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讨论:举国体育,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查看: 6720|回复: 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举国体育,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2-7-14 12: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早上看到两则体育新闻:

一则是刘翔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伦敦站男子110米栏比赛中因伤退赛,当时心想,这孙子怎么总玩这一招?还有点创意没?08年玩这套,把自己整的像过街老鼠,名利严重受损,这两年刚缓过劲,又开始故技重施?
鄙视一下,爱耍小聪明的上海人。

另一则是体育总局开出重奖 伦敦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夺得一枚金牌奖励50万。加上附带的奖励,据说可以多达千万。

这则新闻引发了我的思考:

这些钱是哪来的?是不是老百姓的钱?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用命换来巨额的奖金,到底值不值得?
体育竞技的本质到底是为了什么呢?难道不是为了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吗?
几个世界冠军就代表这个国家全民的体质强了?



附:中国实行的是举国体育制度,所谓举国体育,就是以世界大赛的冠军(特别是奥运会)为最高目标,统一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来夺取比赛运动的好成绩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2-7-14 12:33 |只看该作者
中国有个悖论,这一点在体育届尤甚:

凡是夺得金牌或是好名次的就是为中国争光了,

凡是在国际上丢人现眼的都是个人行为,不代表中国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7-14 12:54 |只看该作者
为国争光,中学时想要这些光干什么?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7-14 13:32 |只看该作者
坚决反对举国竞技体育!中国人就是好面子,尤其反感当官的拿百姓的钱给自己撑门面。
我要是体委的头,取消举国竞技体育,开展大众体育,鼓励竞技体育商业化。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7-14 13:51 |只看该作者
金牌战略,面子问题,中国在乎的就是这个~~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7-14 13:53 |只看该作者
真有实力用得着这样吗?正因为没有实力,所以就拿大家的钱养极个别人呗,争所谓的光,而且想得是全面开花,什么都想拿金牌~~死要面子活受罪,就是中国的体育~~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7-14 14:4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2-7-14 16:13 编辑

举国体育,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管这些干嘛?这不是问题的关键。现在的问题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句话还管不管用?现如今,我国还有多少中小学在很认真的上体育课?有多少体育项目还能有序地开展,有多少中小学市级以上的运动会照常举行?有多少中学的各个项目的联赛还存在?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体育已经被当做是可有可无的课程,甚至,在学校开运动会的时候,家长都会为孩子请假。体育已经成了为走“特招生”路子加分晋级的一种见不得光的渠道。长此以往,几十年以后我们就有可能又回到东亚病夫的时代了!

中国的体育精神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同,是百分之零点零几的人在训练、在比赛,几倍于这个数字的人在管理,而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在看或看都不看。另外,中国人对于体育精神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运作方式。就拿足球来说吧,在上至管理高层下至普通运动员,乃至广大国民集体亵渎了这项运动之后,大家对此的兴趣也就大大降低了,不爱玩了、不屑玩了,竟然自觉自愿的退回到亚洲的三流水平,更为称奇的是,全体国民竟然都坦然、无畏、也无耻的接受了。在中国,穿运动服的人最多,校服都是运动服。满大街都是运动装、户外运动服,这完全是一副“全民大搞体育运动”的架势!世界上著名的体育品牌加起来也没有中国的多,给这些老外气得:你们玩赖!怎么地吧?就玩赖了!我们就是穿着运动服不运动你能怎么招?我们跟运动有仇,以前总搞运动,现在不玩了,怎么地吧?

好嘛!都他妈与体育运动绝缘了!盯着屏幕就图一乐。这孙子这臭脚!你丫不能跑快点儿!嘿,这孙子没人拦着你都捅不进......,这才是中国大爷哪! {:soso_e113:}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7-14 16:07 |只看该作者
{:soso_e143:}完鸟~~~~冷笑你要挨拍鸟~~~~~上海人不会放过你滴~~~~~~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7-14 16:10 |只看该作者
蔡诚 发表于 2012-7-14 13:32
坚决反对举国竞技体育!中国人就是好面子,尤其反感当官的拿百姓的钱给自己撑门面。
我要是体委的头,取消 ...

