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活画十四城市性格脸谱 by 徐志频
查看: 5599|回复: 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画十四城市性格脸谱 by 徐志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3-4-28 11: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湖南山奇水秀、才俊辈出,是一方极富魅力的热土。本书第一部分对湖南14个城市文化、习俗进行分析,分析不同地方湖南人性格,机巧生动,入木三分,描绘出一幅“湘人性格全景图”。第二部分,概说湖南人,揭示湖南人性格中倔强与意气、霸蛮与狂妄、灵泛与飘忽等等矛盾特征,针针见血;并对曾国藩、毛泽东等湖南历史文化名人进行分析,发人所未见,引人深省。作者走遍湖湘,阅尽市井名流,将见闻感悟、俚俗故事、地理风物、历史典故熔于一书。本书文笔恣肆、爱憎分明、才思纵横,极富文化深度,使读者读来饶有兴味。

第1节:嘴巴长沙(1)

  第一辑 湖南城

  嘴巴长沙

  长沙人对外发明一个"策":就是有话好好策,没话找话策;有人好好策,没人找人策。这是比空瓶子也能喝出烈酒来更难更高的本领。

  每次翻开地图看到湖南那颗脑袋,我总联想起长沙就是湖南的那张嘴巴。

  嘴巴除了可以吃食,还可以用来说话;如湖南嘴巴的长沙,含在它里面的人,多为能吃善说。

  99年我初到长沙,住在黄兴路步行街边一个叫樊西巷的地方,第一个认识的长沙人,是个本土老头。老头特别能吃。那年冬天特冷,老头将自己裹得像北方人,冒雨顶雪,从外面提一兜白菜,几颗肉星,一瓶4块的二锅头。大门一关,火锅一烧,空调一开,自做自吃。

  老头见我没事,拉我陪他喝。这一喝,就从上午11点,流到晚上8点多。老头本是做工科,在省里某单位做工程师,但酒一上心,菜一进嘴,他话多了起来。端起碗来吃白菜,举起瓶子来喝酒,放下筷子来说话,动作如此反复者三。老头说了什么,今天我已记不得一句,但他神奇的说话本领,却让我头一次见识了长沙人。等他吃完一盘点,火锅电费也算进去,这餐不超过10块钱。但他津津有味的本领,足以让看客谗得咽,听客爱得迷。

  3年后碰到一事,才知道他们爱吃,更爱付钱。一哥们讲见识,某长沙青年哥哥请兄弟喝酒,一瓶子五粮液进肚,从长沙扯到北京,从月球讲到卫星,从四娭毑谈到蔡京。临到埋单,哥俩抢着掏,结果打了一架。青年哥哥说:争么子争,老子有钱,VIP,走人!张手拦辆的士,叭的关门,一骑绝尘。第二天一早起,有人看见青年哥哥带把现金,走路来到饭店,将作抵押的诺基亚赎回,脸上看不到忧伤。

  走在长沙街头,闻到臭味不在洗脚城,你身边一定有人吃豆腐。长沙火宫殿臭豆腐火,地球人都知道,长沙路边的臭豆腐火,外地人才知道。长沙人去火宫殿,场面办得像请客。早年最高档的祝生祝寿店有家叫玉楼东,几盘菜要1千多块,长沙人吃起来眼睛不眨一下。长沙女人买口红涂嘴巴,如果一根卖1千块,你就别想将她吓眨眼。她出手阔绰,辣指夹1千一甩,昂起胸脯扭屁股走人,倒足够将你吓傻眼。

  所以你就搞不懂,每月拿1千块工资,为什么他们都那么有钱,而且像是越花越有钱?人需要明白一个真理:天下长沙人只有可能缺钱,永远不存在口袋里没花的钱。这是个让人羡慕的奇迹。世界人没有永动机,长沙人没有造钱机。那他们为啥不差钱?你不能轻易搞得懂。直到你看到他们将洗菜水滴水不漏地节下来冲厕所,每月节省下0.1百元水费,你才会明白艰苦朴素与"头可断、血可流、皮鞋不能没有油"的两结合精神,顾上嘴巴弃下卫生的牺牲精神,会有多么了不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3-4-28 11:19 |只看该作者

  据说人吃饭是为了说话。这印证口腹之欲次要。钱钟书写《论吃饭》,说吃饭是个名义,好比娶阔佬的小姐,宗旨不在女人。长沙人吃,宗旨不在食好。中国比长沙人吃得好的不少,至少广东人爱吃果子狸,长沙只几个出差的人尝过。但以中国之大,真要架起场来"比吃招亲",则长沙人有望成为地球村每个家庭的乘龙快婿:以地球之辽,比长沙人会吃的没有。拿着瓶子喝酒,最高本领是空瓶子喝出烈酒来。有了这个最高本领,长沙人会说,也就成了顺理成章,顺水推舟,顺其自然。

  10年过去,我再回想,当年一个工科的老头尚且如此能说会道,长沙人的策功,已足以窥小斑而见大豹。

  长沙人对外发明一个"策":就是有话好好策,没话找话策;有人好好策,没人找人策。这是比空瓶子也能喝出烈酒来更难更高的本领。这张策的名片,只供出省外销,长沙人最喜欢的头衔,还是"里手"。

  "长沙里手"。每听到这句话,长沙人的嘴巴就会心而笑,骄傲地笑,将你看傻瓜一样地笑。在长沙,心领神会,这叫"心有灵犀一点通",出长沙,闻曲听音,就叫"他乡遇故知"。同属人生四大喜。有灵犀用来谈爱,遇故知可以借旧攀亲,这叫气味对头。气味不对,长沙人不甩起,脑袋昂得像老爷,眼角里没你这个人。

  要长沙人承认某人,除非你先当个里手。里手是长沙方言,在行的意思。随便找家路边店吃盒饭,碰到一个本土老长沙喝酒聊天,如果你不说他"神舟八号的事已经晓得一半,地球上的事情已经全部晓得",他就会用他虽三寸但灵活的舌头,源源不断地告诉你天上人间万千大小事,直到让你心里头明白:这人间事情,只有神舟九号,他暂时还不全晓得。你在某地不点姓名地惊叹:某人太牛,知晓前五百年,又后五百年!长沙人路过,会傲起头颅,冲你微笑,感谢你实诚,这么诚恳来夸他。你说:我在说诸葛亮呢!长沙人嘴巴一撇,诸葛亮是哪个?诸葛亮算么子!

  我刚做记者那两年,在长沙的社区里跑,跟正宗老长沙打交道,他们喜欢跟我策,所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的一分一秒,就像他嘴巴里一个接一个汉字,这个进来,那个出去,射箭一样地飞掉。

  有个同事刚好也是老长沙,他大我10多岁,算得上老江湖。他跟我说:做新闻就是策,话策完了,新闻也就做出来了。那时节跑社会新闻,找线索是个大问题,该老兄却从来不为无米之炊,每天坐在办公室,打开电脑上网,还没流行用QQ,他就登陆内部论坛,跟一帮同事天南海北,稿子却源源不断。这可是比空瓶子也能喝出烈酒更高的本领啊!我怀疑他有秘偏方之类,他也不做声,神情颇为不屑,仿佛如此雕虫小技,压根就不值得渲染,说:明天我带你去见识见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4-28 11:20 |只看该作者

  第二天快下班了,老兄叫上我,打个车,飞也似地跑到省妇联的挂权益保护牌子的办公室,一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开场白,马上就找到一个受害妇女来投诉。老兄是个喜欢说话懒得动手的人,于是他导演一样,马上换副悲剧加同情的脸,跟受害妇女神策起来。等老兄的嘴巴收工了,我的本子也记满了,一篇绝妙好新闻,也就水米俱备,只等烧熟了吃。如此配合者三,省事省心不少,其他同事莫名就里,青发搔更短,腿跑得更细,老兄常独自偷笑。

  老兄对每个月拿个五六千块颇为不屑,他跟我说:这还不够吃夜宵。某次他跟我说:咱们报社某某某吹嘘自己有钱,鸟!老子是见过大钱的,以前每次过手的钱都有几千万,懒得用麻袋提,全放到一张卡里了!某某某那点钱?只够塞牙缝!这话说得让人满心狐疑。但后来他带我去一家茶楼,喝200多块一杯的铁观音,说更加大得没边的牛气话。临走时告诉我:这家茶楼就是你老兄我开的!果然,做记者没几个月,该老兄就突然消失。再次见到时,他已在某大文化公司做了总经理,果然接了一家几个亿的项目,但这次私下见面,他请我吃4块的盒饭了,话就更加没边,从国际到国内,不超过10个人可以放到眼里。他一声喟叹:问天下还有几人?诸公碌碌皆余子!

  老长沙都经历过革命。国际自人类开始说话,信息无时不刻在搞革命,后来发明了一个新行当,叫做广告业。广告当然对你的口味,但最对是长沙人口味。在长沙人看来,人生在世,就一广告:说话是用语言在空气里做流动的广告,街头广告等于将人的嘴巴固定在墙壁上。用哲学家的话讲:天下事物,莫不处身广告之中。所以溜一眼长沙街头广告,等于看见全长沙的嘴巴。

  将金条讲成稻草,那是两千年前的人。老子及他的学生,相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说话像个穿补巴的乞丐,看上去老实又可怜,人恨不能多周济他。但长沙的乞丐都装得像个达人,他们指点江山,鄙夷天下,一边讨钱,不忘讨论宋庆龄。黄兴路步行街几个铜像前,常飘荡这类声音。君子固穷,他至少还可以用嘴巴来兼济天下。

  是的,天下。

  长沙人打广告不写"天下",等于美国人眼里没有华盛顿,法国人墙上失去拿破仑,中国人嘴里不谈毛泽东,那都是不敢想象的事。让长沙人将"天下"换成中国,等于去洗脚城被小妹按了脑袋,去酒吧蹦迪结果听了轻音乐,那是不可思议的事。不可能的舒服与可能的不舒服,敢想象的与不可思议的,总之都是不可能发生的。

  长沙跟北京比城市,那好比蚂蚁比大象。但大象有可能被蚂蚁绊倒,那得看蚂蚁是否在打哈欠。长沙人打个哈欠,整个湘江水便成了东风里的飘带,东风万里鲜花开放湘江像太平洋。从长沙人口里有了天下,他们都成了太平洋里广告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4-28 11:20 |只看该作者

  记得相声大师马季曾发明个"宇宙牌"香烟,北京人眼里,宇宙大象那么大。长沙人嘴里,大象固然不小,但比过大象,则是嘴里乾坤,号曰"天下"。到长沙你想打广告,一句超过3个字,还没点到"领袖、天下、民心",借《大腕》的话说,你都不好意思说出口。"不吹最牛,只要最大",这是长沙版人生观。但抱歉广告版面过于小气,长沙人抓紧简称之"领天民"。看不懂去翻古汉语词典,帮添加词条新义:"领导全天下的人民"。

  即使离长沙几百里的边远山区,在市中心挂广告也会说:英雄不问出处。其实是问不得出处,昨天还在耕田嘛!你以为大有来头,其实先封了你的口。但你冒失问了,结果被一番神策,你更加自讨苦吃,被搞得云深不知处。你再过细看下,墙壁上几个威风凛凛的大字,难道不正在张大嘴巴,专门冲着来吓你这个小老百姓?

