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
午后练习篆刻一枚闲章,从诸多词汇里选中“无我”二字。 刀过痕留,内质杂硬的石头上两个字明显有了大小对比,“无”字三头破边而出,呈大有之势。“我”字占地面积也不小,然而在“无”字的气魄下似乎谦卑了许多。 不满于自己的拙劣,细瞅半天找不到补救的方法,悻悻然欲扔至一边,却在刹那间灵光顿闪,困扰心绪的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这难道不是冥冥之中上天昭示我的做人处事法则吗?只有心中无我,才能处处有我!只有放低姿态做个小我,才有真气荟萃看似无形的大我!“我”只是自己内心的一种强势感觉,“无我”实乃人生的一种大境界也。 回想此前自己的所作所为,总喜以“我”为中心,争强好胜独断任性,处处突显“我”的价值,追逐合乎“我”的名利,从而在得到的同时丧失了很多,等到蓦然醒悟时才发现,失去的再也追不回来…… 人到中年,慢慢体会到一颗平常心的可贵,开悟人生的种种苦难主要来源于自身的贪嗔痴,唯有淡然俯下身子努力修为,才能去除贪欲心、怒心和愚痴心,净化自己的心灵,转化影响周边的人。一如《大乘起信论》里所说:“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这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诸如很多人说到的“放下”。有人叫别人放下,他自己却放不下。还有的人根本没担起什么来,有什么好放下的?真正的放下应当是既不认为自己已放下,也不以为自己放不下,应该担起的责任和义务照样去做,应该接受的权利若能以之造福于人群,也可以接受。要心中没有“这是我的,那不是我的;这是我不要的,那是我非要不可的。”的念头才算是放下了。这似乎与“无我”有着触类旁通的关联…… 近来读圣严法师的《圣严说禅》,常被书中禅语公案定住,时时回味揣摩不已,于是与人交谈不免有鹦鹉学舌之嫌。自知一心想达到的高度非几日能实现,还是化所读所解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以一枚闲章为引,渡“我”以渡之笔底文字善根与慧性,为共通的心灵净土洒扫尘埃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