体育对于我来说是个盲区,请问一下,举国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有何不同?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7-14 16:10 |只看该作者
冷笑 发表于 2012-7-14 12:33
中国有个悖论,这一点在体育届尤甚:

凡是夺得金牌或是好名次的就是为中国争光了,

典型的功利主义。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7-14 16:15 |只看该作者
中国被冠以“亚洲病夫”的称号太久了,中国人往往以此为奇耻,很长一段时间都反不过味、翻不过身来,这是中国人的一块伤疤,好像不在体育竞技上有所成就,就摘不掉这个帽子似的。长此以往,心态就畸形了,忘记了体育竞技的宗旨,忘记了奥林匹克的宗旨,只为了夺冠而夺冠,失去了体育比赛真正的意义。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7-14 16:17 |只看该作者
今天早晨看了新闻,得知前世界体操冠军张尚武退役后生活难以为继,以至于街头卖艺。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优秀的运动员退役之后,除了体育真的就无路可走了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7-14 16:33 |只看该作者
  冷笑的这个问题提得好!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中国队奖牌总数从洛杉矶奥运会的第四位降至第十一位,且在一些传统优势项目上纷纷败北。消息传来,举国哗然。中国著名体育记者赵瑜因此写了一本书《兵败汉城》,详细分析了举国办体育的利弊。
  当时读了,很震撼。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7-14 17:04 |只看该作者
蔡诚 发表于 2012-7-14 13:32
坚决反对举国竞技体育!中国人就是好面子,尤其反感当官的拿百姓的钱给自己撑门面。
我要是体委的头,取消 ...

看蔡诚兄这心态,你是说啥也当不上体委的官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7-14 17:05 |只看该作者
旅途飘絮 发表于 2012-7-14 13:51
金牌战略,面子问题,中国在乎的就是这个~~

几千年的中国,一点也没进步,还是妄自尊大好大喜功。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7-14 17:06 |只看该作者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12-7-14 14:47
举国体育,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管这些干嘛?这不是问题的关键。现在的问题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 ...

宋朝兄今天怎么这么不淡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2-7-14 17:07 |只看该作者
莫冉 发表于 2012-7-14 16:10
体育对于我来说是个盲区,请问一下,举国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有何不同?

我也不太明白,我只知道,举国体育就是为了在国际比赛上拿金牌,相关部门不惜花血本,赚得了荣誉也中饱了私囊。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7-14 17:10 |只看该作者
莫冉 发表于 2012-7-14 16:17
今天早晨看了新闻,得知前世界体操冠军张尚武退役后生活难以为继,以至于街头卖艺。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优 ...

青春献给党,退役没人养。

举国体育的悲剧......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2-7-14 17:11 |只看该作者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2-7-14 16:33
冷笑的这个问题提得好!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中国队奖牌总数从洛杉矶奥运会的第四位降至第十一位,且在一 ...

烟云兄也博览群书呢。

举国体育,一方面是金牌在世界的前列,一方面是国民体质的急剧下滑。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7-14 19:08 |只看该作者
李惠堂被香港的球迷称为“球怪”,他的球艺娴熟刁钻,出神入化,常有惊人之举,他有两大绝招,一个是他喜欢在离 球门三四十码远处发炮,而且不用完全拉满弓就射出,他的球又准又刁,还有一招是卧倒射球,一般人倒地之后踢出的球,总是欠准确,但是李惠堂的卧射有如冷 箭,往往一箭定江山。

  1913年至1934年,远东运动会一共召开了10届,除了中国第一届获得亚军,在21年间,中国队连获9届足球冠军。 1923年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在日本大阪举办。日本人以为稳操胜算,准备洗雪前耻,不料又以一比五大败亏输,又惊又气的日本媒体,纷纷印发号外,沮丧之情 溢于言表。