  长沙人眼里没几个人,广告里人没有几个,嘴巴里出来更加没有人。我做记者那阵,谈的女朋友家在坡子街,是土生土长的长沙人。02年时她第一次出差到北京,回来后跟我说:北方的人都是木鱼脑壳,反应十分迟钝,你急得死他还没开窍。最后她跟母亲结论,中国还只有长沙最好。然后又一起怀疑:中国首都为何从长沙改到北京?答案是长沙人宽宏大量,懒得跟小气的北京人计较。她的外婆家就在兴汉门,据说跟大画家李立是邻居,每次说起李立,今天被多少人前来求他写字了,明天又要到哪个国家帮人写字了,张嘴说来,如数家珍,直到让你误会,李立或者就是她一家人。其实她们都一点不懂画画的,到了这里是货真价实的"长沙不里手"。

  既然还要做"长沙里手",老长沙跟老长沙的子孙,见面神策就要上演一幕好戏。01年时记得长沙中山路有家叫荷东的酒吧,都是一些以里手自居的青年,在里面蹦迪。里面火气盛,嘴巴话就多,三句话不对头,拳脚就动起来。那时长沙到了不打架酒吧就没生意的地步。但长沙人更乐意做个打架指挥家,人家两个像斗红眼的公鸡,有满哥作壁上观,在边上大喊:打上面!打下面!打中间!手脚并用,声情并茂,幸灾乐祸,惟恐天下不乱。人家打得血花四溅,他看得眼冒金星,当这是不掏门票的斗牛场。可见嘴巴能用上的力太小,远不足以消耗掉长沙人的旺盛精力,他们更愿意动口动手,手脚并用,来显得自己言语跟行动都是巨人。

  去年北京有几个兄弟,都是二十年后可望晋级省部级别的,慕长沙酒吧声名而来,可怜酒吧门徘徊,不照北京有人来,犹豫再四,还是担心手脚伤与口水,带着长沙的遗憾,忧郁地回到京城。我后来想起,忘了带他们去湖大堕落街,至少几根辣椒,还能带点回味,不会这么落落寡味。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4-28 11:21 |只看该作者


  孔子说:君子敏于行而慎于言。这是告诉人多做事,少说话。又说:君子敏于行,讷于言。等于告诫人:多干活,闭上嘴。两句话一直被当作中国人的人生信条。湘潭人毛泽东很喜欢,马上拿来用,叫女儿"李讷",还发明一句话:实事求是。但长沙人不会慎于言,就无从讷于言,顶多是敏于行敏于言。如果人除了吃饭可以长胖之外吃话也可以长胖,那么09年里全球再怎么金融危机,也只可以饿到中国与世界其他人,绝对饿不到长沙人。所谓"今年不怕饿,全凭嘴一张"。

  其实说到嘴巴,你再去打开地图,可以看到:北京像是中国这只雄鸡的嘴巴,长沙正是湖南这颗人脑的嘴巴。虽然长得有点歪。我猜测:鸡的嘴巴是用来吃米的,所以中国人跟外国人打交道,就是多赚外汇多吃米,用长沙话说,就是有很多米米;但人的嘴巴多是只用来说话的,所以长沙人就不顾产米,总是话多,而且说后就忘,到最后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说了什么,嘴巴像架专做无用功的永动机。

  说到这里,长沙人眼珠子骨碌一转,意识到再看下去,后果严重:一拍脑袋,啊耶!拐了场哒!冇搞头啦!撤!
  想起好多年前,湖南电视台笑逐颜开给汪涵办了个《越策越开心》,几年下来,汪涵嘴巴讲干了,湖南人脸都笑麻了,外省人身全笑僵了,硕果仅存的快乐,也都被笑得肥皂泡一样炸掉了;骑马下不来,策马扬鞭不打仗,越策越烦恼,越策越不开心,汪涵脑子一泛,好家伙,越策越开心。四下寻思,见好踏上《天天向上》,从此每天可以好好学习,如今他心里踏实多了。

  如果有人看到这里还想说:长沙人贫嘴。我第一个不答应。这不仅是我已名正言顺地成了地道的长沙人。岁月流转,浪花起灭,10年弹指挥间,我如今身边的长沙朋友,多是半路杀进来,已鲜有土生土长的长沙人。

  老长沙都到哪里去了呢?我很怀念他们。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4-28 11:22 |只看该作者
第6节:土气湘潭(1)


  土气湘潭

  湘潭人的舌头尖厚些,声音出来后,总像拳头擂在沙发上。因为声音尖而清给人以时尚感,所以落音重而钝就让人感到土老冒。湘潭人不会在意自己老土,依然大街小巷地翻卷槟榔,乐得自己就是一个俗人。

  据说要认出城市,最好的方式是嗅,闻一下味道就知道;以这个方法闻湘潭,鼻子里缭绕的,怕都全是土气。

  偌大一个湘潭城,其实是农村的放大版。城市的高楼,也正是农村平房的叠加版;湘潭城的道路,恰好是农村土路的拓宽版;生活在里面的湘潭人,是刚换上了市民服的农民。

  湘潭是我高中毕业继深圳之后生活的第二个城市。当在湘潭的时光与一段青春的记忆如此血肉交融,我发现湘潭味道深入骨髓,我稍一回味它就如身体,熟悉到已无须触摸,甚至无须再闻。

  随手扇一下湘潭,你就可以说闻到槟榔味道。湘潭人不分场合、时间,口里随时翻卷槟榔,腮帮子肌肉一紧一松。所以湘潭人说话,口里也像是含了一颗槟榔。跟长沙人说同一句话,你会发现,湘潭人的舌头尖厚些,声音出来后,总像拳头擂在沙发上。因为声音尖而清给人以时尚感,所以落音重而钝就让人感到土老冒。湘潭人不会在意自己老土,依然大街小巷地翻卷槟榔,乐得自己就是一个俗人。

  湖南人走到哪都让人发现俗气,湘潭人是衣角带的风都流淌俗气。他们本来舌头就厚,卷颗槟榔再翻动舌头吐话,那已是厚上加厚。用池莉小说《烦恼人生》一个人名来形容,就是印加厚。黄天厚土,背朝太阳。湘潭人这一形象,在我们印象里进一步加厚。

  我在湘潭一家报社实习那年,某次报社获了市里一个奖,副总编辑一高兴,请客!记者编辑们烫一壶浑浊的米酒,一群人在一条颠簸的水泥路上穿梭,我闻到巷子里尽是烟火味,看头顶平房凋敝,像毛主席时代的遗物。在一家跟农村差不多的土桌子前打牌,烟雾缭绕,声音交加,麻将花牌,雾里看花。但他们都修得一双火眼,摸牌即发,炮声连连,男记者吆喝,女编辑尖叫,整盘麻局高潮迭起,其快乐不足为外人道。我一直弄不明白,他们为啥转弯抹角,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委婉找到这么个比大学生宿舍还对不住人的俗地方?后来想通了,一帮文化人,只有这地方有气氛,来感觉。换了五星大酒店,他们摸麻放炮,不喊不叫,不哭不闹,生不如死。他们俗出生活的本色,让人感到率真与纯粹。

  回忆一下,比土屋子更俗,还只有槟榔。长沙人也爱吃槟榔,但也就像广告里说的,爱冲动,爱诱惑,A感觉。很小资,让人感到秀气,根本缺少湘潭人的黄天厚土气。

  我头一次领教湘潭槟榔是98年。那次去市里玩,中午在中心站搭14路车回,夏日炎热,人欲昏昏,一个湘乡的朋友,随手递来一颗槟榔,说可以提神。我放在口里咀嚼不到两分钟,突然感到头已眩晕。车上一路颠簸,我试图站起来,才发现浑身绵软,像醉了酒,力不从心。车到站后,已过半小时,槟榔劲道已消,我才得以按时下车。那次后我才明白,湘潭人吃槟榔的俗,是有农民胳膊一样的劲。

  有人说湘潭的槟榔里放过敌敌畏,据说农药放到越多,槟榔嚼起来越有劲,这话让人听得毛骨悚然。湖南人不怕死是真话,湘潭人不怕死是实话。湘潭人毛泽东写文章说:这世界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他又进一步借老子的话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电视剧《恰同学少年》里说,毛泽东上湖南第一师范时,虽然文采风流,但排在第一,且无第二人能及的,却是胆性。第一师范校长孔昭绶在当时的校志中,由衷评价说:毛泽东通身是胆!等于说,毛主席是中国人的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4-28 11:22 |只看该作者

  我就想:槟榔是否能锻炼人的胆量?这个听上去有点荒唐,所以我像不确定湘潭的槟榔放了农药一样无知。但我想湘潭人土气与不怕死,却一定与槟榔有扯不清的关系。

  槟榔本来是产于海南,却不知为何到了湖南?这与湖南地处湿热,寒气过重应该有关。与槟榔像姑娘一样并肩平坐的,就是辣椒。但辣椒是道天下最香的菜,进得厨房,出得厅堂,漫步地球村,可以上T台。槟榔就只好是个不登大雅之堂的俗物,像古时候虽则让男人受用,但却拿不出手的小妾,仅供本土私下交流。

  俗物入口,必有俗话。我在湘潭时听来的头一句当地俗语,是"龙牌酱油灯芯糕,砣砣妹子任你挑"。这话听上去也像农村特产,很土气。土气之外,尤其让人瞠目结舌,是湘潭三大特产,砣砣妹子算一个。我曾问:什么叫砣砣妹子?湘潭人答:是长得像秤砣一样的女孩子。她们个子都比较矮小,身材上小下大,葫芦形状。如果说女人是一个城市时尚的急先锋,那么湘潭女人的这个形象,你怎么也想象不成时尚。这样的女人,都是居家教子的好苗子,不是长沙人动不动就"画的胡子"、"驮的腿子"。

  长沙男人谈女子很有一手,因为长沙女子手脸都过关。打个比方,长沙的女子像辣椒,形态修长,看着漂亮,吃得辣心;湘潭的女子像槟榔,分量实沉,看着一团,吃得醉心。就是没有时尚女人那么多弯弯肠子,放在家里与放在外面一样放心。所以砣砣妹子更像是一个乡里妹子,或者干脆说是刚洗脚上岸的村姑。

  如果说从砣砣妹子身上闻到的是湘潭人外形上的土气,那么湘潭人五花八门的方言,就更让人笔直地相信,那些非再翻译过来根本就如天书的话,都是从庄稼的叶子里直接冒出来,被风刮得四处碰撞后的原始音。我有一些湘乡的同学,他们开老乡会,叽里呱啦一通,我从来没听懂过一句。有同学很气愤,称湘乡话是"鸟语"。但这已是骂人,于是再发明一个新词:"日语"。但只要看过电影的人,没有谁听不懂日本鬼子的"米西米西"、"哟西哟西",所以湘乡话比鬼子的话还要难懂。郁闷不过的是,同为中国人,我们眼睁睁看着他们谈笑风生,自己莫名所以。

  湘潭人方言的土气不说,还在于他们乡音顽强,从来不可更改。我曾听过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录音,他的湘乡话已经很接近湘潭话,但说到"月日"、"委员",他的方言又成了天音。如果不是中国人听惯了,凭意思去猜测,能得个八九不离十,他们的土老冒话,怕真的永远走不出湘潭的土地了。

  而到了湘潭农村,他们各自独门独户的房子,清一色干脆就是土地的颜色,土地的气味。如果说湘潭的城市像农村,那么湘潭的农村最像中国农村,是以,湘潭的农民也最像中国农民。就我到过的湘潭农家,今天居然还有祠堂之类,灵堂简陋到一张古旧黑框照片,几缕香烟,桌子年远古旧,遥见青灯黄卷,像是清朝的尾声。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4-28 11:23 |只看该作者

