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诗意天涯 于 2012-9-18 15:37 编辑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说实话,我对小时候的仲秋节印象很淡,似乎一直没怎么刻意的庆祝过这个节日一样。没有赏月,没有无肠公子,也没有黄酒菊花。更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唯一一次印象深刻的阖家赏月,是我上初中的时候。那天,我眼里的中秋就是大的像脸盆一样的月亮。白晃晃的月光,像疯了一样没命的泼下来。那时候,我正迷恋王祖贤,爱看她演绎的一切花妖树魅鬼狐精怪。她所有的电影里,都有着先是白月光铺地,而后乌云蔓延的场景。妖气弥漫在丛林,影影绰绰的异动,妩媚,暧昧的鬼魅就会乘着一团白气,目光灼灼的出现。那天的月光也是那样,说不出的妖冶,使人有点儿害怕有点儿期待。
那一天,我们在自家的阳台上摆上时令水果,月饼,小酒。爸妈,我和姐姐围坐在一起, 看月亮的大脸晃啊晃的,天上的云再怎么厚,都遮不住她的脸盘子。那时,我才真理解了“面如满月,目似秋潭”的含义。上初中的我,已经有了一些懵懂的迷恋。只是还没具体到某个人,连偶像也还没有。可是,总有一些隐约的情绪,既朦胧又清晰的在胸口激荡。
那个时候的中秋还没有公众假期。爸妈也没有时间回老家看奶奶,家里甚至也没有电话。我那天很分明的看到父亲扬起脸看月亮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的东西叫乡愁。那天爸吟咏的就是这首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听惯了“每逢佳节倍思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诗句。猛的听爸说这样一首诗,忽然就觉得爸真是多才多艺的男子。也是爸那天喝的有点微醺。开始给我们普及关于月亮,关于中秋的常识。从“中秋”、“仲秋”。说到八月节的由来。说到文化、诗词曲赋。
一直说到他小时候,爬上山顶看月亮。身边不远处,蹲坐着一只金黄灿灿的狐狸。彼此默默对视,许久狐狸才掉头走开。只是,爸说,过了那么多年。终究没遇到蒲翁笔下的狐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