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抗战军魂 【老兵资料】 HEN010 孙殿修(驻马店)(较困)
查看: 416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兵资料】 HEN010 孙殿修(驻马店)(较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3-1-1 21: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编    号:HEN010
姓    名:孙殿修
出生年月:1917
籍    贯:河南驻马店西平县杨庄乡合水街四组。
参军时间:1935年
抗战经历:26路军孙连仲部,303118526连。参加过北京房山,台儿庄,湖北大别山等战役。抗战胜利后回家。
家庭情况:老人无收入,有一子,靠儿子养活。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3-1-1 21:04 |只看该作者
老人家不容易呀。{:soso_e115:}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1 21:05 |只看该作者

行进中的成长-----年末走访抗战老兵汇报走访抗战老兵孙殿修记

走访抗战老兵对我来说不是第一次了,其中也曾接触过一些有着传奇经历的,可对这次探访,我却有着特别的期盼。这种期盼甚至让我有迫不及待的感觉。

让我期盼的是一把大刀,一把只在我小时侯读过的故事里才出现的大刀,一把用雄壮激昂的歌声来唱出的大刀,一把用血肉之躯去对抗飞机大炮虽然无奈却更悲壮的大刀!
这把大刀是位已然96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孙殿修老人。这是位曾是宋哲元大刀队队员的老兵还曾是台儿庄敢死队员。 大刀队,台儿庄……血与火铸造的汉子,铁与血煅打的大刀……
时光流逝这样的抗战老兵已不知还有几人,幸存下来的依然已经是最后的大刀了,能见到这样的大刀,亲耳聆听他所经历的烽火岁月怎不令我神往?我是幸运的,许多年后,我一定会这么想………………..
对于这次要去探望的孙殿修老人,在出发计划帖里我就说我有些期待,和大多人一样,一提起抗战我就会想起那首激昂的大刀进行曲,虽然我也知道用大刀去对抗飞机大炮虽然悲壮更属无奈,可抗战中的大刀已然成为鼓舞我们民族的精神力量,见识下真正西北军的刀法也是我的一个愿望。
几年前,我也见识过西北军的刀法,那是师范学院的张老师受一位研究西北军对日搏杀中破锋八刀的朋友所托去洛阳的抗战老英雄于爷爷家问询,于爷爷那时已然去世,于伯伯给我们演练了一通。于伯伯把那特意做的木刀舞动的忽忽生风,虽没有舞完全套,却也刹是威风。
虽然期盼,这次却也不敢指望孙老爷子来给舞上一段,毕竟这么大年纪的老人了,只要能和我说说,如何的套路已然是万幸了。
孙老的家有些偏僻,从漯河到西平县城不过是50分钟车程,可从县城到孙老家的车程感觉比那还要长,下车还要再走个10分钟吧,边问边找,找到了老人家。

