是问心无愧不胜其扰,还是做贼心虚一关了之?不得而知。再后来看到女诗人重压之下痛心疾首的致歉书,可我并没有因此如释重负。抄袭是可耻的,毋庸置疑;但对原作和抄袭之作泛泛读过,再联想到抄袭之作的获奖,以及充斥大小官刊民刊的诗人们的大作,我不由感到沮丧。抄袭可以获得“先锋”“新锐”的奖赏,我们的评委大人怎甘心遭受蒙蔽?是浩如烟海的诗作让评委目不暇接难辨妍媸,还干脆就是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睁着眼睛说瞎话?要知道,评委编辑把持着所谓的诗坛,他们的品质决定着诗坛的纯净程度。
    近读京城某大报副刊,一位诗人的作品映入眼帘。诗人的名字上过国内文学大奖的榜单,他的这组诗歌虽然不是此前网友热议的什么体,但其中的一点瑕疵颇为扎眼。助词“的地得”在诗人作品里混为一谈,如果说这位官员诗人语文基础没打好,那么居于要津的编辑也失了水准?或者说,报刊的编辑选稿不过是敷衍塞责指鹿为马?前面那位代姓女诗人,任职名刊实习编辑,她的身份与其在诗坛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难道是一种巧合?
    抛开抄袭之类鸟事,咱们说说当今的诗人群体。诗人首先是人,不能因为前边多了一个诗字,诗人就忘了自己身上人的那份普通属性。我之所以这样说,绝非空穴来风。有人戏言,当下写诗的人比看诗的人多。写诗是个人化的事情,人人都可以吟咏发自内心的诗句,别人看不看属于其次。一辈子写诗的,不一定是诗人;一辈子一句不写的,也许恰恰具备诗人的禀赋。既然顶着诗人的冠冕,你写的东西就要对得起诗这个神圣的字眼。遗憾的是,我们的许多诗人在岔道上一路狂奔。
    看得懂和看不懂的争论,是朦胧诗诞生初期发生的。那个时期被很多人大呼朦胧的诗句,其实耐人涵咏,意味深长。看不懂,有时是拒绝审视,而诗句是无辜的。现在的情况是,一些在诗坛混得名声的主儿,净玩一些莫名其妙的招数,越是把句子折腾得诘屈聱牙,越是自鸣得意。还偏偏有些论者盲目吹捧,于是,皇帝的新装堂而皇之地上市了。在这种恶性循环中,诗人和诗坛越来越玄乎,大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代姓女诗人的流行,就是对这种病症的一次反讽。
    作家梁晓声说,他讨厌的地方一是不干净的厕所,二是太精英荟萃的沙龙。说诗人们纯粹,我看是抬举他们了。那些苦心孤诣胡诌些自命为诗歌句子的人们,对于名利的追求可谓汲汲。这样的势利之徒,何谈纯粹?与纯粹相对的,是公众日益对诗歌和诗人的摒弃。好的诗歌当然是百读不厌的,公众反感的,是梦呓般自说自话的诗人和他们的句子。没有一点土腥气的花束,要么源于温室,经不起一丝风雨;要么干脆是塑料或纸做的,半死不活,死就是活,活就是死。在纯粹的诗人眼里,公众是越来越愚钝了。不可救药的公众,和纯粹到极致的诗人,构成了当今诗坛与社会的对峙。
    其实,诗歌不会死。人类最初的劳作,催生了诗歌。劳作的人类,将珍存心中的诗意到永久。我们有理由期待诗歌的春天,真正的好诗,也许就诞生在诗人不再纯粹和公众不复愚钝的时候。  
                                               2012.3.29晨-4.3晨,豆木轩
5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2-4-3 17:21 |只看该作者
迄今为止,俺一句诗也没写过,抄都没有,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4-3 17:26 |只看该作者
文学,或者诗人,是有使命的,正义、责任、对这个世界的悲悯,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问心无愧。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4-3 23:27 |只看该作者
潘霞 发表于 2012-4-3 17:21
迄今为止,俺一句诗也没写过,抄都没有,呵呵