  大致正是因为湘潭的土地比较恶,难得产出像样的庄稼,获得满意的收成,所以湘潭人与土地奋斗的积极性都很高。我去过湖南绝大部分地方,发现论土地的贫瘠,大约只有嘉禾与之相提并论。湘潭城餐馆,从装修到菜味,都能嗅到农村的过渡色。

  但也正是这样的土地,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精神上有了无可比拟的执著与顽强。用湖南话说,就是"拗"。说得文雅点,就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已经相信,任何人,只要有湘潭人的这股劲,在这个地球上,已经没有做不成的事。

  写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归纳:只有土气的外形,方能有土气的精神。外形之于精神,从来都彻底矛盾。土气如农民,总让一些人瞧不上;土气有精神,天下人从来不敢小瞧。中国人若有小瞧湘潭的,不是说笑话,就是讲醉话。湖南多出伟人,而湘潭是伟人镜像群中的焦点。据说以湘潭为圆心,以100公里为半径,在湖南的土地上划个圈,新中国有400多个大人物,全部被囊括进去。这一发现,简直让人震惊。中国的前途与命运,很长一段时间,就是被这块土地完全主宰了沉浮。

  凡出人物的土地,必有不平凡的民间。关于湘潭民间的土气,我在那实习期间,曾随文化局去过,有幸得以亲身体会。那次是一个本土的戏班子,搞了个文化下乡。那些唱花鼓戏的生旦将打扮一化妆,周边就围满老百姓。一个土不拉叽的晒谷场,唱戏的唱得欢,看戏的看得乐,敲锣的敲得快,打鼓的打得响,整个就像咸与演戏。看他们土气的衣着,个个都是大老粗。但他们锣鼓一响,大戏一唱,就像是都通了艺术。

  我后来逐渐领悟到:为什么新中国搞得像农村?毛主席的湘潭最农村。为什么毛主席的诗写得那么好?这里的民间都尊重艺术。文化气氛很重要,民间世俗的文化场,对个人的影响,比学校要大过10倍。古人说:7岁看终生。一个人一生的潜质,在草根民间已经定了,毛泽东读书,过目成诵,其领悟力之强,历史以来,难有人及;但就这样一个大知识分子,他常以老粗自喻,又爱借农民自况。可见湘潭的农村生活,从小一点一滴,全融进了他的血肉。他无人能比的意志力,根源来自湘潭民间的土气。

  到这里,形神都被勾勒了一番模样,湘潭人在我们脑海,也就清晰起来。

  中国的城市如果来一个类比,上海就像一个时尚的姑娘,脱离人间一切世俗烟火,有点飘渺的仙气;长沙则像一个传统与现代边缘的少妇,在居家的柴米油盐中不忘描眉,打扮出几分妖娆;湘潭更像她俗语里的那个村姑,与粉黛绝缘,以江河为镜,以青山作手,有时随意照看一下,撂几缕头发,然后按自己的想法生活。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4-28 11:23 |只看该作者

  中国有不少省的城市土气,但比不过湖南的土气;湖南有不少城市也土气,但比不过湘潭土气。湘潭人举重若轻地做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或许还有许多其他精神特质,但以我的切身体会看来,他们所有性格中的根子,都源于这个土气。

  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土气本身就是一种内圣外王的精神特质。湘潭人彭德怀是彻底的大老粗,并无多少文化的熏陶,他可作土气湘潭代言人。他性情梗直,敢说敢言,从一个自小讨饭的人,竖起造反的大旗,一路猛打猛冲,无所畏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要湘潭人高高在上,那只有长沙人做得到。湘潭人土,他们内衣外穿,摆明来土。因为姿态极低,躺着比站着还高,所以他们站着,永远不存在倒。但想站到湘潭人头上,等于将自己放到火上。土气的湘潭人,最大的本领,就是将一切压在他们头上的人,统统地烤熟了吃。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说的正是湘潭性格。

  土气的人让人害怕,让人敬畏,因为他们扎根土地,不虚飘,不浮华,不装神弄鬼,不打妄语,他们都有很执著的人生追求,他们一旦认定的事,哪怕难于上青天,他们也要用斧头伐木,做成一座通天塔,爬到青天最高层。

  人性复杂,性格有时又十分奇妙:洋气的人,多是金玉其外,看得吃不得。最土气的人,却最浪漫,最富于想象力。他们想人所不敢想,做人所不敢做,慷慨大气,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像今天这太过于现代的社会,里面太过于时髦的人,最大的庸常,首先是想象力庸常。他们离土地越远,离云里雾里越近;离本来的人越远,离机器人也就越近。

  也正是湘潭人这个土掉渣的执著,让湖南人有了一个性格:犟脾气,认定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湖南人霸蛮,文化人形容说:头撞南墙也不回。这句话说得生猛,却不文雅。更早是屈原的雅致说法:吾九死而不悔。

  不回,也不悔。湖南骡子也就被叫出来了。(据说叫骡子的本意,骡是驴与马的杂交,而湖南人多是外地迁入,杂交现象频繁。)骡子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难,自然有许多优点。湖南人以此自况,心中享用如鱼饮水。然而且慢,两个都执著的湘潭骡子,不巧碰到一块,又发生争执了呢?……

  真得跪地泣天:我的黄天老爷啊!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湘潭人没有高兴太早,但也不能高兴多久。今天说一地人土气,仿佛已成不给面子的事,他们四面,都是摩登时代。但任何一道面子,都是自己给的。所谓自强者胜,举凡地球村,任何一种性格,都是有好有坏。不存在绝对美妙性格,没有完美的人。土气湘潭人,逃不过自然法则。他们同样是大全大缺之人。

  在我看来,与土气比较,时尚与摩登只是人间的一道花边。世界上许多事情,一旦时尚起来,摩登起来,就越飘越远,越飘越轻,越飘越找不着北,如风扶垂柳,十分无力。

  多年来,每当我闻到生命无法承受之轻的味道,我就想到快去湘潭生活上一段。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4-28 11:24 |只看该作者
第10节:书生衡阳(1)


  书生衡阳

  衡阳人也倔强,但不会一头撞死在南墙。书生每到关键时刻,总会软下心来,被自己的道理感化。当一个人被书香感化,他就不是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而是取经归来的孙大圣。

  虽然老家就在衡阳,但我并不太了解。衡阳在我脑海里的模样,就是一个翩翩书生的形象。而这也只是作为衡阳人的一个直觉。

  第一次读到书香气的衡阳,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从此知道了"衡阳雁"。雁是个很文化的形象,鸿雁传书,有点飘逸感。我后来发现,这个感觉,如雁过之风,拂在每一个衡阳人的脸上,飘荡回旋在他们身上。

  衡阳与邵阳隔壁。我了解邵阳,因为我的奶奶是邵阳人,我有许多邵阳亲戚。衡阳人也彪悍,做起事来,打起架来,让人感到民风不古。但拿不陌生的邵阳跟熟悉的衡阳比较,衡阳人没有那样彪悍。衡阳人在邵阳人面前装彪悍,等于一篮子鸡蛋不知天高地厚,要跟花岗岩石头去打架。鸡蛋壳虽然头皮也硬,但地球村的人都知道,那里面是银样蜡枪头,碰到石头就瘫痪了。

  血性的湖南人,都有点冲动和莽撞,他们的交往方式,三句话不同堂,先打一架再说。但衡阳人的血性里,始终荡漾着一股书生意气,缺点那么凶悍、强劲。比如衡阳人会说"师夷长技以服夷"之类。但邵阳人"制夷"的手腕,衡阳人说不出来。以"制夷"的手来打比方,邵阳人像只辣手,衡阳人顶多只算狠手。

  我有时想起我们的老乡,非常痛快地写诗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两句被选进小学课本的诗,鼓动过13亿中国人。但没有人去想,这原来是十足的书生诗。整首诗里,你可以看到书生高远情怀,但你读不到力与蛮。最后一句,虽然给人希望,但也让人无奈。书生说话做事,多半是吓人的。用鲁迅的话说,我儿子18年后要打死他儿子,口头报复也算得报复之一种。当然对那些被吓大的人,这句书生造反的话,还是可以让他们提心吊胆几天。但对照读浏阳人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种对比就异常强烈。衡阳人的书生气,远不是浏阳人的勇武。浏阳人的豪气、大气、猛气,义无反顾,决绝不回,衡阳人学不来,跟不像,当然也没有人学,所以用来作比。

  所以放在省内,衡阳人越看越像个纯粹书生。湘潭人毛泽东写诗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8个字画活了衡阳人。有血性的书生,手不能提三尺之剑,脚不能跨千里之马,只有凭借一腔热血,满肚子经书才华,在那里指点江山,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4-28 11:24 |只看该作者

  从衡阳走出去的武人,也显得迥异于其他13个市。从小长在衡阳,我读高中时,听得衡阳有武馆。有段时间,我住在祁东大街,某个巷子里住着几个人,专门收钱教人打架。据说某人还编了一首歌,叫"湘南武馆练过武,神龙歌城嗨过舞;天下英雄皆入土,祁东崽儿就是虎。"最后一句是吹牛。10年前,常德汉寿有个叫万友武馆,广告打得满世界都是,人没几把刷子,也不敢向天下人摆擂台。文死谏,武死战,我还没听过家乡人向万友武馆叫板的,估计是不敢。衡阳人习武,顶多是用来健身,相当于今天男人借桶子腰做瑜伽,女人晃动柳腰做有氧体操。架把儿好看倒是真的。

  所以:当衡阳人跟天下人谈学问,地球村的人都不作声了,衡阳人转行去炫耀武力,等于老虎在猴子面前夸口比爬树,天下人都笑了。我对这点感受切身,我的父亲也是习武之人,他出去闯荡江湖,人碰之必倒。但他许多时候,靠的也是技巧,不是蛮力。在武师面前比蛮力,等于到李连杰面前比拳脚,他拿不出手,也做不到。

  书生高远,土气蛮猛。正是这种性格上的差异,让书生的衡阳,跟霸道而土气的湘潭,两地人的相处互补,非常契合。湘潭人毛泽东与10大元帅的关系,一直最融洽的正是衡阳人罗荣桓。毛泽东惟一在他去世后专门写了诗,留恋之情溢于眼角眉间: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毛泽东一生,说话很情绪,早年读书时,同学易永畦死了,他也说: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当然写诗有夸张,不能抠字。但罗荣桓可以看作再生的易永畦。男人之间的兄弟情谊,战友情怀,最后一句,深过千尺的桃花潭水。

  湖南人都骡子脾气,倔强不屈,从不认输。这害苦了湖南人。我们看曾国藩跟左宗棠,那都是一等一的人物。内心里说,曾国藩最佩服左宗棠,当然不因那句"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左宗棠死心塌地佩服的人,恐怕也只有曾国藩。看左宗棠送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但到了平日嘴巴里,他们说出来的,全是心里的反话。他们以嘲笑对方为荣,以打击对手为乐。曾左意气,因为他们的骡子脾气,差不多可以收作成语。这是湖南人内斗的要命伤。

  书生意气的衡阳,没有这个内伤。对比湘潭人,我们看到,他们霸道而土气,个个认死理,认为自己是对的,就要坚持到底。所以毛泽东跟彭德怀,他们都是认真、踏实、执著的人,没有谁不是一片好心,但仍一直摩摩擦擦,没有谁会让谁、服气谁。据说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还直来直去,称他"老毛",横竖转不过弯,改不了口。这也是地域性格造成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4-28 11:25 |只看该作者