孙老是17岁入伍的,在26路军孙连仲部,303118526连。孙部以前是西北军,由于装备差,人手一把大刀。部队上每天练刀,打拳,提高单兵素质以弥补。老爷子记得部队听说7.7卢沟桥事变后,就都把刀开了锋,就等着部队开拔去和鬼子开战。“那刀可是好刀,有个四五斤重,碗口粗的树,一刀就能砍断。”这把刀,老爷子一直背到抗战胜利。
您老还记得当年的刀法不?”我问。“怎么不记得,四式刀,三式拳,要不我给你比划下看看?这刀法要是一群人一块练,好看的很呢。”老爷子有些来劲的说道。“不急,不急,咱先唠,等会我再看您老比划。”我赶紧应道。
孙老的部队没等几天就开上了火线,老人讲,冯治安的部队从北平后撤,他们部队迎上来与日军开战了,老人记得那是离北平有大约70里南边的房山县(音)。部队进到县城,却发现县城早就空无一人,百姓都逃完了,平素军纪严明的西北军和百姓交易都是公买公卖,这会犯难了,由于部队赶来时下令轻装前进,除了手榴弹,大刀,枪和子弹,别的东西都要求扔了。还是连长说,特殊时期,咱按平日价格拿些吃的,把钱放这,也不算白吃百姓东西。大家才吃了这顿饭。
这是孙老参加的第一场战役,却也非一般惨烈,孙老部队赶来是接替184团攻击的,184团连续进攻了两天,伤亡惨重却也没拿下阵地。孙老他们的部队开展进攻“没有攻到山上阵地呢,我们营长就阵亡了,他叫程西治西县人”孙老回忆到,“那仗我们赢了,冲上阵地还活捉了8个负伤的日本兵,可我们伤亡更重,一个营600多人只剩下了84个,我在的连,三个排长,两个负伤,一个阵亡,我们打仗连排长阵亡最多……
您老负过伤没”?我问,“没有”孙老答道,“您老爷子真是福气大呀”我说道。“那您记得自己消灭过日本兵没?”我又问。“不知道,日本人装备好,打仗也很凶,就是人死了也想尽办法把尸体都弄走,咱们就不行了,经常是连掩埋都顾不上,咱和人家打,伤亡三七开都不止,哎,没办法,谁让咱装备差呢。我们旅长给我们训话说:为何外人能来打咱,咱们打不出去?是因为咱们没有海军,要是海军强,咱们就开日本去打他们。”孙老回忆说。
孙老参加的第二场战役就是著名的台儿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最著名的大捷,歼敌万名以上,我方伤亡超过两万,极大的鼓舞了我抗战军民的士气。孙老所在西北军孙连仲部就是以巨大牺牲牵制抗击日军的主力,孙老记得他们所在93旅团长禹公魁,营长胡金山保定人,禹公魁这个名字以前我百度台儿庄曾见过:第一八六团部整理为一营,由禹营长功魁指挥,师骑、工、特各部,均归二营彭定一营长指挥。并且记得著名的仵德厚老英雄率敢死队进入庄内就是要与困守庄内失散的禹部联系上。当我问及连长,孙老一气说了好几个名字:谢书齐,康全来,赵忠诚……..怎么这么多连长?”我问道。“一个负伤阵亡了,立即补一个,名字太多我有些都记不得了……孙老说道,“仗打的厉害,那次在湖北大别山,我们奉命死守,接连打了整整1818夜,最后部队快打完了,没有办法咱们撤了下来”老人边回忆,边自顾的说下去,我怕老人感伤,没说话,老人看看我接着说:“我们军长池峰城河北人,好摔交,一弄就和我们摔,部队里都说他以前卖油馍的,以前当营长嗓子受过伤,一说话:同志们。孙老学着那种粗腔喊了一嗓子。我不禁被逗笑。
您老还会唱当年的军歌吗?”我问。“当然会,我们的三大军歌要求必须会唱会写,这也是当时的战术,只是这么多年记不全了,我给你先唱个站岗歌(歌词视频附后)
每天跑操,认字,训练,唱歌都是必须要完成的。”老人说到这里,我又来兴趣了,“那您老说下西北军的刀法”我说。“刀法讲究手眼身法步,要不我给你演练下,可没家伙呀?”老人犯难了。“拐杖,您老用手边拐杖比划就中了。”我出主意。老爷子就给我比划了起来。
孙老爷子在讲演刀法时说:这要是百十人一块练,步法扫起带动黄土,好看着呢。老爷子说的不由让我想起辛弃疾的那首破阵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沙场秋点兵的景象。可惜无缘一睹。对于西北军的刀法,我觉得简直应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弥补咱们士兵体质训练与日军的差异,西北军各部都有请各地的武术名家简化实用刀法,专为应付与日军拼刺刀,就想出许多变数,现在许多影视作品中与日军拼刺刀时,刀锋朝下,用刀背强磕刺刀,待刀扬起顺势劈下的实用战法就是西北军总结的破锋八刀的第一式:起手式。别看就这么简单的一磕一劈却是凝结了多少武术大家的精髓,在实战中颇多建树。对于破锋八刀的叫法西北军内也各不相同,各部都有自己对刀法的修正改良,这些套路如果都有影视资料保存势必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很久来我都有这样的想法。
老爷子比划完刀法接着说:我刺刀拼刺也通好着类,要不也给你练下。我赶紧劝阻说:您老先歇会。孙老的身体还算是不错的了,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他照顾的很好,孙叔穿的并不规正,可老爷子的衣着还是很干净整洁的。聊到中午,家里留我吃饭,我也没推脱,老爷子对我说:咱喝一杯。我问:您老现在还喝酒?老爷子说:每天都喝点,孩子们看我喝的太多,老说我,让我少喝点。您老每天喝多少?我问,以前一天半斤,他们让我每天喝二两。”“半斤!那您老是该少喝点。我赶紧说道。90多岁的老人,每天半斤酒对于我是很难想象的,孙老能有如此好的身体,一个是孩子们照顾的好,另一方面和良好的心态不无关系,全村现在就数老爷子年纪最大。想当初,孙老他们兄弟七个(一个爷)都分别去当兵参加抗战,只孙老一个活着回来了,不能不感叹老人的福气大。
孙老家有些偏僻,下午四点就没有返程的车,和老爷子又聊了阵,我就起身告辞:回头我再来看您老。老爷子要让家里人把我送路口,我开。玩笑说:不用,我一个急行军就到了。老爷子也乐了。辞别孙老我赶往下一站......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1 21:59 |只看该作者
赤胆忠心抗战英雄 铁血大刀保家卫国




