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鲁迅其他作品的错误拾零
就算狂人语无伦次颠三倒四的理由说得通,那么鲁迅在其它作品里的错误又怎么解释呢?写那些篇目的鲁迅可不是精神病了吧?
《一件小事》:“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这个“有”字不是“画蛇添足”吗?,“几乎怕敢想到自己”,“怕敢”是什么意思?应为“不敢”的误笔。
《鸭的喜剧》:“这里在先是没有这么和暖”,什么“和暖”?应为“暖和”;“过了几天,我的话居然证实了,因为爱罗先珂君已经买到了十几个科斗子。”,“科斗子”青蛙类的卵,从古至今都叫蝌蚪,不管是俗名还是别名小名,也没有科斗子,大师就可以这么乱写?不会写蝌蚪儿子怎么不去翻翻字典?“从此卖小鸡的乡下人也时常来,来一回便买几只,因为小鸡是容易积食,发痧,很难长寿的;而且有一匹还成了爱罗先珂君在北京所作唯一的小说《小鸡的悲剧》里的主人公。”,“一匹”?小鸡可以用“一匹”来形容吗?这种连小学生都不会搞错的问题,作为文学大家的鲁迅先生怎么会犯?你怎么没有说“一匹人”?“一头鸭”?“一条鸟”?
我要说鲁迅是一匹文豪,鲁迅的粉丝会不会高兴?
在《流氓的变迁》里:“司马迁说:‘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韩非子说的话,他说是司马迁说的。
在《有趣的消息》里:“我常常感叹,印度小乘教的方法何等厉害:它立了地狱之说,借着和尚,尼姑,念佛老妪的嘴来宣扬,恐吓异端...”——婆罗门立的地狱说,他说小乘教立的。
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里:“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嵇康.”——司马昭做的事,他说是司马懿干的。
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里,说:孟子批评他(孔子)为“圣之时者也”——这简直是无理取闹.
在《四论“文人相轻”》里,说:“朋友乃五常之一.”——五伦,他说成五常.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本是杜甫的作品,鲁迅先生却划在了李白的名下.
“中国古来,一向是最注重于生存的,什么‘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咧,什么‘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咧,什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咧...‘意图生存,而太卑怯,结果就得死亡.以中国古训中教人苟活的格言如此之多,而中国人偏多死亡,外族偏多侵入,结果适得其反,可见我们蔑弃古训,是刻不容缓的了.’《华盖集•北京通信》
爱惜自己,何罪之有?
同时鲁迅自己又是怎么做得?他咒骂提倡讲卫生,讲道德的新生活运动,复咒骂中国人素质低下不讲卫生,本身就自相矛盾,滑稽可笑.其他的言论也同样叫人吃惊:
“大家去偈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强盗,竟然是中国政府吗?
此外,还有:<<好东西歌>>,<<公民科歌>>,<<南京民谣>>,<<言词争执歌>>,等等.
让我们欣赏一下这些作品的水平:
“文的牙齿痛,武的上温泉……大家都是好东西,终于聚首一堂来吸雪茄烟.”
“一中全会好忙碌,忽而讨论谁卖国,粤方委员唧哩咕,要将责任归当局……只差大柱石,似乎还在想火拼,展堂同志血压高,精卫先生糖尿病……”
鲁迅一贯叫嚣“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终将废去,盖人存则文必废,文存则人当亡。在此时代,已无幸运之道。”,“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能自己死。”没见过那个用本国文字发了财的人同时对本国的文字这么厌恶的,人格分裂?
欧洲没有因为中世纪的黑暗抛弃基督,印度没有因为种姓制度的愚昧放弃印度教,巴基斯坦,土耳其同样有民主的政治,但,他们不因倭马王朝的黑暗放弃《可兰经》.难道就因为当时中国的落后就要灭绝汉字?
汉唐时期中国在世界上那么灿烂辉煌的时候怎么说?满清之前万国来朝时候怎么说?
这就是鲁迅的伟大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