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打假的时候就存在食品安全问题,那时候报道的多的是假酒,喝死了人,喝瞎了人。那个时候生产假酒的是个人作坊,是散装酒,用工业酒精勾兑而成,有害成分是甲醇,消费对象以农村为主。
多少年过去了,我们现在面临的食品安全多了去了,我们先说说乳业吧,乳业的三聚氰胺事件,黄曲霉素事件让全国民众触目惊心。三聚氰胺把整个乳业的潜法则暴露在众人面前,不是一个企业在加,是一个行业在昧着良心作事,仅仅为了提高蛋白含量,把有害的工业品三聚氰胺加进人人都会食用的乳品中,给多少婴幼儿造成终身的伤害?三聚氰胺事件后又是黄曲霉素事件,黄曲霉素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0倍以上,他们的解释是饲料造成的。
在三聚氰胺事件中三鹿是垮了,但它的资产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入了其它乳品企业。所以说它的功能依然在。三聚氰胺事件后,乳品行业的标准全部更新了,新标准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更新前蛋白最低含量为3%,更新后为2.8%,我不说了,自己判断吧。
后来的毒胶囊事件,工业明胶堂而皇之是进入了药品包装物,危害不用再讲,每个人都明白的。
这是两个典型的事件,其它的太多了,不说了。可以看出食品安全的状况不是改善了,是更加恶化了,由个体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甚至一个行业的整体堕落。
自王海以来,个人打假一直不曾间断,但问题却越来越严重,试问这是个体打假能解决的问题吗?能解决怎么倒越来越严重了?我的观点依然是:这样的问题要从制度上解决,要从管理上解决,要从根本上解决,否则就是一个假货倒下去,千万个假货冒出来。有个大学生办的食品安全网站叫《掷出窗外》,上面有一篇文章说道:现在是个易粪而食的年代,每个食品生产者,不敢吃自己的产品,想着别人生产的可能是安全的,但别人生产的真是安全的吗?在一个诚信缺失的当下真有安全的食品么?古代有易子而食的事情,但现在人却不得不易粪而食,这是我们生活在当下的悲哀。
再多说一句,现在检测机构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检测中发现食品安全问题,要及时上报上级部门,由上级部门评估风险,再作出相应处理,如果擅自暴光,这个检测机构就等着发证机构来摘牌吧。
所以我还是说,不从制度和体制上解决,仅凭个人的力量打假,警示的作用可以忽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