    河南驻马店的孙殿修老人是西北军的老兵,当年曾扛着大刀上抗日前线英勇杀敌。如今他已经九十多岁了,眼看着战友一个个凋零,他作为老兵的记忆也急需人们将其保存。孙殿修老人的孙子通过中国雅虎“替你看看爹和娘”的许愿平台为爷爷许下了一个心愿,希望能有医生来为爷爷做一个基本的身体检查。收到这个心愿后,中国雅虎立即联系了一位医生,组织志愿者,带着网友的祝福,探望了这位抗日英雄。

大刀队600多人仅存活84人

    孙殿修老人生于1917年,17岁时,随100名本地老乡一块参加冯玉祥西北军,在26军孙连仲部31师185团2营。“我当时在营部,是传令兵,将营长的命令传达到每个连。”
    由于部队装备差,没有足够的枪支,每人配发一把大刀。为了提高单兵素质,部队只能每天练刀,打拳。孙殿修记得,当年部队官兵们听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都把手中的刀开了锋,就等着部队开拔去和鬼子开战。“那刀可是好刀,有个四五斤重,碗口粗的树,一刀就能砍断。”这把刀老爷子一直背到抗战胜利。
    卢沟桥事变没几天,孙殿修所在的部队就开上了火线。那时全面抗战刚刚爆发。当时西北军冯治安部从北平后撤,他们部队迎上来与日军开战。老人记得那是北平附近的房山县(北京房山区),部队进到县城,却发现县城早就空无一人,百姓都逃完了。平素军纪严明的西北军和百姓交易都是公买公卖,这会犯难了。由于部队赶来时下令轻装前进,除了手榴弹、大刀、枪和子弹,别的东西都要求扔了,根本没有带粮食。最后连长说,特殊时期,咱按平日价格拿些吃的,把钱放这,也不算白吃百姓东西,大家这才吃了顿饭。
    没多久,他们的部队就在北京附近良乡、窦店、琉璃河一带与日军河边旅团展开激战。这是孙老参加的第一场战斗,却也非常惨烈。他们的部队是赶来接替184团对日军攻击的,184团连续进攻了两天、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后也没能拿下阵地。孙老所在的部队继续进攻。“没有攻到山上阵地呢,我们的营长就阵亡了,他叫程西,治西县人。”和志愿者们聊起当年的经历,孙老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种种细节。“那仗我们赢了,冲上阵地还活捉了8个负伤的日本兵。可我们伤亡更重,一个营600多人只剩下了84人。我在的连,三个排长,两个负伤,一个阵亡,我们打仗连排长阵亡最多……”

