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暮雪 于 2012-4-30 18:41 编辑
赵老师此篇别开生面。
一,作为一篇游记散文,偏偏在景物上用墨不多,而更侧重情绪的表达,抒情性强。
如“夜色里,水声就在耳畔,却无心品赏;前行中,坚信目的地不远,但步步惊心。碎石,让车轮偏移;飞虫,添旅途寂寞。”
“终于抵达壶口,置身于你如梦似幻的氤氲之中了。激荡的水花,浑厚的水声,迷蒙的水雾,就在身边。。。。。。”
奔腾激荡的壶口瀑布,如此勾画了了,举重若轻,而形神兼备。
二,运用“比兴”手法,多角度,多层次表现内心情感。把沿途景致作为一个线索,穿起的是对家乡,对亲人,对“她”的感怀和思念。或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
如“这一条大河有很多支流,每条支流都是一个蜿蜒的故事。在一个很久以前的夜晚,第一次和一条陌生的小河并立,身旁的女子,话语不多,水声潺湲,盖过了忐忑的心跳。女子在我的生命中,就像那条暗夜里面目模糊的河流,远处零星的灯火,宣告了一段感情的无疾而终。”
“我静静地坐在水畔一块大石上,想一些自己也搞不懂的心事。隔水相望,是彼省异乡,异乡不一定永远是陌生和冷清。或许,某双幽幽的眸子,正凭水远眺,她也和我一样,为自己的心事而沉吟吧?她会不会想到,一个傻傻的我,在为呆呆的她而心驰神往呢?”
文章篇幅不长,但这样精彩的段子比比皆是。以景带情,寓情于景,衔接自然,不落痕迹。。
三,构架上,全篇紧扣标题:处处从“眼与心的距离”入手,观而怀,怀而思,思而问,一气呵成,底气十足。
全篇文思细腻,情感充沛,风格深沉含蓄,郁抑而不失清健。
细细斟酌,个别词语还可以调整一下 。比如开篇:
“真没有想到,这一次的黄河之旅,如此刻骨铭心。时间过去很久了,那波澜不惊的水面,那远远近近的涛声,还有那惊魂时刻的心跳,都仿佛触手可及。”
这句,如果“时间过去很久了”,那么“这一次”不如“那一次”更前后呼应。
附记:昨天看到赵老师的佳作,用手机写了几句跟帖,谁知一发表,没信号了。今天刚从乌海回来,直接进了网吧,一挥而就,不吐不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