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青花青 于 2012-5-28 13:49 编辑
打捞记忆
伴着初夏的轻风,捧读友人送予的舒婷散文集《真水无香》,恍然间,有关童年与故乡的点点滴滴如同雪絮般纷然而至…… 是的,是舒婷心中的鼓浪屿打动了我麻木了多年的心扉;是的,是舒婷笔下的平凡生活润湿了我干涩多年的眼神;是的,是舒婷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平和沉静从容睿智感染了浮躁而不知所措的我,我终于清醒地记得,原来,我也曾有过那些美好缤纷的记忆。 一直很想很想问一声自己:你的家在哪里?这个敏锐的问题自长大离开家乡后一直藏在心底。有时候看到别人文字里怀念着的家乡故土,也会跟着感叹唏嘘,末了,迅速地擦干眼泪,不给自己一点回忆的机会。因为,心似浮萍,不知自己的记忆落在了哪里? 年少的时候只知道轻视小村的清贫寂寥,一路揣着梦想往前冲,跟随父母辗转三个家,直到最后落户人声鼎沸的城市,以为从此开始了生活的繁华与光鲜。再后来,嫁了夫婿,打拼于远离双方父母的另一座城市,象做客一样一呆就是十四年,每日里机械地看人来人往潮起潮落,早已忽略淡忘了那些遥远的过去…… 当我能够苏醒的这一刻,我首先看到了故乡的小院,院里住着三户人家,正房两户,住着大爷爷家跟小爷爷家,东厢房一户,本来住着我的亲爷爷,父母结婚之后房子就属于他们夫妻了。院子中间是一棵巨大的香水梨树,那些梨好像总长在高处,我从来都没有机会够到一个。这是我记忆里假想的片段,而实际上那时的我才四五岁左右,也不可能够到梨子。等我长到能够到梨子的年龄了,那房子那树已经不在了…… 小院的前面是一片荒芜的草地,再往前一点是一户人家的后窗户。后窗下的草地里长满了薄荷与紫苏,郁郁葱葱的塞满了复苏的记忆,仿佛那时的小嘴里整天飘出来的都是薄荷的淡淡清香,那种感觉多年以后曾经碰撞过一次,险些赚取了干涩的眼泪。那是前年有一天去一位阿姐的办公室,她从窗台的花盆里摘下一枚叶子给我冲了一杯水,端杯啜饮的一瞬,蓦然有一种回到故乡的感觉,我喃喃地对她呓语:从前,我拥有好多好多薄荷树…… 那是一个孩子的想法,以为那些门前的植物一直会属于她。后来生活改善之后搬离了小院,我还多次回去找那些薄荷,可是那片草地也随着我们的搬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户人家的大瓦房。 我还回去找过记忆里的小河,河岸上有一块巨大的青石板,母亲去河里洗衣服的时候常常会把我放在石板上玩耍,而我,居然能丝毫不沾水地在石板上呆上一个上午,惹得母亲以后常跟人说从小我是怕水的…… 大部分时间我是在爷爷家跟姥姥家度过的。爷爷家室内的布局我一点也记不得了,倒是那院子,始终是我的一个心结。 说是心结的原因是因为现在,现在那院子还在,传给了我最小的叔叔,他是一个比较能干的瓦匠,大家可以想象院子变成了什么模样。我到十八岁才离开小村,却最不愿意去的亲戚家就是小叔叔家,我想念我的院子…… 院子的东墙大约三丈多长,那是小村至今仍然独门独院的一户特殊院落,东墙下是各式各样的花木。爷爷是个退伍的军医,喜欢养花弄草,各种颜色的芍药、月季、兰草是那一片墙下经年的风景。东墙下还有一棵高大的柿子树,每到秋末霜降,满树挂着金黄的小灯笼,惹得墙外那些馋嘴的孩子久久不愿散去。 院子西边有一棵杏树,一棵香椿树,一棵大枣树,一棵小枣树,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其间树下仍可见各式盆栽。最多的是灯笼花跟海棠花,还有仙人掌、菊花等。灯笼花好象还有一个书名叫倒挂金钟,红的白的紫的粉的颜色繁多,爷爷经常出去给人看病,不见其收人半分钱财,倒是常讨些他没有的花草带回来,如获珍宝。 院子的门前有一片竹林,有一株苦楝树,有一棵野山梨树。苦楝树的花是朦胧的淡紫,有一股奇异的香味。我们小孩子家更喜欢的是等到苦楝树的果实苦楝籽成熟后,熟透的果实掉落满地,一个个抢着捡了放到嘴里嚼吧它干瘪的皮儿,当成世间最美味的果实。大人们则拾足了那些果实撮洗掉外皮晾干,用针线一粒一粒穿起来,穿成一幅漂亮的门帘。 这些美好的画面小叔叔家的孩子是没有机会看到的。从小叔叔结婚留在大院子里的那天起,这里的所有记忆便不复存在了…… 他用勤劳智慧改造着这里的原始自然与土气,把它一点点修饰得不亚于城里人的高楼。原本的海草房顶换成了红瓦,围着三面院墙盖上了倒平房,所有沾着泥土的地面全都用水泥做了硬化。当城里人花大把银子寻找回归自然的世外桃源时,乡下人花大把银子建造了自己的城市…… 记忆被此情此景无情地折断,为了保证这次复苏的完整延续,我不得不迅速地调整思绪,引导记忆的精灵去往姥姥家的门前。 坐对一山青,这是此时我拿来回忆姥姥家的最恰切的感受。姥姥家的门前是一条大河,河的那边是一座青山,山上有两棵遥遥相望的白果树,还有一个极小的小庙。 最让我忘不掉的是河里的乐趣。每当雨季,河水陡然增多,我用小木棍拴个罐头瓶放些馒头屑垂钓,居然也能钓上来很多贪吃的小鱼。当然还有让我有滋有味不知疲倦的事,就是反复洗一件已经干净了的破抹布。从家门口到河边不足五米的距离,一天究竟跑多少来回没有人为我作过统计。 姥姥家的隔壁是幼儿园,我记忆里学唱的第一支歌源自那里。不知谁给了一个小碟子轻敲着,咿咿呀呀地唱“手拿碟儿敲起来,小曲好唱口难开……”小碟子敲碎了,歌声也停止了,幼小的心灵哪里知会旧日的疾苦,谁教唱的那一支歌记不清了,但是那段音符从此无法抹去。 姥姥家的窗后是一望无际的麦田,还有一口梅花井。姥姥常到梅花井里汲水浇菜,我也常跟在她屁股后面。最奇怪的是那梅花井里有一条泥鳅,姥姥每次来汲水它都要游到她跟前转悠,等到她离去它也转身游走。于是姥姥把它当作了神灵,偶尔不开心了就会到井边对它祷告与倾诉…… 姥姥因病去世多年了,那房子还在,已经荒芜。只是青山不见了,劈成了填海的碎片。河流不见了,剩下一堆乱泥坑。我随后的记忆也不见了,因为有些亲情已经消失不复存在…… 坐在这城市的一隅,我的心肠似乎也被钢筋水泥同化,每天麻木地穿梭于两点一线的生活,淡忘了很多很多美好的过往。 悲哉?哀哉?我从没有如此痛彻地思考过,我固执地以为,有些记忆是留做年老的时候拿来品味的,却原来,我错了。岁月的风尘已经不容许我的薄情与淡漠,我心底尚存的那点点柔软也无端地在这个初夏开始融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