血战台儿庄大刀都砍开了口

    孙殿修参加的第二场战役就是著名的台儿庄战役。1938年,台儿庄战役歼敌万余名,孙殿修所在西北军孙连仲部,以巨大牺牲牵制了日军主力,在与敌人的白刃战中,中国军队发挥了大刀的威力。
    孙老记得他所在93旅团长禹公魁、营长胡金山。当志愿者问到连长,孙老一口气说了好几个名字:“谢书齐,康全来,赵忠诚……”当时在一个连队当中想“升官”很方便,只要你能活下去。“一个负伤阵亡了,立即补一个,名字太多我有些都记不得了……”
    “西北军当时装备差,人手一把大刀。每天练四式刀、三式拳,这种实用刀法,专为应付与日军拼刺刀。台儿庄战役中,我们负责台儿庄防御,日军将我们困在庄内,和我们白刃战,我们平时训练的大刀功夫用上了,和他们拼刺刀,个个大刀都砍开了口。”孙殿修回忆。
    孙殿修记忆中,仗打的最厉害的一次是在湖北(枣宜会战)。“在大别山里,我们奉命死守阵地,接连打了整整18天18夜,战友的尸体与日军的尸体交织在一起,遍地都是。那年张自忠阵亡了,张自忠是个穿皮靴的大官。”孙殿修老人说。

抗战胜利英雄化身普通农民

    1945年抗战胜利后,孙殿修回到老家种地,做起了农民。老人有5个女儿、两个儿子。子女也都是农民。1975年8月,石漫滩水库决堤,将村庄全村摧毁,他的女儿们都迁到了附近的舞阳县居住。他仍在合水村原址上建了青砖灰瓦房子,一直住到现在。“生活不富裕,但粮食够吃了。我爹很乐观,也很知足。”长子孙来发说。
    现在,孙殿修老人跟着长子住,孙子、重孙子也跟在他膝下。“我已经很满足了,和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相比,能活下来就是最幸运的。”老人说。
    老人爱喝酒,每天都要喝上二两,讲起抗战亲历,他思路清晰,好多连长的名字都记得。兴奋时,老人还拿出拐杖比划着西北军的刀法招式。见有人来看望,老人拿出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奖章戴在胸前,一会儿敬起军礼,一会儿开心大笑,一会儿又唱起了军歌:“我为兵,护全军,手持武器真精神……”

为老兵祝福相约英雄百岁寿宴

    2012年9月25日,中国雅虎“替你看看爹和娘”的志愿者带着礼物和网友的祝福,来到孙殿修老人家中,探望了这位抗战英雄。
    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我们特意联系了一位专业的医生上门为孙老做身体检查。医生得知我们的活动后,特意带了一些常用的医疗检测器械,与我们一同前来探望孙老。
    当志愿者一行来到孙老的家门时,看到老人早已经等在门口。见到我们时,老人非常高兴,拉着我们就往院里走。边走边招呼着家里人准备饭菜,要和我们好好喝顿酒。
    志愿者把所带的礼物交给老人的家人后,先安排医生给老人做了一个基本的身体检查。虽然已经九十多岁了,但是老人身体挺好,也许与抗战时期战场上的磨练有关,老人的身体状况经过检查只是血压有点偏高,平时需要注意调节一下饮食会更好。
    检查完身体后,志愿者们便开始围着孙老,要求孙老给我们讲讲战场上的故事。老人也很高兴,兴致勃勃给我们讲起了他的战斗经历。讲到兴奋处,还站起来给我们用拐杖比划着如何在战场上杀敌。虽然已经将近百岁,依然可以看出当年老人在战场上的神勇。老人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到时一定要去参加他的100岁生日,说到时要请我们好好地喝一顿酒。
    为了不影响老人休息,在短暂的探望后,志愿者们便起身告辞。我们在心中都默默地祝福这位老英雄能够健康长寿!志愿者们约定,等到老人100岁生日那天,一定会再次相聚,一起再来探望这位抗战英雄。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5-8 15:47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3-1-14 03:53: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取消回复通知
2013-1-14 03:52:27 上传
下载附件 (127.12 KB)




2013-1-14 03:52:41 上传
下载附件 (336.2 KB)





