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军中走来 于 2012-9-5 13:25 编辑
得子心路四部曲 唐雪元
2008年春节刚走,元宵节过后的第三天,妻儿终于顺利地出院了! 在自己步入30岁际,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儿子,终于了却了老家父母的夙愿,终于庆幸自己血脉的有了传承,“革命有了接班人”。 在出租车上,凝视怀中胖乎乎睡得正香的小家伙,回头深情地望一望尚在月子中一脸自豪的妻和满脸喜气的岳母,一路上,脑海中不断浮现我们得子的四部心路历程,令人感慨让人回味。
孔兄为难,妻决定不要娃
我老家在湖南株洲,虽不偏僻,但却实打实是个普通得如同中国千万个农村一样。早前,村子中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栖,总是跟那一天不知疲惫的老黄牛一样精心地侍奉着那几亩土地。然而,即便如此,也只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当时,父母长辈们教育儿女唯一有“出息”的方式便是努力读书或从军。读书考出去,是光耀门庭的大喜事且要办酒宴和告祖先,而从军能提干或是转志愿兵拿工资,也是了不得的。 11岁那年,因亲父不幸去世,加之哥哥其时正在上大学,家中经济严重拮据,以致到了借钱连亲戚朋友都躲的份。从那时起,我暑假靠卖雪糕、寒假跟人当小工挣自己的学杂费。母亲苦撑了几年,在实在熬不下的前提下给我们找了一个做木匠的继父。毕竟我们不是他亲生的儿子,继父待我也不怎么样,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终于让我在高中读了一学期辍学了。母亲叫我跟继父学木匠,我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与斧锯刨伴终身,及至熬到当年征兵季节,我迫不及待地瞒着家人偷偷地报名参军了——从此,每次回家都如同做客,且至今一别就是十几个春秋了。 在部队,我从基层的连队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到成都的总队机关,并在部队负责宣传报道的同时,结识了我现在的妻。 相恋一年多,2004年我们终成正果,而就在当年底,已是二级士官的我见提干无望也复员脱下了军装。当时工作无着,住处是与妻娘家挤着,每次提出与妻“缠绵”一番,妻都是一脸严肃地要“安检”,恐怀孕就如同怕洪水猛兽般,且总要说“你看我们现在好恼火,自己都没有过通抖,还要什么娃娃?有个娃,花钱的很,小时一年的奶粉钱就是一万好几,大了点又要供他读书,书读得好,你供不起,恼火。书读不进,更恼火。总之,在没有强大的经济做后备之前,是断不可要娃娃的。否则就是对宝宝的将来不负责。再说,现在工作和生存压力这么大,我们也可学‘丁客’家族不要娃娃,老了住养老院。”其时其境,我也只有以退为进,想想自己之前的经历,再对照妻所说的,也不无道理,故每每陪笑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