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十年灵风 于 2012-6-18 15:58 编辑
小时候,上学前,有些笔画多的字通过向家长请教就学会了,比如“疆”字,老家的长江影剧院建筑顶上有霓虹灯管做的几个大字“敬祝伟大的毛主席万寿无疆”。比如“警惕”二字,“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嘛,还有很多。小时在街头留心一下就会看到,店铺大多以“红旗”、“跃进”等字眼冠名,但最多的要算“国营”两个字。
老家县城有两家饭店有名气,一个是“国营东方红饭店”,一个是“国营人民饭店”。都在老街上,老街,今天看来只能算步行街,并不能通车,如今对这条街的记忆更多靠气味来摸索。小时走在老街上,篮子巷口的老虎灶总是热气腾腾,一爿烧饼店飘来香味,过得一段,米巷旁边火补店里自然飘来几缕焦味,让人掩鼻,道边有时多了一个炕山芋的摊子,那香味闻到了,只觉得非吃不可。大官巷口有个中药店,散发出一股难闻的中药材气味,不过到了国营人民饭店,气味就丰富多了,那个香伴随着锅碗瓢盆声,让人食指大动。
人民饭店靠着十字街,有两层,大师傅的厨艺可谓远近闻名。我大伯家有六个堂姐,后来相继结婚,所以有一段时间里,我们常常去人民饭店吃酒席。其中有道菜,印象特别深刻,说来也简单,就是用荤油(猪板油)切成丁子,裹上面粉,下油锅炸成金黄,再烹之以美味酱汁而成,它有个很绝的名字,叫:“油炸油”,品尝起来,香酥甜脆,这菜端上桌来,特别受欢迎,我们小孩在初时吃了点菜便不耐烦,四下戏耍,但听得上了“油炸油”,一个个喜不自禁,重新扑上酒席,拿起筷子就动手。
后来打倒四人帮,再后来某天,老国营东方红饭店忽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门口上端挂起黑色金字招牌,上面有名:“大华饭店”,是请了南京有名书法家林散之的墨宝。我一问才知道,原来这国营的东方红饭店本来就叫“大华饭店”,只不过后来改为国营。过了几天,老街的人民饭店也是大张旗鼓,升起金字匾额,上写“永春楼饭店”,仿佛重新开张一般热闹,我一问父亲,才知道,原来这国营人民饭店,本来就叫永春楼饭店,建国后公私合营,如今只不过恢复本相,颇有几分“添酒回灯重开宴”的味道。
2012-6-18于方州巷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