台儿庄一战,两战友自此别离。70多年后,一封书信知消息
  阅读提示
  连日来,随着大河报“关爱抗战老兵”系列报道的持续刊发,散居在河南各地的抗战老兵信息源源不断汇集过来。
  根据这些线索,郑州热心志愿者李百泉和才让卓玛与本报发行人员一起寻访到多名抗战老兵,独居在郑州黄河路一民房内的87岁女兵拒绝了志愿者们的捐款,她说她更愿意过平静的生活;而就在20天前,另一位在郑州市高新区靠卖报纸为生的老兵刚刚去世,这让志愿者们更感到了寻找老兵时间紧迫。“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了。”才让卓玛说。
  老兵很孤寂,我们在找寻。时光倒流到1938年,当年台儿庄战役中,一位是时任部队营长的胡金山,一位是时任传令兵的孙殿修。台儿庄大捷后,两位血战疆场的战友自此天各一方,再未谋面。直到去年底,现居驻马店市西平县杨庄乡合水街的96岁抗战老兵孙殿修,突然接到一封来自北京的挂号信,而写信人正是胡金山的儿子胡冠军。捧读老战友后代的书信,孙殿修老人不禁潸然泪下,时隔70多年的那场惨烈战斗的记忆之门再次被打开。
  □策划 特稿部 执行 记者 朱长振 文图
  孙殿修:俺们举着大刀血战台儿庄
  我是1917年出生的,我记得我上学那时候,土匪老多呀,没有国咋会有家?就因为这,我去当兵了,当时我17岁。
  我们叔伯兄弟7个都去当兵了,俺们这片(一带)就有一百多人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我在26路军孙连仲部,30军31师185团2营6连。我当时在营部是传令兵,负责将营长的命令传达到每个连。
  我们装备差,部队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把大刀。每天练习耍大刀,还学打拳,增强作战本领。每天跑操,认字,训练,唱歌。
  卢沟桥事变后,俺们就时刻准备着去杀小日本。俺那刀可是好刀,四五斤重,碗口那么粗的树,一刀砍下去,树就断了。这把刀,我一直保存着,后来弄(找)不见了。那刀法,俺们一群人一起练,才叫好看呢!扫堂腿扫起来能把那地上的土给掀老高呢!我这腿脚现在不方便了,也没刀了,就不给你比划了。
  我第一次参加的战役,那叫一个惨烈呀。那时候,冯治安的部队从北平后撤,我们部队就迎上来与日军开战了。我们去那个地方叫房山,一进县城,发现老百姓都逃跑完了,城都空了。当时部队让我们都轻装前进,除了大刀、手榴弹一类,俺们啥都没带,更别提粮食了。连长说,咱也不能白吃白喝,还按平时那价格,就给老百姓那里放了点钱,这我们才吃上饭。 唉,我们还没攻到山上,营长就牺牲了,他也是俺们西平人,叫程西治。虽然我们后来打赢了,还活捉了8个日本兵,但是我们伤亡更惨重,一个营600多人就剩84个活着了!满地都是战士们的尸体,咋不痛心呀!我们也顾不上去埋,还要接着去打仗!
  还有一次最厉害的,是在湖北大别山里(枣宜会战)作战。我们打了整整18天18夜,我们军长是池峰城,好像是河北人,喜欢跟我们摔跤,听说他以前是卖油条的,好扯着嗓门吆喝,哈哈。遍地都是尸体,惨得很哪!
  我们打的最大一仗就是台儿庄战役,消灭敌人1万多名,俺们那大刀可是派上大用场了,但是我们也是伤亡惨重呀!我清楚地记得我们所在的93旅团长叫禹功魁,营长叫胡金山,是保定人。我给你找找看,这不前几天我收到了一封信,就是俺们营长胡金山的儿子从北京给我寄来的。
  前段时间,我孙子把我情况发布在那网上,俺这营长的儿子看见我提到了他父亲的名字,就顺着这地址给我写了封信。那时候,俺营长还没这个小娃子呢,现在他也都是70多岁的人了。信里说俺营长胡金山在1996年就病逝了,唉,我这心里难受啊!都是一起打仗的,感情都深呀,叫人咋不落泪呢!
  打仗回来后,我就回家当农民了,与以前的战友们都失去联系了,没想到70多年后,还能收到一封来自俺营长儿子的信,那叫一个激动呀!我这年龄大了,也没给他回信,耳朵也听不见,电话那头的人说的啥话也不知道。你要是回去了,可得帮我跟俺营长这个儿子联系一下,给他说我这身体好着呢,等我过百岁的时候,还想邀请他们来呢!
  抗战胜利后,我就回家当了农民,我的孩子们现在也都是农民,孙子在咱这村上开了个修电器的铺子,就是他把我想俺老战友的心愿发到网上,俺营长胡金山的儿子才看见我了,给我联系的,因为我提到了俺营长的名字,你说这神奇不神奇,我想了六七十年也没见到,现在竟然有机会看到营长儿子来信了!