  上海的《申报》将日本媒体的号外传回国内,把标题翻为“中国足球铁军,堂堂十年连胜”,大胜日本的喜讯流传甚广,使中国足球队在亚洲体坛内获得“铁军”的称号。

  你看1968年苏军入侵捷克,武力镇压民族民主运动,弱小的捷克军无力抵抗,但是在当年冬季奥运会的决赛期间,苏联冰球队以四比五输给了捷克,捷克举国欢庆,报纸头条标题是“苏俄坦克开不进冰球场”。

  中国队对日本队的不败记录,也让“甲午战争”以来,备受压抑的中国人在体育场出了一口恶气,足球也成为中国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最大希望。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2-7-14 18:12 |只看该作者
冷笑 发表于 2012-7-14 17:04
看蔡诚兄这心态,你是说啥也当不上体委的官了。

我这是砸某些体育官员的饭碗,他们肯定不同意 。
只是个比喻,跟当官无关。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2-7-14 18:14 |只看该作者
莫冉 发表于 2012-7-14 16:10
体育对于我来说是个盲区,请问一下,举国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有何不同?

举国竞技体育:集中全国人力财力拿金牌,尤其是奥运金牌。
大众体育:致力于广大群众的身体素质的提高。
个人理解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2-7-14 18:56 |只看该作者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12-7-14 14:47
举国体育,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管这些干嘛?这不是问题的关键。现在的问题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 ...

宋朝兄愤怒了{:soso_e113:}
不过说到点子上了,中国足球我根本不看,球员都像好几天没睡觉那么没精神。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2-7-14 18:57 |只看该作者
冷笑 发表于 2012-7-14 17:06
宋朝兄今天怎么这么不淡定了?

有人想不通,若按人口比例划分“摊丁入亩”我们也应该是体育强国,我说的是体育运动的普及上,而并非只数数得了几块金牌、银牌,得了几项世界冠军。其实,在和平时期,体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实力和国民素质的另一个侧面,同GDP和军事实力一样重要。中国人百年前是那个样子,你可以说是外族使坏、入侵的结果,但是百年后哪?我们大谈“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有半个多世纪了。体育的普及率仍远远落后于体育强国,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多少项目就是为了培养冠军在玩,体育人除了体育就不会别的,一旦退役,甚至连自身生存都成了问题。在国外,那些搞体育的也不是由国家养着,他们也享受普通的国民待遇。但是,他们是为了享受这个运动过程才从事这个那个项目的,他们都有自己的职业,体育只是他们的一项爱好而已。这就是全民普及体育的结果。我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可能与冷兄的命题有点距离。所以,我认为,举国体育?还差得远哪!冷兄的意思是物资刺激很值得商榷,这个我倒是同意,长此以往会恶性循环,不拿出点儿什么来,就不会有勇夫。呵呵。这倒是另一个意义上的兴奋剂了。其实,运动员能够争金夺银,奖励一下也无可厚非,但若仅以此为功利就有违体育精神了。是这个意思吗?虽然我们从两个角度谈问题,但还是异曲同工,不是吗?{: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2-7-14 18:58 |只看该作者
蔡诚 发表于 2012-7-14 18:14
举国竞技体育:集中全国人力财力拿金牌,尤其是奥运金牌。
大众体育:致力于广大群众的身体素质的提高。 ...

原来如此。
那当然还是发展大众体育好了,全民受益。
不过话又说回来,竞技体育只是一种形式罢了,全国人民的财力如果不花在这上面,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被浪费、可以被中饱私囊,弊端何止竞技体育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2-7-14 19:0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莫冉 于 2012-7-14 19:04 编辑

各位,让我们来看看解放前的中国足球队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2-7-14 19:02 |只看该作者
从1917到1934,中国17年不败于日本。现在的国足呢?恐日外加恐韩?只想说一句:你们对得起祖宗吗?

