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花婆婆 于 2012-10-18 19:14 编辑
恍惚中,在电影院,看默片。
屏幕上故事跌宕,人物表情丰富。
看得到混乱,看得到挣扎,但没有声音。
屏幕下,嗑瓜子的声音,抽烟的声音,有东西掉在脚下的声音,细细碎碎的说话声,黑暗里有人走动的脚步声,此起彼伏,偶尔有孩子的尖叫,有情侣压抑不住的笑声,此起彼伏。
两个不同的画面在同一个时间呈现。
而不同的是,不同角色的心情,如果把每一个观众,也当成那一刻的角色的话。
包括随着剧情起伏的心情,包括每一个人情感中的好恶和偏向,包括每一个局外人的焦虑,愤怒和无力感。
每一幕电影,都有一个必到的结局,每一件事情也是。 当结局来临,还能再说些什么呢? 也许后来,人生中最有意义的谈话是在寂静中进行了。
人老了,放佛一直在用力的手,终于疲倦地松开了。
这时的我,喜欢看老人写的文字,喜欢看老人回忆年轻时的文字。
再读杜拉斯<情人》,不再喜欢第一段: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这依然是自恋和煽情的文字。它不再带来感伤。 现在,我喜欢的是: 我清楚地记得,房间里光线很暗,房间里有焦糖的气味侵入,还有炒花生的香味,中国菜汤的气味,烤肉香味,各种绿草的气息,茉莉的芳香,飞尘的气息,乳香的气息,烧炭发出的气味,这里炭火是装在篮子里的,炭火装在篮中沿街叫卖,所以城市的气味就是丛莽,森林中偏僻村庄发出的气息。 那些细节,在半个世纪以后,依然清晰如初。 一个老人,会过滤掉所有的嘈杂,挣扎,是非,愤怒,最后回忆里都是细小的东西。 她想把重的变轻。 把沧桑都留在了沉默和文字的背面,但是悲伤或者苦涩却渐渐蚀骨入髓,沉淀到了疲倦和宿命里。
读纳兰容若的名句,数不胜数:比如人生若只如初见,比如相看好处却无言。都是我以前喜欢的东西。 人老了,会越来越喜欢纳兰的《临江仙 永平道中》。
独客单衾准念我, 晓来凉雨飕飕。 缄书欲寄又还休。 个侬憔悴, 禁得更添愁。
曾记年年三月病, 而今病向深秋。卢龙风景白人头。 药炉烟里, 支枕听河流。
画面里,深秋,雨水冰凉,病卧客栈的人,安静沉默,炉子上熬着中药,袅袅的烟雾中,他依着薄薄的被子,支着枕头,听内心潮来潮往,独自憔悴。 这么多年,花开花落,挣扎反抗,疯狂努力,后来不再轻易流泪,不再轻易诉说,懂得了宿命和疲倦,懂得了收敛和沉默,他成了默片里的人,在最深的寂静里,独自面对内心的惊雷或者伤痕。 他老了,他知道他老了。
只有忧伤出现,世界才会安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