  俺们叔伯弟兄7个当年都去当兵,后来就我自己活着回来了,我已经很知足了,很幸运了。虽说现在住在农村,条件不是太好,但能跟自己儿子、孙子、重孙子在一起生活,四世同堂,已经挺幸福了。
  胡冠军:
  父亲爱唱“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我父亲胡剑峰(曾用名胡金山)1912年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自幼家境贫寒,只读过半年私塾。后加入冯玉祥先生的西北军,参加过北伐战争之豫东战役、豫北战役,所在部队后被改编为30军31师。
  我1943年出生在河南邓县(今邓州市)。当时我父亲在前线打仗,我奶奶、母亲带着我作为随军家属从河北来到邓县生活。那时,正赶上河南闹饥荒,我奶奶那年也去世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父亲就经常给我讲述他在战场上的故事。我父亲也经常写回忆录,到现在我还保存着这些珍贵的手稿。
  台儿庄战役中,父亲曾任国民革命军30军31师184团和186团营长、副营长。
  卢沟桥事变时,我父亲曾与日寇激战在北京房山以北山区,后参加过鲁南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鄂西北随枣战役、荆门当阳战役、江防守备,直到抗战全面胜利。
  1987年,电影《血战台儿庄》上映,我带父亲去看了,他很激动,但只说了一句话:“电影真实,但惨烈程度远远不够!”   
  父亲1952年到交通部工作,1996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生前,他最愿意称自己为“抗日老兵”,每每回忆起那些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战友时,他总说自己是最幸运的,最爱唱“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2012年6月,我带着父亲的遗愿,和几位老朋友一起专程从北京去了台儿庄,也是替我父亲去的。
  前段时间,我无意中看到孙殿修老人的孙子在网上的发帖,文中提及我父亲胡金山的名字,没想到74年后,我父亲当年的战友还能记起他的名字。当时,我就辗转找到孙殿修老人的住址,试着给他写了封信,不知能否收到。   
  前几天,孙殿修老人的儿子给我打电话说,老人收到信后很激动,说要是胡营长还活着,他是无论如何也要去北京看望营长的。
  我现在也已70岁了,出远门不太方便,计划年前抽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到河南去看望一下孙殿修老人,毕竟他们和我父亲一样都为民族抗战过,这是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友谊,值得我们永世珍藏。
  记者手记
  耄耋老人还没吃上低保
  孙殿修老人是入冬才开始行动不便的。此前,他每天都会准时到村头与另外几名老兵唠嗑,扯一扯打仗时的事儿,“他嗓门大,最爱讲台儿庄大捷,也最爱提他的营长胡金山。”邻居们说。
  腿上的劲儿说没就没了,他现在坐下去就很难自己再站起来,更别说独自出门了,他把自己腿上的没劲儿归罪于年轻时当兵练扫堂腿给毁了。
  老人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坐在火炉前烤火,记者的造访让他重燃激情,洪亮的嗓音再次响起,有几次竟然没人搀扶自己猛一下就站了起来,开始比划用大刀砍鬼子的动作。老人的儿媳妇说,公公好热闹,耐不得寂寞,现在最盼望的,是有人来和他说说话。
  老人住的房子是几十年前建的土坯房,不仅四面透风,正对着火炉的房顶还塌了个窟窿,坐在火炉前的老人时不时能抬头看一眼头顶的蓝天,他笑着说,“塌不了,我命大,营长胡金山还没我命大呢”,说着,他就又会站起来去找那封挂号信。
  “晚上睡觉也要抱着,逢人便说营长儿子的来信比他的命还重要。”老人的儿媳埋怨说,“公爹连个低保也吃不上,不是说够60岁都能吃上低保吗?他都96岁了咋还一分钱低保都没有?我昨天又去村干部家问了,人家说还没批下来。”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