  衡阳人也倔强,但不会一头撞死在南墙。不是说衡阳人比湘潭人聪明,主要还是性格没有那么坚硬。书生每到关键时刻,总会软下心来,被自己的道理感化。当一个人被书香感化,他就不是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而是取经归来的孙大圣。

  我们看到:衡阳有座山,山叫南岳山,衡阳有个庙,庙叫南岳庙。从前,山上有许多和尚,当然也住有道士,同时包括许多文化名人。他们来到山下,抬头望见72峰,群山连绵,巅连五岭,山高仙风大,庙深学问多。庙里的学问,经过仙风吹拂,像孔子说的君子之德。君子之德的风,吹着小老百姓头上的草,方向马上朝着一边倒。这就是文化的感召力。

  有文化的衡阳书生,跟无论有无文化,但一定既土又猛、既智又勇的湘潭人,都容易做朋友。说到地域性格互补,相辅相成,今天我们看衡阳人、著名作家唐浩明对湘乡(今属湘潭)人曾国藩青睐有加,称之为"异代知己",相亲相爱得像一个人,同样正是这个原因。他们像两颗齿轮,可以最严丝密缝地咬合,最融洽地贴近。两人一个做事,一个写做事,一个打架,一个敲锣,是南方版的绝妙"二人转"。

  衡阳人像书生,固然跟南岳山的香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我想衡阳人的书生性格,跟王船山这位伟大人物有莫大关系。船山先生是位了不起的大人物,毛泽东年轻时代对他崇拜得不得了,他对毛泽东的影响也大得不得了。(有学者分析,王船山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大致通过两条路。第一条是:"王船山--谭嗣同--杨昌济--毛泽东";第二条是:"王船山--曾国藩--杨昌济--毛泽东。")三十三岁以后,王船山就开始"栖伏林谷,随地托迹",甚至变姓名为徭人以避世,刻苦研究,勤恳著述,垂四十年,始终未剃发。这是一个孤高耿介的人。王船山虽然也起义,反清复明,没有成功。为什么没成?一切因为书生。书生造反,10年不成。徐敬业反武则天,一纸檄文,让武则天不怒反笑,抚掌揣摩,爱之入骨,也就这个道理。王船山晚年读书,更加有点隐然飘逸。我看他的画像,脸上骨头消瘦,像青灯下熬的夜,眼睛深刻凹进,放到今天就得带玻璃底,怎么看都怎么像是书生。事实上,他正是历史中国知识分子中稀有的人物。

  追溯更早,衡阳闻名天下,所在是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与岳麓书院同时驰名于外。时衡州名士李宽在石鼓山寻真观旁结庐读书。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邑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为衡州学者讲学之所。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赐额"石鼓书院",与睢阳、白鹿洞、岳麓书院并称全国四大书院。经唐、宋、元、明、清各朝,书院屡经扩建修葺,韩愈、周敦颐、朱熹、张栻、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接踵至此,或讲学授徒,或赋诗作记,或题壁刻碑,或寻幽览胜。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4-28 11:25 |只看该作者

  我对石鼓书院殊无多少印象,只有高中期间,有几个人声称是石鼓诗社,到处去学校拉人。这大概就是书院的影响力。我对岳麓书院,熟悉程度高过家乡的书院,所以书生衡阳,更大程度上乃是因为,一切湖南人身上多有书生气,而衡阳更加明显。

  从历史的衡阳人身上,看文人武人,官员平民,挑夫卖担,引车卖浆,如过江之鲫。书生形象虽然千差万别,但我以为,他们身上都有几个显然的共同处:翩然飘逸。

  这个特性一直延续了下来。在长沙,衡阳人的新闻圈里有个老乡会,我曾参加过几次,之中不少做了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的头儿。跟衡阳老乡们在一起,那种气味,正是翩然飘逸的书生味;对应的衡阳人的激情与血性,也是夏明翰味。即使不见面,隔一堵墙听碰杯,都能让人闻出是衡阳味。

  衡阳书生味演变而来,民间曾流传一句话,叫"衡阳人半边脸"。这句话版本流俗,我一直弄不太明白意思,猜想是衡阳人立场不坚定。书生天性中有软弱性,举起左手打右边的人,举其右手打左边的人,自己时刻站在中间。书生的好处是具备包容心、会生活,缺点是做大事没有心理素质。所以"火车好坐,衡阳难过",根本是个伪命题。

  我有一个衡阳老乡,他一直在政府部门,他是个对古代文化入迷的人,所以许多时间,都钻进了纸堆里去。某次我回到衡阳,他跟我谈起天来,噼里啪啦,一肚子埋怨的话,将家乡说成脏乱差的名词。待到下午进了南岳,他又觉得衡阳天下第一,说自己要离开衡阳,这辈子都活不了。爱恨交织的衡阳,化作书生饭后闲聊,落成三两句斑驳文章。

  就像岳麓山是天下湖南人的精神家园,南岳衡山是地球村里衡阳人的心灵家园。衡阳人只有从南岳走下来,才会将一腹牢骚,几缕愁肠,付诸袅袅香烟,对故园复感到如此热爱。

  衡山是中国五大山,也是湖南的门面山,名气又盖过岳麓山。所以,我一直疑惑,衡阳没有成为湖南的省会。

  衡山所以出名,不因任何其他,它根本就是一座文化山。论高度,衡山远不如郴州的莽山。07年我到郴州,当地官员有点落寞,只好比较说:衡山的意义全在文化。中国历史,但凡都城、省会,首选之地,因为文化。洛阳、长安因定都而名,定都让它们更有文化。

  书生衡阳的形象,更主要的是因为:衡山也是湖南人的文化发源地。

  衡山七十二峰,岳麓山只是衡山的脚。但岳麓山却成了湖南的中心。衡阳处身湖南的中间,也是湖南的南大门,像湖南这颗脑袋上的鼻子,掌握着呼吸。它的重要性如同呼吸,一秒也不能停止。而且,湖南用一句话说,就是八百里南岳,八百里洞庭。洞庭湖产鱼,南岳田出米。鱼米之乡,鱼是菜,是配料;米是饭,是主食。按中国的文化传统,山是父亲,是刚强与主宰的,水是母亲,是温顺与跟从的。这一切无论从地利、人和,还是从文化、发展,都有理由让衡阳成为省会。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4-28 11:25 |只看该作者


  但衡阳到底没有成为省会,可能跟衡阳的书生意气太浓了点有关。当然省会的事情,跟历史封建建郡也有关,比如长沙早在秦时就已建郡,但这已不是本文要说的了。姑备一说,供闲考。

  在湖南这块火辣的土地上,置身彪悍、勇猛、刚烈中,书生衡阳偏向灵秀。灵秀也算得上衡阳人的特质。"雁城"的名字,据说来自于"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的传说。与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之句比较,不那么大气、果敢,依然是多情与灵秀。南岳给外人的印象,同样不是大气、雄浑,却也是"独秀"。秀,无论是内秀还是外秀,都是只有书生身上才会散发出来的独特气味。

  书生固然不少缺点。比如除了"秀才造反造坏自家胳膊,只会拿本主义书天真地喊"之外,不是全无好处。要真发现书生衡阳的好处,我们不妨将湖南这颗脑袋再放眼细看。比较来说,衡阳不是湘西那么自然人性的道家气息,也不是长沙、湘潭那样火热、滚烫的儒家俗气,而是辍乎二者之间,巍巍然自成一风格气度:积极入世,超脱生活。

  我在老家有许多朋友,他们都以读书著名,也全靠了这个本领闯荡地球村。我以为,衡阳的书生气息,在湖南所有的文化中,包容性最好。印证的事实,南岳山上儒释道可以并存,大家同时开讲,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推而言之,衡阳可以将14个城市的性格调和,而不至于反差过大。湖南人内部摩擦多,无端消耗许多精力,它需要一种性格统领。前面说了,书生软弱,所以包容。包容者,泰山不让土壤,江河不择细流,江海能为百谷王(往)。这也是书生与感觉尖锐、眼口心都不能容人的文人一个最根本的区别。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4-28 11:27 |只看该作者
第15节:手掌常德(1)


  手掌常德

  但很快街坊邻居就将湖北人搞成了陪衬:三个湖北佬,抵不上一个常德佬。这传说颇像《诗经》惯用的比兴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通俗地说,就像诸葛亮被三顾茅庐前刘备一路所闻。

  我刚到长沙那几年,听得多的却是常德人。当然不是说:老长沙都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纷纷去到美国、北京,弄得如今满城尽是常德人。但常德人占据了长沙人的天下,却是无论看街上人头,还是去政府办事握手,都是可以看到,或感觉得到的现实。

  我某次无意间听到一帮子人吹牛,一人说湖北人厉害。坊间传说一句话:天上有只九头鸟,地上有个湖北佬。湖北人也一直将这句话当作名片,近年注册了漫天飞的九头鸟公司,弄得像当今人见面发名片一样,明片成了暗片,弄不好还成了"诈片"。

  但很快街坊邻居就将湖北人搞成了陪衬。因为后面还有两句:三个湖北佬,抵不上一个常德佬。这传说颇像《诗经》惯用的比兴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通俗地说,就像诸葛亮被三顾茅庐前刘备一路所闻。

  我头一次了解常德,是03年时《今日女报》的一次策划。那时我受命做一个"湖湘文化"系列报道,就是"文化通俗版",想办法将几个人看得懂的文字,写成6700万人读上去像吃饭一样容易的报道。常德成了我去的第一站。当时社会纷纷在传闻"常德现象"。

  被搞成现象可不得了。99年中国有"余秋雨现象",结果他就成了中学教材。

  那次我听来两个词语。官方的说法,常德文化是"厚德载物";民间的说法,常德文化是"追求完美"。走在湖南的大街小巷,常德人不需要闻,只要看一眼就能分辨。他们的外表,给人第一印象,都是十分稳健。玩笑地说,就是他们"都长着一张很主流意识的脸"。常德人很适合做官,也挺能做官,据说湖南省厅局以上的官员,常德人占了一半。哪怕只是空穴来风,这已足够吓人。我03年在常德一个农村,当地人津津乐道地告诉我,他们单是某个村,处级干部就出了20多个。这说出来确实已经吓人。他们带我走到常德诗墙,跟沅江一起顺流,不知走了其几多里。在今天这个欲望火辣,文化一边稍息的时代,还能看到如此高雅的政府行为,我在心底里感到尊敬。

  常德人许多在外闯荡,而他们一走出常德,又多是人物,一个不大的湖南,几乎就是放大的常德城。以中国之大,地球村之辽,四处都可碰到常德人忙碌的身影,我对此曾十分困惑不解。难道这个地方水土好,人一生出来智力就高过别人?