这也不耽搁你的心中诗意盎然哦,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4-3 23:27 |只看该作者
潘霞 发表于 2012-4-3 17:26
文学,或者诗人,是有使命的,正义、责任、对这个世界的悲悯,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问心无愧。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4-4 19:36 |只看该作者
好的诗歌当然是百读不厌的,公众反感的,是梦呓般自说自话的诗人和他们的句子。没有一点土腥气的花束,要么源于温室,经不起一丝风雨;要么干脆是塑料或纸做的,半死不活,死就是活,活就是死。在纯粹的诗人眼里,公众是越来越愚钝了。不可救药的公众,和纯粹到极致的诗人,构成了当今诗坛与社会的对峙。

{: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4-4 19:36 |只看该作者
我写不出一首诗歌了{:soso_e115:}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4-5 14:5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知母 于 2012-4-5 14:58 编辑

关于诗歌的争论太多了,能躲就躲,我只喜欢我热爱的诗句,而不想知道那只下蛋的母鸡是谁,只要有人的地方都不纯粹,而真正的纯粹一定是属于不断反省不断自知的孤独的灵魂,自知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4-5 14:50 |只看该作者
问好赵老师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4-5 22:31 |只看该作者
知母 发表于 2012-4-5 14:50
关于诗歌的争论太多了,能躲就躲,我只喜欢我热爱的诗句,而不想知道那只下蛋的母鸡是谁,只要有人的地方都 ...

问好朋友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4-5 22:32 |只看该作者
暮雪 发表于 2012-4-4 19:36
我写不出一首诗歌了

诗歌是真情流露,写不出不强写,能写出则写。问好暮雪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4-6 07:44 |只看该作者
其实,诗歌不会死。人类最初的劳作,催生了诗歌。劳作的人类,将珍存心中的诗意到永久。我们有理由期待诗歌的春天,真正的好诗,也许就诞生在诗人不再纯粹和公众不复愚钝的时候。  
---------------------------------------------------------------------------------
嗯,我和赵兄一起期待!{: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4-6 08:35 |只看该作者
我也不敢写诗了{:soso_e115:},但一如继往地喜爱诗歌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4-14 20:49 |只看该作者
凌云享耳 发表于 2012-4-6 08:35
我也不敢写诗了,但一如继往地喜爱诗歌

爱诗是幸福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4-14 20:50 |只看该作者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2-4-6 07:44
其实,诗歌不会死。人类最初的劳作,催生了诗歌。劳作的人类,将珍存心中的诗意到永久。我们有理由期待诗歌 ...

多谢烟云兄雅赏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4-14 20:51 |只看该作者
渝人日记 发表于 2012-4-6 05:28
喜欢诗歌,不会写诗,希望迎来中国诗歌的春天。

祝福朋友,诗意在你我的心中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2-4-14 23:16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诗,心月也不懂,拿那些五花八门的诗歌标准来衡量,俺啥也不是{:soso_e127:}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4-17 09:50 |只看该作者
支持赵老师观点,一首肤浅直白的诗歌固然不是好诗,但一首诘曲聱牙呓语梦话的诗纯粹是垃圾,不知现在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把那些诗歌捧为神圣,赞为宝典,事实上,过眼风烟,那些曾被夸得天花乱坠的所谓某某潮流诗歌很快淹没在时光里无人谈起,流传千古万古流芳的永远是床前明月光那样的雅俗共赏作品。{: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2-4-18 10:48 |只看该作者
其实,诗歌不会死。我们有理由期待诗歌的春天,真正的好诗,也许就诞生在诗人不再纯粹和公众不复愚钝的时候。  

==================
好的诗歌,使我们欣赏喜欢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4-18 10:48 |只看该作者
问好赵老师!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2-4-18 11:22 |只看该作者
赵老师的文字总是带有社会性、普遍性。“诗人的纯粹与公众的愚钝”不仅仅表现在诗中,亦或整个文学界,纯粹与愚钝的对对峙都已经到了白热化。诗歌不会死,文学不会死,生命不会消亡,有期待,春天就会永存。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2-4-18 11:22 |只看该作者
问好赵老师{: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