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冷笑 于 2012-4-17 14:00 编辑
这两天日整理旧物,忽然翻出很多旧时的书信、搜集抄写的资料及胡乱写出的草稿,烂尾楼居多。内容庞杂,小说、诗歌、杂文、评论,竟然还有两则未成的小品、相声,可见当年的我是多么地胆大,啥都敢写,又是多么地幼稚和驳杂,多么地热爱文学!
混到今日,反而变得眼高手低了。
一颗文学新星早已坠落了,一声叹息。
那时的我写东西有个毛病,不能在正规的稿纸上规规矩矩地写,只能写在纸的背面,最好是用过的纸,想起什么了,立刻就胡乱的写,字迹潦草,称得上是龙飞凤舞,笔走龙蛇,朋友沧海明月看见曾说,你写的是日语吗?
矬子里拔大个,找出一篇15年前的小文贴出来献丑,以博诸君一笑,说我是显摆也行:
苏轼游莫干山之我见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诸位看官,这一幅对联,看似平常,其实颇有来历,相传为北宋名士苏轼苏东坡所做。
据旧籍载:其时苏轼被贬谪江浙一带为官,某日微服出游,去左近名胜莫干山游玩。半途入一古寺小憩,古寺主持初见苏轼衣帽平平,便只看做一般香客,淡淡得说“坐”,命弟子道“茶”。谈论一番,主持发现此人学识渊博举止不凡,便说:“请坐”,命弟子道“敬茶”。最后得知对面之人就是名满天下的大学士苏东坡时,甚为吃惊,忙施礼跪拜,毕恭毕敬地说:请上坐,敬香茶。临别时主持请苏轼惠赐墨宝,苏轼便写下此联。
此轶事真相已不可考,但千百年来,凡知道此事者多道此联乃讽刺该方丈以貌取人见风使舵前倨后恭的势力嘴脸。
千年之后,当我读到这个故事却不以为然:
东坡公一生豪放,岂是心胸狭隘睚眦必报之徒哉?
苏子微服出游,意在不为人所注目,一向视众生平等清心寡欲的山僧将其视作普通香客,态度漠然本是情理之中的事,也合苏子本意。难不成要求方丈对每个香客都恭恭敬敬?接下来在无人介绍的情况下,方丈仅通过交谈就看出来人谈吐不俗,变得态度恭谨了些,不仅说明老方丈颇有眼力,而且还尊重有才之士。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能与苏轼谈到一处者岂是凡夫俗子哉?
须知此事发生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苏东坡虽遭贬谪,仍是国家官吏,老方丈以庶民之身向士大夫行礼参拜,理所当然,合情合理,我以情景推断,方丈这一拜,景仰之情更多些呢。
故此我说,此联乃是苏子赞叹方丈慧眼识英才,苏子与山僧惺惺相惜才是。
苏子为文,好做翻案文章,我今翻他一案,不自量力矣。
图片说明:给这篇旧稿拍了一张图片,不知道是设备不行还是技术不行,还是兼而有之,总之拍了好几次就是模糊不清,好在我不是韩寒,不用为了证明此稿是我写的,也没人质疑我抄袭。
下次再拍图片的时候,得把妞妞的手机借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