  这话被跟我谈天的常德人自己否定了。他们自己认为,常德人如今搞得这么红火,靠的还是文化。因为每个常德人都在"追求完美"。

  在我跟湖南人的交道中,常德人最迥然不同的一点,是他们几乎从不意气,或者说情绪化。他们的理性将情绪控制得服服帖帖。这一点在湖南人中几乎不可想象。如果我们跟邵阳人打交道,他们就很哥们义气,跟你好就是铁哥们,随时两肋插刀,脑袋可以借给你做板凳;如果一旦闹翻了,让他觉得伤了心,他会毅然决然弃你而去,或者以毁灭性代价,给你以致命打击。换了常德人,他们就不会这样表情。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就是"追求完美",换句话说叫"精明"。我身边一些朋友,有常德人跟邵阳人站一起,果真就有摩擦。邵阳人喊打喊杀,常德人说莫急莫生气,三下两下也就摸顺了。两地人处理同一事情的方式,反差实在太大,算得上湖南地域性格两个极端。

  理性到不偏不倚,我感到常德人骨子里相信的还是"中庸之道"。

  但当你跟常德人交道,以为他们都是不温不火,那就错得比较彻底。常德人的血都是火热的,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都是一股劲道。这让他们不偏不倚地追求完美,却压根就不是中国传统说法上的中庸。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3-4-28 11:27 |只看该作者


  湖南有句俗语,叫"常德德山山有德",我感觉到的常德味道,确实有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好像有一种不约而同的力,让这里的人都遵循一种规矩,特别看重个人的修身。每个人都在想着将自己最好的一面给到别人,所以我曾看到的常德城,也是湖南最干净、卫生、环保的城市。

  湖南人最不讲规矩,也不按套路出牌,甚至不好好走路。所以即使长沙,贵以省会之尊,其热闹喧哗,乱跑乱串,也让人感到像农村集市:五一路修好那阵,长沙报纸都红着脖子,整天讨论"撞了是否可以白撞?"他们骨子里想要车让人。不是他们有多人情,实在将要穿路被撞的多;越乱越有人,不乱没有人。人性格就这样。常德人改变了湖南人的乱象。

  跟常德人交往,他们身上总隐约散发出那么一点要让你畏的感觉。但他们是不难接近的,甚至是亲和的,所以这灵光一闪的感觉,也就是"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我在常德时,一女生跟我谈哲学,谈得神秘且又玄乎,我问起她,才知毕业于湘潭大学哲学系,工作6年,无时不刻想哲学。这让我心里惶恐起来。我一直以为,地球村里,女子有两件事不能做,一是搞相声,二是谈哲学。但长沙女人何晶晶将我的以为打碎了,她冒天下之大不韪,干脆做起了笑星。这次常德女子又谈哲学,还那么深入。湖南女子打破常规,不按套路出牌,让人已不是怕,而是惧。

  常德人确实是有点神秘的,或许道德文化本身就给人以神秘感。这种神秘,就像常德米粉的味道。米粉是随处可见的那种,惟一的不同就是汤。我曾跟常德某个诗人问起过,他告诉我说:常德米粉的汤,是用一种秘方做成的,有些特殊的味道,外面人模仿不了,也破解不了。

  但一碗常德米粉,却可以窥斑见豹,看见常德人。常德米粉火爆,固然因为味道不错,但跟常德人的"亲帮亲,邻帮邻"意识太浓有关。据说当年他们一家粉店开到外地,只要站稳了脚,马上就拉来亲朋好友,跟着自己一起做,有钱大家赚,有财一起发。常德米粉在长沙遍地开花,几乎都是这样做起来的。

  做米粉的常德人在我印象中不错。2000年初,我和几个人在长沙河西岳麓山下办一张大学生报,口袋办空了,没钱吃饭,便说先欠下做米粉生意的常德夫妻。他们除了我经常去吃,连哪里人,在哪工作都搞不清,也爽快地说:冇事,冇事。这对夫妻只租一间门面,门面上搭一层木板,被炒锅熏得又黑又暗,他们晚上就住在上面。我后来聊天,知道他们都是庄稼人,一个儿子刚上小学,老乡叫他们来,他们便将稻田租了出去,二话没说来到长沙。他们吃苦的精神、诚实的为人、善良的本色,在内心里打动了我。这也是我对民间常德人的深刻印象。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4-28 11:28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湖南人做生意在全国有点落后,那么常德人会告诉你他们不会落后。这跟他们的帮派意识有关,而且他们将帮派意识已经上升到一种文化。就像安徽、山西的商帮一样。为什么常德人如此齐心,能够做到空前团结呢?又是一个常德的朋友跟我道出了秘密:沅江以前经常发大水,抗洪抢险是经常的事;洪水一来,如果不团结起来,反而各干各的,谁也救不了。正是这样在抗洪中团结,并且逐渐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文化,常德人依靠团体,相互帮助,做成了许多别地人做不成的事情。

  湖南人给外界的印象,从来都是好斗,独立意识强,合作意识差,俗语是:一个湖南人是条龙,三个湖南人是条虫。但常德人却改变了湖南人的这个性格宿命。常德人王东京,是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是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写过一本书,叫《中国的难题》,曾专门将湖南人的缺点挑出来,说了五个方面,其中就有反对好斗。他说:在中国人当中,湖南人以踔厉敢死,敢作敢为著称,打打杀杀,有你无我;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则更讲求宽容协调,合作共生。

  在我的理解中,常德人跟湘潭人的气味有点相通。但他们相通之处最大的分别是:湘潭人是偏"土气"的,而常德人是偏"雅致"的。他们就像同母生的两兄弟,一个一直仍活在农村,但一个却从小就进了城。

  但常德人做事的气魄,却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常德人魏文彬,起于青苹之末,将一个湖南卫视做得风生水起,在世界也造成声势,在湖南人影响力日渐式微的时代,也再一次让湖南人雄起,让世界听到了湖南的声音。

  一切伟大的人物,都只可能崛起于民间,一切伟大的性格,从来也都潜存在民间。所以,我看到更多的,是那些普通常德人。在他们身上,你随时可以感到一种合力,一股团结力,一注冲力。用四川话说,就是雄起。

  08年四川特大地震,我跟同事策划了一起湖南最大的行动:千名爱心志愿者用爱托起塌陷的汶川。在那段整个中国悲痛撕心与哀伤低回的日子,我的一个普通编辑小慧,一个来自常德的女孩子,在大家都忙得抽不过身来,她做完自己的工作,主动过来帮忙加班,一点也不事声张,一加就是好几天。这在80后一代中,我是第一次看到。她刚从湖南一所著名的大学新闻系毕业,在长沙自身未稳,但捐了一月工资。她最爱说的一句话:四川,雄起!仿佛是自家遭灾,让人感到巾帼之气。那段时间,我几乎偏爱她。

  当然,接触过的常德人多了,也碰到过些搞笑的。我有个常德老同事,在兄弟圈里混不开,哥们都嫌他太精。我一介书生,生活里算宽和的人,他碰到我,就来递烟,没事扯两句。有次他可能接了一家杂志,内心里颇为踌躇。一次偶然碰上,他大哥一样,拍拍我的肩膀,说:兄弟,我忙不过来,推荐你去做编辑,怎么样?我当然不是朱买臣,但心里有点翻,这事不好说,就给了他张名片,他抓紧看了,马上改口说:老兄,你那里可招人?何时我帮你打工去。我虽知他在圆场,但对这种偶尔贸然的高调,还是感到不爽。我感到他有点浮与飘。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3-4-28 11:28 |只看该作者


  逐渐地,我也发现常德人的阿喀琉斯脚踵:

  常德人普遍出人头地,自然不错,但他们有时高兴起来,整体上开始出现自我欣赏的苗头。用句不客气的话,就是自恋。他们倾向于陶醉其中,有时让他们像热恋中的女子,智力出现让人惊讶的跌停。

  常德尚德文化,讲人自我完善,这造就了不少"完人",但他们的格局有限,气度不阔。他们身上,缺乏邵阳人的刚性,也欠缺娄底人的蛮。就是说:真正大气象的常德人,少之又少。好比说,山在那,他们多在珠峰半山腰之上,而稀有到达峰顶的人。我想:常德的大人物,是否成于完美,又毁于完美呢?湖南许多大人物都是大全大缺之人。这当然已是求全之毁,供性格研究者备参。

  性格里的常德人,这时也就完全。照前面说的,如果长沙戏称为"嘴巴",那么常德的形象,就是一只手掌。他们一切的智慧、道德、文化、团队精神、追求完美的心态,像水墨融合,画出一只手。这只手当然还不是翻云覆雨手,但却是一只勤快的手、智慧的手。中国古人形容一个人智慧,就说心灵手巧,常德人称得上心灵手巧。

  写到这里,我脑海里再度飘飞过一群鸟,那是自豪的湖北九头鸟。但就在鸟的对面,迎头伸出一只手。手与鸟构成一幅对峙的画面。画面很直白地告诉我们:为什么湖北人怕常德人。鸟最怕的是人的手,因为一把就会被抓了脖子,这等于蛇被人抓了七寸。而且鸟虽有九头,但人手有十指。

  似乎王尔德说过,一切比喻都是蹩脚的。所以这个关于手与鸟的比喻,当然也只是个玩笑的类比,供文化研究者一笑,笑后或许发现也有点道理。当然我也不是鼓吹湖北人跟常德人去打架。有这个想法的人,这未免小觑他们的判断力,又太高估了自己。但在今天依然进行的生活中,湖北人依然畏惧常德人,却是事实。

  我亲耳听几个湖北的朋友说起,他们跟常德人开公司,同时做主任,搞了几年,最后还是让常德人做了总经理。湖北朋友至今仍没搞懂,那个常德人用的什么方法?他如今已患上了"常德人恐惧症",一听到常德人就脑袋发麻,心里发怵。恨不能找个地方溜了,今生来世再不遭遇常德人。我们听得哈哈大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应以团结为尚,不要逞强使能,争胜好斗;人应该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好斗的结果,会将自己玩得无路可逃。至于两地人为什么好斗?可能缘于他们太像。人以群分,这是古人的发现;今天研究心得,还得考虑加句:人以似我者分。

  许多时候,我们总以为,传说多是虚妄,是道听途说的玩笑,直到一天,后来者居然一直没有人打破传说的预言。到那一天,一切都已覆水难收,才叫人追悔。

  跟常德人做朋友,他们还是够朋友。他们不会让你得到更多,但一定不会更少。但你得准备,常德人是大哥。他们一双勤劳、智慧的手,可以创造财富,也可以像皮影戏,变幻出魔术的动作,可以在关键时候,去帮你,扶你,如果你跟他很铁的话。所以你不能飞起来,去啄他的手。

  如果说,在邵阳人前谈打架,等于在阎王面前探讨生死,那么,跟常德人比斗智,等于在诸葛亮跟前谈八阵图。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于说:跟常德人做朋友,是件快乐的事。这是否喻示:跟常德人为敌,会将自己弄得丧气?不得而知。和谐社会,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只友不敌。事实证明将来,试图掌控常德的手掌,仍是个不见前途的事业。因为你得反看:身上还有什么好器官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4-28 11:28 |只看该作者
第19节:打手邵阳(1)


  打手邵阳

  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所以他们将打架当作人活于世的存在方式。打得伤筋断骨,根本就是小事一桩。正像歌手郑智化唱的:他说打架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要打。

  问:人最怕谁?答:阎王。问:怕阎王什么?答:他那双手。阎王大手一扇,等于在生死簿上打叉,人眨眼灰都没了。问:湖南人怕谁?答:邵阳人。问:为什么?答:在邵阳人前谈打架,等于在阎王跟前探讨生死。

  写邵阳时,我脑海里首先浮现许多熟悉的身影。他们的一举一动,杀气腾腾,勾画出我从小到大的记忆,塑造成一个大致完整的形象。像从画中走出来的邵阳人,活灵活现,他们现在就站到了我面前。我想再走近,去看清他们的脸,但隔老远就被辣到目光的,却是邵阳人那双手。

  我同时就想起常德人的手。用不着去比较,仅凭肉眼就可看到,在常德人绵里藏针的手掌对面,提着的一对,分明是邵阳人那双打手。

  打手是个篮球术语,侵人犯规的意思。我发现"打手邵阳",真正亮出了邵阳人的血性、勇猛、凶悍及其侵略性。

  无论是在湖南还是出了湖南,邵阳人是让人畏惧的一群。有句坊间俗语,说"外省人怕湖南人,湖南人怕邵阳人",一语画出了邵阳人狠样。因为以前没人道破,所以我甚至想象,一百年后,这句话同"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一样,广为地球村人借用。

  如果说邵阳人在湖南人中是最激进的一群,我想本省人听了不会作声,从外省进到过邵阳的人听了不会有意见。大约10年前,当有人在媒体唱衰湖南,还是邵阳人周兴旺最先血性喷涌地站出来,豪情万丈地向全世界宣言:湖南人凭什么?

