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啥 发表于 2013-6-24 22:37
希望老师结合我《我和小英迷失在1998年的秋季(参赛41号)》这篇小说中语言的不足,具体给予说明,再次拜谢
俺真是叫摊上事了,摊上大事了呀。这不是为难俺么。兄弟你这么虚心请教,不说吧,显得俺装叉其实是才拙;说吧,又如九牛捋一毛,不知如何从浩如烟海的说辞中下嘴,毕竟肚内存货单薄。
语言这事,杂说呢,跟个人阅读有关,跟作者词汇积累有关,也就是说,一个人文风的养成,来自于素时眼观手翻心享的所感所思,跟他的父母言传身教和文字爱好有关。
有很多学历不高的作者,文字相当舒展流畅,一般的,他们都有大量的阅读和练笔。比如韩寒,据说他的阅读量已经超过了数十个博士生的迭加,他的文笔和文风,你可以适当关注。
也有很多打小受过私塾和国学教育兼留学西洋的人,比如通背《诗经》、《论语》、《唐诗宋辞》、《庄子》及《二十四史》等的上一代文学国学大师们陈寅恪、黄侃、刘文典、钱钟书等,文风浩荡,用词讲究狂放,其辉煌无与伦比……
比如现代散文或小说家池莉,贾平凹,还有时常在报刊发表各式小品文的叶倾城流沙之流,文笔相当舒展,用词和比拟神采飞扬……
我有时看到好文章,常叹,噢,原来这个词可以这么用,这句话可以这么说,这个典原来出自这里。。。
勉强为人师下,总之一句话,多练笔多阅读,那么词汇到和文风的转变就是量变到质变,水到渠成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