远东运动会
第一届(1913年马尼拉):亚军(只有中国及菲律宾两队角逐)
第二届(1915年上海):冠军(同样只有中国及菲律宾两队)
第三届(1917年东京):冠军(中国、菲律宾及日本三队)
第四届(1919年马尼拉):冠军(再次只有中国及菲律宾两队)
第五届(1921年上海):冠军(中国、菲律宾及日本三队)
第六届(1923年大阪):冠军(中国、菲律宾及日本三队)
第七届(1925年马尼拉):冠军(中国、菲律宾及日本三队)
第八届(1927年上海):冠军(中国、菲律宾及日本三队)
第九届(1930年东京):冠军(日本并列)(中国、菲律宾及日本三队)
第十届(1934年马尼拉):冠军(中国、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群岛及日本四队)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2-7-14 19:03 |只看该作者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这是上世界20年代上海滩的潮人朝话。李惠堂是中国早期足球界的大明星,一个足球佬能和京剧大师梅兰芳相提并论,可见他红的发紫。

  他17岁成名,42岁挂靴,每场比赛都有进账,25年一共进球1860多个。他的足迹遍及欧、亚、澳三大洲,在新中国建立之前,足球运动的黄金时代,几乎就是李惠堂的时代。

  他以顽强的拼搏、高超的球艺赢得了“亚洲球王”的称号,英国人称他为“东方亚力詹士”,日本人送他“东方标准球人”的绰号。

  1976年,德国一家权威的足球杂志社经过评选将贝利、马修斯、斯蒂法诺、普斯卡士以及李惠堂并列为世界五大球王。李惠堂在祖国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用球技和球德维护了民族尊严。

  李惠堂率领的足球队使中国人摆脱了“东亚病夫”的恶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2-7-14 19:05 |只看该作者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掀起了一股势不可当的足球旋风,从1915年到1934年,中国队在远东运动会的19年间,连获9届足球冠军,其中从第2届到第8届,蝉联7次冠军,号称“远东连捷七届”。

  那时的中国队在亚洲已经没有对手,而国人对于足球的喜爱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1923年18岁的李惠堂随南华足球队远征澳大利亚。

  到澳大利亚访问的时候,到处贴满了广告,画的中国的足球队,队员个个骨瘦如柴,这样的球员怎么能够跟澳大利亚打嘛?就侮辱中国球队。

  当地一家报纸刊登出一幅漫画,画中南华队员排成一列,形容憔悴、瘦骨嶙峋、拖着长辫,酷像鸦片烟鬼步入球场,标题为“明天中国足球队登场之前瞻”。

   中国球队由李惠堂做领队,看到报纸,个个都很气愤,摩拳擦掌,心想一定要打败澳大利亚队。

  在悉尼对澳洲足球劲旅新南威尔士队的比赛中,李惠堂一人连中三球,获得当地颁发的特别金质奖章一枚,澳洲报纸也以红色大标题打出了“亚洲球王李惠堂”。

  这场比赛使中国人摆脱了“东亚病夫”的恶名,也让李惠堂赢得了“亚洲球王”的美誉,而李惠堂这样精湛的球技和他幼年的苦练是分不开的。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2-7-14 19:08 |只看该作者
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即将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中国申报了近三十个参赛项目,第一次派出140余人的庞大代表团准备参赛,此时的中国濒于抗日战争爆发之际,经济正处于崩溃的边缘。

  这次奥运会注定是一届充满悲剧色彩的旅行,以张伯苓、王正廷为代表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向国民政府申请了22万元的专用款项,只有17万元得到落实。

  中国奥运代表团迟迟不能启程,于是由李惠堂挂帅的中国足球队决定,比大兵团提前两个月先行出发,在远赴柏林途中征战亚洲六国,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筹措比赛资金。

  从越南、新加坡、印尼、到马来西亚,经缅甸和印度,中国足球队一路踢向柏林。先后踢了27场球,其中胜24场,平3场,筹得收入20万元港币,解决中国奥运代表团成行柏林的路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