  周兴旺写文章,那叫激进有余,文采不足。可能在他看来,做文章就是打架。打架不是绘画,不是绣花,不能那么雅致,那么温良,那么从容不迫。从周兴旺一声大吼里,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蔡锷的影子。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3-4-28 11:29 |只看该作者

  当年反帝倒袁,护法护国,蔡锷也是第一个站出来。靠着一代名妓小凤仙,连滚带爬逃出魔鬼的地网,以再难复加的激进,在云南摇旗呐喊,猛打猛冲。他一双手像涂了阎王爷的唾沫,所打之人眨眼之间化骨扬灰。是以他吃了豹子胆,以区区3千人,打退了对手10万人,终将袁世凯推进地狱,还扶上马,双手像催命判官,一程送袁大头上西天,从阎王爷那转狱见上帝。这事让安徽大知识分子陈独秀知道了,他激动得不得了,兴奋得不得了,赞叹声也不得了,专门找到锷先生,将他写进《欢迎湖南人底精神》。"江浙人出钱,广东人喊口号,湖南人流血",性格宿命故事,也就从那代人开始。

  以蔡锷之血性、敢爱敢恨,其率性之真,让任何人都可能张口结舌。毛泽东早年写《湘江评论·发刊词》说:自"世界革命"的呼声大倡,"人类解放"的运动猛进,从前吾人所不置疑的问题,所不遽取的方法,多所畏缩的说话,于今都要一改旧观,不疑者疑,不取者取,多畏缩者不畏缩了。毛泽东之前,湖南人惟一说到做到,大约只有蔡锷。

  据说蔡锷送袁世凯从阎王爷那转狱见上帝前,某次选举怒火攻心,便形于行动,顿时惊世骇俗:只见他大摇大摆,郑重其事,将袁世凯一手叉掉,用选票推举妓女小凤仙,来做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这样愤世嫉俗,等于告诉世人:老袁坐在大总统位置上吧,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结论是:跟邵阳人丢掉实的,专玩虚的,他们会懒得啰嗦,一手将对头推进茫茫太空,让可怕的上帝与他在无边的空虚里永久对话。在需要英雄、呼唤英雄的时代,邵阳人当仁不让,成为顶天立地大英雄。
  湖南人以善吃辣椒闻名于世。毛泽东说:不吃辣椒不革命。邵阳人看来,这话太温良。应该说:不革命吃辣椒,革命吃火药。抓一把辣椒说事,邵阳人与其他13个城市最大的分别,就是他们吃进的是点得燃火的朝天椒,不是辣出个汗也辣泪也辣,而是朝天椒全消化成了汽油,一点剧冲,烧红半边天。

  往小里说,得罪一个邵阳人,等于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火热到滚烫的邵阳人,对待朋友比春天还温暖,处理敌人比冬天还冷酷。

  03年时,我采访过一个被人诬陷为"强奸"的老师,这个老师其时四处联系媒体,我头一家报道这事,公道也算帮他讨回来了。但他当事情只是开始,继续上访、写信,最后申请到了国家赔偿。按理这事到此,也就可以作结。但老师继续上告,请求对诬陷人以刑事处分。

  几年下来,老师花过的时间、金钱,足以让自己倾家荡产。但倾家荡产这时在他眼里根本就是小事。无数多困难摆到面前,许多人说那不可思议,早早知难而退,或者望风而逃,但邵阳人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3-4-28 11:29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这个老师要讨回小公道需要付出长征的代价,我相信他眼睛都不眨一下,一秒内夺笔签字。如果要走五万里,他还是会牙根铿锵,满口答应。得罪了邵阳人,有什么办法让他们不"回报"?惟一的可能,也只有他在求公道的路上病死了。等于说:要得罪了邵阳人,他们觉得内心不平,随时将有毁灭性。是的,毁灭性的后果,两人必有其一。

  孔子说:以德报德。在邵阳人看来,这固然是非常之对:假以脑袋报德,也未尝不可。但孔子又说:以直报怨。邵阳人对这句嗤之以鼻。都是哪里话呢?他们要以怨报怨。

  出手沉重而痛快淋漓,邵阳人的骨子里是勇猛的、彪悍甚至凶悍的。无论世界多么混,有邵阳人存在,他们就能挖出真。无论世界多么乱,有邵阳人一站,乌鸦都不再做声。

  我的奶奶是邵阳人,我小的时候,常听到一些发生在民间邵阳的武打故事。有杀人放火,有逃狱越货,如今想来依然那样让人心惊肉跳,但那里有许多刀光剑影,我到今天依然看不分明。只记得老家与邵阳交界处,每天都有拦路收费的,有农民背起锄头、耙头,端起鸟枪、炮火,在相互搏斗,打得热火朝天。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所以他们将打架当作人活于世的存在方式。打得伤筋断骨,根本就是小事一桩。正像歌手郑智化唱的:他说打架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要打。

  一句话说:对邵阳人而言,生活就是打架,打架即是生活。初看之下心惊肉跳,司空见惯后乐在其中。

  后来我听到一个笑话,才知道不是我当年不明白,是邵阳人刀剑太快。笑话说,三个湖南人在米粉店吃,相互吹狠。一个说:我跟人三句话不对头,就要一拳打趴他!第二个说:这算个屁!我看人不顺眼,就一拳打得他脑袋开花!第三个说:鸟!老子进门懒得看,先打死一个人再吃!这第三个吹牛的正是邵阳人。民间的邵阳,双手双拳,武器精良,跟长沙嘴巴类比,乃都是对话交流工具。金庸的小说也武打,多是"不打不相识",萍踪江湖,侠骨柔情,那太秀气。邵阳人是既铁骨丹心,也侠骨柔情,但总觉得金庸太娘们,他们要"不打死你不算认得",这叫痛快淋漓。

  如果说这多在民间,那么在文化精英层,给我印象至深的,正是从邵阳走出去的大经济学家何清涟。何清涟刀剑犀利,直指中国现代化的陷阱。她"眼里不容一粒沙沫"精神、"一个也不宽恕"精神、凛然一身正气的精神,即使以锋芒横世的鲁迅,也不过如此。邵阳人跟衡阳人的分别,以夏明翰的诗作比,邵阳人会觉得杀了夏明翰,事情不是完了,而是才刚刚开始。"刀刚举过头,夏明翰已跑;带上鸟枪炮,返杀他全家"。如此手法风快,对胆性稍小的人,无疑是"崩溃疗法"。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3-4-28 11:30 |只看该作者

  所以,邵阳人血性喷涌,火暴打杀,已经融进血脉,化作基因,成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流传千年,又化作性格。性格跟读书多少,从来毫无联系。哪怕一个邵阳人18岁前拿到10个博士学位,这种文化的熏陶,也丝毫移动不了其来自骨髓的出手沉痛的性格。

  我们终于明白:对邵阳人而言,这世界没有能不能做到的事,只有他们想与不想做的事。毛泽东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邵阳人看来,世上就只有事。没必要将事细分,用难易还来区分。

  因此我们看到,邵东人做商业,也是风风火火,跑遍地球村。中国人有没见过邵东人的,但没有未用过邵东货的。

  99年时,我在长沙碰到一邵东哥们,摊开一路袜子,当街大卖,5毛钱一双。那生意好得不得了,一天下来,少说也卖了1千多块。数钱到手发抖时,突然接到电话,老家人告诉他一个商业机密,某地"钱多,人傻,速来"。这哥们啪地挂了电话,马上高起喉咙喊:我这边还有一麻袋!你们谁要拿去,就100块钱!一专摆地摊的老头过去,还想讨价。邵东哥们说:找死啊?想要就拿去,老子没时间跟你瞎扯。老头又想要又害怕,摸出一张老人头,邵东哥们一把夺过,说:归你了!拍拍屁股,眨眼不见。老头承他旧业,慢条斯理,结果卖了5千多块,发了笔横财。

  这看来像是笑话,却是真事。邵东人将真事弄得也像笑话,他们造的袜子,都是穿一个星期作废的。不作废也不行,一星期后,袜子已经缺前少后了。

  一切缘自模仿。说邵阳人是高明的二等发明家,只要你发明一个东西,被邵阳人瞄上一眼,他们有本事造个完全山寨版出来。除了不实用外,你看不出任何分别。说到这里,我们得庆幸,因为邵阳人至今不造两样,一是避孕套,二是印钞机。

  邵阳人精神,或者说气魄,让他们有一个想法,马上就将变成现实。如果他们做生意用一句口号来说:即使造假货,也要卖到全世界。口号像李白写诗,当然不是事实,像邵阳的药材,以货真价实闻名中国。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做一件或许很小,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这是真正的"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邵阳人的执著让人敬畏。他们凶悍,下手非常痛快,没有丝毫犹豫,这种精神,并由此而生长的性格,已颇有历史。中国人都知道,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大人物叫魏源。这位从邵阳走出去的狠角,也只有他敢说:师夷长技以制夷。制夷就是要制服外国人,要控制住外国人,以毁灭性代价去报复,让外国人尝到侵略中国的后果。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老话。今天要与时俱进,我看得考虑改成:邵阳一人,夷平世界。邵阳人风骨,是中国危难时刻的最后一道屏障。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3-4-28 11:30 |只看该作者

  为了直观易见,让我们看清邵阳人在湖南人中的性格分别,我设想这样一个场面:一群数以亿计的侵略中国的法西斯分子,如果可能,被同时悬挂在太平洋的高空。湘潭人来处理,最可能是先跟他们讲道理,分化他们,然后将他们救下来,争取法西斯分子中转变阵营的人,再借他们去攻击那些顽固不化的家伙,两相拼杀,最后幸存了几千万,被湘潭人带回去。衡阳人来处理,给每个法西斯分子发一本书,学儒学佛还是学道?那随便他们。能背下几页书,就分散打发他们都回去,劝他们从此好好做人,别再使坏。但换了邵阳人来处理,他们眼如鹰隼,眉如刀枪,脸放红光,一不做,二不休,三不问,四不看,搬来一把大刀,一刀下去,刀飞绳断,数以亿计的侵略者在惊天动地的尖叫声中,如陨石一样疾沉直下,彻底葬身海底,永世不得翻身。

  这大致说明白了邵阳人凌厉与凶悍。我几年前看到邵阳城,那形象就似一个蓬松着头发,准备带上鸟枪炮去打人的模样,细看之下满城有着动感。以邵阳人的聪明才智,中国确实难有地方出其右。但为何邵阳市城漂亮还不如邵东县城?看来他们的才智多在打架上消耗光了。要管住一个真正的邵阳人,比管住一个省城,并不见得容易。在中国之内,他们最不可能低声下气,所以你不能奢望他们奴性,做你的跟屁虫。

  邵阳人即使表达温情的一面,也是那样富于侵略性。

  如果说,一切真正的性格文化,从来都只能星罗棋布于民间,那么,关于邵阳性格,我们从地底里、草根上,更容易感受得到。我曾到过邵阳做客,主人请吃饭喝酒,我略作推辞,想要离开,他们就"呼"的一下过来,用他们有力的双手,将我牢牢按在座位上,根本动弹不得。只有吃好了喝好了,他们内心里觉得对得住你,没有亏欠,才十分满意。在邵阳人看来,请客吃饭就是革命。既然革命,就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么雅致,那么从容不迫。

