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同学说,使用百度写字得提出自己的观点加上自己的分析,可惜我水平有限,才疏学浅,无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分析,只能是把我自己考证王昌的一些资料堆砌出来,以飨诸君:
王昌这个名字,就像四哥的名字国建一样,实在太普通,历朝历代都有叫王昌的。史书上比较出名的是《后汉书·王昌传》说,西汉末期有个姓王名昌的男子,(又名王郎,)诈称是成帝子子舆,被拥戴者立为天子,后为汉光武帝刘秀所杀。
常明、杨芳灿等纂修的《四川通志》卷168:唐朝王昌于梓州遇落魄仙,落魄仙姓张。后王昌入泸州,落魄仙呼昌为“易元子”,授以道术,取马送昌归至家,马化龙入潭。昌后遂仙去。
这个王昌肯定不是我们要考证的王昌了,因为王昌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出名了。
《襄阳耆旧传》:王昌,字公伯,为东平相,散骑常侍,早卒。其妻乃任城王曹子文女。或谓此即“东家王昌”。
但阎若璩《潜丘札记》卷五《与戴唐器书》、赵殿成《王右承集笺注》卷九、冯诰《玉溪生诗注》卷三皆否定了这个说法。
对于王昌,目前普遍的说法是:王昌,乃魏晋时人,因风神俊美,为时人所赏。
刘航《刘生、王昌考》:王昌在诗歌里首度出现,是在梁武帝萧衍描写莫愁女的诗歌《河中之水歌》中:
洛阳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
可是这个东家王就是王昌吗?
学者又从唐诗中来印证:
“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谁与王昌报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
“王昌且在东墙住,未必金堂得免嫌。”
“窥西家之宋玉,恨东舍之王昌。”
可见李商隐是多么的羡慕王昌,怪不得苏雪林说他,这是义山自比呢。
其实早在初唐时期,诗人上官仪也确定东家王就是王昌:“南国自然胜掌上,东家复是忆王昌”。
后世的韩偓也说:何必苦劳魂与梦,王昌只在此墙东。
王维《杂诗》:“王昌是东舍,宋玉次西家”。
陆龟蒙《偶作》:“自有王昌在,何劳近宋家”。
关于王昌,很多著名诗人都提到过:
崔颢《古意》:“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
元稹《筝》:“莫愁私地爱王昌,夜夜筝声怨隔墙。”
综观唐代以来诗歌里的王昌,有三个特点是肯定的:
一是身居高位。这一点从《河中之水歌》里就可以看出来,尽管卢家金玉满堂,富贵荣华之极,莫愁心仪的男子仍是王昌;
二是家住东舍或城东。
三是风神俊美,足可与宋玉等旷世美男比肩。
关于王昌和莫愁的故事,南宋王灼 《碧鸡漫志》,有详细考证:
○古人使王昌莫愁事
古书亡逸固多,存於世者,亦恨不尽见。李义山绝句云:“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谁与王昌报说知三十六鸳鸯。”而唐人使王昌事尤数,世多不晓,古乐府中可互见,然亦不详也。一曰:“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如何两少年,挟毂问君家。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堂上置樽酒,使作邯郸倡。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黄金络马头,观者满路傍。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一曰:“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以三章互考之,即知乐府前篇所谓白玉堂与鸳鸯七十二,乃卢家。然义山称三十六者,三十六双,即七十二也。又知乐府後篇所谓东家王,即王昌也。余少年时戏作清平乐曲,赠妓卢姓者云:“卢家白玉为堂。于飞多少鸳鸯。纵使东墙隔断,莫愁应念王昌。”黄载万亦有更漏子曲云:“怜宋玉,许王昌。东西邻短墙。”予每戏谓人曰:“载万似曾经界两家来。”盖宋玉好色赋,称东邻之子,即宋玉为西邻也。东家王,即东邻也。载万用事如此之工。世徒知石城有莫愁,不知洛阳亦有之,前辈言乐府两莫愁,正谓此也。又韩致光诗:“何必苦劳魂与梦,王昌在此墙东。”业唱歌者,沈亚之目为声家,又曰声党,又曰声中禁。[案业唱歌者至此二十一字与上下文无涉,似当析出别为一条。]李义山云:“王昌且在墙东住,未必金堂得免嫌。”又云:“欲入卢家白玉堂。新春催破舞衣裳。”对雪云:“又入卢家妒玉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