  我有许多亲戚都在邵阳。每到逢年、过节、做生日,必有许多邵阳人来,他们来则必打牌,打牌必吹牛,吹牛必喝酒,喝酒必烂醉,醉后必打架。因此我的奶奶,每到这个时候,都要张罗,多给家里腾出床铺,提前预订几个劳力,以在他们打得头破血流后有个抬去休息的地方。待到他们梦而复醒,一摸脑袋,倒霉!刚才肯定睡死了,掉到床下去了!一跃而起,穿屋横堂找老表:老表老表,继续打牌。吆喝再起,声音穿透10里开外。

  我有两个姑妈后来也嫁到了邵阳。每次去邵阳做客,他们都很客气。即使家里空了,他们都会想办法借,拿最好的东西来招待你,即使举全家之力,他们也在所不惜,就为让你充分尝到做客人的被尊重和愉快。如果借脑袋当板凳,你觉得舒服,他们二话不说,已经蹲下。但如果你在某些事情上做砸了,弄过分了,得罪他们了,他们会一直记在心里,他们会在将来某个时候,将你的不是说出来;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糟糕的是,他们已怒形于色,再不理会你,心里跟着从此记你一笔账,找上门来公开宣布从此与你断绝交往。

  如果这些都没发生,那么我更不能祝福你。我会老实提醒你:当心某时忽然被一双手打断了腿。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3-4-28 11:30 |只看该作者
第24节:文人永州(1)


  文人永州

  《红楼梦》里说:男人是用泥做的,女人是用水做的。我想问曹雪芹:永州用什么做的?柳宗元用一双忧郁的眼神告诉我:永州是用眼泪做的。

  《红楼梦》里说:男人是用泥做的,女人是用水做的。我想问曹雪芹:永州用什么做的?柳宗元用一双忧郁的眼神告诉我:永州是用眼泪做的。

  说到永州,我脑海里自然浮现出柳宗元。峨冠博带的柳宗元形象,总让我不自觉地发现,永州人的气质,越看越像一个文人。如果说这是"因人而城",很干脆,这算民间版的"倾城之恋"。

  同属于湘南地区,同衡阳形象类比,永州在某些地方气味接近。但正如书生与文人最大的分别,在于他们虽然都有文化,但做书生是为了学问,当文人是为了感情。

  进一步说:书生求的是科学,文人爱的是美学;科学理性,美学感性。因为一切的文人作品,首先都得要感染别人,这要求文人首先有一种情绪。永州在湖南的土地上,情绪刚好一直丰沛如雨。

  为了证实永州人的情绪,我翻阅了一些资料,知道永州所以又叫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说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舜陵的别称。

  这里我们读出的是悠久,文化越久就越让人景仰。如果到此为止,永州既可以是书生,也可以是文人。称"文人永州",源于娥皇、女英千里寻夫的动人故事。

  舜帝南巡死于九疑后,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千里迢迢从中原来到九疑,想要找到舜帝的陵墓。她们一路寻找,一路伤心落泪,直到泪尽泣血。泪血洒到竹子上,留下泪斑,使竹子成为泪竹(斑竹)。作家余秋雨在《文化苦旅》里用到过这一典故,只是搞错了舜妃身份。伟人毛泽东写诗说:"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用的也是这一典故。

  但故事结局忧伤。娥皇、女英最终没有找到舜帝的陵墓,在返回中原途中,双双投水自尽于洞庭湖。为了纪念娥皇、女英的多情,人们将舜陵改称为零陵。

  零陵的意思,到这里就明白了,是"为舜帝陵墓涕零如雨"。用毛泽东的话说:永州人对着舜帝陵墓,泪飞顿作倾盆雨。

  我惊讶于永州的哭泣。总结后发现,从中国有第一个诗人屈原以来,大文人都必得经过哭。屈原算是哭得最伤心、最绝望,也最哀婉的一个,他被鬼谷子的学生张仪害惨了,到处是小人,艾萧太盛椒兰少,受不住啦,懒得啰嗦,一跃冲向万里涛。长沙的贾谊,则仅因为梁王骑马摔死了,他跟着难过得死了,让毛泽东替他万分惋惜。到了柳宗元,他虽不及苏轼,但也比起前人豁达,所以被贬到永州,虽然常被异蛇吓到,但不像后来的林黛玉。他可以擦干眼泪,写山水自然的《小石潭记》,将泪水转化成潭水,滋养一方土地。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3-4-28 11:30 |只看该作者

  但从有了柳宗元的一声大哭,永州人一度被深埋的娥皇和女英泪腺,又被激发活了。所以在我看来,永州人的基因是忧伤的,而忧伤是文人的标签。当一种忧伤沉淀了五千年,忧伤本身已成文化,深入进这块土地。

  延续永州这一忧伤文化性格基因的,也正是中国历史一批伟大的文人,有元结,其中包括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他们的情绪,用白居易的话说,就是"江州司马青衫湿"。

  哭是一种伟大的声音。中国无数伟大的人物,几乎全是靠哭出来的。岳阳的屈原、长沙的贾谊,都是哭得伟大的见证。但如果哭成为一种文化基因,并且成了主要的性格,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风云变幻,他就不大可能去横刀立马,或驾风乘云。我们拿邵阳人的样子一对照,很容易就感受到强烈反差。

  无他,哭从历史以来,都是女人的声音。西施沉湖,那要哭,长恨歌起,贵妃得哭,杜十娘肝肠寸断,百宝箱丢进河,也要哭。再远看写《有所思》的汉朝女,她火气大,要将负心汉化骨扬灰,也在哭。最远则在《诗经》里,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成了负心汉,害得女子总结教训: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忍不住哭。这么多哭,没有男人哭。

  是以:永州无论看得多么阳刚,在湖南这块土地上,气质都是女性。真正的阳刚男人,心碎到极处,仅两种可能:一是怒,词人岳飞那样,要踏破贺兰山缺。一是笑,诗人谭嗣同那样,我自横刀向天笑。男人的愤怒与男人的大笑,都是让敌人发抖的东西。也是让读者或被同化,或感到心里发毛的东西。但纯阳纯刚的文人少会做文学,他们就像梁实秋跟鲁迅谈"永久不变的人性",只可能想见,但没有人看得见,或许大概有吧。女性的文学,区别在让人看得心里发软。

  印证文人永州的描画,是在我接触过的永州人中,整体感觉都是温和的,他们的激情、血性,哪怕是怒发冲冠,要踏破贺兰山缺,从根本上不是邵阳人的力度。

  我见过激情血性的永州人,是96年在深圳期间。那时我高中毕业,打流到宝安一家工地,一个从道县来的老哥,带了他一帮兄弟,承包了一段三级公路。老哥手下有几个四川民工,他们有时冲突就骂娘,好起来时就一起喝酒。偌大一块工地,他们扯一块布铺上,坐在那里,10多个人一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道县人吃饭时礼节好像有点多,即使席地而坐,也让人感到有文化。他们跟四川人摩擦多。有一天几个四川佬不打招呼拿了湖南人工具,不说借条,借声都没有。害得道县几个人四下找,腿也跑麻了,眼也找花了。等四川人将铲子还过来,道县人已经气不打一处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3-4-28 11:31 |只看该作者

  四川人跟湖南人开玩笑,口头禅是:鸟毛。对极亲密的人,这是亲昵,对稍微陌生的人,这是轻蔑。道县人听了,口里笑笑,也回敬他们:鸟毛。

  小摩擦不断,但终究一天也没打起来。父亲曾告诉我,四川人都很怕死,嘴巴上硬,你跟他真要干,他们逃得比兔子还快。他在海南时,40多个湖南人跟100多个四川人为地盘的事,吵了起来。父亲手一挥,对拿起铲子的老乡们挥手:兄弟们,给我上!四川人马上怕了,为头的说:湖南兄弟,我们都是出来求财的,不是出来打架的。就退步了。

  我对此不甚了了。后来听易中天说,四川人是"耙耳朵",什么意思呢?外硬内软。四川是个出才子的地方,李白、杜甫、诸葛亮,他们的基因里喜欢比文,不好动武。这很美好很和谐。我后来想,如果道县老哥是邵阳人,那几个四川人遇人不淑,活该倒霉,身上被搞得多几块补巴。

  我想起文人的特点,之一是知书达礼。永州人够朋友,他们待人接物,都很有礼。借三句古人的话来概括:刘禹锡《送周鲁儒序》说,永州人"往往清慧而文";宋《方舆览胜》说,永州"民知教化";清李逢时在《东安县志序》中说,东安"民雍容而好礼"。这在湖南十分难得,毕竟在古代属蛮荒地。

  我猜想,知书达礼与永州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关。偏阴柔的气质,来源于才子佳人,文人墨客。永州的文化地,随便一数有:九疑山舜帝陵、柳子庙、阳明山、舜皇山、浯溪碑林、江华瑶城。

  我07年到过柳子庙,进去时感到被边缘化的柳子,在此地积淀有太深的文气;更早则是高中时,那时组织文学社团,去过浯溪碑林,青葱时光,好学求解,至今记忆深刻。体会是,一个生于斯又长于斯的人,即使是一个平常人,从小耳濡目染,也要沾染几分文气,何况这块土地,有不少伟大文人的后代,他们留下基因,蔓延开来,四面八方,仿佛远处高楼渺茫的歌声,余音袅袅,虽历朝代,不绝如缕。

  07年时,因为采访去到永州时,永州市委书记向我们推介的第一句话:永州是一本书。他甚至建议,我们的专题报道,就以这句话作题。这是永州官方对当地历史文化底蕴的观点。可见他们对文化的自我认同感很强,并以此感到自豪,在对地方特色的保护、开发上,自觉不自觉会往这方面靠。

  据权威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永州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中国陶瓷工业之源、中华文明道德之源。舜的开明治国、任人唯贤,柳宗元深刻的惜民爱民思想,周敦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女书"的神秘莫测和瑶文化的千姿百态,以及道县玉蟾岩文物的出土,都给永州打下了文人的烙印。而这种文人的气质,经岁月水花的淘洗,已经光华洁亮;经时光火炉的锻炼,也已经炉火纯青。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3-4-28 11:31 |只看该作者


  如果可以给文人永州用笔标点几下,让人可以更醒目地看到,我以为四幅表情足矣:舜帝忧伤,柳宗元抑郁,周敦颐清高,女书神秘。所以如果去画永州,给人看时已像蒙娜丽莎的微笑。对应表情的四种基因,沉淀在永州世俗与民间的文化里,流淌在每一个永州人的血脉里。永州如果说与湘西味道有点接近,那么最大的分别,在永州是一种纯粹的文学气,而湘西是鬼魅味。在我看来,四种基因,是永州区别中国任何其他城市的独特气质。

  所以人从外面来到这里,被浓郁的文气感染,首先想到的不是打架,而是缠缓地抒情。毛泽东说自己于诗文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他到了阳刚之地,便会说: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而一到永州,完全被文气感染,文人的情绪被激发,便没了豪情壮志。凄婉绵长的一句"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是柳永气味。是"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对照他回乡时写下的"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我们会发现,湘潭是一种几乎完全有别于永州的土气、豪气、霸气、英雄气。

  文人墨客适合去到永州,在它总会有某个细节,某个不经意的地方,悄然打动你的内心。任你高强猛汉,来到这里,已无意铁脚琵琶,唱大江东去;自觉哼出的,却是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3-4-28 11:31 |只看该作者
第28节:灵魂湘西(1)


  灵魂湘西

  走在泸溪的深山丛林,天上有白晃晃的阳光,前面有空旷干涸的田野。人走风动,风吹影动。头上有斑驳树阴、四周是幽深鸟鸣。像脑海瞬间闪过一道光,灵光一掠,恍然间看到一个很新奇很陌生的世界。……人的一生,如果去了西藏,回来时内心空朦,世界渺小;这时再去湘西,人生观在某时发生改变。

  当湖南的地图看上去像个人,我就想到湘西是这个人的魂。

  以前曾翻过一本小说,说人死了后会轻掉21克。更为奇妙的是,这21克正是灵魂的质量。我对这个说法颇感神秘,不是说要借科学讽今,骂今天许多人行尸走肉,不要脸到多没灵魂。我的母亲是坚信人有灵魂的,所以看上去像在迷信。灵魂既看不见,也摸它不着,甚至也无法感应到;不能迷信,那么就只有相信。人到了湘西,许多事情只能靠相信。

  最早听说湘西,是读小学时那部叫《乌龙山剿匪记》的电视剧。记得片尾曲有一句词:"也有老母亲,也有心上人;也有生死情,也有离别恨。"一部打打杀杀、恩怨情仇的电影,被拍得情天义海,荡气回肠。后来就读到沈从文的小说,看到黄永玉的画。再后来又看了彭见明的《那山,那人,那狗》。最近还听人在说《血色湘西》。

  真正踏上湘西的土地,是03年。那次采访,走遍湘西山水人家。我因此也写了一个系列日记,收录进了《逼近灵魂》一书。或许因为已过于熟悉,或者还是依然陌生,所以今天写到湘西,我试图将视线调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却发现眼前浮现的湘西,依然那么云蒸雾罩,飘忽迷离;迷而信之,仿佛屈原的山鬼,魂去归兮,归去来兮。

  湘西给人的感应,始终如灵魂一样,若即若离,飘荡不居。我曾听来的典故,有"湘西十八怪"。如果说这还不足为怪,那么有人会给你讲起神秘莫测的赶尸:夜半,荒郊,山路。一个人手执小阴锣,摇着一个摄魂铃,领着群身披宽大黑布的尸体。尸体头上戴个高筒毯帽,额上压着张黄纸符,纸符垂到了脸上,四周黑咕隆咚,尸体阴森,人古怪潜行。

  湘西赶尸是否确有?曾陪同我行走湘西土地的朋友,是泸溪县民政局长,爱好摄影,研究《易经》,给我讲了许多活的故事,我听得汗毛倒竖,他讲得哈哈大笑。死人走路讲完,结果还是谁也没有亲见。

  即使人说有亲见,也是某人告诉某人,他"曾亲见"。一宽衣大袍的老者,左手持红绳铜铃,右手挥三角杏黄令旗,呤……。朋友讲到这里,我们正走在泸溪的深山丛林,天上有白晃晃的阳光,前面有空旷干涸的田野。人走风动,风吹影动。头上有斑驳树阴、四周是幽深鸟鸣。置身这样的氛围,我体验到一种截然不同的味道,像脑海瞬间闪过一道光,灵光一掠,恍然间看到一个很新奇很陌生的世界。

  人的一生,如果去了西藏,回来时内心空朦,世界渺小;这时再去湘西,人生观在某时发生改变。

  我隐约闻到了一股类似云南的味道。湘西人是好语怪、力、乱、神的。他们的想象也非有可比。我后来看黄永玉的画,就感觉到了其中的赶尸味道。没有湘西那种独特的生活,黄永玉的画再奇思怪想,会像一个失去灵魂的人。

  人的灵魂味道,也就是人的味道。楚文化史家张正明说,秦人和宋人崇巫,多妖邪气;越人和濮人崇巫,多鬼魅气;楚人崇巫,却是多人情味。楚人对付神灵的办法,只有娱和飨,加上卜和筮。

  从画中神秘走出,又仿佛重回画中去,现实与精魂逐渐模糊起来,生与死混沌一体,此亦即彼,彼亦即此,有庄生梦蝶的幻觉。从生命最本原中走来,天赋自然的人性,在山,在水,在江,在空中,在无所不在,在湘西人。到了生活之中,他们便都是有情有义的汉子。

  只要你是一个真诚的人,你跟湘西人很容易就做成朋友。

  满身洋溢着山野气息,我印象中的湘西人颇为豪爽。他们喜欢喝酒,跟你一碰杯就是三碗。他们也都孔武有力,因之有崇武风尚。早年湘西旱军悍勇善战,曾是曾国藩湘军的中坚脊梁。03年时,我在泸溪县城,就看到好几条宣扬武术的横幅。

  湘西人好打架,缘于人的自然天性,但作为群体到社会中来,这一天性是造成土匪盛行的一个原因。历史进入民国时期,湘西匪害更烈,众多匪首利用湘西险要的山川形势,割据一方,称王称霸,风高放火,月黑杀人。但湘西人几乎没有乱打架的,生死情,离别恨,盗亦有道。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3-4-28 11:32 |只看该作者


  司马迁说:西楚一带,其俗剽轻,易发怒。说的正是湘西人。湘西人率真,容易激动。但将他们看成莽莽撞撞的骄男悍女,那又失之千里。楚人的性格,像他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他们不仅有筚路蓝缕的苦志,有刻意创新的巧慧,有发扬蹈厉的豪气,有谄神媚鬼的痴心,他们还有顾曲知音的才情。

  湖南人的血里,一半是英雄,一半是强盗。这种最英雄好汉也最乌龟王八蛋的性格,就是作家莫言笔下的"红高粱"味道。但说湖南里最英雄最强盗的,却正是湘西人。如果说无鬼魅湘西人不能作画写文,那么,无土匪则从根本上没有了湘西。今天可以借来穿透历史的古迹,除了南方长城,就是黄丝桥古城。绕古城墙边行走,可以听到呐喊,仿佛闻见厮杀。铁骑突出,刀枪齐鸣。阳光洒落,天空安详。历史与未来时光交错。

  03年,凤凰县一位女士陪我们踏上黄丝桥,匆匆踏过清亮泛油的石块,我隐约闻到血与火的味道。黄丝桥是国内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城堡,古城始建于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古为屯兵之所,历代统治者为了防止西部苗民生衅,将此当作前哨阵地。据说伏波将军马援及威震西藏的福康安均命丧于此,而苗民们也被迫深入大山,人口剧减。1794年,这里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苗民起义,历史学家称这次起义是清朝中之战,从此清朝走向衰落。英雄与强盗血液流淌一身的湘西人,他们天赋自然的人性,不加修饰地用行动表达,让人总感到那样可爱。

  英雄与强盗血液,流淌在柔弱的文人身上,也让沈从文有了湘西风骨。沈从文的潇洒,彻底上改变了中国文人积弱不振:一个战士,不是死在沙场,就是回到故乡。这话说得虎虎有生气。这样真正的大文人,自苏东坡后,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我们见过的所谓文人,不是迂腐可笑,就是寻章摘句,柔靡溺人,风吹即化。湘西文人风骨,比过梗慨多气的建安风骨,还因为它的内里,滋养着湘西魂魄。它让我们感到很亲很近。

  很亲很近是因为,我们读沈从文的一些小说,会发现这里远离主流价值,自有一种纯朴的、自发的生活形式。城市的智慧,都市的文明,被几块方巾隔离开来。初去乍到,给人几分世外桃源感。

  最能代表湘西生活灵魂的故事,是改编自沈从文的电影《丈夫》。年轻女子老七,为了维持生计,求情上城做妓女,丈夫留在家中,耕田种地,安分过日子。丈夫上城见到老七,却被嫖客一句"今晚上不要接客,我要来"拒之门外。看似荒唐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没有波涛汹涌,没有强烈冲突。甚至,你看不到实质的反抗。丈夫送妻子做妓女,妻子赚钱来养家,仿佛就是一种生活,一个家庭形式,一次人生选择。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3-4-28 11:32 |只看该作者


  丈夫最后或许无法容忍,携老七回到了老家。这一举动与其说是反抗,不如说是另一个选择。通读故事的每个细节,我们看不到反抗,因为这里没有屈从:既无"不以暴力抗恶",也没有依靠暴力惩恶扬善。这里甚至看不到主流价值观的道德,因为他们本原的生活,自有一套道德,或许可以称之"生活道德"。民风纯朴,人心古朴,上至巡官老爷、水保恶霸,下至普通商人、兵士,他们身上,始终也都洋溢着原始而古朴的礼。他们是按礼在生活。

  古人说,礼失求诸野。在中国偌大的土地上,湘西人有他们自然生存的方式。他们见素抱朴,自由逍遥。因为古老,因为原始,所以接近自然人性,所以愈难为外来的文明所污染。他们无论怎么坏,怎么恶,都只是个人化,小团体化地表达人性的坏,人性的恶,而不是智性的坏,智性的恶。湘西用山水作屏障,让民俗传递文化的火苗,保存湖南最后一块人性之魂。

  是以,代代而下,他们有了情天义海的文化传承。这是一种精魂的外化。自然野性与情天义海,融合成湘西人独具特色的情味:火辣。宋祖英一首《辣妹子》如果算庄重的情歌,那么在民歌里,我们可以看到湘西女子火辣真实的野性:天上起云云起花,包谷林里种豆荚;豆荚缠坏包谷树,娇妹缠坏后生家。这样敢爱敢恨,最易发生两件事:除了私奔,是一夜情。

  今天的湘西人,跟过去又有了什么不同?08年,我的朋友,湘西作家姚筱琼一部长篇《罪名成立》,里面有个女子,名叫江蓠贞。江蓠是古代一种香草。贞即是贞洁。一个失去了贞洁的女性,在现实中被人先是玩弄,再是抛弃,然后报复。作者将她形容为"贞洁的香草",耐人寻味。里面有个撼人心魂的镜头:失贞女子江蓠贞,仰身一跃,跳进酉水河。这句描写让我印象深刻,大概就是画出了湘西人的血性、刚烈与正义。一个被骗去贞操的女子,因为艾滋病感染,给整个村庄造成恐慌,湘西遗世独立的文明,遭遇生存还是毁灭的发问,湘西人本性选择美好,所以女主人公选择毁灭。一曲山水动容的悲歌,将情义唱响,幽灵一样久久回荡。

  如果说情天义海在《罪名成立》里还只是表达湘西人性的尊严,08年,当小小的龙清泉一举而夺下世界冠军,我们看到:质朴的湘西人,身上荡漾一股英雄气、率真气。

  情义里的湘西,人不分男女,都激荡有一种原始野性的英雄魂魄。

  但从画中走出来,到过现实生活中,又回归艺术的湘西人,在我眼中真正动人心弦的,正是它那自然、人性的生活。它是一个恒久的人间碑刻,写满那些永远不变的文字。如果说,凤凰古城以历史的气味,让我们闻到湘西的鬼魅与神秘,那么酡江在我看来,就是一条自然而流的生活小溪。湘西的山、水,总让人感觉到一种自然而然,他们并不在意外面的世界,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这个形象,就是凤凰古城与酡江在时间与空间里自然的流淌,是沈从文笔下的翠翠的日子。翠翠每天跟爷爷摇着渡船,帮人过渡,生活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日子,就是纯朴、干净,你来我往,就是每一个盛满欢笑与忧伤的记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